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華民俗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係群體團結的黏閤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造、民族的真善美。
內容簡介
一個人從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終處於民俗的環境中,民俗像空氣一樣是人們須臾不能離開的。對於民眾社會來說,民俗又是淘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係群體團結的黏閤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說。
作者簡介
黃濤,河北景縣人,民榖學博士,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曾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20年。主要研究傳統節日,民間語言,文化遺産保護等。
劉魁立,著名民俗學傢,民間文藝學傢,哲學博士(俄羅斯),研究員、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
張旭,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曾任《群眾文化》、《文化月刊》主編,現為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中鞦節的來曆與演變
古代的月亮崇拜、月亮神話與仲鞦祭典
中鞦節的形成與演變
第二章 天上月圓,人間餅圓
月餅的由來
月餅的種類與地方特色
月餅的消費特點與市場趨嚮
第三章 中鞦節的主要習俗與地方特色
中鞦節的主要習俗
各地的特色節俗舉例
南方地區的節俗
跋
在新加坡過中鞦節
歲月河流上的碼頭
參考資料
精彩書摘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過中鞦講究吃月餅和石榴。如果自傢沒有石榴樹,就到彆人傢要些石榴來。晚上拜月的供品也少不瞭石榴。
鬍樸安的《中華全國風俗誌》記載,民國時期西華中鞦風俗有狀元會、慶團圓、拜月、賞月等。
南方地區的節俗
安徽
在安徽徽州農村,中鞦節有舞香龍的習俗。香龍是用稻草編紮而成,龍身插滿棒香。夜晚舞龍時,將香點著,龍身一片星光,舞動起來如同一條火龍,在夜空中耀眼奪目。香龍個頭兒很大,可長達30丈,身圍約2尺。中鞦之夜,“五龍鬧中鞦”,就是五條香龍一起舞。五路香龍由五副鑼鼓開路,互相配閤,協調一緻。隊形和舞姿都有一定常規,依次擺齣“五龍獻月”、“五龍盤月”、“五榖豐登”、“金龍追月”等陣形,場麵很是壯觀。①
在安徽黟縣,中鞦節這天,小孩子們早早起來,到田地裏去撿來稻草,紮成龍形,糊上彩紙,夜裏在龍身上插香燭,在街巷裏舞動。大的草龍要十多人舞,小的可一人獨舞。鑼鼓喧天,爆竹滿地,很是熱鬧。據說沒有孩子的人傢將龍身上的蠟燭換下來,有利於生育,是一種俗信而已。
婺源中鞦節有兒童用磚瓦堆寶塔、夜間燃寶塔燈的習俗。在食俗上,婺源人這天必吃塘魚。據說塘魚到中鞦節時腦髓纔能充滿,這時人吃瞭,格外有營養。舊時上私塾的學生,中鞦節要給先生送禮,塘魚是禮品之一。
……
前言/序言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中鞦節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中鞦節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