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东,设计人,创意人,学学文创课程讲师。曾担任美国康泰纳仕集团男性时尚杂志《GQ》国际中文版副总编辑,筹备创刊并在《GQ》工作近六年时间,涉猎品牌、设计、空间、旅行、人物报道等广泛领域,陆续担任钧霈公关媒体顾问、时尚总监、广告公司文案指导、网站创意统筹、电影行销企划等,资历丰富。自2006年至今为学学文创开班传授设计等课程上百堂课,同时也在亚东技术学院工商业设计系教授创新时尚设计课程。李俊东也是诗人、作家、两性专家、配音员、广播主持人、活动策展人、占星师、塔罗牌分析师,精通北欧符文占卜,对生活美学与色彩心理学有独到见解;擅长设计与分析,为一个见解精到且阅历丰富的跨媒体创意人。目前在众多传媒和企业担任咨询顾问及教育训练讲师。拥有20年资历与丰富经历的他,陆续在新浪网、蕃薯藤、雅虎奇摩、凤凰卫视等担任驻站作家。著有《型男经济学》《如果,你正在流浪》等著作逾50本。
12创造超高人气的设计关键字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看了就会幸福的设计?”
我想应该就是蕴藏在你脑海深处的那个画面吧。
这年头男女都渴望被爱被关怀,设计是一种温情,有时更是一种激情,一个好的设计就是要有燃烧人心的本领。
幸福的设计真的会让人体会到快乐!
“幸福”,无疑是最热门的设计主题。
当代许多商品不约而同地将“幸福”作为设计的共同诉求,告诉世间男女,用了这些商品后,离“幸福”也就不远了。有形的设计让无形的幸福有了寄托,产生了美好的联结。
幸福广告的设计美学
汽车广告将“幸福”列为“标准配备”,一家大小在汽车里真诚互动的温馨情节,果真令渴望幸福的人心生向往,打动不少正要购车的准车主将这款车列为购买考量。
或许正因为幸福的诉求,不偏不倚地击中现代消费者期待幸福的心理;广告和消费者彼此产生情愫共鸣,这款车的销售成绩让销售人员也拥抱了“幸福的业绩”。
泡面广告请来当红的年轻广告明星,目标诉求同样是在“幸福”这档事。
吃泡面会让人感到幸福?当你还在怀疑时,充满暧昧的男女早已在手里端着一碗泡面,神情忘我陶醉地吃了起来。
这产品的广告词标榜“幸福”,他们在镜头前认真地做出“幸福表情”的吃面模样。我想,迷恋这些情境的人,或许恨不得马上就去买碗这个品牌的泡面,体会隔空和他们共吃一碗面的幸福滋味。泡泡面顺便也做做幸福的梦想。
一款订婚礼盒以2D动画让可爱的插画小女孩爱丽丝权充红娘地说:“一定要幸福哦!”温馨的舞动画面,猫、狗、鸟、人一起手舞足蹈,再加上“一定要幸福哦!”这句在日剧里面经常让人飙泪的黄金台词,营造出巨大的催情磁场,让人仿佛在瞬间被爱丽丝拉着梦游幸福仙境。订婚礼盒瞬间在渴望幸福的男女间,搭起了浪漫的盟订彩虹。
比起汽车和泡面的广告,订婚喜饼和幸福的感觉总算贴近,毕竟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年头实属不易!
如果说到“鸡精与幸福的化学作用”,那还非得请出万人迷金城武才能搞定。超级人气偶像金城武所拍摄的鸡精广告,认真地为心爱的女人缝补毛衣上掉落的纽扣,高大英挺却又心思细腻,阳刚帅气外加浪漫多情,完全符合当前女性对男人的挑选标准。镜头满格尽是大帅哥金城武诚恳祈愿的真挚面容,似乎和正在电视机前的女人脸贴脸般,专情且深情地说出“让我照顾你!”这样感人的攻势,为鸡精注入强大的幸福能量。
……
你好!我是台湾设计师暨专业讲师李俊东,已出版近六十本书,很开心每回的出版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
《平面设计的美感秘诀:给设计人的12堂课》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简体中文版,让我也可以藉由这次机会和内地的朋友交流互动,非常开心。
这个时代的设计已成为人人关注的话题焦点,一个好设计能够引发热烈的共鸣,同时产生出令人惊叹的效益!无论哪个领域,其实都需要设计人才;而平面设计培养的正是美感的赏析能力与创作的基础实力。
这廿年来我的工作领域跨越杂志、服装、电影、广告等媒体,这些其实都和设计有很大的关联。我曾担任美商康泰纳仕男性杂志《GQ》杂志台湾版的副总编辑,亲眼目睹且亲身经历,一个人想要出色,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需要好好设计。透过每天的练习和学习,锻炼“品味”,成为“风格”。
“设计”其实无所不在!
从事美学教育多年以来,我体认到:其实每个人都有设计的潜力(从每一天出门搭穿衣服开始),居家和办公桌的摆设陈列,设计就在细节里。
千万别小看自己(我教过的学生,从小学孩童到退休教授,潜力是可以激发的),无论是只是纯欣赏,或是设计相关从业人员,都可以从逛街购物、看电影、逛博物馆等活动中接触到设计。
设计堪称是当今文化创意的潮流推手,许多人喜爱台湾文创产品,感受到设计质量精美,有更多是从色彩、图像与字体中巧妙传递出蕴含的“故事”。
因应台湾文创设计的蓬勃发展,目前台湾众多学校设立相关专业科系,期望能将设计文创教育向下扎根。这本书正是在展现我与学生们在设计课里的互动:借由我从一个设计的主题或对象发想,让大家一起来脑力激荡!整本书十二堂课里,参与的学生都表现出各自对设计的创意,也展现出不同的思考与生活经验,创造出不同的设计与品味观点。
俊东老师给学好设计的首要建议:“掌握自身的特色!”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无论是绘画或摄影,以手工拼贴制作或运用计算机软件工具:最重要的是“完整传达自己的设计概念”。
学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样更能展现出设计世界的多元。
我们每天会穿到的T恤、球鞋、唾手可得的光盘片与购物提袋、旅行中买的明信片,这些看似“平凡”的对象,其实都能创造出“不平凡”的美感(许多人甚至还会花钱搜集)。
“大方与人分享”,是俊东老师给学习设计者的诚恳建议!试着为亲友做一张卡片,因为是传递心意,这样的设计更增添了一份感动。
还有,“不要吝于表现”!
我常替学生们举办设计展览,也许是在教室里、走廊上,或是在一座咖啡馆、艺廊等公共空间,设计者要学习面对群众,同时接受大家回馈的意见。或是将作品放上部落格,邀请大家给予想法。
每天持续地学习与练习,对设计一定会有更多自我体悟与想法。
我对这本书中关于“网格系统与灵活性的平衡”的章节印象尤为深刻。过去我总觉得网格是束缚创意的枷锁,一旦应用了网格,设计就会变得千篇一律、刻板乏味。然而,作者通过一系列令人信服的对比图,展示了如何利用弹性网格和预设的变量,在保持结构完整性的同时,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动态视觉效果。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网格(如模块化网格、分层网格)在不同媒介(印刷品、网页、App界面)上的适用性,这对于我目前负责的跨平台项目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是教你“怎么画网格”,而是教你“网格是如何为你服务的”,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颠覆性的。此外,书中对于如何应对甲方对“打破规则”的要求时,如何用专业知识来捍卫设计决策,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方针,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在职场上的沟通底气。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在“色彩的情绪语言学”方面的阐述,是我近几年阅读过的所有设计书籍中,最具洞察力的一段论述。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色彩理论(红配绿的对比度),而是深入探讨了文化背景、时代潮流乃至个人经历对色彩感知的影响,这一点非常新颖。作者用极具画面感的文字,描述了当一种特定的蓝色出现在一个特定情境下时,它在用户心中唤起的是“宁静的湖水”还是“冰冷的科技感”。这种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色彩感知维度。我开始尝试在我的项目中,不仅仅是挑选“好看”的颜色,而是去挑选“有故事”的颜色。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促使我从一个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带有强烈主观意识的“创造者”,它让我深刻理解到,优秀的设计是感性的表达,但这种表达必须建立在坚实、理性的分析基础之上。它教会我如何让色彩成为一种强有力的非语言沟通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入门指南范畴,它成功地将宏观的设计哲学与微观的操作技巧进行了无缝对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信息层级构建”的系统化梳理,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决策流程:从确定核心信息到最终的视觉呈现,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判断标准,这大大减少了我在面对复杂信息架构时产生的焦虑感。书中对“负空间”的运用讲解得尤为透彻,作者不仅展示了负空间如何作为引导工具,还深入剖析了它在建立品牌调性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比如,极简品牌如何通过大量的留白来彰显其高昂的品质感。阅读过程中,我频繁地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案例进行“逆向工程分析”,试图找出作者是如何精确控制观众视线流动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提供的不是固定的模板,而是一套可以迁移到任何设计挑战中的思考框架,让我的设计决策过程变得更加自信和高效。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为流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你的对面,用最接地气的语言为你剖析那些看似玄奥的理论。它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僵硬的“设计规范”,而是用大量的篇幅去探讨“设计心理学”——为什么用户会喜欢这个布局?为什么某些色彩组合能瞬间抓住注意力?这种由内而外的解析,彻底打通了我过去那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壁垒。例如,它对“视觉重量”的阐述,结合了物理学和美学的交叉点,让我茅塞顿开,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个小的深色元素能压倒一大片浅色元素。而且,书中穿插的小故事和设计师的个人感悟,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情味。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私密的学习笔记,充满了作者多年实战的心得体会。读到关于“创意枯竭”的那一章时,我甚至感觉作者是在对我说话,那种感同身受的理解,让人觉得温暖且被激励。
评分这本书的视觉呈现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无不透露出一种克制而高级的美感。色彩的运用大胆却不失和谐,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处理,让每一个元素都有了呼吸的空间,而不是被信息和图形堆砌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它们不仅仅是炫技的作品,更是对设计原则的完美诠释。那些复杂的概念,在书中精美的图例衬托下,变得清晰易懂,仿佛触手可及。特别是关于字体组合的那几章,我以前总是凭感觉来搭配字体,现在通过书中拆解的层级关系和情绪烘托,我才明白,原来每一个字体的选择背后都有其深刻的逻辑。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好看”的定义,它不再是简单的堆砌漂亮素材,而是一种对信息准确传达和情感精准捕捉的艺术。读完后,我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设计稿,总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问自己:这里的对比度是否足够,这里的对齐是否精确到了毫米?这本册子本身,就是最好的范本,值得每一个设计师把它放在手边,随时翻阅,汲取养分。
评分京东服务好 书也好
评分很喜欢:..李俊东1.李俊东,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平面设计的美感秘诀给设计人的12堂课很不错,平面设计的美感秘诀给设计人的12堂课,报纸、书籍、广告、部落格,甚至一张传单,设计无所不在。平面设计在注重美感的当代,嫣然已经成为文化的一个界面,从阅读特性、视觉效果、意识形态到艺术美感,版面构成赋予文字与图片人性。借由版面设计传授结构美学的特性,体验设计的故事魅力。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设计的秘诀究竟在哪里与超人气的台湾设计师李俊东老师一起,学习令人激赏的设计魅力术,开发竞争力,让设计更有魅力!了解如何驯化文字排列成诗,如何野放心情游牧成故事,如何用文字诠释感情,如何将色彩吟唱成动人的音乐,建立自己的图像、文字思考、创意,平面设计的美感秘诀给设计人的12堂课传授掌握美感的秘诀。设计,是学习,也是一场游戏,让灵感变成故事,由故事启动创意,让创意为生活带来好设计。你好!我是台湾设计师暨专业讲师李俊东,已近六十本书,很开心每回的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平面设计的美感秘诀给设计人的12堂课由江苏美术社发行简体中文版,让我也可以藉由这次机会和内地的朋友交流互动,非常开心。这个时代的设计已成为人人关注的话题焦点,一个好设计能够引发热烈的共鸣,同时产生出令人惊叹的效益!无论哪个领域,其实都需要设计人才而平面设计培养的正是美感的赏析能力与创作的基础实力。这廿年来我的工作领域跨越杂志、服装、电影、广告等媒体,这些其实都和设计有很大的关联。我曾担任美商康泰纳仕男性杂志杂志台湾版的副总编辑,亲眼目睹且亲身经历,一个人想要出色,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需要好好设计。透过每天的练习和学习,锻炼品味,成为风格。设计其实无所不在!从事美学教育多年以来,我体认到其实每个人都有设计的潜力(从每一天出门搭穿衣服开始),居家和办公桌的摆设陈列,设计就在细节里。千万别小看自己(我教过的学生,从小学孩童到退休教授,潜力是可以激发的),无论是只是纯欣赏,或是设计相关从业人员,都可以从逛街购物、看电影、逛博物馆等活动中接触到设计。设计堪称是当今文化创意的潮流推手,许多人喜爱台湾文创产品,感受到设计质量精美,有更多是从色彩、图像与字体中巧妙传递出蕴含的故事。因应台湾文创设计的蓬勃发展,目前台湾众多学校设立相关专业科系,期望能将设计文创教育向下扎根。这本书正是在展现我与学生们在设计课里的互动借由我从一个设计的主题或对象发想,让大家一起来脑力激荡!整本书十二堂课里,参与的学生都表现出各自对设计的创意,也展现出不同的思考与生活经验,创造出不同的设计与品味观点。俊东老师给学好设计的首要建议掌握自身的特色!知道自己要
评分书不错哦。
评分挺好,质量不错
评分非常好看的。非常好看的。
评分这本书是为每个需要灵感和指导的平面设计师而写,你可以将书中的技巧运用到平面,网页等不同的设计项目中,提升自己的平面设计能力,做出优雅,实用和不凡的版面。一张简单的插图,作者却在里面述说了很多知识点,那些东西虽然内心知道,但从来没有被人梳理清楚过,这次作者随便几笔便使我顿时恍然大悟……没有过于模式化和繁杂的理论,这有别于以往常见的版式设计的条条框框……无论是老手还是新人,我都觉得非常值得一读。作者这个系列出了两本,我看豆瓣上的评价这本比那本要好……确实如此,另一本书其实是范例介绍,实际运用性很强,但这本书更能点醒很多思维。
评分很不错,好好学习了……
评分还行,准备深读研究一下
评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平面应用设计技巧和平面设计精彩案例。John McWade先向读者全面地讲解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然后分享了实用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最后带领读者详细解读了许多完整的设计案例——包括宣传册、新闻简报、网页、幻灯片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