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0月,應孫中山的邀請,蘇聯政府代錶鮑羅廷到達廣州。鮑羅廷同中共商議幫助國民黨改組的方法,決定力促孫中山召集改組會議。由於中共中央在三大結束後又移往上海,這項工作主要是在鮑羅廷和中共廣東黨組織的直接推動下進行的。
評分這個主導性的說法突齣瞭中國現代化起步階段的被動性與緊迫感,在某種程度上是另一種“挑戰-迴應”模式。隨著中國中心觀的興起和對曆史的更深入考察,現代學者更樂於關注動態的變化和中國人作為主體的主動奮鬥,認為不應過多強調被動反應。徐中約的這本著作(其英文標題《現代中國的興起》也許更適閤)無疑也是圍繞著這一主綫展開的,在他看來,中國近代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如何實現現代化的曆史。
評分在共産國際和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孫中山排除重重障礙,積極推進國民黨的改組工作。為瞭具體籌劃改組工作,孫中山聘請鮑羅廷擔任國民黨組織教練員(後又聘為政治顧問)。他還任命廖仲愷、汪精衛和共産黨員李大釗等五人為國民黨改組委員。10月25日,國民黨改組特彆會議在廣州舉行。28日,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正式成立,孫中山委任廖仲愷、鬍漢民和共産黨人譚平山等九人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李大釗等五人為候補執行委員。
評分1923年10月,應孫中山的邀請,蘇聯政府代錶鮑羅廷到達廣州。鮑羅廷同中共商議幫助國民黨改組的方法,決定力促孫中山召集改組會議。由於中共中央在三大結束後又移往上海,這項工作主要是在鮑羅廷和中共廣東黨組織的直接推動下進行的。
評分一本給史學專業用的近代史教材,內容比較豐富。可是個人認為有些觀點還是有待商榷。我更希望教材的研究性和啓發性強一些。
評分孫中山確定瞭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中國共産黨也確立瞭與國民黨開展黨內閤作的方針後,國共閤作開始具體實施。孫中山決定第一步是對國民黨進行改組。此時的國民黨,是一個組織比較鬆散的政治團體,難以適應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無法有效團結各種革命力量,真正發揮領導作用。
評分此後,各地的共産黨人,如北京的李大釗,直隸的韓麟符、於方舟,湖南的毛澤東、何叔衡,山東的王盡美等人,積極參加國民黨改組工作。在歐洲,旅歐的共産黨員和青年團員80多人於1923年6月全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年11月,國民黨旅歐支部在法國裏昂舉行成立大會,新選舉的評議部有半數成員是共産黨人。
評分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叢書之一,老師推薦的中國近現代史標配教材,內容還算翔實,基本描述概括瞭中國近現代史上的諸多曆史細節,目前市麵上近現代史史門類繁多、此書還是不錯的
評分1923年10月,應孫中山的邀請,蘇聯政府代錶鮑羅廷到達廣州。鮑羅廷同中共商議幫助國民黨改組的方法,決定力促孫中山召集改組會議。由於中共中央在三大結束後又移往上海,這項工作主要是在鮑羅廷和中共廣東黨組織的直接推動下進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