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企業並購年鑒2012》第一部分首先迴顧瞭中國並購市場的經濟環境、資本市場環境及法律政策環境,然後總結瞭中國並購市場2011年的市場特徵及市場亮點,從總體上展示瞭市場的全貌。
第二部分分彆列明股權交易統計、資産交易統計和專項統計的結果。股權交易和資産交易是基本的統計分類,專項統計則是對於並購市場的熱點所進行的分項統計。
對於股權交易,先從時間、區域、行業、企業性質、交易類型、標的股份性態、支付方式、是否一緻行動人、交易規模等9個角度考察全部股權交易的總體情況,然後分上市公司擴張性交易、上市公司收縮性交易和上市公司股權交易三個類彆分彆列明統計結果。股權交易涉及公司控製權轉移的交易,還在相應的統計錶專門設一列歸類統計。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中國企業並購綜述
一、中國企業並購市場環境
(一)中國企業並購的宏觀環境
(二)中國企業並購的資本市場環境
(三)中國企業並購的法律政策環境
二、中國企業並購市場特徵
(一)並購交易規模特徵
(二)並購交易地域特徵
(三)並購交易行業特徵
(四)股權並購特徵
(五)跨境並購
三、中國企業並購市場亮點
(一)2011年中國並購市場迴顧
(二)中國並購市場未來展望
第二部分 中國企業並購統計
一、股權交易統計
(一)總體情況
(二)上市公司擴張性交易
(三)上市公司收縮性交易
(四)上市公司股權交易
二、資産交易統計
(一)總體情況
(二)上市公司擴張性資産交易
(三)上市公司收縮性資産交易
三、專項統計
(一)國民經濟結構調整
(二)外資收購
(三)海外收購
(四)中介機構排名
第三部 分中國上市公司並購事件
一、協議收購上市公司案例
農林牧漁業
製造業——食品飲料
製造業紡織服裝皮毛
製造業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製造業電子
製造業——金屬非金屬
製造業一機械設備儀錶
製造業——醫藥生物製品
製造業一其他製造業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
交通運輸倉儲業
信息技術業
批發和零售貿易
金融保險業
房地産業
社會服務業
傳播與文化産業
綜閤類
二、閤並案例:吸收閤並
采掘業
製造業——食品飲料
製造業——紡織服裝皮毛
製造業——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製造業——電子
製造業——金屬非金屬
製造業——機械設備儀錶
製造業——醫藥生物製品
製造業——其他製造業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
建築業
信息技術業
批發和零售貿易
金融保險業
房地産業
傳播與文化産業
三、資産交易案例
采掘業
製造業——食品飲料
製造業——紡織服裝皮毛
製造業——造紙印刷
製造業——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
第四部分 中國企業並購法規選編
第五部分 中國企業並購年度優秀論文
第六部分 中國企業並購大事記
附錄
精彩書摘
在監管方麵,證監會全麵落實新股發行體製改革措施,督促市場主體歸位盡責,新股發行的市場約束有所增強。證監會對券商保薦項目實施問核製度,加強對保薦機構執業行為監管。
2.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上市公司質量是股票市場的核心,2011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監管政策進一步完善。
退市製度是證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製度之一,A股退市製度建立多年,但因其標準過於寬鬆、退市效率太低備受批評。2011年11月28日,深交所發布《關於完善創業闆退市製度的方案(徵求意見稿)》,該稿降低瞭退市瞭門檻,緻力於提高退市效率,完善市場淘汰機製,以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提高創業闆上市公司整體質量。
在規範並購重組方麵,證監會推動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與配套融資相關規定。推動部分改製上市公司整體上市,全年136傢重點公司中有92傢完成整改。規範並購重組行政審批工作,公開審核標準,完善審核流程,提高審核質量。全年核準上市公司資産重組69項,交易金額2369億元。
此外,證監會繼續堅持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和決策機製,明確迴報規劃和分紅政策,增強紅利分配透明度。
3.債券市場積極發展
2011年,證監會將債券融資審核與股權融資審核相分離,優化債券審核機製與流程,同時啓動瞭創業闆公司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擴寬瞭創業闆公司的融資渠道。全年上市公司債券融資1707.4億元,創曆史最高記錄。截至2011年底,我國全部公司類信用債餘額約4.9萬億元,在世界上排名估計居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發改委、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之間在債券市場準人、信息披露、投資者適當性安排和風險防範等多個方麵形成廣泛共識,為我國債券市場的統一打下瞭堅實的基礎,也必將推動我國統一債券市場形成和發展。
4.期貨市場改革積極推進
2011年,我國成功推齣鉛、焦炭和甲醇3個商品期貨新品種,同時對天然橡膠、燃料油、棕櫚油等已上市期貨閤約和交割規則進行瞭完善,試點鉛、黃金等期貨品種套保製度改革。證監會還推動建立瞭期貨品種功能發揮評估指標體係,年內進行瞭首次評估。
在投資者方麵,證監會推動閤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市場,並啓動期貨市場曆史賬戶清理和規範工作。
……
前言/序言
2013年中國股權投資與私募股權市場迴顧與展望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剖析2013年中國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 PE)和私募股權(Venture Capital, VC)市場的宏觀環境、關鍵趨勢、主要挑戰及未來發展方嚮。2013年,對於中國的PE/VC行業而言,是充滿變數與機遇的“轉型之年”。在經濟結構調整深化、監管環境日益收緊以及全球資本流動性調整的大背景下,行業告彆瞭前幾年的狂熱擴張,開始進入一個更加注重質量、閤規性與價值創造的新階段。 第一部分:宏觀經濟環境與政策導嚮 本部分首先描繪瞭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體特徵,包括GDP增速的換擋、産業升級的加速以及對“穩中求進”的政策定調。重點分析瞭影響股權投資市場的幾項關鍵宏觀因素: 1. “新常態”的初現端倪: 探討瞭經濟增長模式由高速轉嚮中高速的轉變,這對PE/VC機構的投資策略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即從關注規模擴張轉嚮關注內生增長和技術驅動的價值提升。 2. 金融監管體係的重構: 詳細梳理瞭2013年中國金融監管領域齣現的重要動嚮,特彆是針對影子銀行、地方政府融資平颱(LGFV)的清理整頓,以及對私募基金監管框架的逐步明確化。這些政策變化直接影響瞭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和投資工具的可操作性。 3. “互聯網+”的萌芽與信息化驅動: 分析瞭以信息技術為代錶的新興産業在國傢戰略中的地位提升,預示著未來投資的重點將加速嚮TMT(科技、媒體、通信)、清潔能源和生物醫藥等高技術領域傾斜。 第二部分:2013年股權投資市場核心數據與結構分析 本章節基於詳盡的市場數據,對2013年中國PE/VC市場的活動進行瞭量化分析,提供瞭一份詳實的“市場體檢報告”。 1. 募集情況分析: 重點分析瞭2013年新募集基金的規模、幣種結構(人民幣基金與美元基金的比例變化)及LP(有限閤夥人)構成的演變。探討瞭政府引導基金在市場中的作用增強,以及傢族辦公室和高淨值個人資金進入VC/PE的趨勢。 2. 投資活動深度剖析: 報告詳細對比瞭2013年與前幾年在交易數量、交易總額上的變化,並揭示瞭平均單筆交易規模的波動。特彆關注瞭不同階段(早期、成長期、Pre-IPO)的投資熱度變化,指齣早期投資(VC)的相對降溫與成長期投資(PE)的謹慎前行。 3. 行業熱點與冷點分布: 深入剖析瞭資本青睞的重點行業。TMT領域依舊是資金密集區,但投資邏輯從單純的流量變現轉嚮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和技術壁壘。同時,對傳統優勢行業(如製造業升級、消費品)的投資案例進行瞭歸納,體現瞭資本嚮實體經濟的迴歸傾嚮。 4. 退齣環境評估: 詳細梳理瞭2013年全年主要的退齣渠道錶現,包括IPO(首次公開募股)、並購(M&A)以及二級市場轉讓。著重分析瞭A股市場IPO的暫停對基金退齣策略的影響,以及並購交易在市場中的重要性凸顯。 第三部分:市場參與者行為與策略調整 2013年的市場環境迫使基金管理人調整其運營模式和投資哲學。 1. 本土化與人民幣基金的崛起: 分析瞭人民幣基金在數量和募集規模上的主導地位,以及其在政策理解、資源整閤方麵的優勢。同時探討瞭人民幣基金在估值博弈和投資退齣方麵的特有挑戰。 2. 投資策略的專業化轉型: 考察瞭GP(普通閤夥人)如何從“撒網式”投資轉嚮更加聚焦垂直領域和深耕産業鏈的策略。重點介紹瞭“投後管理”價值鏈的強化,即通過派駐高管、提供戰略谘詢等方式,主動幫助被投企業提升價值。 3. 募資的“馬太效應”加劇: 報告指齣,頭部機構(擁有穩定過往業績的機構)募資能力顯著增強,而中小型、新成立的基金麵臨募資睏難,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第四部分:法律、閤規與風險管理 隨著監管趨嚴,閤規性成為貫穿2013年股權投資活動的主綫。 1. 私募基金登記備案製度的落地影響: 詳細解讀瞭2013年中國證監會及基金業協會關於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要求和信息披露規範對行業帶來的衝擊和規範作用。 2. 有限閤夥協議的優化: 探討瞭在新的監管環境下,有限閤夥協議(LPA)中關於基金設立、存續期、費用結構以及附帶條件等條款的變化,特彆是對“架橋融資”和關聯交易的規範。 3. 反壟斷與外資審查: 對於涉及跨境交易的基金,分析瞭中國商務部等部門在進行投資審查時,對涉及國傢安全和特定行業(如電信、數據安全)的關注點變化。 第五部分:2014年展望與趨勢預判 基於2013年的市場基礎和政策信號,本部分對下一年度的股權投資市場進行瞭前瞻性判斷。 1. 技術創新驅動的投資高地: 預測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商業化落地以及生物技術為核心的新興産業將繼續吸引大量資金。 2. 兼並收購市場(M&A)的活躍度提升: 認為隨著IPO通道的審慎,大型PE機構將更依賴戰略並購作為主要的退齣路徑,這將推動産業整閤加速。 3. 盡職調查的深度與廣度: 預估未來的盡職調查將不再局限於財務數據,而將更加關注企業治理結構、知識産權保護、社會責任(ESG)以及政策風險的評估。 4. 跨境投資的雙嚮流動: 展望中國資本“走齣去”(對外投資)的步伐將加快,特彆是在獲取海外先進技術和品牌方麵。 本書內容詳實,數據可靠,分析邏輯嚴密,是研究和理解2013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生態、製定投資策略及風險控製方案的必備參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