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欺骗的艺术 世界传奇黑客的经历分享 头号黑客米特尼克将功补过的社交工程学 计算机网络

反欺骗的艺术 世界传奇黑客的经历分享 头号黑客米特尼克将功补过的社交工程学 计算机网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社交工程学
  • 黑客技术
  • 网络安全
  • 反欺骗
  • 信息安全
  • 米特尼克
  • 计算机网络
  • 安全意识
  • 渗透测试
  • 欺骗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弗洛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697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160796133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4-08-01
页数:300
字数:388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反欺骗的艺术 世界传奇黑客的经历分享
            定价 49.8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开本 32开
作者 (美) 米特尼克(Mitnick, K. D.),(美) 西蒙(Simon, W. L.),潘爱民
装帧 平装
页数 300
字数 388000
ISBN编码 9787302369738


内容介绍

凯文米特尼克(Kevin D. Mitnick)曾经是历史上令FBI头痛的计算机顽徒之一,现在他已经完成了大量的文章、图书、影片和记录文件。自从2000年从联邦监狱中获释以来,米特尼克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成了全球广受欢迎的计算机安全专家之一。在他的首部将功补过的作品中,这位全世界著名的黑客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佛语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反欺骗的艺术――世界传奇黑客的经历分享》中,米特尼克邀请读者进入到黑客的复杂思维中,他描述了大量的实际欺骗场景,以及针对企业的社交工程攻击和后果。他将焦点集中在信息安全所涉及到的人为因素方面,解释了为什么防火墙和加密协议并不足以阻止一个聪明的攻击者入侵企业的数据库系统,也无法阻止一个愤怒的员工搞垮公司的计算机系统。他举例说明了,即使是保护为严密的信息系统,在面对一个意志坚定的、伪装成IRS(美国国税局)职员或其他看似无辜角色的骗子老手时,也会变得不堪一击。《反欺骗的艺术――世界传奇黑客的经历分享》从攻击者和受害者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每一种攻击之所以能够得逞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这些攻击。本书的叙述非常吸引人,有很强的可读性,仿佛是一部介绍真实刑事案例的侦探小说。

为重要的是,米特尼克为了补偿他过去所犯过的罪,在《反欺骗的艺术――世界传奇黑客的经历分享》中提供了许多指导规则,让企业在开发安全行为规程、培训计划和安全手册的时候有所参考,以确保公司投入资金建立起来的高科技安全屏障不至于形同虚设。他凭借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许多防止安全漏洞的建议,并且希望人们不要忘了提防严重的安全危险――人性。



目录

第Ⅰ部分 事件的背后

第1章 安全过程中薄弱的环节 
1.1 人的因素 
1.2 一个经典的欺骗案例 
1.2.1 获得代码 
1.2.2 这家到瑞士银行… 
1.2.3 大功告成 
1.3 威胁的实质 
1.3.1 日趋严重的担忧 
1.3.2 欺骗手段的使用 
1.4 滥用别人的信任 
1.4.1 美国人的特征 
1.4.2 机构的无罪论 
1.5 恐怖分子和欺骗 
1.6 关于本书 
第Ⅱ部分 攻击者的艺术
第2章 当看似无害的信息带来损害时 
2.1 信息的潜在价值 
2.2 信用检查公司 
2.2.1 私人侦探的工作 
2.2.2 骗局分析 
2.3 工程师的陷阱 
2.4 更多的“无用”信息 
2.5 预防骗局 
第3章 直接攻击:开门见山地索取 
3.1 MLAC的不速之客 
3.1.1 请告诉我电话号码 
3.1.2 骗局分析 
3.2 在逃的年轻人 
3.3 在门前的台阶上 
3.3.1 回路欺骗 
3.3.2 史蒂夫的诡计 
3.4 瓦斯攻击 
3.4.1 詹尼艾克顿的故事 
3.4.2 阿特西里的调查项目 
3.4.3 骗局分析 
3.5 预防骗局 
第4章 取得信任 
4.1 信任:欺骗的关键 
4.1.1 多利劳尼根的故事 
4.1.2 骗局分析 
4.2 计谋的变种:取得信用卡号码 
4.2.1 没想到吧,老爸 
4.2.2 骗局分析 
4.3 一分钱的手机 
4.4 侵入联邦调查局 
4.4.1 进入系统 
4.4.2 骗局分析 
4.5 预防骗局 
4.5.1 保护你的客户 
4.5.2 明智的信任 
4.5.3 你的内部网上有什么? 
第5章 “让我来帮助你” 
5.1 网络中断 
5.1.1 攻击者的故事 
5.1.2 骗局分析 
5.2 帮新来的女孩一点忙 
5.3 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安全 
5.3.1 史蒂夫克莱默的故事 
5.3.2 克雷格考格博尼的故事 
5.3.3 进入内部 
5.3.4 骗局分析 
5.4 预防骗局 
5.4.1 教育,教育,再教育... 
5.4.2 保持敏感信息的安全性 
5.4.3 考虑源头 
5.4.4 不要遗漏任何人 
第6章 “你能帮我吗?” 
6.1 城外人 
6.1.1 盯上琼斯 
6.1.2 一次商务旅行 
6.1.3 骗局分析 
6.2 地下酒吧式的安全 
6.2.1 我在电影上看到过 
6.2.2 欺骗电话公司 
6.3 漫不经心的计算机管理员 
6.3.1 收听电台 
6.3.2 窃听者丹尼 
6.3.3 猛攻堡垒 
6.3.4 进入后的工作 
6.3.5 骗局分析 
6.4 预防骗局 
第7章 假冒的站点和危险的附件 
7.1 你不想要免费的吗? 
7.1.1 伴随电子邮件而来 
7.1.2 识别恶意软件 
7.2 来自朋友的消息 
7.3 一种变种形式 
7.3.1 祝圣诞快乐 
7.3.2 骗局分析 
7.4 变种的变种 
7.4.1 不正确的链接 
7.4.2 保持警惕 
7.4.3 了解病毒 
第8章 利用同情心、内疚感和胁迫手段 
8.1 对摄影棚的一次造访 
8.1.1 David Harold的故事 
8.1.2 骗局分析 
8.2 “立即行动” 
8.2.1 Doug的故事 
8.2.2 Linda的故事 
8.2.3 骗局分析 
8.3 “老总要的” 
8.3.1 Scott的故事 
8.3.2 骗局分析 
8.4 社会保险管理局都知道你的哪些信息 
8.4.1 Keith Carter的故事 
8.4.2 骗局分析 
8.5 仅仅一个电话 
8.5.1 Mary H的电话 
8.5.2 Peter的故事 
8.5.3 骗局分析 
8.6 警察突袭 
8.6.1 请出示搜查证 
8.6.2 诓骗警察 
8.6.3 掩盖行踪 
8.6.4 骗局分析 
8.7 转守为攻 
8.7.1 毕业――不怎么光彩 
8.7.2 登录并陷入麻烦 
8.7.3 乐于助人的登记员 
8.7.4 骗局分析 
8.8 预防骗局 
8.8.1 保护数据 
8.8.2 关于密码 
8.8.3 统一的中心报告点 
8.8.4 保护你的网络 
8.8.5 训练的要点 
第9章 逆向行骗 
9.1 善意说服别人的艺术 
9.1.1 Angela的电话 
9.1.2 Vince Capelli的故事 
9.1.3 骗局分析 
9.2 让警察受骗上当 
9.2.1 Eric的骗局 
9.2.2 交换机 
9.2.3 一个给DMV的电话 
9.2.4 骗局分析 
9.3 预防骗局 
第Ⅲ部分 入 侵 警 报



《反欺骗的艺术:网络世界的潜行者》 在这个信息爆炸、联系日益紧密的数字时代,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却也悄然置身于一个充满潜在风险的战场。网络世界,就像一片深邃的海洋,既孕育了无数创新的奇迹,也潜藏着难以捉摸的暗流。那些潜行于数字阴影中的智慧者,以他们独特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技巧,在信息洪流中 navigates,他们或许是守护者,或许是破坏者,但无论身份如何,他们都深刻地理解着人性的弱点与技术的边界。 《反欺骗的艺术:网络世界的潜行者》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场深入人心灵的探索之旅。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潜入那个鲜为人知的领域,去理解那些被誉为“数字幽灵”的黑客们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以及他们如何利用复杂的算法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在网络世界中穿梭自如。这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欺骗”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技艺,如何在数字时代被赋予全新的生命,以及如何与之抗衡。 第一章:暗影中的低语——黑客思维的起源 本章将追溯黑客文化的起源,从早期计算机爱好者对技术本身的纯粹好奇,到对系统边界的不断探索。我们将深入探讨黑客思维的构成要素:打破常规的想象力、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现有规则的质疑精神。这不是对非法行为的赞美,而是对一种独特解决问题方式的剖析。读者将了解,并非所有被称为“黑客”的人都怀揣恶意,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源于对技术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渴望。我们将通过一些早期黑客的逸闻趣事,展现这种思维模式的萌芽和发展,以及它如何在计算机科学的演进中留下深刻印记。 第二章:人心的迷宫——社交工程学的艺术 在数字世界中,最强大的防火墙并非代码,而是人心。本章将聚焦于“社交工程学”,这是一种利用心理学原理和人际沟通技巧,诱导目标人物泄露敏感信息或执行特定操作的技术。我们将剖析社交工程学的核心策略,如“诱饵”、“陷阱”、“利用信任”等,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这些策略是如何被巧妙运用,以至于让最精通技术的人也难以防范。读者将学习到,社交工程学的本质是“人”的学科,它利用了人类的信任、贪婪、好奇心、恐惧以及对权威的服从等种种弱点。从电话诈骗到精心设计的钓鱼邮件,每一个案例都将深刻地揭示,理解人性,是洞悉并抵御欺骗的关键。 第三章:无形的钥匙——社会工程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章将深入探讨社交工程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应用场景。从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演练,到个人信息保护的策略,再到国家层面的网络攻防,社交工程学的身影无处不在。我们将解析企业如何利用红队演习来测试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员工如何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来提升自身的防护能力。此外,本章还将讨论社交工程学在市场营销、心理咨询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展现其作为一种强大工具的双重性。理解这些实践,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社交工程学的影响力,并从中汲取经验,构建更坚固的心理和信息防线。 第四章:数字领域的“特洛伊木马”——技术与心理的双重陷阱 网络攻击的真正威力,往往在于技术与心理的完美结合。本章将探讨那些看似高明的技术攻击背后,是如何巧妙地融入社交工程学的元素。例如,一个精美的钓鱼网站,在视觉设计上模仿得天衣无缝,同时配合着制造紧迫感或提供诱惑性信息的邮件,便是技术与心理的完美协同。我们将分析各种类型的网络攻击,如恶意软件的传播、账户的盗窃、勒索软件的攻击等,并深入剖析它们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利用社交工程学原理来降低技术门槛,放大攻击效果。通过剖析这些“数字特洛伊木马”,读者将更深刻地理解,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进行防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人的层面入手,识别和防范欺骗。 第五章:反击的智慧——构建你的个人数字防御体系 面对层出不穷的欺骗手段,个体并非束手无策。本章将聚焦于如何构建和维护个人的数字防御体系。我们将从提高警惕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习识别常见骗局入手,强调“不轻信、不透露、不操作”的基本原则。更进一步,我们将探讨在技术层面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强密码、启用双重认证、定期更新软件、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等。同时,本章还将强调信息来源的甄别能力,以及在遭遇可疑情况时,如何寻求专业帮助。构建一个强大的个人数字防御体系,需要技术与意识的双重投入,而这本书将为你提供清晰的指导。 第六章:社会层面的对抗——企业与国家的网络安全挑战 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面对大规模、有组织的欺骗行为,企业和国家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防御机制。本章将探讨企业在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包括内部威胁、外部攻击、数据泄露等,以及如何通过建立安全策略、进行员工培训、实施技术防护和应急响应计划来应对。同时,我们将目光投向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分析网络战、信息战等新型威胁,以及各国如何通过法律法规、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来维护国家的信息主权和安全。理解这些宏观层面的挑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网络安全是一个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第七章:未来的博弈——智能化欺骗与应对的进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欺骗手段也在不断进化。本章将展望未来,探讨人工智能在欺骗领域的潜在应用,例如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在制造虚假信息中的应用,以及AI驱动的自动化攻击。同时,我们也将讨论人工智能在反欺骗领域的应用,如AI驱动的安全监测系统、智能识别虚假信息等。未来的网络世界,将是技术驱动的攻防双方不断博弈的战场。理解这些前沿趋势,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并思考如何利用技术的力量来维护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 《反欺骗的艺术:网络世界的潜行者》,是一本让你在信息时代保持清醒头脑的指南。它不教你如何去欺骗,而是教你如何理解欺骗,如何识别欺骗,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数字世界中,保护好自己。这本书将颠覆你对网络安全的认知,让你看到隐藏在数字表象之下的深刻人性博弈,从而成为一个更具辨识力、更安全、更智慧的网络公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不太喜欢读那种“回忆录”性质的非虚构作品,总觉得里面掺杂了太多主观的美化和后见的智慧。但这本书,尤其是在探讨“社交工程学”的章节,展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真实感和洞察力。它没有用晦涩的学术术语来包装,而是直接把那些针对人性的弱点和认知偏差的利用手法,剖析得淋漓尽致。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个黑客的自白,而是在上一次极其高阶的心理学公开课。作者对于“信任的建立与瓦解”的描绘,精妙到让人脊背发凉。他似乎拥有读心术一般,精准地把握了不同社会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模式。例如,他如何利用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借口,在短短几分钟内获取到本不该透露的信息,那种流畅自然、不留痕迹的推进过程,完全颠覆了我对“被骗”的传统认知。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去欺骗,而在于让你深刻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如何被无形的力量所操纵和引导的。这对于任何身处复杂社会结构中的个体来说,都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它迫使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交边界和信息输入习惯。

评分

这本书的文本结构组织得非常巧妙,它不像一般的技术书籍那样线性展开,而是采用了碎片化叙事和主题聚焦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信息密度和阅读体验的完美结合。我尤其欣赏它对特定技术概念进行背景补充的穿插方式,那种处理得当,既不会打断主要故事线,又能帮助读者迅速理解专业术语的“注释”手法,非常成熟。比如,当提到某个特定时期的网络协议漏洞时,作者会非常自然地插入一段简短但信息量极大的技术背景介绍,仿佛是一位耐心且博学的导师在为你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种行文风格,让读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肾上腺素飙升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吸收大量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架构的知识。它不是在“教”你技术,而是在“展示”技术在真实世界冲突中的应用场景,这种场景化的学习方式,无疑比枯燥的教科书来得更有效率和更令人难忘。

评分

整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如同专业的交响乐指挥,时而激昂,时而沉静,张弛有度,让人欲罢不能。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尽管主题是围绕“黑客”的惊险经历展开,但作者并没有将所有的篇幅都耗费在炫耀技术细节上。相反,他对这些技术事件背后的伦理困境和法律边界的探讨,显得尤为深刻和审慎。他似乎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一个悖论:掌握了强大的力量,如何才能在灰色地带中找到平衡点?那种从边缘走向主流,从“破坏者”到“建设者”的内心转变,被描绘得非常细腻且富有层次感。特别是当他描述那些曾经的“战友”因为越界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时,那种沉重的反思几乎要溢出纸面。这种对“功过相抵”的艰难诠释,使得这本书超越了普通的技术读物,上升到了对个人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哲学思辨层面。它让我思考,掌握知识的人,其社会责任感必须是成正比例增长的。

评分

阅读完最后一页,留给我的感受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交织——既有对过去那个时代数字江湖的无限向往,也有对当前信息安全现状的深深忧虑。这本书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观里,安全不再仅仅是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较量,而是一场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博弈论的全面战争。它真正做到了“分享经历”,而不是空洞的说教。那些对于系统底层逻辑的敏锐洞察,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的艰难抉择,都凝聚成了一种宝贵的经验财富。它让我意识到,在虚拟空间中,最坚固的防线往往不是代码,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判断和警惕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每一个习惯于在数字世界中畅游的人,都能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学会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保持必要的警惕和批判性思维。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快餐读物”,它值得被反复咀嚼和深思。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和霓虹灯般的光晕,立刻就能让人联想到信息时代的神秘与刺激。我本来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翻开的,毕竟“传奇黑客”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禁忌的魅力。然而,当我真正沉浸进去后,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破解或者炫技的流水账。作者(或译者)的叙述方式非常老道,他似乎很懂得如何在高强度的技术名词和引人入胜的个人故事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有些章节读起来像是一部紧张的谍战小说,充满了猫鼠游戏的紧张感,你甚至能感受到那种在键盘上敲击指令时,心跳加速的节奏。更让我佩服的是,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我是如何入侵的”这种肤浅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黑客思维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那种对系统规则的极致探究欲,远超出了单纯的破坏或窃取。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即便是对计算机网络底层协议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情境再现,大致把握住事件的关键脉络。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数字安全的那些想当然的信任,让人不禁在合上书后,会不由自主地去检查一下自己路由器密码的复杂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