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嘉锡著作集: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繁體竪排中文)

餘嘉锡著作集: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繁體竪排中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嘉锡 著
圖書標籤:
  • 目錄學
  • 古籍學
  • 古書通例
  • 餘嘉锡
  • 傳統學問
  • 文獻學
  • 中華文化
  • 學術著作
  • 繁體
  • 竪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56464
版次:2
商品編碼:11115412
品牌:中華書局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9-06-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餘嘉锡著作集: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繁體竪排中文)》以“辨章學術”為核心,建立瞭自己的目錄學體係。對目錄書的體製、目錄學的源流、曆代目錄書的類例沿革闡述甚詳,舉齣目錄學的體製有四種類型:一為篇目,考一書之源流;二為敘錄,考一人之源流;三為小序,考一傢之源流;四為版本序跋,考一書之源流。此次齣版,重排根據的版本是中華書局1963年本。《古書通例》是一部從宏觀角度研究古籍的專著,對於漢魏以前的古書,經過探微索隱,詳加考證,分析歸納以闡明古書的通例。全書分四捲:一為案著錄,二為明體例,三為論編次,四為辨附益,由此指齣瞭研究閱讀古籍的門徑。本次齣版,重排依據的版本是上海古籍齣版社一九八五年《古書通例》。

目錄

前言
一 目錄學之意義及其功用
二 目錄釋名
三 目錄書之體製一 篇目
四 目錄書之體製二 敘錄
五 目錄書之體製三 小序
六 目錄書之體製四 闆本序跋
七 目錄學源流考上 周至三國
八 目錄學源流考中 晉至隋
九 目錄學源流考下 唐至清
十 目錄類例之沿革
(附錄)古今書目分部異同錶

前言/序言


餘嘉锡著作集: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 內容梗概 《餘嘉锡著作集: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匯集瞭清末民初著名目錄學傢、文獻學傢餘嘉锡先生的兩部重要學術著作:《目錄學發微》與《古書通例》。這兩部著作在中國傳統目錄學與文獻學研究領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不僅係統梳理瞭中國古代目錄學的曆史發展脈絡,闡釋瞭目錄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更對古籍整理、辨僞、考訂等關鍵問題進行瞭深入探討,為後世學人研究中國古代文獻提供瞭寶貴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範本。 《目錄學發微》 《目錄學發微》是餘嘉锡先生關於目錄學理論的係統性論述,全書共分上下兩捲。 上捲:目錄學概論與曆史 目錄學的定義與範疇: 餘嘉锡先生開篇即對“目錄學”這一概念進行界定,指齣其核心在於對圖書的搜集、整理、辨識、著錄、分類和評價。他強調目錄學並非僅僅是書籍的羅列,而是對文獻整體狀況的係統性認識,是學術研究的基礎工具。 目錄學的起源與發展: 追溯中國目錄學的源頭,從先秦時期的簡冊年代,到漢代的官方藏書與初步整理,再到魏晉南北朝的學術繁榮催生的各類書目,直至隋唐官方與私人藏書體係的成熟,《目錄學發微》詳細梳理瞭曆代目錄學的演變。尤其關注瞭《隋書·經籍誌》、《舊唐書·經籍誌》、《新唐書·藝文誌》等重要官修目錄的編纂體例及其學術價值,分析瞭其中蘊含的分類方法、著錄原則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曆代重要書目評介: 對曆代具有代錶性的書目進行瞭細緻的評介,如《崇文總目》、《郡齋讀書誌》、《直齋書錄解題》、《永樂大典》等。餘嘉锡先生不僅介紹其內容、體例,更著重分析其優缺點,指齣其在學術史上的貢獻與局限。例如,他會分析《郡齋讀書誌》的精審考訂,《直齋書錄解題》的體例創新,以及《永樂大典》的集大成意義,同時也指齣其中可能存在的疏漏或偏頗。 目錄學的基本原則: 探討瞭目錄學研究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文獻的真實性、著錄的準確性、分類的閤理性、評價的客觀性等。他強調,目錄的目的是為瞭方便讀者檢索和研究,因此必須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部文獻。 下捲:目錄學的體例、方法與應用 目錄學的分類法: 深入分析瞭中國古代目錄學中各種主要的分類方法,如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的形成與演變,及其在曆代書目中的具體應用。同時,也探討瞭其他分類嘗試,如按內容性質、按作者、按時代等,並分析瞭不同分類法的優劣及其適用範圍。 目錄學的著錄要素: 詳細闡述瞭目錄著錄的各項要素,包括書名、作者、版本、捲數、內容提要、校勘記等。餘嘉锡先生強調瞭著錄的規範性與精確性,指齣一個完善的目錄著錄能夠為文獻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礎。 目錄學的方法論: 介紹瞭目錄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如版本學的方法(辨僞、校勘、考訂)、文獻考證的方法(利用二手文獻、旁證、互證)、文獻分析的方法(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內容)等。他強調瞭文獻學研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以及對原始文獻的尊重。 目錄學的實際應用: 闡述瞭目錄學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包括圖書收藏、文獻檢索、學術研究、古籍整理、齣版發行等。餘嘉锡先生指齣,目錄學是連接讀者與文獻的橋梁,是推動學術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古書通例》 《古書通例》是餘嘉锡先生在古籍整理與研究方麵的重要論述,全書共分五捲。 捲一:版本概述 版本的概念與分類: 詳細解釋瞭“版本”的概念,及其在古籍研究中的重要性。將版本分為傳抄本、刻本、活字本、影印本等大類,並對不同版本的特點、優劣及其形成曆史進行瞭分析。 古本的鑒定: 探討瞭鑒定古籍版本的原則與方法,包括考訂作者、時代、刻工、避諱字、印章、題跋等,並分析瞭如何通過版本信息來判斷文獻的真僞與價值。 捲二:校勘學 校勘的意義與原則: 強調瞭校勘對於恢復古籍原貌、辨彆訛謬的重要作用。闡述瞭校勘的四大原則:一、有本之校,二、無本之校,三、依文擇義,四、據字審音。 校勘的方法與技術: 詳細介紹瞭各種校勘方法,如對校(校對異文)、本校(校對全書)、精校(校勘精確)、粗校(大緻校勘)等。並分析瞭如何利用不同的版本進行校勘,如何對待異文、衍文、脫文等問題。 校勘中的難點與技巧: 討論瞭校勘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如如何處理古今字、通假字、避諱字、人名地名錯誤等,並提供瞭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技巧。 捲三:辨僞學 文獻辨僞的重要性: 論述瞭文獻辨僞對於淨化學術空氣、防止誤導研究的重要意義。 辨僞的原則與方法: 介紹瞭辨僞的五項基本原則:一是書名、作者、時代不閤,二是內容思想與作者身份不符,三是沿用已有的錯誤,四是筆跡、字畫、行款、紙張、墨色等與時代不符,五是敘事、記言等內容與曆史事實不符。並介紹瞭通過版本、文字、內容、體例等多個角度進行辨僞的具體方法。 辨僞的實例分析: 舉例分析瞭一些著名的僞書,如《僞古文尚書》等,詳細展示瞭辨僞的過程和結論,使讀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辨僞的實踐。 捲四:考訂學 考訂的範疇與意義: 闡述瞭考訂的意義在於對古籍的作者、時代、流傳、版本、內容等方麵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確定。 考訂的方法: 介紹瞭考訂的具體方法,包括文獻考據、史料辨析、地理考證、製度考訂、人物考訂等。強調瞭考訂的嚴謹性、係統性和全麵性。 考訂的實例: 通過具體的考訂案例,展示瞭如何運用多種方法對古籍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揭示文獻的真實麵貌。 捲五:古籍整理通例 古籍整理的原則: 總結瞭古籍整理應遵循的原則,如尊重原貌、準確傳達、便於閱讀、係統規範等。 古籍整理的類型: 介紹瞭不同類型的古籍整理,如點校本、校注本、選注本、普及本等,並分析瞭各自的特點和適用範圍。 古籍整理的實踐: 提供瞭古籍整理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實踐建議,包括如何處理古籍中的注文、如何規範標點、如何進行索引等。 學術價值與影響 《餘嘉锡著作集: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作為中國古代目錄學與文獻學研究的經典之作,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深遠的影響。 體係化與理論化: 餘嘉锡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係統地梳理瞭目錄學與古籍整理的理論與方法,將零散的治學經驗提升到理論高度,構建瞭相對完整的學術體係。 實踐指導性: 書中豐富的實例分析和方法論闡述,為古籍的搜集、整理、研究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指導,是從事文獻學研究者必備的工具書。 奠基性貢獻: 餘嘉锡先生的研究成果,為後代目錄學與文獻學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許多學者在此基礎上進行瞭更深入的研究與拓展。 史料價值: 著作中對曆代書目、版本、文獻的梳理與評介,本身就構成瞭重要的文獻史料,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圖書史、學術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批判精神: 餘嘉锡先生在治學中體現齣的批判精神,不盲從、不輕信,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於糾正學術史上的謬誤,保持學術的純潔性具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餘嘉锡著作集: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不僅是一部關於目錄學和古籍整理的學術專著,更是一部體現瞭嚴謹治學精神、追求學術真理的典範之作,對中國傳統學術的傳承與發展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給所有對古籍整理和版本學有興趣的朋友們,送來瞭一份厚禮。餘嘉锡先生的名字,在我涉足古籍領域的時候,就已經是如雷貫耳,但一直苦於沒有一個集中的、係統性的讀物來好好領略他的治學風範。這次《目錄學發微》和《古書通例》的閤集,終於讓這個願望得以實現。拿到書的那一刻,竪排繁體的設計就讓我心頭一震,那種來自古籍本身的質感撲麵而來,仿佛穿越瞭時光,直接與先賢對話。書中的內容,我纔剛剛開始翻閱,但僅僅是目錄學發微開篇那幾章,就已經讓我驚嘆不已。餘先生對於古籍的辨識、流傳、著錄,其嚴謹的邏輯和深刻的洞察力,著實讓我看到瞭一個研究者如何將枯燥的學術梳理得如此生動有趣。他對於不同版本之間的細微差異,那種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我一直覺得,做學問,尤其是像目錄學、版本學這樣需要海量信息支撐的學科,沒有一股子“鑽牛角尖”的精神是做不齣來的。而餘先生的文字,恰恰展現瞭這種精神的魅力。

評分

我一直認為,閱讀古籍,尤其是那些承載著豐富曆史文化的典籍,需要一個好的嚮導。而《餘嘉锡著作集》的這兩捲,無疑就是我踏入古籍世界最得力的助手。當我翻開《目錄學發微》時,仿佛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餘先生的文字,沒有絲毫的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智慧的光芒。他對於如何區分古籍的真僞、如何辨彆其價值、如何梳理其流傳脈絡,都給齣瞭係統性的指導。我尤其喜歡他論述“目錄”作用的部分,那種對文獻傳承的深刻理解,讓我對每一本古籍的齣現,都有瞭更深的敬畏之心。他不僅僅是在講授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治學的方法和一種對曆史負責的態度。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遠比生硬的知識灌輸來得更為寶貴。

評分

這套書的設計,從裝幀到字體,都散發著一種古樸典雅的氣息,讓人一拿到手就心生喜愛。繁體竪排的格式,更是讓我迴想起小時候翻閱長輩書房時的感覺,那種文化傳承的厚重感油然而生。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光是瀏覽其目錄和部分章節,就已經被餘嘉锡先生的學識所摺服。他對於古籍的處理,那種一絲不苟的態度,那種對文獻細緻入微的考量,都讓我看到瞭一個真正的學者應有的風範。我一直覺得,要理解曆史,就必須理解文獻。而要理解文獻,就離不開目錄學和版本學。《目錄學發微》和《古書通例》這兩部著作,無疑為我們打開瞭理解文獻世界的一扇窗。我期待著在未來的日子裏,能通過閱讀這兩本書,更深入地瞭解古籍的奧秘,也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評分

購買這套書,純粹是被其“目錄學發微”和“古書通例”這兩個書名所吸引。我雖然不是科班齣身的古籍研究者,但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塵封在曆史長河中的文字。我總覺得,要真正理解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就必須能夠“閱讀”那些古籍。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門外漢”來說,直接去啃那些晦澀的古籍,無疑是一件睏難重重的事情。這套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餘嘉锡先生的著作,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座橋梁,連接瞭我與古籍之間的距離。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目錄學知識和古籍整理原則,解釋得淋灕盡緻。這讓我看到瞭,原來學習古籍,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評分

初翻《古書通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許多古籍整理原則,背後竟有著如此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曆史演變。餘嘉锡先生在這本書裏,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娓娓道來,將那些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學術概念,用清晰易懂的語言解釋得明明白白。他對於古籍的編纂、校勘、審訂,都有著一套獨到的見解。讀他的書,你不會感到有什麼遙不可及的理論束縛,反而會覺得,原來治學是可以如此腳踏實地的。舉個例子,書中關於“版本”的探討,不僅僅是簡單的區分,更是深入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抄寫、印刷習慣所帶來的細微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我們對古籍原貌的認知。這讓我意識到,所謂的“版本學”並非簡單的收集整理,而是要通過版本的比較,去探尋曆史的真相,去理解作者的意圖。這種嚴謹的態度,這種對學術一絲不苟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亟需的。

評分

這本書好 雖然讀起來很有難度 但是喜歡 繁體字 可能一般讀者不喜歡 不過沒問題

評分

好書,經典著作,對古典文獻學有興趣的同學一定要讀讀。這本書大概介紹瞭曆朝目錄學的情況及一些有名的大傢,同時也對古書的體例進行瞭細緻的解讀。

評分

買重瞭,已經有一本瞭

評分

原來是兩本書,貴的有道理。

評分

物流沒得說,書很好

評分

讀史使人明智,好書永遠不嫌多。

評分

好書,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愛死瞭

評分

餘嘉锡先生的書自是研究中國文獻不可缺少的,還推薦孫欽善和張舜徽的書。

評分

不錯,送貨速度也很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