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213-2012: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213-2012: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广州龙雨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编
图书标签:
  • 消防工程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旋转喷头
  • CECS213-2012
  • 工程建设
  • 技术规程
  • 标准规范
  • 建筑消防
  • 灭火系统
  • 喷淋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955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521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213-2012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
字数: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1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1]45号),规程编制组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修订本规程工作。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213-2012: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旋转型喷头、系统选型、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213-2012: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增加旋转型喷头安装高度达到13m一18m的高大净空场所采用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基本参数;
  2.调整旋转型喷头流量计算公式;
  3.增加车库、堆垛仓库、商场等场所的喷头布置。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213-2012: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对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的内容,在旋转型喷头的构造、技术参数、喷头设置间距、与顶板的距离和单个喷头的保护面积等方面做了补充规定。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1986)164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使用单位采用。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旋转型喷头
3.1 一般规定
3.2 喷头布置
4 系统选型
4.1 一般规定
4.2 设置场所
5 系统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 管道
5.3 水力计算
5.4 供水与控制
6 施工及验收
附录A 旋转型喷头
附录B 减压孔板参数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4 系统选型
  4.1 一般规定
  4.1.1 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旋转型喷头型式和控制方式可分为下列系统:
  1 闭式系统(图A—1)。
  2 开式系统(图A一2)。
  4.1.2 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闭式系统按准工作状态时管道内流体的形式可分为下列系统:
  1 湿式系统。
  2 干式系统。
  3 预作用系统。
  4.1.3 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和雨淋系统的适用场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的规定。
  4.1.4 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单独设置,也可与普通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当并联或串联时,应满足不同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流量要求。
  ……

前言/序言


《现代城市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聚焦城市生命线工程的综合指南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从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全面、系统、与时俱进的技术参考工具书。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设计丛书”的第三版修订本,本书深度整合了近年来我国在城市水务领域取得的重大技术进步、新规范标准(特别是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及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接轨)以及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趋势,构建了一套完整、实用的现代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体系。 核心修订与内容聚焦 相较于前一版本,本书进行了全面的内容更新与结构优化,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给水系统设计: 1. 水源与水质保障: 深入探讨了非常规水源(如再生水、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技术,包括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与设计参数。详细阐述了水质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在管网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管网漏损控制与二次污染预防策略。 2. 给水管网优化与布局: 引入了先进的水力模型计算方法(如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模型),用于优化管网布局、确定管径与水头损失计算。详细解析了中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二次供水系统设计,包括变频调速、无负压供水设备的技术选型、安装要求及能耗优化措施。 3. 管材与施工技术: 全面更新了新型环保管材(如PPR、PE等)的应用标准、连接技术和寿命评估。对智慧水务背景下的管网监测、漏损检测、DMA分区计量管理等前沿技术进行了详尽介绍。 4. 消防供水系统(非自动喷淋系统部分): 概述了城市消防给水总纲、室外消火栓系统、市政管网对建筑消防的供水保证标准,以及消防水池、气压罐的容积确定与控制要求。(注意:本书不包含对特定类型自动灭火系统——如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技术规程细节。) 二、城市排水系统设计: 1. 雨水收集与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 全书核心章节之一,详细阐述了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在城市规划、小区、道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的设计参数、结构构造与维护标准。系统介绍了雨洪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流程与经济性评估。 2. 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 结合国家最新的污水排放限值和分流制改造要求,详细介绍了不同等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如A2/O、MBR等)的工艺选择依据、占地面积估算及出水水质标准。重点分析了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技术。 3. 排水管网水力计算与内涝防治: 采用了更为精确的非均匀流计算方法,指导设计人员进行管网的溢流分析和淹没风险评估。对城市易涝点识别、快速反应预案以及排水管网的清淤与维护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导。 4. 小区内排水系统: 详细规范了生活污水、废水、雨水竖向立管的坡度、管径确定、通气组织、水封保护等设计细节,并对独立化粪池、小型污水提升泵站的设计参数进行了阐述。 三、非传统水务技术与管理: 本书将智慧城市理念贯穿始终,详细介绍了: 管网信息化管理(GIS/BIM集成): 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管网的数字化建模、资产管理和应急抢修调度。 管网可靠性分析: 基于概率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对关键节点的供水可靠性进行量化分析。 能效管理: 泵站、水厂的节能优化设计,以及实时能耗监测系统的应用。 适用范围与读者群体 本书内容详实,图表丰富,数据可靠,充分体现了“设计即规范、规范即标准”的理念。它不仅是土木、建筑、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必备的教学参考书,更是各级规划院、设计院、市政管理部门、水务集团从事城市给排水专项设计、项目审查、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及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箱”式技术手册。 本书注重工程实践性,力求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确保设计方案既符合国家强力推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又具备极高的可实施性与经济合理性。 (总字数:约155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应付甲方和监理的要求,他们总喜欢在项目评审的时候,搬出最新的标准条文来压你。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本标准的“工具书”,冰冷、精确,但完全缺乏任何可以引申思考的空间。我更倾向于阅读那些解释性的、带有案例分析的消防技术文章,那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而不是一味地规定“必须”怎么做的内容。这本书里头,你找不到任何关于设计理念的探讨,更别提什么创新性的应用思路了。它就像一个非常严格的监工,只负责告诉你界限在哪里,至于如何漂亮、高效地跨越这些界限,它是一概不予理会的。有一次我们尝试用一种新型的低压喷淋系统,在设计初期,我试图在规范里找到一些模糊地带进行技术论证,结果发现,这本书几乎把所有可能性都给‘堵死’了,每一个参数都卡得死死的,不留一丝喘息的余地。这让我在实践中感觉束手束脚,仿佛所有的创造力都被这些既定的数字和图表给压制住了。

评分

这本厚厚的规范,光是名字就够唬人的了,“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213-2012: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一股浓浓的官方气息扑面而来,装帧规整得像个教科书,而不是一本能让人轻松阅读的书籍。我本职工作是做建筑设计的,尤其是大型商业综合体,对消防规范自然是抓得很牢,但每次翻阅这种标准时,总感觉像是在啃一块硬邦邦的砖头。这本书的排版,那种密密麻麻的条款、生硬的术语堆砌,简直是对阅读耐心的终极考验。我记得我上次想找一个关于特定角度旋转喷头最小覆盖半径的细微差别,硬是花了半个多小时,眼睛都要从镜片后面瞪出来了。标准间的相互引用更是让人头疼,A条款让你去看B标准,B标准里又跳到C规范,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打转,根本找不到核心的那个点。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真想直接把它束之高阁,或者干脆扔到角落里落灰,毕竟,谁愿意跟一堆冰冷的数字和‘应当’、‘必须’打交道呢?这本书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就是天书,连消防工程师都得带着放大镜和计算尺才能勉强应付。

评分

从图书馆的借阅记录来看,这本书的流通率肯定不高,大部分时间都安静地躺在消防规范专区的角落里,只有在接受消防验收或进行新项目规范复核时,才会有人急匆匆地把它拽出来。它不是那种会让人产生阅读冲动的书,它不会激发你对工程科学的热爱,也不会让你对建筑安全产生更深层次的敬畏。它更像是一份必须签署的合同,你必须确认你了解了其中的每一条细则,但你永远不会想要去‘享受’阅读它的过程。我感觉它更适合放在档案馆,而不是工程师的案头。当我们讨论如何优化系统可靠性、如何提高经济性时,这本书提供的更多是‘下限’的保障,而不是‘上限’的突破。它规定了什么不能做,但对于如何做到‘最好’,它提供的指引实在是太过稀疏和间接了。对我来说,它是一个必要的负担,而不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知识源泉。

评分

这本《旋转型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与其说是一本规程,不如说是一份“防火墙”的详尽说明书。每一次我翻开它,都觉得像是在进行一场枯燥的法律条文学习,只不过这里的“法律”管的是水流和热量。我特别受不了它那种过于简化的图示,那些二维的、流程化的图表,完全无法真实反映一个复杂建筑内部管网的实际布局和空间关系。想象一下,在设计一个错综复杂的夹层空间时,你拿着这本书上的简化模型去套用,结果只会是灾难性的。真正有用的信息,往往需要你自己在大脑里进行多次转换和三维重建,才能勉强跟现实对接上。而且,标准的更新速度也让人头疼,2012年的版本,在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很多新材料、新工艺根本无法完美适配。这本书就像是为十年前的工程环境量身定做的,对于我们现在面对的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它提供的指导往往是滞后的、不完全适用的,让人感觉手里拿的只是一份过时的参考资料,而不是应对未来的利器。

评分

坦白讲,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可能连这本书的书名都记不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趣”,一种深入骨髓的、结构化的无趣。我更喜欢那种带着人文关怀的技术读物,比如探讨火灾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防理念差异,或者分析那些经典火灾案例背后的设计教训。这本书里,你找不到任何“故事性”,没有历史的沉淀,没有失败的警示,只有一连串的“标准值”。阅读体验极其单调,更像是在查字典,查完一个词就赶紧合上,生怕多看一眼就会被它那种严谨到令人窒息的氛围所同化。我试着在深夜里,泡杯咖啡,试图把它当作一本参考手册来研读,结果不到半小时,我的思绪就开始飘散,脑子里浮现出的是晚餐吃什么,而不是旋转喷头的动作范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权威性,而非它的可读性,这是一个技术规范的宿命,也是我个人感受上的最大障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