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不错比超市便宜不错不错比超市便宜
评分余英时:在军阀时代,军阀对文化、文学、思想问题都不重视,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活动很积极,白话文就是这样的情况之下出现的。接着就是五四的思想革命了,所以有很多人才冒出来。孙中山在广州开始准备北伐,采取苏俄一党专政的制度,但是孙中山最后的目标还是要实行宪政的民主,所以把革命分成三个阶段,就是军政、训政、宪政。他的三民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也是很宽松的,所以专家学者还有空间发展自己的观念。比如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也很赞扬;孙中山和胡适早期关系还很好,常常写文章要请胡适批评。国民党办的杂志上,胡适写过好多文章。廖仲恺、胡汉民跟胡适都有交往,因为孙中山对胡适很尊敬。1930年代,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政权,对学术思想界的控制还是有限,因为民间还有别的势力,如梁漱溟在山东搞乡村建设理论,差不多有一半的县都实现了乡村建设,这是因为山东政权在另外一个旧军阀手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民党并没有把所有私人财产都没收,所以真正的私人机构还可以容纳人才。另外,西方的教会大学也可以保护中国的学者。从辛亥革命到1937年,中国出了很多学术思想界的人才,也出版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著作。最近几十年来,西方和日本对这段时期的学术成绩非常重视,所以这段时期的学术也影响了世界汉学。
评分评分
对于余先生的政治关怀,我读书的时候是知道一些的,这样的开篇预示着这本书的一些基本的基调。金耀基先生谈论的中国现代化问题,其实是上世纪百年来知识界共同思考的问题。但是,作为社会学家的金先生其实应该多读一些中国的历史,解读现代化的转型可能会有更好的材料。据李怀宇在自序中提到,余先生与金先生这两篇访谈录,是整本书的题旨所在。那么,改革与现代化真是这部书的主旨吗?
评分记得文章中,曾经提到过钱钟书先生对于回忆的评价,认为多是一些补充材料,而非具体的历史真相。据说,人到老年就非常喜欢回忆往昔,曾经的忧伤和不快早已消失,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而李怀宇先生恰恰就充当了一回保留老人回忆留声机的工作。当然,这么说当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梁文道和周保松不仅有回忆,还有对于香港明天的展望,这就为明天留下了空间,使整部书不至于沦为保留昨天的回忆录。因此,私下说这部书不该叫《思想人》,而是应该叫做《留声机》可能更恰如其分一些。
评分对于余先生的政治关怀,我读书的时候是知道一些的,这样的开篇预示着这本书的一些基本的基调。金耀基先生谈论的中
评分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岭南自从清季以来,就是思想文化的前沿,不用说康有为梁任公,就是后来的孙大炮也是广东人。所以,这本书开始就以余英时和金耀基谈辛亥革命开始,以梁文道周保松畅谈香港文化的前景为终,这样的布局,虽然是以访谈录为形式的书里,还是有章法可寻的。余英时先生谈的是晚清的改革,认为满清政府由于利益关系,所以不肯改革,所以革命才最终取得了主流。这是在谈论晚清,还是在讨论世事?想来,余英时先生是从陈寅恪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古典今典的写作方法,连访谈录中也会流露一二。
评分书不错,有点意思,慢慢读。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