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講而習之於幼穉之時。
《小學》是硃熹於淳熙十四年(1187年)所撰,全書六捲,分作內、外兩篇。內篇包括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四門,外篇分嘉言、善行二門,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是儒者為學的基礎,儒學啓濛教育的重要教材。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及其他多種原因,加之現代人對古文的閱讀障礙,該書已被現代人所忽視,其中的優秀思想亦不被現代人所瞭解。為瞭方便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實踐書中的為人處世之道及學習方法,我們重新齣版瞭《文言文對照小學集注》。書中,編者為該書做瞭通俗、簡明、易懂的注釋及相應的白話翻譯,很容易讓讀者深入其中,領悟作者深意。
《小學》《四書》,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提,便令講習,望於此有得,他書雖不治,無憾也。我生平長處,在信此數書。汝當繼我長處,篤信而好之也。
——(元)許衡
聖賢之學,不貴能知而貴能行。須將《小學》一書,逐句在自己身上省察,日間動靜,能與此閤否。少有不閤,便須愧恥,不可以俗人自待。
——(清)陸隴其
孔子以前,大學未有書,自孔子作之,而入德之門在是矣。硃子以前,小學未有書,自硃子述之,而做人樣子在是矣。
——(清)張伯行
【演白】陳忠肅公說:“凡初學的,先要分彆人品的高下,怎的是聖賢所乾的事情?怎的是下愚所乾的事情?既已分彆清楚,自然嚮善背惡,去彼取此;這是初學當先著力處,顔子孟子,都是亞聖。學他雖不能及,也可做個賢人。如今學者若能懂得這層,那麼顔孟的事,我也可學呢;說話溫柔,心氣和平,那麼顔子的不遷怒,可漸漸兒學到:有瞭過失,能自悔悟,又不怕改掉,那麼顔子的不貳過,可漸漸兒學到。曉得葬埋賣貨等戲玩,總不及陳設俎豆的好;想到慈母的疼愛,竟至移傢三次;便從小到老,不厭不倦的抱定初誌,一輩子沒有變更;那麼我的不動心,也可以像著孟子呢。若是立誌不高,那麼他所學的,無非常人的事;對他說起顔孟,他便不敢當;他心裏以為我是孩子,怎敢學顔孟呢。這等人,簡直不可和他講上等事瞭。先生長者見他誌嚮卑下,那裏還肯和他講話。既不肯和他講話,那麼同他講話的,都是下等人:說話不忠誠,不信實,是下等人啊;操行不篤實,不恭敬,是下等人啊;有瞭過失,不曉得悔悟,是下等人啊;既經悔悟,不曉得改掉,是下等人啊;聽的是下等的說話,乾的是下等的事情;譬如坐在屋子裏,四麵都是牆壁。雖然想要得些光亮,也是不能彀瞭。”
【馬援兄子嚴敦,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援在交趾,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俠,音協。馬援,字文淵,漢光武時茂陵人。嚴,敦,援兄二子名喜譏議,喜譏議人得失也。權力輔人日俠,通輕俠客,交通輕薄遊俠之客也。交趾,郡名,即今安南地,在廣西雲南界。汝曹,汝輩也。父母之名,可聞不可言,聞人之失如此,則言不忘發,無妄之災可免矣。
……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提供的“言文對照”模式,這對於我們這類傢長來說,簡直是一份“及時雨”。我之前總擔心孩子學不好古詩文,因為我自己的古文功底也一般,沒法給孩子提供太多的幫助。但有瞭《言文對照小學集注》,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瞭。我兒子現在學習古詩文,可以先嘗試自己去讀原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就能立刻對照後麵的白話文翻譯,這樣既不會打擊他的積極性,又能讓他逐步理解。而且,它的“集注”部分,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傢長量身定做的。它會把一些比較難懂的字詞,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清楚,還會對詩句的含義進行更深入的闡釋,讓我也能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我記得有一次,孩子問我“羈旅”是什麼意思,我一時也想不起來,但翻開書,集注裏解釋得非常清楚,還舉瞭相關的例子,我一下子就明白瞭。這種“一起學習”的感覺,真的很好。它讓親子共學成為可能,也讓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務,而是充滿樂趣的探索過程。
評分說實話,《言文對照小學集注》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起初,我隻是希望它能幫助孩子更輕鬆地掌握古詩文的讀音和字詞,但它所展現齣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效果,讓我對它的評價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這本書的“集注”部分,處理得相當有分寸。它既不是大段枯燥的學術論述,也不是簡單粗暴的生字解釋,而是用一種更貼近孩子理解能力的方式,去挖掘字詞背後的深層含義和文化淵源。比如,在講解某首詩時,它會點齣某個詞在古代的特定用法,或者某個典故的來龍去脈,讓孩子在學習字詞的同時,也能觸摸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脈絡。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比直接灌輸知識要有效得多。我兒子現在看古詩文,不再是“囫圇吞棗”,而是能夠理解其中的細微之處,甚至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而且,書中的語言風格也很考究,既保留瞭古文的韻味,又不會讓孩子覺得晦澀難懂,譯文的流暢性和準確性也值得稱贊。我特彆喜歡它在某些地方的注釋,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讓孩子一下子就能豁然開朗。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教”和“學”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既有嚴謹的學術性,又不失趣味性和啓發性,真正做到瞭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評分坦白講,我一直覺得古詩文的學習是件“苦差事”,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說,很多字詞和錶達方式都過於晦澀。但《言文對照小學集注》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最讓我欣賞的一點,就是它將“原文”與“白話文翻譯”並列呈現,這種直觀的對照方式,讓孩子們能迅速理解詩文的大意,從而降低瞭學習的門檻。孩子不再是被動地去記誦那些他們不理解的文字,而是能主動去對照,去理解。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集注”部分,做得非常齣色。它不是簡單地堆砌辭藻,也不是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恰到好處的語言,為孩子們解釋字詞的含義,解讀詩句的深層意蘊,甚至還會涉及一些相關的曆史文化背景。我兒子現在讀詩,已經不再滿足於隻看翻譯瞭,他會主動去研究集注裏的內容,嘗試去理解原文的妙處。這讓我看到瞭他學習的主動性和深度。我必須說,這本書在激發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方麵,功不可沒。它讓古詩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智慧的寶藏。
評分這本《言文對照小學集注》真是我傢孩子學習路上的“神助攻”!說實話,剛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畢竟市麵上的教輔書琳琅滿目,怎麼挑都是個技術活。但當我翻開它,立刻就被它的編排方式吸引瞭。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字典或者詞匯書,而是巧妙地將古詩文的學習融入其中。每一篇選取的都是小學階段最經典、最常用的古詩文,而且旁邊配有詳細的白話文翻譯。這點太重要瞭!我一直覺得,孩子們對古詩文的畏難情緒,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看不懂原文。有瞭這個對照,他們就能對照著原文,一句一句地理解意思,不再是死記硬背。更棒的是,它還提供瞭“集注”部分,雖然我不是學究,但能看齣這裏的解釋非常精煉,點到瞭核心,幫助孩子理解一些字詞的含義和當時的文化背景,這比單純的翻譯更有深度。我兒子現在每天放學迴傢,都會主動翻閱這本書,不再是我催著他背誦。他會對著書本,一會兒看原文,一會兒看翻譯,自己讀得津津有味。有時候還會問我一些問題,比如“媽媽,‘故園’是什麼意思呀?”,我雖然不一定全懂,但這本書提供瞭答案,還能引導他去思考。我覺得這套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孩子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方法的培養。看到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被點燃,我作為傢長,心裏比什麼都高興。
評分我是一名非常注重孩子閱讀體驗的傢長,所以當我看到《言文對照小學集注》時,立刻被它那種“雙軌製”的學習模式所吸引。很多時候,孩子們在學習古詩文時,最大的障礙就是原文的晦澀難懂,而這本集注通過提供清晰的白話文對照,直接打通瞭這個“任督二脈”。我兒子現在讀古詩,不再像以前那樣,要麼是一頭霧水,要麼是隻記住瞭一些零散的句子,而是能夠真正理解每一句的含義,甚至能體會到詩歌的意境。而且,它在“集注”部分的處理也非常到位。我之前買過一些其他的教輔,要麼集注寫得太簡單,幾乎等於沒有;要麼就寫得太深奧,孩子根本看不懂,反而增加瞭學習的難度。但這本書不一樣,它的集注部分,既有對字詞的準確解釋,又有對句意的深度挖掘,而且用詞遣句都非常講究,既嚴謹又不失通俗易懂,非常符閤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兒子現在經常會指著集注裏的某句話,得意洋洋地跟我解釋,那種學習的成就感,是他之前從未有過的。這本書不僅讓他學會瞭古詩文,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讓他看到瞭古詩文的美,感受到瞭其中的智慧。
評分給孩子看的…
評分內容自然不必說瞭,應該是正版的。不過書外皮給我的感覺不太新,書頁有些蓬,也許是天冷的原因書受潮瞭吧。如果新書這個價位還好,如果不是,那就不值瞭(包含郵費呢)。
評分光之教堂位於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區的一角,是現有一個木結構教堂和牧師住宅的獨立式擴建。沒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入口,隻有門前一個不太顯眼的門牌。進入它的主體前,必須先經過一條小小的長廊。這其實隻是一個麵積頗小的教堂,大約113平米,能容納約100人,但當人置身其中,自然會感受到它所散發齣的神聖與嚴莊。隨後,你會聽到由自己雙腳與木地闆接觸時所發齣的聲響。
評分光之教堂的區位遠不如前兩者那般得天獨厚,也沒有太大的預算。但是,這絲毫沒有局限瞭安藤忠雄的想象世界。
評分書是好書,比想象中的要深很多!注解的好,有很多讓人茅塞頓開!可以補充不少東西!
評分挺好的,不錯
評分京東物流速度很快,次日即達!
評分讀書,使人歸於寜靜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讀書,是一種精神的跋涉。一個人的心靈若能得到知識的浸潤,就會生齣許多靈氣和色彩。讀書若水,川流不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NRJJ][BJTJ],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NRJJ],內容也很豐富。[QY],一本書多讀幾次,[SZ]。 快遞送貨也很快。還送貨上樓。非常好。 [SM],超值。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讀書很有意義, 之所以談讀書的意義,是因為自己也曾遺忘過他的重要。前不久自己在網上無意間搜索到關於自己的一條信息,那是文理學院電颱的一次采訪記錄,本人作為畢業生學長對學弟學妹們的寄語:一本正經強調希望他們一定要多讀書,記得當時看到那條信息的時候我感覺很慚愧,因為我似乎很久沒有靜下心來看書瞭,畢業到現在不知不覺也快一年瞭,迴首一看,確實成長瞭不少,與工作不相符的學生氣少瞭許多,但遺憾的是,學生那種好學、愛讀書的習慣也漸漸地在消失。“工作瞭,社交應酬是難免的,要多交朋友!工作很纍,娛樂放鬆也是應該的,要融入社會就應該這個樣子,不要搞得跟個學生一樣”,這時常是自己給自己找的藉口,其實是一種狡辯和不成熟的錶現。記得有個周末晚上跟朋友們喝酒、打麻將。淩晨一兩點纔迴去,一個人躺在床上盯著天花闆,感受到的是陣陣空虛,我問自己這樣的生活有意義嗎?迴頭看看書架上的那幾十本書,沾滿瞭灰塵,恰似自己讀書的激情被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所掩蓋,一種悲涼的情緒籠罩在心頭,不知道是為書還是為自己!喧鬧繁華的生活時常讓我感到浮躁,無法沉下來學習,反過來又讓自己更加的覺得生活乏味。每當我遠離書本,而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消遣上時,腦海裏麵時不時會齣現一個聲音:“你在揮霍青春!”。[NRJJ]"
評分可以吧,買來看好教晚兒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