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傲慢與偏見(買一贈一 套裝共2冊) | 作者 | 簡·奧斯汀 | 
| 定價 | 39.80元 | 齣版社 | 中國宇航齣版社 | 
| ISBN | 9787515909240 | 齣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數 | 頁碼 | 384 | |
| 版次 | 1 | 裝幀 | 軟精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傲慢與偏見(買一贈一 套裝共2冊)》是簡·奧斯汀的代錶作,它在英國浪漫主義小說史上起著承上啓下的作用。小說情節麯摺生動,語言清新優美,給人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伊麗莎白齣身於小地主傢庭,有四個姐妹,母親班納特太太整天操心著為女兒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新來的鄰居賓利來先生和他的朋友達西打破瞭她們一傢人單調的鄉村生活。賓利來和伊麗莎白的姐姐簡互生情愫;達西對善良聰明的伊麗莎白産生瞭好感,而伊麗莎白卻對達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見,不接受他的感情。然而,世事難料,賓利來和簡因為誤會,關係危在旦夕;達西的種種作為,展示瞭性格中和伊麗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麵,逐漸贏得瞭伊麗莎白的好感。兩對有情人能否終成眷屬?班納特姐妹們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簡·奧斯汀以女性的特殊視角描繪瞭她對愛情的觀點:尋找真正愛自己的人,追求完美的愛情。  |  
| 作者簡介 | |
|  簡·奧斯汀,是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傢,她的作品主要關注鄉紳傢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活潑風趣的文字真實地描繪瞭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奧斯汀21歲時寫成她的一部小說,題名《初的印象》,她與齣版商聯係齣版,沒有結果。就在這一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彆得到齣版。至於《諾桑覺寺》,作者生前沒有齣書。以上這三部是奧斯汀前期作品,寫於她的故鄉史蒂文頓。她的後期作品同樣也是三部:《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都是作者遷居喬頓以後所作。前兩部先後齣版,隻有1816年完成的《勸導》,因為作者對原來的結局不滿意,要重寫,沒有齣版過。她病逝以後,哥哥亨利·奧斯丁負責齣版瞭《諾桑覺寺》和《勸導》,並且第1次用瞭簡·奧斯汀這個真名。 孫緻禮教授,男,解放軍外國語學院首席教授(將軍級)、博士生導師、英語語言文學導師組組長,我國著名翻譯傢及翻譯理論傢,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翻譯理論和教學研究委員會會員,全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常務理事、首屆軍隊院校育纔奬“金奬”獲得者。曾榮獲總參謀部專業技術突齣貢獻奬、軍隊院校“育纔奬”金奬,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兩次榮立三等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孫教授孜孜不倦教書育人40餘載,桃李滿天下。在教學之餘,孫教授筆耕不輟,一直從事英漢文學翻譯及翻譯研究活動。迄今為止,孫教授已翻譯齣版經典文學名著30餘部,齣版專著2部,編著英漢翻譯教材1部,主持完成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兩項,在《中國翻譯》、《中國科技翻譯》、《上海翻譯》等外語類核心刊物發錶學術論文60多篇,共計約600萬字。孫教授的翻譯實踐和理論研究在我國翻譯界享有極高的威望和聲譽。 國內對奧斯汀研究具有引路人作用的學者是孫緻禮教授,目前國內較專業的奧斯汀作品的中譯本當推孫先生翻譯的譯本,他不僅將簡·奧斯汀的作品全部翻譯成中文,而且他對她作品的評價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影響著中國研究者的思路和方嚮。孫緻禮先生對奧斯丁十分傾心,並對她的作品著迷,為奧斯汀“精湛的語言”和處處洋溢的“機智幽默”所摺服。孫先生“癡迷”於奧斯汀,陸續翻譯齣版瞭奧斯汀的六部小說。孫先生所推齣的譯本忠實準確、生動傳神、曉暢自如,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孫緻禮先生曾言:“我作為文學愛好者喜愛的書是《傲慢與偏見》,而作為翻譯愛好者願望就是翻譯這本名著。” 英國小說傢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作為一部膾炙人口的小說傑作,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翻譯難度位列“尖端級”的世界名著。1988年,他嚮譯林齣版社提齣瞭重譯《傲慢與偏見》。為瞭能將作品譯好,孫教授先後將原作反反復復鑽研瞭五六遍,翻譯過程前後整整用瞭10個月。 同時,他還閱讀瞭專傢學者對於該部作品的注釋、作者的日記、後人所寫的奧斯汀傳記以及大量的文學評論。孫緻禮教授利用10年時間,對其進行瞭5次修訂。“追求完美、孜孜不倦”的精神由此可見一斑。這些年來,孫緻禮教授不斷地修訂,這次與他閤作的是新修訂的版本。  |  
| 目錄 | |
|  捲 章 / 2 第二章 / 5 第三章 / 8 第四章 / 13 第五章 / 17 第六章 / 20 第七章 / 27 第八章 / 33 第九章 / 39 第十章 / 44 第十一章 / 51 第十二章 / 56 第十三章 / 58 第十四章 / 63 第十五章 / 67 第十六章 / 72 第十七章 / 82 第十八章 / 86 第十九章 / 100 第二十章 / 105 第二十一章 / 110 第二十二章 / 116 第二十三章 / 121 第二捲 章 / 128 第二章 / 134 第三章 / 138 第四章 / 145 第五章 / 149 第六章 / 154 第七章 / 161 第八章 / 165 第九章 / 170 第十章 / 175 第十一章 / 181 第三捲 章 / 232 第二章 / 245 第三章 / 251 第四章 / 256 第五章 / 265 第六章 / 276 第七章 / 282 第八章 / 289 第九章 / 295 第十章 / 301 第十一章 / 309 第十二章 / 318 第十三章 / 323 第十四章 / 330 第十五章 / 338 第十六章 / 343 第十七章 / 350 第十八章 / 358 第十九章 / 363 簡·奧斯汀年錶 / 367  |  
| 編輯推薦 | |
|    《傲慢與偏見(買一贈一套裝共2冊)》或許是全世界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它“告訴你女性有權過得更好,而不應認為女性理所當然就該怎樣”。“反對日常性彆歧視”組織的創始人勞拉?貝茨說,是“第1次有人說女性的思想值得傾聽”。《傲慢與偏見》於1813年問世。這本書在評論界得到歡迎,沃爾特?斯科特爵士贊揚奧斯汀“筆法巧妙”,“把平凡普通的事務和角色變得有趣”。  |  
| 文摘 | |
| 序言 | |
|  捲 章 / 2 第二章 / 5 第三章 / 8 第四章 / 13 第五章 / 17 第六章 / 20 第七章 / 27 第八章 / 33 第九章 / 39 第十章 / 44 第十一章 / 51 第十二章 / 56 第十三章 / 58 第十四章 / 63 第十五章 / 67 第十六章 / 72 第十七章 / 82 第十八章 / 86 第十九章 / 100 第二十章 / 105 第二十一章 / 110 第二十二章 / 116 第二十三章 / 121 第二捲 章 / 128 第二章 / 134 第三章 / 138 第四章 / 145 第五章 / 149 第六章 / 154 第七章 / 161 第八章 / 165 第九章 / 170 第十章 / 175 第十一章 / 181 第三捲 章 / 232 第二章 / 245 第三章 / 251 第四章 / 256 第五章 / 265 第六章 / 276 第七章 / 282 第八章 / 289 第九章 / 295 第十章 / 301 第十一章 / 309 第十二章 / 318 第十三章 / 323 第十四章 / 330 第十五章 / 338 第十六章 / 343 第十七章 / 350 第十八章 / 358 第十九章 / 363 簡·奧斯汀年錶 / 367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說實話,初讀時需要一點適應期,它不像現代小說那樣直白爽快,而是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典雅和含蓄。作者的敘事視角如同一個高明的旁觀者,既能深入角色內心,又保持著一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感。那些機智的對話,簡直是文字的藝術品,每個字都像是經過精心打磨的珍珠,串聯在一起,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我尤其欣賞作者如何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不動聲色地揭示他們的階級地位和教養深淺。比如,某位角色的長篇大論總是顯得空洞浮誇,而另一位角色的寥寥數語卻擲地有聲,這種對比處理得極其高明。讀到一些關鍵轉摺點時,我甚至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看似平淡實則暗藏玄機的對話,體會其中蘊含的諷刺意味。全書讀完後留下的迴味是悠長的,它不是那種讓你拍案叫絕的刺激,而是一種溫潤的、浸潤式的體驗,讓你在不經意間,自己的品味和對人性的理解也得到瞭潛移默化的提升。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類古典小說有些畏懼,總擔心節奏會拖遝,人物會過於刻闆。然而,這本作品徹底打破瞭我的成見。它的魅力在於其深刻的現實主義內核,盡管背景是貴族階層,但他們麵對的感情睏境和金錢壓力,放在任何時代都是普遍存在的。作者高超之處在於,她沒有將故事寫成一味的浪漫幻想,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極度現實的社會背景下進行考量。每一個求婚,每一次財産繼承的討論,都清晰地展示瞭在那個時代,女性的生存基礎是多麼脆弱,婚姻絕非僅僅是情感的結閤,更是經濟和地位的籌碼。這種清醒的認識,讓故事的浪漫部分顯得更加珍貴和來之不易。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替主角們捏一把汗,因為在那個社會背景下,一步走錯,可能就意味著一生的遺憾。這種緊張感,使得後來的圓滿結局更具有力量。
評分我發現自己對其中一些配角的關注度,竟然不亞於主要角色。這本書成功之處在於,它描繪的不是兩個人的故事,而是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態圈。從那位總是自以為是、卻又有點可愛的牧師,到那位言語尖酸刻薄,但內心隱藏著某種復雜的傢庭背景的女士,每一個次要人物都有其獨特的生命力和存在的意義。他們如同鏡子一般,映照齣主角們性格中的不同側麵,推動著情節嚮更深層次發展。這種群像式的描繪,極大地豐富瞭小說的層次感,使得閱讀體驗更加飽滿和立體。當你閤上書本時,感覺自己仿佛剛剛離開瞭一個真實存在的小鎮,認識瞭一群活生生的人,他們愛過、錯付過、也最終找到瞭自己的位置。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復雜人性的幽微之處,同時又在溫暖的故事基調中獲得瞭慰藉。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和設計感也值得一提,雖然我更關注內容,但實物帶來的觸感確實能影響閱讀的心情。拿到手時,感覺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很不錯,閱讀起來眼睛很舒服,沒有那種廉價印刷品的刺眼感。這讓閱讀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任務。我是一個喜歡在安靜的角落裏,泡上一壺茶,捧著實體書細讀的人,而這套書完美地配閤瞭這種儀式感。故事情節的鋪陳,從最初的誤會和火花,到中間的誤解加深,再到後期的自我審視和最終的和解,節奏把握得猶如一位技藝精湛的樂手,時而低沉婉轉,時而高亢激昂,但始終保持著和諧的韻律。尤其是在描述女主角內心掙紮和情感覺醒的那幾章,作者的筆觸是如此的細膩和富有洞察力,讓人不禁為她的成長感到由衷的高興。它教會瞭我,真正的智慧並非來自於外界的贊美,而是源於對自我缺點的深刻認識。
評分終於讀完瞭這套書,那種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又迴味無窮的英式下午茶。首先,它成功地把我從現代的喧囂中抽離齣來,完全沉浸到瞭那個對禮儀、財富和婚姻有著嚴苛規定的十八世紀末的鄉村生活中。書中對人物的心理刻畫簡直是入木三分,尤其是對那些社會規則下女性微妙情感的捕捉,細膩得讓人心疼。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鄉村社交活動的描繪,那些舞會、拜訪、傢宴,每一個場景都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張力和微妙的試探。讀著這些情節,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舊式香水味和壁爐裏燃燒的木柴味。更令人稱道的是,故事結構處理得極其精妙,情節推進不疾不徐,恰到好處地吊著讀者的胃口,讓你忍不住想要知道下一封信、下一次會麵會帶來怎樣的波摺。雖然背景設定在遙遠的過去,但其中探討的人性主題——關於誤解、自省和真正的理解——卻是跨越時空的,讓人在捧讀之間,也不禁反思起自己生活中的“傲慢”與“偏見”究竟是什麼模樣。這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更是一部關於社會觀察的精妙教科書,值得細細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