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罗素文集·第13卷:罗素自传(第1卷)
评分评分 评分
罗素于1872年出生在英国的清教徒贵族家庭。他的祖父曾经是英国首相。他父亲家庭里的成员普遍性格内敛,而母亲家庭的人则比较活泼勇敢。我感觉他很好的把这两种性格结合了起来。由于父母早逝,他在祖母带领的严格的清教徒家庭里渡过了孤独的童年。我总怀疑清教徒式的严格、安宁朴素的生活其实还是比较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的,但也很可能使孩子性格懦弱,喜欢因循守旧。据说罗素本人非常痛恨清教徒式的生活。
评分尽管这些活动的许多部分是为了挣钱维持生计,但罗素仍然是各种政治活动孜孜不倦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由于厌倦这种生活和需要支撑两个家庭(他于1936年再次结婚,次年得子),他希望重归大学生活。这并不容易,因为大学职位稀缺,而罗素又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1938年,他在牛津大学演讲,而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州大学获得访问职位,最后纽约市立学院给他提供了一个永久职位。此时,二战爆发,而他被困在了美国。
评分好贵好贵好贵好贵好贵好贵好贵
评分尽管这些活动的许多部分是为了挣钱维持生计,但罗素仍然是各种政治活动孜孜不倦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由于厌倦这种生活和需要支撑两个家庭(他于1936年再次结婚,次年得子),他希望重归大学生活。这并不容易,因为大学职位稀缺,而罗素又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1938年,他在牛津大学演讲,而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州大学获得访问职位,最后纽约市立学院给他提供了一个永久职位。此时,二战爆发,而他被困在了美国。
评分第一次婚姻中,他一直过着比较“学者”的生活。就是在这段时期,他和原来在剑桥的老师Whitehead合著了《数学原理》。写这本书也是他希望通过数学找到确定的知识的最大的一次努力。这个努力也因为“罗素悖论”的发现而告失败。对于数学和逻辑学的很多地方,我不敢说我真正理解,但是我的理解是,罗素出发去找确定性,却证明了知识的不确定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