基本信息
书名:星云禅话(全10册)
作者:星云大师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5年5月出版
册数全10册
开本:32开本
ISBN:9787101108576
定价366元
目录
《点亮心灯》
《到处是路》
《随心自在》
《活的快乐》
《一切现成》
《真心不变》
《百味具足》
《养深积厚》
《即心即佛》
《禅即生活
内容介绍
禅是一朝风月,万古长空;禅是参究自心,本来面目。有禅的人生,无往而不利。“星云禅话”系列丛书,是星云大师在《人间福报》头版,继《迷悟之间》之后连写三年的专栏文字的结集。本套书除了修正旧稿之外,大部分都是新增的禅话公案,共计1084则。分为《点亮心灯》、《到处是路》、《随心自在》、《活的快乐》、《一切现成》、《真心不变》、《百味具足》、《养深积厚》、《即心即佛》、《禅即生活》十册书。星云大师带领读者在禅洒脱、率真的机锋中,参悟禅的三昧,体会禅的随缘放旷、任性逍遥。大师亲书的十册书名蕴含生命的修行和锻炼,读禅话前可以先通过“一笔字”,感受力与美及个中禅意。
分册简介
《点亮心灯》
点灯,是点亮心中的明灯;拜佛,是拜出心中的佛性。星云大师通过《打你就是不打你》、《我们的禅道》、《如此一棒》、《棒与喝》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领大家契入禅机,认识禅门风光。大师开示:禅要我们有一种慧心,认清世间,认清自己,才能chao越一切。
《到处是路》
补因、种因、修因才是禅修中应该注意的课题。在《到处是路》一书中,星云大师通过《佛在何处》、《看脚下》、《般若船》、《如何是观音行》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领大家契入禅境,大师开示:生死之外,到处是路,何必忧虑?
《随心自在》
禅界的突破,要从心去着手。一念顿悟,就能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就为烦恼所缚。星云大师通过《用心受持》、《好雪片片》、《随他去》、《顿渐一如》等文字,引领大家契入禅机,告诉大家:境界的突破,还是得从心去着手。一念顿悟,就能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就为烦恼所缚,轮回不已。
《活的快乐》
以心转境,随心自在。星云大师通过《用心受持》、《好雪片片》、《随他去》、《顿渐一如》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领大家契入禅境,告诉大家:禅的境界是自主、解脱、安静、快乐,尽力养成自尊自重的信心,才是快乐之门。
《一切现成》
禅,就是自然,不假造作,所以任性逍遥、随缘放旷。星云大师通过《喝茶吃饭》、《佛陀在哪里》、《蝇子投窗》、《见花不见果》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领大家契入禅机,告诉大家:在佛法里,所谓“马上长角”、“头上安头”总是多余的事;“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才是美妙境界。
《养深积厚》
“养深积厚”这个书名来自于惠能大师的故事。惠能大师韬光养晦,终得机缘开创了曹溪一花开五叶璀璨的禅宗史。在书中,星云大师通过《慧可安心》、《十事开示》、《深不可测》、《九十六转语》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领大家契入禅境,告诉大家:韬光养晦,终得机缘;急求速成,令人慨叹!
《禅即生活》
什么是禅?禅是搬柴运水,穿衣吃饭;禅是行住坐卧,语默动静。星云大师通过《放在心中zui好》、《浮生梦中》、《茶饭禅》、《一切皆禅》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领大家契入禅机,告诉大家:一般人把做事与修行分开,其实禅即生活。
《即心即佛》
禅者修心,念兹在兹,所谓念佛,当然成佛。在《即心即佛》一书中,星云大师通过《法无他》、《释迦老子来了》、《什么是佛》、《是花是画》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领大家契入禅机,大师开示:心中已舍弃凡俗,向往圣贤,不就即刻是圣贤了吗?
《真心不变》
参禅求道主要在觉悟我们的真心本性,所谓明心见性,心一明,何事不知?性一见,何事不解?星云大师通过《没时间老》、《黄花翠竹》、《念念定慧》、《万佛名经》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领大家契入禅机,告诉大家:人如果能体悟到自己不变的真心,即使在生死五趣的流转中,其本性也会历万劫而常新。
《百味具足》
大师通过《摩尼宝珠》、《打坐非禅》、《说道与见道》、《子归何处》等文字,引领大家入禅的契机,告诉大家:禅在说与不说之间,就看你怎样去体会,认识一个人,有时必须经过许多岁月,费些周折,这就是“一句百味了。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岁于南京礼志开上人出家。一九五七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撰有《迷悟之间》、《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达百万之多;一九九一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大师除屡获殊荣外,国际上亦德风远播,略则举大如:一九七八年荣膺美国东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获全印度佛教大会颁发佛宝奖;二〇〇六年获香港凤凰卫视颁赠“安定身心奖”;世界华文作家协会颁“终身成就奖”;美国共和党亚裔总部代表布什总统颁赠“杰出成就奖”;二〇一〇年获“中华文化人物”终身成就称号。二〇一三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套书,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涉及到佛教哲学的入门,总怕自己理解不了那种深奥的境界。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贴近生活,仿佛他不是在阐述教义,而是在跟你探讨一个你我都会遇到的具体困境。比如,当谈到“烦恼”的本质时,他没有直接给出“这是业力”这种结论,而是从人性的弱点入手,分析我们是如何一步步为自己编织出痛苦的牢笼的。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并且能够立刻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案例进行验证。书中的很多比喻都非常精妙,像是给抽象概念安上了具体的形象,使得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觉悟”变得触手可及。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反复咀嚼、时常翻阅的工具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领悟,就像是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每次都能触及不同的核心。
评分这套书的文字,读起来真像是在聆听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用最平和却又洞察一切的目光,缓缓展开一幅宏大的历史与哲思画卷。它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反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那些深奥的道理,比如“空”与“有”的辩证,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因果报应观点的角度,它不是简单地将善恶划分为绝对的黑白,而是揭示了行为与结果之间那种复杂、微妙的相互作用力,更强调的是一种自我觉察和修正的过程。读完后,你不会觉得被说教了,反而像是自己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的某种疑惑,被轻轻地挑破了,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论及“放下”这个主题时,那种笔触是如此的细腻,它不是教你逃避现实,而是教你如何与现实共存,如何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定力。那些关于世间百态的观察,犀利而又不失慈悲,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反思自己的执着究竟何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底层逻辑,一套真正可以用来安顿身心的工具箱,而不是空泛的口号。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具有个人魅力,它不是那种学院派的刻板论述,而更像是一种带着温度的智慧传承。作者的语言有一种强大的穿透力,能够轻易绕过读者大脑中那些固有的防御和成见,直抵人心最柔软、最真实的部分。特别是当他描述到修行路上的种种迷惘和反复时,那种共鸣感是如此强烈,让人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走在一条有过来人指引的道路上。书中有不少关于时间观和生命意义的探讨,这些观点并非直接灌输,而是通过对经典故事的现代解读来呈现,使得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引导你去思考“我”到底是什么,这种追问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坚实、更不易被外界风浪撼动的自我定位。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又能在结尾处获得一种深沉的平静。
评分要评价这套书的整体氛围,我想用“清澈而有力”来形容。它没有故作深沉的晦涩,也没有迎合市场倾向的肤浅化,而是以一种近乎透明的清晰度,将佛法的核心思想娓娓道来。对于长期在“人生就是一场得失计算”的逻辑中打转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反驳框架。它不是教你如何更有效地“得到”,而是教你如何更智慧地“放下”那些不必要的“重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空性”概念的阐释,他没有把它解释成虚无,而是强调万物联系的动态本质,这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信息的快速更迭和关系的瞬息万变,提供了极佳的思维模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持续性的,它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你的思维习惯,让你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抉择时,能够多一个维度去审视,最终做出一个更符合内心深处智慧的选择,而不是被表象的得失所裹挟。
评分阅读这套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长途的自我对话和心性打磨。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未将佛法塑造成一种超脱尘世的“玄学”,而是坚实地扎根于我们这个充满烟火气的世界。他讨论的“无常”,不是让人虚无,而是鼓励人们珍惜当下每一刻的真实感受;他谈的“慈悲”,也不是泛滥的滥情,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众生皆苦的基础上的理性关怀。书中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尤其值得称道,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冲突和误解的全新视角,不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指责对方,而是尝试去理解对方“缘起”的成因。这种视角的转换,极大地缓解了我内心的戾气。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色调都变了,不再是那么灰暗和充满对抗性,而是多了一份理解的底色和从容的余裕。这套书提供的,是一种在复杂社会中保持精神自洽的强大内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