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239-2011·代替QB/T 2239-1996):白兰叶(精)油 [Oil of Magnolia Leaf]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239-2011·代替QB/T 2239-1996):白兰叶(精)油 [Oil of Magnolia Leaf]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编
图书标签:
  • 轻工行业标准
  • QB/T 2239-2011
  • 白兰叶油
  • 精油
  • 香精香料
  • 植物提取物
  • 标准规范
  • 化学工业
  • 质量控制
  • 行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155019.36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778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Oil of Magnolia Leaf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239-2011·代替QB/T 2239-1996):白兰叶(精)油》规定了白兰叶(精)油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239-2011·代替QB/T 2239-1996):白兰叶(精)油》适用于对白兰叶(精)油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239-2011·代替QB/T 2239-1996):白兰叶(精)油 [Oil of Magnolia Leaf] 图书简介 本书籍汇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 2239-2011 的全部技术规范与要求,该标准旨在规范白兰叶(精)油的生产、检验、包装、贮存及运输等各个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为相关产业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依据。本书详细阐述了白兰叶(精)油的定义、技术指标、试验方法以及质量等级划分,是从事香料、日化、医药等领域专业人士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第一章 标准概述与适用范围 本章首先对 QB/T 2239-2011 标准的制定背景、历史沿革及其在我国轻工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综述。明确指出该标准是替代了旧标准 QB/T 2239-1996 的最新版本,体现了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 1.1 标准的定义与目的 详细界定了“白兰叶(精)油”的物质形态、来源(特指从白兰花属植物叶片中提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基本定位。标准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白兰叶(精)油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产品质量评价体系,防止因质量参差不齐而损害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声誉。 1.2 适用范围界定 清晰界定了本标准覆盖的产品范围,主要涉及用于调香、日用化学品(如香皂、洗涤剂)、化妆品、食品香精(需符合食品相关法规)以及部分传统医药配方中的白兰叶(精)油的生产和贸易活动。特别强调,对于未明确规定或超出本标准范畴的应用,需参考其他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 第二章 产品技术要求与质量指标 本书的核心内容集中于对白兰叶(精)油的各项技术参数的严格规定,确保了其作为标准品的参考价值。 2.1 感官要求 这是精油质量评估的首要环节。标准详细描述了合格白兰叶(精)油应具备的典型特征,包括: 色泽: 要求为无色至浅黄色液体。 气味: 必须具有典型的、纯正的白兰叶(精)油特有的芳香,无异味或劣变气味(如酸败味、焦糊味等)。 性状: 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或沉淀。 2.2 理化指标的量化标准 本章对关键的理化指标设定了精确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是判断产品纯度和浓度的科学依据: 相对密度(20℃/4℃): 规定了其密度的允许偏差范围,这是衡量物质分子密度的重要参数。 折光率(20℃): 规定了光线穿过液体时发生偏折的角度范围,对识别真伪和纯度有直接意义。 酸值: 衡量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反映了产品的新鲜度和潜在的稳定性。标准对酸值设定了上限,以避免酸性物质过多对后续应用造成不良影响。 溶解性: 规定了在特定溶剂(如95%乙醇)中应能完全溶解的特性,这是判断其是否含有不溶性杂质的关键指标。 总萜烯含量或特定组分的含量范围: 虽然标准可能没有直接给出所有成分的精确百分比,但会基于特定的分析方法,对若干特征成分或总挥发性成分的含量范围提出明确要求,以保证其特征香气的来源稳定。 第三章 检验方法与操作规程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指标的准确测定,本书详细介绍了每项指标对应的标准化检验程序,这些程序严格遵循了国家计量和分析化学的规范。 3.1 取样方法 强调了取样过程的规范性,包括采样工具的选择、样品的代表性采集量、防止样品污染及样品保存的条件(如避光、密封、低温保存等),确保送检样品的真实性。 3.2 仪器与试剂要求 明确了进行理化检测所需的标准仪器设备(如密度计、折光仪、滴定设备等)的精度要求,以及所用化学试剂的纯度等级(如分析纯、化学纯等)。 3.3 关键指标的测定步骤 折光率和相对密度的测定: 详细说明了如何使用标准折光仪和密度计进行操作,包括温度控制和读数校准的步骤。 酸值测定: 提供了准确的滴定过程,包括标准碱溶液的配制、指示剂的选择以及终点的判断方法。 气相色谱分析(若适用): 如果标准引用了 GC 法来确定特定成分的含量,本书将阐述色谱柱的选择、进样量、柱温程序、载气流速等关键参数,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重复性。 第四章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判定规则 本章根据产品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提供了明确的产品质量分级体系。 4.1 等级划分依据 根据产品的纯度、香气特征和理化参数的符合程度,通常将白兰叶(精)油划分为若干等级(例如优级、一级、合格品等)。等级划分往往与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挂钩,高等级产品通常具有更高的纯度和更严格的感官表现。 4.2 判定规则 阐述了如何综合各项指标判定最终等级的逻辑。例如,只有当所有关键指标均达到某一等级的要求时,产品才能被评定为该等级。任何单项指标的不合格,可能导致产品降级或直接判为不合格。 第五章 包装、贮存与运输要求 为保证白兰叶(精)油在流通过程中不发生质量衰变,标准对后续的物流环节提出了强制性要求。 5.1 包装材料与方式 规定了必须使用符合卫生和化学惰性的包装容器,通常要求使用深色或避光的玻璃瓶或金属容器,以防止光照和容器材料的反应导致精油品质下降。包装容器的密封性要求极高,需能有效阻隔空气和水分的进入。 5.2 贮存条件 明确了理想的储存环境:避光、阴凉、通风,并推荐了具体的温度范围(通常低于25℃),以最大程度地减缓精油中活性成分的氧化或聚合反应。 5.3 运输标识 规定了运输包装上必须清晰、牢固地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编号(QB/T 2239-2011)、生产批号、净含量、生产日期以及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如“易燃”、“避光”等)。 结论 QB/T 2239-2011 标准是指导我国白兰叶(精)油生产与贸易的权威性技术文件。本书籍全面、细致地解读了这一标准的全部内容,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操作指南和质量控制依据,对于提升我国白兰叶(精)油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所谓的“标准”读起来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我本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白兰叶精油的实际应用指南,比如如何在家制作香薰,或者在调香中如何与其他精油搭配出令人愉悦的组合。然而,翻开书页,迎接我的是一堆密密麻麻的化学术语和复杂的测试流程。它似乎更像是一本给实验室技术人员准备的技术手册,而不是给普通消费者或小型精油爱好者看的读物。我努力想从那些规范里找出一点点关于气味特性的描述,哪怕是感性的描述也好,但完全没有。全是关于什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的,对我来说,这些名词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去看一棵白兰花树来得直观。我真正需要的,是如何辨别市面上那些鱼目混珠的产品,如何判断一瓶精油是否是纯正的“白兰叶(精)油”,但这本书里对此只字未提,它似乎假设所有读者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化学家。这对于我这个只是想在卧室里点上一盏香薰灯,享受自然芬芳的普通人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性的阅读体验。它完全没有触及到任何与“生活美学”相关的内容,纯粹是冰冷的工业术语堆砌。

评分

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精美的画册那样,用高清的图片展示白兰花的植株、花朵在不同光照下的形态,以及提炼过程中蒸汽蒸馏的壮观景象,让读者对“白兰叶(精)油”这个名称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联想和向往。毕竟,自然的美感往往是吸引人们接触芳香疗法的首要原因。但现实是,这本书的内部几乎是纯文字构成的,没有一张能够提升阅读兴趣的插图或示意图。它完全沉溺于对“物理常数”和“化学纯度”的死板界定中,仿佛在进行一项纯粹的数学证明。我甚至想知道,那些被判定为“不合格”的批次精油,它们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刺鼻?是寡淡?还是带有异味?这本书没有给出任何感官上的线索。这就像一本关于美食的书,却只告诉你食材的分子量,而从不描述一口下去的口感和味道,这让我想了解这种精油的愿望完全落空了。它缺乏了灵魂,只留下了骨架。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标注着“QB/T 2239-2011”的读物时,我原以为它至少会提供一些关于精油储存和保鲜的实用建议,毕竟精油的活性很容易随着时间和光照而衰减。我甚至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产地白兰叶精油风味差异的对比分析——比如,来自某个特定山区的精油是否比平原地区出产的更醇厚?然而,这本书完全回避了这些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的话题。它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那些晦涩难懂的“仪器校准”和“方法学验证”上。我试着去理解那些关于“相对标准偏差”的论述,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它们对我日常生活中使用这瓶精油没有任何指导意义。这本“标准”似乎更侧重于“如何确保出厂的每一批次产品都符合某一固定的、被限定的参数”,而不是“如何让使用者从这种天然产物中获得最大的愉悦和益处”。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它更像是一份贸易壁垒的说明书,而不是一本介绍美丽事物的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实在让人感到困惑,它更像是一份官方文件而非一本可以供人放松阅读的书籍。我期待的是那种能激发灵感的、图文并茂的指南,也许能教我如何用白兰叶精油来舒缓紧张的神经,或者在沐浴时加入几滴来提升幸福感。但是,这本书里没有任何关于芳疗益处的讨论,更别提那些让人心神宁静的场景描绘了。它所有的篇幅都集中在那些令人昏昏欲睡的“判定依据”和“取样方法”上。我试图在其中寻找一些关于这种精油历史渊源的有趣故事,毕竟白兰花在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翻来覆去,除了冷冰冰的百分比和公差范围,什么也找不到。这让我不禁怀疑,这本书的真正受众究竟是谁?如果我是一个想在自己制作的护肤品中加入白兰叶精油的DIY爱好者,这本书对我几乎没有参考价值,因为它只告诉你“这个样品合格与否”,却没告诉你“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它”。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们可能根本没有真正闻过白兰叶精油的真实气味,只是在纸面上进行着枯燥的科学论证。

评分

最让我感到失望的是,这本书对于“代替QB/T 2239-1996”这一行为的解释也显得极为机械。它没有用任何篇幅来阐述新标准相较于旧标准在技术上的进步,或者在环保、安全要求上做了哪些更严格的考量。它只是简单地罗列了新的检测限值和流程,仿佛在说:“旧的不好用了,新的就是这样,照着做就行。”对于一个关注行业发展和技术革新的读者来说,这种缺乏背景介绍和历史沿革的叙述方式是极度不负责任的。我期待看到的是一个关于白兰叶精油提炼技术如何随着时代进步而演变的叙事线索,哪怕是很短的引言也行。但这本书直接跳过了所有背景故事,直接进入了操作规程的细节,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在标准制定中也许高效,但在“图书”的范畴内,它彻底扼杀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不是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和理解的“读物”,而是一份需要严格执行的“指令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