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手册(第2版)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手册(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新德 著
图书标签:
  • 液压系统
  • 故障诊断
  • 维修技术
  • 液压故障
  • 液压维修
  • 工程机械
  • 工业设备
  • 技术手册
  • 第二版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35202
版次:2
商品编码:1118498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页数:72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李新德编著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手册(第2版)》只对部分章节部分内容进行增删,使内容更加合理、实用,使读者对象范围更加拓宽。本版主要增加了:液压泵的故障排除与维修实例、液压马达的故障排除与维修实例、液压缸的故障排除与维修实例、液压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实例、液压辅助元件的使用与维护实例和液压油的使用与维护实例等内容。 本书适用的读者对象:从事液压技术设计、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主管设备和生产的企业管理人员;从事设备维护与维修工作的液压、机械工程师;设备管理、设备检验、设备检测工程师;液压设备使用和维修技师或技术骨干;设备维修、油品采购相关业务人员;本科院校、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师生等。

内容简介

  李新德编著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手册(第2版)》共分21 章,以液压元件、基本回路与液压系统、应用实例为主线,全面分析了液压 元件、液压设备以及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介绍了液压零件表面摩 擦损伤和断裂损伤的修复技术,对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与维护、故 障诊断方法和步骤作了介绍,同时阐述了液压油的特性、选用以及污染防治 技术。
  本手册编写内容突出了以下特色:①注重实用性;②实例丰富;③内容 适用范围广;④在内容上增加了当代科学技术和制造工业发展的新成果,如 插装阀故障排除与维修、电液比例控制阀故障排除与维修、电液数字控制阀 故障排除与维修等;⑤书中的插图规范、清晰、美观;⑥液压与气动图形符 号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T 786.11993)。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手册(第2版)》可供从事液压技术设 计、制造、使用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参阅 使用,也可作为应用本科和高职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师牛的教材或参考 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1.2 液压系统元件总体布局
1.3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1.4 液压传动应用发展
第2章 液压设备的管理和故障查找方法
2.1 液压设备的管理维护
2.2 液压系统清洗与过滤
2.3 液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2.4 查找故障的方法
第3章 液压泵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3.1 液压泵的概述
3.2 齿轮泵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3.3 螺杆泵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3.4 叶片泵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3.5 柱塞泵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3.6 液压泵的故障排除与维修实例
第4章 液压马达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4.1 液压马达的概述
4.2 齿轮式液压马达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4.3 叶片式液压马达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4.4 轴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4.5 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4.6 液压马达的故障排除与维修实例
第5章 液压缸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5.1 液压缸的概述
5.2 液压缸的典型结构和组成
5.3 液压缸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与维修
5.4 液压缸的故障排除与维修实例
第6章 液压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1 液压阀的概述
6.2 单向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3 换向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4 溢流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5 顺序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6 减压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7 压力继电器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8 节流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9 调速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10 溢流节流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11 单向节流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12 行程节流阀和单向行程节流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13 分流-集流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14 叠加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15 插装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16 电液比例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17 电液伺服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6.18 液压阀的故障排除与维修实例
第7章 液压辅助元件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7.1 油管与管接头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7.2 过滤器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7.3 蓄能器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7.4 热交换器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7.5 油箱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7.6 密封装置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7.7 压力表及压力表开关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7.8 液压辅助元件的使用与维修实例
第8章 液压油的使用与故障
8.1 液压油的合理使用
8.2 液压油的污染和防治措施
8.3 液压油的使用与管理
8.4 液压油的使用与维护实例
第9章 液压零件表面摩擦损伤的修复技术
9.1 电刷镀修复技术
9.2 热喷涂修复技术
9.3 表面损伤的堆焊修复技术
9.4 表面损伤的粘涂修复技术
9.5 表面磨损的其他修复新技术
9.6 常见液压磨损件的修复工艺及实践
第10章 液压零件断裂损伤的基本修复技术
10.1 零件断裂的焊接修复技术
10.2 零件断裂的胶接修复技术
10.3 零件断裂的铆接修复技术
10.4 液压机械典型液压零件断裂损伤件的修复工艺及实践
第11章 液压基本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11.1 压力控制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11.2 方向控制回路的故障排除
11.3 调速回路的故障排除
第12章 液压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12.1 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失常,压力上不去
12.2 欠速
12.3 爬行
12.4 振动与噪声
12.5 液压系统温度升高
12.6 空穴现象
12.7 液压冲击
12.8 炮鸣
12.9 液压卡紧和其他卡紧现象
12.10 水分进入系统与系统内部的锈蚀
12.11 液压系统漏油
第13章 推土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3.1 T140-1推土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3.2 TY220推土机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3.3 小松D155型推土机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3.4 推土机液压系统油温过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3.5 液压泵损坏导致管道堵塞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3.6 推土机油封失效引起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3.7 TY220推土机的液压元件穴蚀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14章 铲运机液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4.1 WJD-1.5型电动铲运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4.2 电动铲运机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
14.3 LF-4.1型铲运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4.4 922D铲运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4.5 CT-500HE铲运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4.6 EHST-1A和EST-2D型电动铲运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4.7 TOR0151E铲运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15章 液压挖掘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1 PC系列挖掘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2 日立UH181型挖掘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3 大宇DH220CL-Ⅲ挖掘机回转和左行走无力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4 卡特CAT320型挖掘机大臂液压缸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5 卡特CAT320型挖掘机主泵伺服变量调节原理及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6 卡特E200B型挖掘机履带行走无力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7 卡特CAT225B型挖掘机"无转向"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8 卡特320B系列挖掘机"动臂优先"切能失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9 国产挖掘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10 全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11 全液压挖掘机液压油温升过快且过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12 液压挖掘机柱塞变量泵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5.13 ZLD80型地下连续墙挖掘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16章 装载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6.1 ZL50装载机液压系统高温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6.2 ZL系列装载机液压系统典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6.3 卡特彼勒953装载机静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6.4 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6.5 装载机传动变速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17章 压路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7.1 BW214D型压路机振动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7.2 BW217D-Ⅱ型压路机振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7.3 BW214D型压路机行走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调整
17.4 CA25D型压路机行走无力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7.5 CA25型振动压路机无振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7.6 CA.CC系列振动压路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7.7 YZC10型振动压路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7.8 YZT14G型振动压路机振动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18章 液压起重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1 QY8型汽车起重机回转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2 Q2-8型汽车起重机系统压力升不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3 QY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4 QY16型汽车起重机多路阀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5 QY16型汽车起重机主吊钩自动下滑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6 汽车起重机"软腿"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7 汽车起重机平衡回路分析
18.8 QT60型塔式起重机"爬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9 QT60型塔式起重机升降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10 QTZ-60型自升式塔机液压顶升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11 QTZ25型塔式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8.12 QTZ30-63型塔式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19章 凿岩机液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9.1 COP1038HD型凿岩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9.2 液压凿岩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9.3 ATLAS液压凿岩台车液压控制阀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9.4 凿岩机液压泵供油不足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9.5 液压凿岩机活塞爬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20章 其他工程机械液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0.1 NH-40型液压打桩锤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0.2 EBH-132型掘进机行走液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0.3 别拉斯7523型自卸载重汽车液压联合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0.4 叉车工作装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21章 其他典型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实例
21.1 平板轮辋刨渣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21.2 双立柱带锯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21.3 丁基胶涂布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21.4 弯管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21.5 立磨液压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附录 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图形符号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图书简介,旨在涵盖该领域的前沿理论、实验方法和工程应用,与您提到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手册(第2版)》的专业方向完全不同。 《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内容概述 本书汇集了当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核心、最具创新性的知识体系,是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量身打造的深度参考资料。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覆盖面广,从原子尺度上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宏观尺度的性能调控和工程应用,强调理论指导下的材料设计与功能实现。 全书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先进材料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的基石与前沿概念 本部分着重于奠定读者在晶体学、晶体缺陷理论以及材料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上的理解。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叙述方式,本章引入了非晶态材料和准晶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缺陷(点、线、面缺陷)如何决定材料的本征性能。重点剖析了相图的构建与解析,特别是复杂合金体系中多相平衡的计算热力学方法。此外,还深入讨论了材料性能的尺度效应,包括纳米尺度下的量子限制效应和表面能的影响。 第二部分:结构材料的性能调控与设计 本部分聚焦于金属、陶瓷和高分子三大类传统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升和新型设计。 在金属材料方面,重点讨论了高熵合金(HEAs)的构筑原理、固溶强化、位错-析出物交互作用的动态机制。详细介绍了增材制造(AM)金属部件中的凝固行为、残余应力控制以及随之产生的微观组织演变,特别是定向凝固和快速凝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在陶瓷材料方面,本书详细探讨了结构陶瓷(如SiC、Si3N4)的高温抗氧化机理、韧性增强策略(如裂纹偏转与桥接)。特别引入了功能梯度陶瓷(FGMs)的构建方法及其在热机械载荷下的应力分布模型。 在高分子材料方面,超越了简单的链结构描述,深入解析了超分子聚合物的自修复机制、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行为,以及弹性体材料中动态共价键网络(如Diels-Alder反应)的应用。 第三部分:功能材料的原理与器件集成 本部分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全面覆盖了现代电子、光电和能源领域所需的功能材料。 电子与磁性材料:深入讲解了半导体材料中的能带工程,包括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和拓扑绝缘体的电子结构特性。磁性材料部分,详细分析了巨磁阻效应(GMR)和隧道磁阻效应(TMR)的物理本质,并探讨了铁电/铁磁多铁性复合材料的耦合机理。 光电与能源材料:全面覆盖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载流子传输机制、界面钝化技术;OLED材料中的激子管理与器件效率优化。在储能方面,详细阐述了锂离子电池中新型固态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界面阻抗及其对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第四部分:先进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技术 高质量的材料源于精确的控制和表征。本部分系统介绍了从原子层到微米尺度的多种先进制造技术和表征手段。 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原子层沉积(ALD)和脉冲激光沉积(PLD)在薄膜生长中的精确控制能力。在纳米尺度,详细解析了化学气相合成法(CVD)和溶胶-凝胶法在纳米粒子和多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表征技术:超越基础的SEM/TEM,本书深度剖析了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SAXS/WAXS)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非原位电镜技术,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在表征表面形貌和机械性能方面的最新进展。针对功能材料,重点讲解了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如何揭示化学态和电子结构。 第五部分:计算材料学与材料基因组计划(MGI) 本部分体现了材料科学的数字化转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DFT)预测材料的结构、电子和力学性能。系统讲解了分子动力学模拟(MD)在模拟晶界扩散、相变和高分子链运动中的应用。 特别关注机器学习(ML)在材料信息学中的集成应用,包括利用高通量计算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加速新型催化剂和结构材料的筛选与设计。 第六部分:材料的可靠性与环境行为 材料的实际应用受限于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长期行为。本部分探讨了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失效机理和防护策略。 腐蚀与防护:深入分析了应力腐蚀开裂(SCC)和氢致脆化(HE)的微观机制。详细介绍了自修复涂层、阴极保护和缓蚀剂的化学基础。 疲劳与断裂:阐述了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的Paris定律在不同材料体系中的适用性。重点讨论了增材制造材料的疲劳萌生机制,以及基于断裂韧性的安全评估方法。 本书特色: 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每章均包含丰富的工程案例分析,将前沿理论知识直接映射到实际工程问题上。 跨学科视野: 整合了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的最新交叉成果。 面向未来: 重点突出了纳米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以及下一代能源存储材料等热点领域。 本书旨在培养读者运用多尺度、多物理场的方法来理解和设计新一代高性能材料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说实话,初读时会让人有些“望而生畏”,因为它采取了一种极其严谨、近乎学术论文的论述方式,每一个结论背后都似乎隐藏着复杂的数学推导和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对于那些期待快速找到“快速修复指南”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先做好心理准备。我记得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啃完了关于“系统响应时间与阻尼比对阶跃输入的影响”那一章节,内容涉及到了高阶系统的建模和校正,对于非自动化或机械控制专业背景的人来说,理解起来确实需要更高的专注度。但一旦你沉下心来,你会发现这种深入骨髓的严谨性正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没有满足于解释“为什么压力会下降”,而是深入到油液的粘度变化、密封件的材料疲劳特性、以及泵的容积效率衰减曲线等多个层面进行交叉分析。这种全景式的剖析,使得一旦你真正掌握了书中的精髓,你就不再是单纯地在“换件”或“调参”,而是能够真正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理解系统为何会发生当前的状态,并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对于希望从“操作者”晋升为“系统设计师”的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石,那种扎实的工科底蕴,是其他轻量级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在处理新兴技术集成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超前性,这让我感到惊喜。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很多老旧的技术手册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然而,我在其中看到了关于“物联网(IoT)在液压系统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的独立章节,这部分内容详细讨论了如何利用无线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模块来实时监控系统压力、温度和污染度,并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大数据来构建预测性维护模型。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给出了具体的软硬件接口标准和数据清洗的初步建议,这对于那些负责系统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团队来说,价值无可估量。这种对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的重视,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回顾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操作指南。它提醒我们,现代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听声辨位”或“测压看表”,而是与高级数据分析深度绑定的复杂工程。这种前瞻性的内容设置,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实用有效期。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组织,给我的感觉是“信息密度过高,但检索性良好”。我可以想象到,编写者在整理这些内容时,一定投入了巨大的心力来确保不同主题之间的逻辑连贯性。然而,也正因为内容过于庞大和详尽,它更像是一部工具书的“终极版”,而不是一本适合连续阅读的小说。在查找特定故障代码或特定元件的维修步骤时,它的目录和索引系统表现出色,能够非常快速地定位到目标区域。比如,当我上次遇到一个间歇性振动问题时,我通过索引直接跳转到了“高频振动分析与抑制技术”这一节,里面详细列举了从谐振点分析到静音油泵选型的全套流程,步骤清晰,配有流程图。但如果想从头到尾通读,我建议读者必须有很强的自律性。它更适合那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具体难题时,需要一个权威且全面的参考资料库来支撑决策的工程师。它没有那种鼓励你“轻松学习”的诱导性语言,所有的内容都摆在那里,等待着有需求的读者去挖掘,这种务实到近乎冷峻的风格,反而体现了其作为专业手册的权威性。

评分

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这本书在配图的“美观度”上,似乎并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它完全服从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很多原理图和接线图的配色是传统的单色或双色,缺乏目前市面上很多技术书籍中常见的鲜艳色彩渲染,看起来有些“朴素”。但这恰恰是它“老派工匠精神”的体现。对我来说,那些清晰的、基于标准符号绘制的原理图,比任何华而不实的3D渲染图都要来得可靠。它让你专注于理解流体流向和控制逻辑,而不是被花哨的视觉效果分散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复杂的闭式回路泄压保护机制时,作者使用的符号和标注都严格遵循了国际标准,没有任何歧义。我更看重的是,这种传统、严谨的图示风格,保证了无论你是在昏暗的车间环境下,还是在强光下的户外工地,都能迅速辨认出图中的关键元件和连接关系。这种对基本功的坚守,是任何一本优秀技术手册不可或缺的基石,它确保了书中的知识能够被最广泛、最实际的应用场景所接纳和使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看之下,那种深沉的工业蓝与技术性的字体组合,立刻让人感受到一股扎实的专业气息。我之所以决定翻开它,是因为我对工业机械的内在运作原理一直抱有浓厚的好奇心,尤其是那些依靠流体动力来完成重载任务的系统。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手册”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做”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手把手地带着你走进复杂的液压回路图的迷宫。书中的理论阐述部分,比如关于伯努利原理在实际泵送系统中的非线性应用,讲解得非常透彻,完全没有那种为求精简而牺牲清晰度的感觉。特别是对于各种阀门——从比例换向阀到伺服阀——的内部结构和动态响应特性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故障模式时所采取的系统化方法,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常见问题,而是从压力波动、流量不稳、温度异常这几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诊断框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能够迅速建立起结构化的故障排查思维,避免了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盲目性。这本书的图示质量也极高,那些剖面图和原理示意图清晰到可以直接拿去车间做参考,比起一些模糊不清的扫描件,这种高质量的视觉辅助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评分

我没看,应该不错

评分

不错哦

评分

一般

评分

东西很便宜 下次还会再买 超市没有的卖

评分

希望可以学到我要的东西。

评分

跟网上说的一致,值得一买!

评分

希望可以学到我要的东西。

评分

跟网上说的一致,值得一买!

评分

好东东。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