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描摹王羲之:右军草诀歌

硬笔描摹王羲之:右军草诀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秋芳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硬笔书法
  • 王羲之
  • 草书
  • 书法技法
  • 临摹
  • 字体
  • 书法入门
  • 右军草诀歌
  • 书法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772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11853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硬笔描摹王羲之:右军草诀歌》以久负盛名的王羲之《右军草诀歌》为蓝本,将其阐释草书技法的歌诀,用电脑微缩至钢笔字大小重新编排,大体上每句一页,具体而通俗地讲解其基本含义和运笔技法、结体诀窍,并设计有描摹、填充、临写等多种练习方法和步骤,实为以硬笔临习《右军草诀歌》的宝贵教材。

作者简介

  魏秋芳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幼受父训习练书法,先从欧阳询《九成宫》入手,后以硬笔临习钟绍京《灵飞经》,行书兼学赵体。其字迹流畅活泼,结体端庄严谨。近几年来,作品先后在各级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奖,并主编出版了“书法学习金钥匙丛书”(3种),《名家书法硬笔描摹字帖》(7种),《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楷书描红字帖(6种),《硬笔草书红楼梦诗词》等(3种)、《楷书名帖分解描摹练习》(4种),《赵体楷书<增广贤文>》、《小学生新课标钢笔写字课本》、《新课标小学生铅笔字帖》、《硬笔楷书小学语文生字快快通》,以及“中学生书法教育丛书”(3种)等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目录

编者的话
《右军草诀歌》释义与硬笔描摹练习
草圣最为难
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辨
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
空挑却是言
□头无左畔
是逮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
微茫视每安
六手宜为禀
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已
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
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
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
矛柔总一般
乡卿随口得
爱凿与奎联
詹侯熙照识
绳腊达连看
称摄将属倚
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
朔邦岂易参
常收无用直
密上不须□
才畔详成牒
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
府象辱还偏
禾手乎年似
廊庙与绿缘
即脚犹如恐
医初尚类坚
全皇同自异
容客更纷然
颡向戈牛始
鸡须下子先
撇之非是乏
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
寅宾腹里推
之加心上恶
兆戴免头龟
尉与财须见
乌同鸟更疑
寿宜圭与可
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
左方才亦为
举身为乙未
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
时边寸莫违
草勾添反庆
乙九贴入飞
惟末分忧夏
就中识弟夷
里力斯成曼
圭心可是舂
膝滕中委曲
次以两分明
叔芹元仿佛
拒捉自依稀
顶上哀衾别
胸中器谷非
虑逼都来近
论临勿妄窥
欲识高齐马
须知兕既儿
睿虞悉迷遣
巢笔树挂枝
丈畔微弯使
孙边不绪丝
莫教凡作愿
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
丽琴初起时
栽裁当自记
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
从来缶似垂
含贪真不偶
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
党堂未易追
女怀丹是母
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
须教贱作师
鼋鼍鼋一类
茶菊荣更论
非作浑如化
功劳总若身
示衣尤可惑
奄宅建相瞵
道昊吴难测
竟充克有伦
市於增一点
仓欲可同人
数叚情何密
日甘势则匀
固虽防梦简
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
点三上下心
尜参全不别
阴巽岂曾分
夺旧元无异
赢赢自有因
而由问上点
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
貊朝喜共临
鹿头真戴草
狐足乃疑心
勿使微成渐
奚容闷作昆
作南观两甫
求鼎见棘林
休助一居下
弃奔七尚尊
采夆身近取
熊结足下寻
隶头真似繁
帛下即如禽
沟渫皆从戈
纸笺并用巾
惧怀容易失
会念等闲并
近息追微异
乔商矞不群
欺频终别白
所取岂容昏
感感威相等
驭敦殷可亲
台名依召立
敝类逐严分
邹歇歌难见
成几贼易闻
傅传相竞点
留辩首从心
昌曲终如鲁
食良末若吞
改头聊近体
曹甚不同根
止知民倚氏
尝思孝似存
扫掬休得混
彭赴可相侵
世老偏多少
谢衡正浅深
合识哉岁似
自别号蹄真
酒花分水草
技放认支文
可爱郊邻郭
偏宜谌友湛
意到形须似
体完神亦全
斯能透肝腑
落笔自通玄
附录:
王羲之《右军草诀歌》

前言/序言


《右军草诀歌》:草书入门的经典指南 《右军草诀歌》,一部流传千古的书法瑰宝,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此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讲解,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王羲之草书的精髓,是系统学习草书的理想入门读物。 溯源与价值 《右军草诀歌》的作者,通常认为是与“书圣”王羲之相关的传承。书中内容精炼,直指草书书写的要义,涵盖了草书的笔画、结构、连笔、章法等多个重要方面。其价值在于: 正统传承: 《右军草诀歌》承载着晋代书法的优秀传统,通过对王羲之草书的提炼,为后人学习提供了最直接、最权威的范本。 系统性: 书中并非零散的技巧堆砌,而是有着清晰的逻辑和系统性的编排,便于学习者循序渐进。 实用性: 《右军草诀歌》注重书写实践,其讲解方式贴近实际运笔,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草书的动态美和节奏感。 艺术性: 草书不仅仅是书写符号,更是情感与精神的表达。《右军草诀歌》在讲解技法的同时,也渗透着对草书艺术性的理解,引导读者体会其飘逸灵动的神韵。 内容核心 《右军草诀歌》的核心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草书溯源与基本笔画: 对草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进行简要介绍,让学习者对草书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详细讲解草书的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折、勾等,并阐释这些笔画在草书中的变形和演变规律。强调草书笔画的连绵、抽象和简化,以及其如何通过微妙的变化传达力量与速度。 2. 草书结构与偏旁: 深入分析草书的偏旁部首的结构特点。草书的偏旁往往高度简化,并与其他笔画巧妙连接。书中会详细拆解常见的偏旁,讲解其草化后的形态,以及在不同字形中如何组合运用。 讲解字形的整体结构布局。在草书中,字形的平衡、重心、疏密关系尤为重要。书中会指导学习者如何处理字形内部的空间,使其既紧凑又不失灵动。 3. 连笔与草势: 这是草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右军草诀歌》会重点阐述草书的连笔技巧,包括如何让笔画自然流畅地连接,形成行云流水般的视觉效果。 “草势”即草书的整体气势和动态。《右军草诀歌》会引导学习者理解草书的起承转合,笔势的抑扬顿挫,以及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干湿、疾徐来表现情绪和节奏。 4. 字形演变与辨识: 草书的字形与楷书、行书有显著差异,许多字形高度抽象。《右军草诀歌》会通过对比和拆解,帮助学习者理解草书字形的演变过程,从而提高对草书的辨识能力。 书中可能会举例说明一些常用字的草书写法,并给出清晰的对照,便于学习者临摹。 5. 章法与创作: 除了单字的书写,草书的整体布局(章法)也至关重要。《右军草诀歌》会涉及对草书作品整体视觉效果的把握,如行气、呼应、大小错落等。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书中也可能包含一些创作上的引导,鼓励学习者在掌握基本功后,逐渐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形成个人风格。 学习路径建议 研习《右军草诀歌》,可以遵循以下路径: 通读与理解: 首先,完整地阅读《右军草诀歌》的书法讲解部分,理解其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 局部摹写: 针对书中讲解的每一个笔画、偏旁、典型字形,进行细致的摹写。模仿其线条的走向、力度的变化。 整体临写: 在熟悉了各个部分的特点后,开始临写完整的草书作品。注意体会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连接和呼应。 对照与分析: 临写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作品与原帖进行对照,分析差异,找出不足,加以改进。 心摹手追: 逐渐从“形似”过渡到“神似”,体会王羲之草书的精神内涵,并尝试在临写中融入自己的理解。 适合读者 《右军草诀歌》适合以下读者: 书法初学者: 希望系统学习草书,打下坚实基础的书法爱好者。 有一定书法基础者: 希望深化对草书理解,提升草书技艺的书法进阶者。 对中国古典文化感兴趣者: 欣赏王羲之书法艺术,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读者。 希望提升个人审美情趣者: 通过学习草书,感受汉字之美,陶冶情操。 结语 《右军草诀歌》是一本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草书学习宝典。它以其精炼的语言、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指导,为每一位渴望掌握草书艺术的学习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通过对《右军草诀歌》的认真研习,相信读者一定能在草书的艺术道路上,收获丰硕的成果,领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绝世风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可以说,这本书是我近年来在硬笔书法学习道路上遇到的,最值得称道的一本字帖。它不仅仅是一本《草诀歌》的描摹本,更是一本融合了传统美学与现代学习理念的经典之作。我喜欢它那种“留白”的艺术,每一页的字帖,都有足够的空间,让你能够“下笔”。这种“下白”并非简单地浪费纸张,而是为了给学习者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操作余地。 在描摹的时候,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字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轨迹。它在描摹线上,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让我在下笔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种“有迹可循”的乐趣,又不会感到过于束缚。尤其是那些草书的连笔,它通过微妙的断点和线条的粗细变化,将复杂的笔势分解开来,让我能够一步一步地去体会其中的精妙。我曾经在一个字上纠结了很久,感觉笔画之间的呼应不够自然。但当我仔细描摹了这本书的相应部分后,我发现原来是那个转折处的提笔动作做对了,整个字的结构就豁然开朗。这种“顿悟”的感觉,对于学习书法来说,是多么的宝贵。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贴心”的设计。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书法,尤其是学习草书,很容易陷入一种“看会了,但写不会”的尴尬境地。原因在于,理论的讲解再多,也比不上实际的动手操作。而这本书,正是通过“硬笔描摹”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将王羲之《草诀歌》的精髓,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喜欢它每一页的排版方式。在字帖的右侧,它留有足够的空间,方便我用硬笔进行临摹。而在每一行的字帖下方,它又用非常小的字号,标注了一些关键的释文或者提示,比如“此笔顺稍有变化”、“此处笔画连绵”等等。这些提示,就像是一盏盏指路明灯,在我遇到困惑时,能够及时地给我指引。我曾经在描摹一个“也”字的时候,怎么写都觉得别扭,总觉得连接不够自然。后来,我看到了这本书在“也”字下方的小提示:“后一撇连接前一捺”,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是把它们写断了。这个小小的提示,立刻解决了我的问题,也让我对王羲之的草书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提供的“硬笔描摹”这种学习方式。作为一名硬笔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够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去临习那些传世千年的名家法帖。然而,市面上的硬笔字帖,很多都是以现代人的书写风格为基础,虽然也写得不错,但总觉得少了些古韵,少了些笔势的遒劲。而王羲之的《草诀歌》,以其行草书的特点,更是对硬笔书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本书的设计,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王羲之原迹的神韵,通过硬笔描摹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你在用硬笔描摹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王羲之笔下的那种“中锋为主,侧锋辅助,刚柔相济”的特点。 我发现,它的描摹区域设计得非常合理。笔画的起笔、转折、收笔处,都有非常细致的引导线,让你能够清晰地感知到每一笔的出入。即使是那些非常连贯的笔画,它也通过断点或虚线的方式,将复杂的笔势分解开来,让你能够一步一步地去揣摩,去模仿。我曾经在练习一个草字的时候,总感觉连接处不够流畅,或者力度不对。但在描摹了这本书的相应部分后,我发现原来是那里有一个非常微妙的提笔动作,我之前是直接带过去了。这个小小的发现,立刻让我的书写变得更加连贯,也更接近原帖的风格。这种“手把手”式的教学,对于提升硬笔书法的表现力,有着莫大的帮助。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以来都在用硬笔练习书法的人,我深切体会到,要用硬笔去准确地描摹和学习王羲之这样的古代大家,其难度有多大。市面上很多所谓的“硬笔行草字帖”,要么是风格差异巨大,要么是笔画过于简化,难以体现原帖的精髓。而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一股清流,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把王羲之的《草诀歌》放大,而是真正地理解了“硬笔描摹”的含义。它在每一笔一画的设计上,都考虑到了硬笔书写时笔尖的触感和墨水的表现。 我注意到,它在描摹的线条上,非常巧妙地运用了粗细变化和虚实结合。比如,在一些起笔的地方,描摹线会稍微粗一些,暗示着下笔时的力度;而在一些转折的地方,线条又会变得流畅,甚至是带有轻微的弧度,让你能够感受到运笔时的圆转。最让我惊喜的是,在一些需要飞白或者顿挫的地方,它用非常细小的点或者虚线来表示,这给了我很大的想象空间,让我可以在描摹的时候,自己去揣摩如何用硬笔去表现出那种“飞白”的效果,而不是被完全固定住。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忠实于原帖,又给予了练习者一定的创作自由度,实在是太聪明了。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书法,尤其是学习古代名家的经典法帖,最重要的就是“得其神”。光是形似,终究是皮毛。而《硬笔描摹王羲之:右军草诀歌》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并非简单地将原帖字迹进行放大描摹,而是在放大描摹的同时,细致地保留了王羲之笔画的起承转合、轻重顿挫、粗细变化以及字与字之间的顾盼呼应。这种细致程度,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曾反复比对过市面上其他版本的《草诀歌》字帖,很多版本在放大后,原帖中那些微妙的笔画变化都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被电脑软件的平滑处理给“磨平”了,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 但这本书不一样,它仿佛经过了高精度的扫描和精心的后期处理,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王羲之笔下的每一个细节。我看着那些描摹的线条,能清晰地感受到笔尖在纸上运行时的速度、力度和方向的变化。比如,一个撇画的收尾,是干脆利落地结束,还是带着一丝回锋的意味,在描摹的线条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使得我在描摹的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地去“画”字,而是真的在“写”字,去体会王羲之行笔时的内在逻辑。这种“得其神”的体验,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王羲之”和“草诀歌”这几个关键词所吸引。我对于王羲之的崇敬,早已如滔滔江水,而《草诀歌》更是我对草书入门的理想选择。然而,当真正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所蕴含的匠心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才是最让我动容的。这本书并非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快餐式”字帖,而是能够让人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慢慢感悟的艺术品。 我尤其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细节处理。每一页的字迹,都经过了精心的放大和裁剪,让你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字的全貌,以及字与字之间的排列关系。同时,在字迹的下方,它并没有堆砌大段的学术解读,而是用一种非常简洁、易懂的语言,对一些关键的笔画或者结构进行简要的提示。例如,对于“草”这个字,它可能会提示“草字头,三个点需有大小变化,最后一笔向右舒展”。这种提示,既不会打断你的描摹思路,又能及时地给你一些启发,让你在练习中少走弯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评分

我是一个对书法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很多时候,一个字的形体,一个笔画的起止,都能让我反复琢磨。而《硬笔描摹王羲之:右军草诀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挑剔”的需求。它在对王羲之《草诀歌》的呈现上,可谓是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精细度。从纸张的选择,到印刷的工艺,再到字帖的版式设计,每一个环节都透露着对经典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关怀。 我注意到,它在印刷时,对墨色的还原度做得非常出色。王羲之原迹中的一些墨色变化,比如浓淡、枯润,虽然在硬笔描摹中难以完全复制,但这本书的描摹线条,却能很好地暗示出这些变化。例如,在描摹一个较粗的笔画时,线条的边缘会显得稍微有些“毛糙”,让你能够想象到原帖中那一笔的厚重和力量感。而在描摹一个细长的笔画时,线条又会显得干脆利落,让你感受到笔尖的敏捷。这种对细节的把握,使得我在描摹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照猫画虎”,而是在试图去“还原”和“理解”王羲之笔下的每一个“神韵”。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并没有过多的花哨装饰,恰恰突出了“王羲之”这三个字和“草诀歌”的古朴意境。打开书页,首先感受到的是纸张的触感。它并非那种光滑得有些“滑腻”的现代印刷纸,而是带有一点点涩感的特种纸,这种纸张非常适合硬笔书写,能够更好地“吃墨”,避免了墨水过分晕染,让每一笔的细节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练习硬笔书法的人来说,绝对是福音。我之前尝试过一些硬笔字帖,很多纸张太薄,或者太光滑,导致笔尖容易打滑,写出来的字也就显得飘忽不定,失去了应有的力量感。而这本书的纸张,给我一种非常稳健、扎实的感觉,仿佛在和一本当年的古籍对话。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每一页的版式设计上也独具匠心。除了正文的描摹区域,它还在页面的边缘,或者空白处,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标注了原帖中一些关键的笔画结构特点,或者是一些简单的释文。这些标注并非冗杂的学术论述,而是简练、直观的提示,例如“此处起笔藏锋”、“连笔自然”、“笔画紧凑”等等。这些小小的提示,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在耳边轻轻点拨,能瞬间点醒我之前习练中遇到的疑惑。我常常会在描摹完一个字后,抬头看看这些提示,再回过头去重描,惊喜地发现,字形似乎一下子就“活”了起来,更有王羲之的韵味了。

评分

终于,在无数次对着电脑屏幕上模糊的字迹望洋兴叹之后,我终于寻觅到了这本《硬笔描摹王羲之:右军草诀歌》。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捧着一块穿越千年的玉璧,每一个触感都带着历史的温度。一直以来,我对王羲之的《草诀歌》神往已久,但苦于自己笔力尚浅,难以领略其精髓。市面上关于《草诀歌》的资料不少,有的是纯粹的碑帖拓本,有的则是专家学者洋洋洒洒的解读,虽有启发,却始终隔靴搔痒。我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让我“手痒”,能够让我切实地去“描摹”,去“感受”的载体。这本《硬笔描摹王羲之:右军草诀歌》恰好满足了我这个长久以来的夙愿。 我特别欣赏它对字形结构的处理。王羲之的草书,尤其是在《草诀歌》中,其结构的巧妙之处,往往是初学者难以捉摸的。它不像楷书那样严谨规整,也不像行书那样洒脱,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有章法可循,又充满灵动变化。这本书的硬笔描摹设计,真的是太有心了。它并非简单地将原帖字放大,而是精心设计了描摹的线条,既保留了原字的骨架,又在描摹区巧妙地引导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我甚至能感受到,设计者在每一笔一画的描摹区域上,都花了很多心思去揣摩王羲之的运笔轨迹,比如哪些笔画是提按顿挫,哪些是转折的弧度,甚至连飞白的部分都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使得描摹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其中的韵味,而不是盲目地去填充。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承载”方式,感到非常满意。它并非那种厚重如砖头的“大部头”,而是恰到好处的尺寸,方便携带,也方便在书桌上随时翻阅。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有限的空间里,它将王羲之《草诀歌》的精髓,以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一页的字帖,都经过了极其用心的排版。它保留了原帖的字与字之间的自然连接,同时也清晰地标示出了每一个字的结构。 我特别喜欢它在描摹区的设置。它在原字迹的上方,用非常浅淡但清晰的线条,描绘出了每一个字的轮廓和关键笔画的走向。这些线条并非生硬的框框,而是带着一种自然的弧度,仿佛王羲之亲笔在纸上勾勒一般。在描摹的时候,我只需要用自己的硬笔,沿着这些线条去填充,去感受。这样,我就能够避免一开始就去“造字”,而是能够先“仿形”,在仿形的过程中,慢慢地去体会其中蕴含的笔势和韵律。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是无比友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