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什么教师做了十几年的教育研究,成效却不显著?教师的教育研究与专业研究者的教育研究有何区别?如何在教育研究实践活动中体现出这些区别?教师应该搭建起怎样的教育研究平台?适合教师实际需求、便于教师操作的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这些研究方法如何才能成为教师职业生存方式的利器?如此等等。也就是说,教师如何做研究?这些问题郑金洲先生在《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中作了详细的解答,并选取了很多相关案例,将“如何做研究”直观地呈现给广大教师。
《大夏书系:教师如何做研究(第2版)》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自出版以来,常销于全国各地。此次修订对原书作了较大幅度的改动:一方面是章节上作了调整,增加了教师从事研究的相关建议等;另一方面,在案例的选取上也注意呈现最新的素材,反映中小学教师最新的科研实践。
作者简介
郑金洲,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11月出生,现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图书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2005年《中国教育报》推动阅读的十大人物。
目录
导论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一、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第二章 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
一、教师从事研究的四种取向
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
一、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
二、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
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第四章 从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计划
二、行动
三、观察
四、反思
第五章 在过程中生成:研究方案的制定
一、转换
二、细化
三、分化
四、调整
五、后发
第六章 教育日志: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
一、备忘录
二、描述性记录
三、解释性记录
第七章 教育反思: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二
一、教育反思的类型
二、教育反思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 教育叙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三
一、教育叙事的特点
二、教育叙事的类型
三、教育叙事撰写中的注意事项
第九章 教育案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四
一、案例的运用范围
二、案例的含义
三、案例的撰写
四、案例的作用
第十章 教学课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五
一、教学课例的含义
二、教学课例的形式
三、教学课例的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教师从事研究的十条建议
一、问对问题才是研究的开始
二、发自内心的向往是研究持续开展的动力
三、专题化是研究走向深人的“法宝
四、不要忽视信息化研究手段
五、用个性化的话语表达研究成果
六、整合资源是提高研究质量的保证
七、研究方法只有综合运用才有效力
八、掌握研究的基本规范仍有必要
九、注重用制度引导、激励、约束研究
十、要做好研究成果转化这篇文章
后记
精彩书摘
汇总相关的研究以及近年来我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性质的思考,大概我们可以对教师从事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作出以下界定。
1.是教师自己既是研究工具同时又是研究对象的研究
任何研究都需要以自己作为研究丁具,研究者的研究态度、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等直接影响着研究的进行,中小学教育科研也不例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教师除了选择研究方法、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外,是把自己作为研究工具实施研究的。教师是研究活动中重要的因素,是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探究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诸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研究中并不是将自己仅仅作为研究工具来“使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师还必须研究其自身。要在研究中分析自己的教育理念,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自己的努力方向,找寻自己的利弊得失,也就是说,自始至终要研究自己的变化、自己的知行、自己的成长。离开对it我的研究,一味关注外在的对象和事物,教师的研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这一点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表现出极大差异。许多专业研究者只把自己作为研究工具,客观地分析外在于自身的研究对象,没有把自己的研究与自我的成长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我们很少看到讲授教学理论的教授本身就是教学的能手,他们在条分缕析地讲述教学原则的时候,几乎都是以违反教学原则的方式来进行的,讲启发式用灌输的方法,讲直观性用抽象的语言,讲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用非艺术手段。其实,这并不是教育学或者教学论这一门学科存在的问题,其他学科也同样存在类似的缺陷。对专业研究者来说,他不把研究对象从物扩展到人、从客观存在推延到主观自我,不太会影响Pi己的研究,甚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客观”立场,但中小学教师则必须把自己牵涉其中,使自己在研究中成长,在反思中发展。
2.是以实践问题为中心的研究
研究始于问题,这是基本的常识。相对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教师从事的中小学教育研究更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问题的捕捉与把握。对专业研究者而言,即使研究没有明确的问题针对性,研究成果也可以发表,甚至还可以产生一定的学界影响。但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如果研究没有问题指向,尤其是没有实践问题指向,其成果基本上就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存在价值。
……
前言/序言
大夏书系:教师如何做研究(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夏书系:教师如何做研究(第2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