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欺騙的藝術 世界傳奇黑客的經曆分享 | ||
| 定價 | 49.80 | |
| 齣版社 | 清華大學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4年08月 | |
| 開本 | 32開 | |
| 作者 | (美) 米特尼剋(Mitnick, K. D.),(美) 西濛(Simon, W. L.),潘愛民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300 | |
| 字數 | 388000 | |
| ISBN編碼 | 9787302369738 | |
凱文米特尼剋(Kevin D. Mitnick)曾經是曆史上令FBI頭痛的計算機頑徒之一,現在他已經完成瞭大量的文章、圖書、影片和記錄文件。自從2000年從聯邦監獄中獲釋以來,米特尼剋改變瞭他的生活方式,成瞭全球廣受歡迎的計算機安全專傢之一。在他的首部將功補過的作品中,這位全世界著名的黑客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佛語賦予瞭新的含義。
在《反欺騙的藝術――世界傳奇黑客的經曆分享》中,米特尼剋邀請讀者進入到黑客的復雜思維中,他描述瞭大量的實際欺騙場景,以及針對企業的社交工程攻擊和後果。他將焦點集中在信息安全所涉及到的人為因素方麵,解釋瞭為什麼防火牆和加密協議並不足以阻止一個聰明的攻擊者入侵企業的數據庫係統,也無法阻止一個憤怒的員工搞垮公司的計算機係統。他舉例說明瞭,即使是保護為嚴密的信息係統,在麵對一個意誌堅定的、僞裝成IRS(美國國稅局)職員或其他看似無辜角色的騙子老手時,也會變得不堪一擊。《反欺騙的藝術――世界傳奇黑客的經曆分享》從攻擊者和受害者兩方麵入手,分析瞭每一種攻擊之所以能夠得逞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這些攻擊。本書的敘述非常吸引人,有很強的可讀性,仿佛是一部介紹真實刑事案例的偵探小說。
為重要的是,米特尼剋為瞭補償他過去所犯過的罪,在《反欺騙的藝術――世界傳奇黑客的經曆分享》中提供瞭許多指導規則,讓企業在開發安全行為規程、培訓計劃和安全手冊的時候有所參考,以確保公司投入資金建立起來的高科技安全屏障不至於形同虛設。他憑藉自己的經驗,提齣瞭許多防止安全漏洞的建議,並且希望人們不要忘瞭提防嚴重的安全危險――人性。
第Ⅰ部分 事件的背後
第1章 安全過程中薄弱的環節
1.1 人的因素
1.2 一個經典的欺騙案例
1.2.1 獲得代碼
1.2.2 這傢到瑞士銀行…
1.2.3 大功告成
1.3 威脅的實質
1.3.1 日趨嚴重的擔憂
1.3.2 欺騙手段的使用
1.4 濫用彆人的信任
1.4.1 美國人的特徵
1.4.2 機構的無罪論
1.5 恐怖分子和欺騙
1.6 關於本書
第Ⅱ部分 攻擊者的藝術
第2章 當看似無害的信息帶來損害時
2.1 信息的潛在價值
2.2 信用檢查公司
2.2.1 私人偵探的工作
2.2.2 騙局分析
2.3 工程師的陷阱
2.4 更多的“無用”信息
2.5 預防騙局
第3章 直接攻擊:開門見山地索取
3.1 MLAC的不速之客
3.1.1 請告訴我電話號碼
3.1.2 騙局分析
3.2 在逃的年輕人
3.3 在門前的颱階上
3.3.1 迴路欺騙
3.3.2 史蒂夫的詭計
3.4 瓦斯攻擊
3.4.1 詹尼艾剋頓的故事
3.4.2 阿特西裏的調查項目
3.4.3 騙局分析
3.5 預防騙局
第4章 取得信任
4.1 信任:欺騙的關鍵
4.1.1 多利勞尼根的故事
4.1.2 騙局分析
4.2 計謀的變種:取得信用卡號碼
4.2.1 沒想到吧,老爸
4.2.2 騙局分析
4.3 一分錢的手機
4.4 侵入聯邦調查局
4.4.1 進入係統
4.4.2 騙局分析
4.5 預防騙局
4.5.1 保護你的客戶
4.5.2 明智的信任
4.5.3 你的內部網上有什麼?
第5章 “讓我來幫助你”
5.1 網絡中斷
5.1.1 攻擊者的故事
5.1.2 騙局分析
5.2 幫新來的女孩一點忙
5.3 並不如你想象的那麼安全
5.3.1 史蒂夫剋萊默的故事
5.3.2 剋雷格考格博尼的故事
5.3.3 進入內部
5.3.4 騙局分析
5.4 預防騙局
5.4.1 教育,教育,再教育...
5.4.2 保持敏感信息的安全性
5.4.3 考慮源頭
5.4.4 不要遺漏任何人
第6章 “你能幫我嗎?”
6.1 城外人
6.1.1 盯上瓊斯
6.1.2 一次商務旅行
6.1.3 騙局分析
6.2 地下酒吧式的安全
6.2.1 我在電影上看到過
6.2.2 欺騙電話公司
6.3 漫不經心的計算機管理員
6.3.1 收聽電颱
6.3.2 竊聽者丹尼
6.3.3 猛攻堡壘
6.3.4 進入後的工作
6.3.5 騙局分析
6.4 預防騙局
第7章 假冒的站點和危險的附件
7.1 你不想要免費的嗎?
7.1.1 伴隨電子郵件而來
7.1.2 識彆惡意軟件
7.2 來自朋友的消息
7.3 一種變種形式
7.3.1 祝聖誕快樂
7.3.2 騙局分析
7.4 變種的變種
7.4.1 不正確的鏈接
7.4.2 保持警惕
7.4.3 瞭解病毒
第8章 利用同情心、內疚感和脅迫手段
8.1 對攝影棚的一次造訪
8.1.1 David Harold的故事
8.1.2 騙局分析
8.2 “立即行動”
8.2.1 Doug的故事
8.2.2 Linda的故事
8.2.3 騙局分析
8.3 “老總要的”
8.3.1 Scott的故事
8.3.2 騙局分析
8.4 社會保險管理局都知道你的哪些信息
8.4.1 Keith Carter的故事
8.4.2 騙局分析
8.5 僅僅一個電話
8.5.1 Mary H的電話
8.5.2 Peter的故事
8.5.3 騙局分析
8.6 警察突襲
8.6.1 請齣示搜查證
8.6.2 誆騙警察
8.6.3 掩蓋行蹤
8.6.4 騙局分析
8.7 轉守為攻
8.7.1 畢業――不怎麼光彩
8.7.2 登錄並陷入麻煩
8.7.3 樂於助人的登記員
8.7.4 騙局分析
8.8 預防騙局
8.8.1 保護數據
8.8.2 關於密碼
8.8.3 統一的中心報告點
8.8.4 保護你的網絡
8.8.5 訓練的要點
第9章 逆嚮行騙
9.1 善意說服彆人的藝術
9.1.1 Angela的電話
9.1.2 Vince Capelli的故事
9.1.3 騙局分析
9.2 讓警察受騙上當
9.2.1 Eric的騙局
9.2.2 交換機
9.2.3 一個給DMV的電話
9.2.4 騙局分析
9.3 預防騙局
第Ⅲ部分 入 侵 警 報
這本書的文本結構組織得非常巧妙,它不像一般的技術書籍那樣綫性展開,而是采用瞭碎片化敘事和主題聚焦相結閤的方式,確保瞭信息密度和閱讀體驗的完美結閤。我尤其欣賞它對特定技術概念進行背景補充的穿插方式,那種處理得當,既不會打斷主要故事綫,又能幫助讀者迅速理解專業術語的“注釋”手法,非常成熟。比如,當提到某個特定時期的網絡協議漏洞時,作者會非常自然地插入一段簡短但信息量極大的技術背景介紹,仿佛是一位耐心且博學的導師在為你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種行文風格,讓讀者在享受故事帶來的腎上腺素飆升的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吸收大量關於計算機網絡基礎架構的知識。它不是在“教”你技術,而是在“展示”技術在真實世界衝突中的應用場景,這種場景化的學習方式,無疑比枯燥的教科書來得更有效率和更令人難忘。
評分整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如同專業的交響樂指揮,時而激昂,時而沉靜,張弛有度,讓人欲罷不能。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盡管主題是圍繞“黑客”的驚險經曆展開,但作者並沒有將所有的篇幅都耗費在炫耀技術細節上。相反,他對這些技術事件背後的倫理睏境和法律邊界的探討,顯得尤為深刻和審慎。他似乎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嚮讀者展示一個悖論:掌握瞭強大的力量,如何纔能在灰色地帶中找到平衡點?那種從邊緣走嚮主流,從“破壞者”到“建設者”的內心轉變,被描繪得非常細膩且富有層次感。特彆是當他描述那些曾經的“戰友”因為越界而付齣的沉重代價時,那種沉重的反思幾乎要溢齣紙麵。這種對“功過相抵”的艱難詮釋,使得這本書超越瞭普通的技術讀物,上升到瞭對個人責任和職業道德的哲學思辨層麵。它讓我思考,掌握知識的人,其社會責任感必須是成正比例增長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抓人眼球,那種深邃的藍色調和霓虹燈般的光暈,立刻就能讓人聯想到信息時代的神秘與刺激。我本來是抱著一種獵奇的心態翻開的,畢竟“傳奇黑客”這幾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禁忌的魅力。然而,當我真正沉浸進去後,纔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技術破解或者炫技的流水賬。作者(或譯者)的敘述方式非常老道,他似乎很懂得如何在高強度的技術名詞和引人入勝的個人故事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有些章節讀起來像是一部緊張的諜戰小說,充滿瞭貓鼠遊戲的緊張感,你甚至能感受到那種在鍵盤上敲擊指令時,心跳加速的節奏。更讓我佩服的是,他沒有僅僅停留在“我是如何入侵的”這種膚淺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黑客思維背後的邏輯和驅動力,那種對係統規則的極緻探究欲,遠超齣瞭單純的破壞或竊取。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紮實,即便是對計算機網絡底層協議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情境再現,大緻把握住事件的關鍵脈絡。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去審視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數字安全的那些想當然的信任,讓人不禁在閤上書後,會不由自主地去檢查一下自己路由器密碼的復雜度。
評分我通常不太喜歡讀那種“迴憶錄”性質的非虛構作品,總覺得裏麵摻雜瞭太多主觀的美化和後見的智慧。但這本書,尤其是在探討“社交工程學”的章節,展現齣一種令人不安的真實感和洞察力。它沒有用晦澀的學術術語來包裝,而是直接把那些針對人性的弱點和認知偏差的利用手法,剖析得淋灕盡緻。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個黑客的自白,而是在上一次極其高階的心理學公開課。作者對於“信任的建立與瓦解”的描繪,精妙到讓人脊背發涼。他似乎擁有讀心術一般,精準地把握瞭不同社會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模式。例如,他如何利用一個看似無傷大雅的藉口,在短短幾分鍾內獲取到本不該透露的信息,那種流暢自然、不留痕跡的推進過程,完全顛覆瞭我對“被騙”的傳統認知。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如何去欺騙,而在於讓你深刻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是如何被無形的力量所操縱和引導的。這對於任何身處復雜社會結構中的個體來說,都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它迫使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社交邊界和信息輸入習慣。
評分閱讀完最後一頁,留給我的感受是一種復雜的情緒交織——既有對過去那個時代數字江湖的無限嚮往,也有對當前信息安全現狀的深深憂慮。這本書成功地構建瞭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在這個世界觀裏,安全不再僅僅是防火牆和殺毒軟件的較量,而是一場涉及心理學、社會學、甚至博弈論的全麵戰爭。它真正做到瞭“分享經曆”,而不是空洞的說教。那些對於係統底層邏輯的敏銳洞察,那些在關鍵時刻做齣的艱難抉擇,都凝聚成瞭一種寶貴的經驗財富。它讓我意識到,在虛擬空間中,最堅固的防綫往往不是代碼,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判斷和警惕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麵鏡子,讓每一個習慣於在數字世界中暢遊的人,都能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並學會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保持必要的警惕和批判性思維。這絕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快餐讀物”,它值得被反復咀嚼和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