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是汇编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典型案例的系列丛书,由最高人民法院专司商事审判工作的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集体编写。《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6:合同与借贷担保卷》采取了裁判要旨加裁判文书的体例,大程度地展现了审判案例的真实风貌。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历史条件下,法官的首要职责就是要维护法律,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正确理解立法本意的前提下,准确地适用法律。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成文法所具有的稳定性特征,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律所对应的社会经济关系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法律与社会经济发展显现出的相对滞后不可避免。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官通过个案中的法律适用来解释、细化乃至发展法律规则,也成为新时期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回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司法需求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丛书选辑的案例也可以视为是我们的这种努力的真实纪录。
《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6:合同与借贷担保卷》的出版有利于统一裁判尺度,维护法制统一。成文法所固有的普遍性特征,使得其在法律条文的表述上体现出了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不同主体对法律文本的解读常常出现差异和分歧。加之我国地域广阔且发展不平衡,法律的普遍性和统一性始终面临着各种差异性要求的挑战。《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6:合同与借贷担保卷》的编选的案例,集中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全国商事案件中积累的经验、规则以及对具体法律问题的裁判观点。以裁判文书编选的方式公布典型案例及裁判摘要,对于规范审判行为,提高审判质量,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合同
(一)合同的订立
1.合同目的解释的裁判标准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柴里煤矿与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青岛保税区华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联营合同纠纷案
2.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所称第三人是指合同各方以外的人
——徐峥嵘等六人与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王银陵股权转让纠纷案
3.事实合同的认定,民刑交叉案件的裁判依据和举证责任
——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忠县支行、重庆迪奥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清算组其他证券合同纠纷案
(二)合同的效力
4.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而签订的合同无效
——日照国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国恒能源有限公司、山东日照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商合同纠纷案
5.企业《整体出让合同》的效力问题
——曾莲英与张思坚、张琪、京山金孔雀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出售合同纠纷案
6.一事多份合同之法律关系的性质和内容认定
——锦州市沈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涞源县金帝选厂、李敏团矿山开采合同纠纷案
7.同一天签订有多份转让合同的效力认定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武汉办事处与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湖北机床厂债务纠纷案
(三)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8.提起代位权诉讼的条件及其对诉讼时效的影响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分行与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分行、珠海经济特区安然实业(集团)公司代位权纠纷案
9.要慎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将对市场价格走势判断失误造成的损失与不可抗力因素相区分
——上海同在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远东电缆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10.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袁林伯与陈恒坤企业租赁经营合同纠纷案适用法律问题审核意见的答复
11.债权受让人行使权利不得超越其所受让的原权利的范围.
——藁城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孚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河北省藁城市棉浆厂、河北省藁城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借款合同纠纷案
12.单方变更合同履行期限构成对内容的实质性变更的,视为新要约
——新疆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与新疆天业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仓储合同纠纷案
13.对《纪要》发布前已完成转让的不良债权主张优先购买权的效力
——西宁体育馆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兰州办事处、青海庆威矿业有限公司债权转让无效纠纷案
(四)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14.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的后合同义务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与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合同纠纷案
……
二、借贷、担保
精彩书摘
申请再审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柴里煤矿(下称柴里煤矿)与被申请人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下称华夏银行)、青岛保税区华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华东公司)联营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年7月13日作出的(2007)鲁民再字第123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于2009年4月7日作出(2008)民再申字第47号民事裁定,提审本案。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2005年5月23日,柴里煤矿向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2004年3月16日其与华东公司、华夏银行签订《合作经营印尼木材协议》,约定:柴里煤矿同华东公司合作经营印尼木材;柴里煤矿负责提供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于2004年3月18日前按华东公司的要求将该笔资金汇往华夏银行,由华东公司办理国际贸易信用证开证申请;在办理国际贸易信用证开证申请时须同时有柴里煤矿负责人温忠诚的书面同意意见,华夏银行见到温忠诚的书面同意意见后,按照双方共同申请的条款办理信用证开证事宜;木材销售后的营利由华东公司与柴里煤矿各分成50%;任何一方违约,对方有权终止合同,由违约方承担对方总资金额20%的违约金。合同签订后,柴里煤矿于2004年3月19日向华东公司交付了1000万元汇票,由华东公司存在其一般结算账户上。后华东公司擅自挪用该1000万元,构成对原告的根本违约。华夏银行擅自同意华东公司动用该款,也构成违约。故请求判令解除《合作经营印尼木材协议》,华东公司返还柴里煤矿货款1000万元、承担违约金200万元,华夏银行对货款1000万元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在一审法庭辩论中,柴里煤矿变更诉讼请求,主张华夏银行对700万元资金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此后,柴里煤矿又将请求华夏银行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资金范围由700万元变更为1000万元。
……
前言/序言
审判前沿与司法实践的深度探索 《中国公司法前沿问题研究》 本书汇集了当前中国公司法领域最受关注、最具争议的前沿议题,并从理论构建与司法实务的双重视角进行深度剖析。全书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涵盖了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化、股权激励与同业竞争的法律规制、集团诉讼的域外经验借鉴、以及新兴业态下公司责任的认定等多个关键维度。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与董事责任重塑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改革方向。我们详细探讨了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有效性与改进路径,特别是针对“僵尸董事会”现象的法律干预机制。 一、 现代公司治理的中国图景 董事会有效性的量化评估模型: 提出了一套结合绩效指标与合规风险的董事会效能评估框架,超越了传统的“出席率”考量。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困境与重构: 深入分析了独立董事在实务中难以独立行使否决权的制度根源,探讨了如何通过薪酬机制和信息获取权限的保障来真正赋能独立董事。 “一股一权”的比例投票制改革潜力: 比较分析了不同投票权结构对公司决策效率和中小股东保护的影响,探讨了在特定类型的上市公司引入“分级投票权”的可行性。 二、 董事、高管的忠实义务与勤勉义务的司法边界 “商业判断规则”在中国的本土化适用: 详尽梳理了近年来法院在认定董事“勤勉义务”是否违反时所采取的判断标准,特别是涉及重大投资决策失误的案例分析。 董事的交叉忠实义务冲突: 重点解析了董事同时担任多个关联公司高管时,如何平衡不同公司之间的忠实义务冲突,以及是否存在“一揽子免责”的法律空间。 信息披露义务与内幕交易的界限: 结合最新的证券监管要求,界定了董事在“重大未公开信息”范围内的披露责任,区分了合理的商业秘密与应予披露的重大信息。 第二部分:股权激励与股东权利的精细化保护 随着股权激励成为科技企业和初创公司的标配,与之相关的法律争议日益增多。本部分聚焦于股权激励工具的法律定性、行权条件的合规性审查以及中小股东对“利益输送”的防御机制。 一、 股权激励法律机制的完善 限制性股票的“回购权”与估值争议: 探讨了在公司估值无法达成一致时,法院如何介入确定回购价格的司法路径,以及对激励对象“离职”后回购条款的严格解释。 期权授予的合规性审查: 针对授予程序中可能存在的程序瑕疵(如未及时进行股东大会追认)对期权效力的影响,提出了风险规避方案。 二、 中小股东的知情权与诉讼权利保障 知情权的司法实践拓展: 梳理了股东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法定情形,特别是针对“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模糊概念进行了细致的司法解释梳理。 代表诉讼的启动门槛与“排除阻碍”条款: 分析了代表诉讼中,原告股东需要证明的“怠于追究”的程度,以及法院在启动诉讼程序中的职权范围。 第三部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审慎性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刺破公司面纱”)是司法实践中对逃避债务、滥用公司形式的有力武器,但其适用具有极强的“例外性”。 一、 人格否认的构成要件精细化 “财产混同”与“人格混同”的区分认定: 详细列举了司法实践中认定构成财产混同(如共用银行账户、模糊的会计记录)的具体证据标准。 “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实质判断: 重点探讨了利用空壳公司进行恶意逃债的行为特征,以及关联交易的定价是否构成“不公允”的认定标准。 二、 集团公司内部的连环否认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实质控制: 研究了如何证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人事、财务、经营的全面控制,从而适用穿透原则追究母公司的责任。 区域性与跨国集团的法人否认挑战: 比较了国内司法实践与国际惯例在处理复杂集团架构下的责任分担问题。 第四部分:特殊目的载体与新型法律关系的构建 随着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SPV(特殊目的载体)在公司法框架下的法律地位愈发重要。 一、 SPV的法律定性与破产隔离 SPV的信托、合伙与公司的交叉形态: 辨析了不同法律结构下的SPV在破产程序中的财产独立性如何获得法院的认可。 破产隔离的有效性审查: 针对资产证券化中的“破产隔离条款”,分析了在标的资产存在瑕疵或出现法定可撤销行为时,隔离效力如何被挑战。 二、 平台经济中的“雇佣”与“合作”界限 平台用工关系的劳动法与公司法交织: 探讨了在大型互联网平台模式下,如何从公司控制权和风险分配的角度判断“合作方”的法律身份,及其对平台公司责任的影响。 第五部分: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与公司自治的边界 对外担保是公司治理中最容易引发重大财务风险的环节。本部分聚焦于担保行为的“表见代理”认定以及中小股东的撤销权。 一、 越权担保的效力认定:从《公司法》第十六条到司法解释的演进 “超出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的法律后果: 详细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出台后,对第三人信赖的保护程度的重大变化。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重点解析了“不负有商业判断责任”的界定,以及在审查担保行为时,债权人对公司授权程序的注意义务标准。 二、 担保无效后的追偿与股东异议权 股东对越权担保的追认与拒绝追认: 分析了股东大会对无效担保进行事后追认的法律效果,以及在拒绝追认后,公司应如何向越权董事追偿的程序。 第六部分:公司解散、清算与持续经营的司法干预 当公司陷入僵局或资不抵债时,解散与清算的程序性正义至关重要。 一、 僵局型解散的司法介入标准 股东僵局的界定标准: 细致梳理了法院判决公司解散所要求的“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客观标准,区别于单纯的经营亏损。 “排他性”的清算启动: 探讨了在股东一致同意解散时,如何通过司法程序强制启动清算,以避免“僵尸企业”长期占用资源。 二、 清算责任的延伸与执行 清算组不履行职责的法律后果: 详细说明了清算组成员未依法进行资产处置、债务清偿时,可能面临的直接赔偿责任。 清算中的优先债权认定: 针对清算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债权、税收债权与其他普通债权之间的受偿顺序进行实务解析。 本书旨在为公司法领域的学者、高级法律顾问、以及司法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贴近实战的公司法研究平台。内容高度聚焦于司法裁判的最新趋势和前沿理论的动态融合,力求为复杂公司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可操作的实践指引。 --- 《中国公司法前沿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1. 理论与判例深度融合: 几乎每一核心观点都辅以近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及各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进行印证和分析,确保理论不悬空。 2. 改革视角引导: 不仅探讨现有法律适用,更对《公司法》新一轮修订的可能方向进行前瞻性预判,引导读者提前布局合规策略。 3. 聚焦争议焦点: 专门设立章节讨论如“商业判断规则的本土化”、“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司法认定”等长期困扰实务界的难题。 目标读者: 律师、公司法务、企业高管、法院及仲裁机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