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书法谈丛(精)--文史知识文库典藏本
定价:36.00元
作者:刘涛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01082913
字数:185000
页码:33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书法谈丛(精)》内容介绍:本书作者就中国古代书法中有关问题,拈出而成多个选题进行讨论。虽然谈论的是书法问题,但由于作者历史学者的出身,具有史学眼光和史识,因此同时借鉴相关历史、古汉语、文字学等父母的知识,使文章很有内涵和厚度,不仅学书法者能从中受益,而且历史学爱好者、对古文字感兴趣的人,也会从中受益。
内容提要
《书法谈丛(精)》内容介绍:本书作者就中国古代书法中有关问题,拈出而成多个选题进行讨论。虽然谈论的是书法问题,但由于作者历史学者的出身,具有史学眼光和史识,因此同时借鉴相关历史、古汉语、文字学等父母的知识,使文章很有内涵和厚度,不仅学书法者能从中受益,而且历史学爱好者、对古文字感兴趣的人,也会从中受益。
目录
仓颉造字与考古发现及书法遥远的商代书法西周的主流书法书法的“汉承秦制”钟繇是魏晋新体书法的教化主《平复帖》的故事东晋方笔隶书王羲之何以成为是悲哀说“王书”陶弘景与马澄一北魏楷书一北朝末年的摩崖刻经书法写经与写经生及写经书法初唐三杰唐隶颜真卿书法散僧入圣“杨风子”宋朝草书事苏轼的“写意”苦心经营是涪翁说米芾蔡京与徽宗北宋徽宗朝的书学及书学博士一言难尽赵孟颊宋元明时期的隶书大器晚成的八大山人“碑学”发微古代的识字书与书漫说“书体”后记后记二后记三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法谈丛》初拿到手,就被它厚重的纸张和考究的装帧所吸引,书名“文史知识文库典藏本”更是让人充满期待。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那个笔墨飞扬的年代。我并非书法大家,也非科班出身,仅仅是一个对汉字艺术充满好奇与敬意的普通读者。初次接触这本《书法谈丛》,更多的是一种探索的乐趣。它不像某些硬核的技法教程,上来就让你临摹描红,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将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书法历史的深厚积淀,对历代大家风骨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汉字结构美学的细致剖析。那些关于笔法的探讨,虽然我一时难以完全领会,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对自然形态的观察,却让我耳目一新。比如,书中对“用笔”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提按顿挫,更上升到了“力道”、“速度”、“墨色”等多个维度,让人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手的技巧,更是心绪的流淌。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见王羲之挥毫泼墨的从容,颜真卿力透纸背的雄浑,苏轼挥洒自如的洒脱。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着我走进书法的殿堂,让我得以窥见其深邃的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法谈丛》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我一直觉得书法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但又不知从何入手。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书法世界的大门。它没有使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许多关于书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则。书中对历代著名书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让我对这些艺术瑰宝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写意”的阐述,它让我明白,书法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表达。当我读到关于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讲解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他那份悲怆与激昂,字里行间充斥着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将文字的情感力量与书写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着实让我为之折服。这本书,就像一位引路人,让我看到了书法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人文精神,让我更加热爱这门古老的艺术。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图书,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深度,更在于它能否在读者心中激起涟漪,引发思考。这本《书法谈丛》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并非简单地堆砌知识,而是通过一种“谈”的方式,将复杂的书法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书中对书法线条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粗细、曲直、方圆之间的无限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传达的不同性格和意境。比如,书中对“骨力”的探讨,让我理解了什么是“力透纸背”,什么是“笔笔有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用力”。读到关于“神韵”的章节,更是让我领略到了书法艺术的超然之处——它超越了形体,触及到了灵魂。那些字,不再是死的符号,而是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了思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写人”,是“写心”。它让我开始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欣赏汉字,去体会中国文字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这本书,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敬畏和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书法谈丛》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思辨性”。它并非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写”,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写”。书中关于书法理论的探讨,让我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的描摹,而是开始深入探究笔画的内在逻辑和结构的力量。比如,书中对“结体”的分析,就非常有启发。它不仅仅关注字形的美观,更深入到笔画之间的呼应、空间的利用,以及整体的平衡感。作者常常会引用一些古人的话语,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入的阐释,让我对书法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当我看到书中对“用墨”的讲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墨色的浓淡干湿,也能传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意境。那不是简单的“点墨”,而是“破墨”、“积墨”、“宿墨”等多种技法的运用,能够营造出山峦的浑厚、水面的渺渺、以及烟雨的朦胧。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对弈,他不断提出问题,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书法中隐藏的无限可能。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汉字之美的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了用冰冷的键盘敲击出文字,早已疏忽了那些曾经承载着文化与情感的方块字。而《书法谈丛》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汉字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结构,都蕴含着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以及历代书家对美的极致追求。书中对不同书体演变的梳理,如行云流水,让我对篆、隶、楷、行、草的书写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尤其是一些关于隶书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古人如何将秦代小篆的严谨与楚国简牍的随性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有法度又不失生趣的字体。而对于草书的解读,更是让我惊叹于汉字在飞驰的笔尖下如何化为一种抽象的艺术。书中并非枯燥地罗列史实,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典故,让我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丰富的知识。读到关于“二王”的书法成就,我体会到了魏晋风度的飘逸与洒脱,读到唐代楷书的端庄与大气,我感受到了盛唐气象的磅礴。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书法,更是在讲一段段历史,一种种文化,一群群鲜活的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