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得好?
评分评分
好书,好书,很好书。
评分余英时:现代化不光是政治问题,现代化牵涉到社会经济组织等方面,不是政权在谁手上就现代化了。我认为当时现代化的各方面都没有成熟,中国人还是靠私人关系,而不是靠某一种制度,或某一种法律,甚至于市场制度。中国人要靠政治势力,有关系,就有办法。靠关系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不是讲公平。过去的中国还有一个科举制度,是客观考出来的,不管中间有多少毛病,但是考试的时候基本上是公平的。农家的子弟一夜之间也可以成为进士出身了。民国没有了,都是靠党的关系,中国的朋党制度成为政治上的党派,就是一群人组成一个团体,打一个现代的号召,好像是有一个原则,其实是次要的,只是夺权的借口。这是中国人的心理状态还没有改变。
评分不错不错比超市便宜不错不错比超市便宜
评分面对这众多的受访者,李怀宇与他们谈些什么呢?从辛亥革命的近代风云,到鲁迅文学研究;从《时代》周刊上的封面人物,到丰子恺的漫画;从传统的山水国画,到香港的武侠电影……话题随着对象的身份与所在领域而时时变化,可谓丰富多彩。不过,这可不意味这本书是毫无主题的“杂烩”。在各种不同的话题中,在受访者俯仰高低各不相同的观察角度下,其实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其所围绕的同一场景: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及其对中华文化的种种塑造。这文化,可以是建筑之类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国人集体意识中的文化传统;可以是绘画与诗歌,也可以是文学与写作;可以是“纯文学”,也可以是武侠之类的“通俗文学”;可以是被学者研究的古典或近代文学,也可以是依旧生机勃勃,被不断创作出来的新作品。但是有一点,它们都打着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因此也就成为反映中国社会百年变迁的一面面镜子。历史并不仅仅是过去的往事,而是与现在相连接,文化也一样,即使曾被人试图割裂。从清末传统文化的崩塌,到民国的西学东渐,群星璀璨,再到山河破碎的非常时期,又至万马齐喑的悲哀时代……文化始终见证着历史的演进。如果不了解这些,自然很难从今日文化的纷繁现状中理出头绪,更可能对我们为何走上这条文化道路而莫名不已。
评分书不错,有点意思,慢慢读。
评分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的思想。
评分认识李怀宇和他的访谈,是从《知识人》开始。时隔一年,他的这本《思想人》出炉,依旧是一本访谈集。因为读前作觉得颇合口味,对这本书自然也就有了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