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185-2012)·1000kV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185-2012)·1000kV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电力行业
  • 输变电工程
  • 电磁环境
  • 技术规范
  • DL/T1185-2012
  • 1000kV
  • 标准
  • 电力标准
  • 电磁兼容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2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214377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页数: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185-2012)·1000kV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规定了1000kV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报告书编制的内容与格式。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为1000kV的输变电工程。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1000kV超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图书简介,着重于描述该规范所涵盖的技术内容、应用范围及重要性,同时确保不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185-2012)·1000kV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 --- 图书名称:超高压输变电系统电磁兼容性与环境影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前电力系统发展中最前沿的超高压(UHV,尤其指10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问题及其科学的评价方法。随着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和特高压电网的规模化建设,电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工程设计、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中不可回避的核心议题。本书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环境评估专家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套系统、详尽的技术指导框架,用以全面理解和有效管控此类工程所产生的电磁波、静电场和工频磁场对周边环境及设备的影响。 第一部分:超高压输变电系统电磁环境基础理论 本书首先建立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1000kV及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所产生的电磁场特性。这包括对空间电磁场分布的机理分析,特别是针对奇异的几何结构(如多回路、紧凑型布置等)如何改变场强的空间梯度。 电磁场源分析: 深入解析了导线上的电晕放电现象,这是UHV系统产生射频干扰(RFI)和噪声的主要源头。书中量化了不同天气条件(如雨、雾、晴天)下电晕损耗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噪声的影响。 场耦合效应: 详细讨论了导线、设备与地表、附近金属结构物之间以及人身接触点之间的电容耦合和感应电压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设备绝缘裕度和人体安全至关重要。 工频电磁场特性: 重点分析了1000kV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工频磁场和电场的分布模型。书中采用了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FEM)和边界元法(BEM),来精确模拟复杂地形和城市环境下,电场和磁场强度随距离衰减的规律。 第二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论与标准体系构建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一套严谨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流程。这套流程不仅关注工程设计阶段的前期预测,更涵盖了建成后运行阶段的监测和反馈机制。 预测模型与工具应用: 介绍了用于高压和超高压设备的电磁场三维(3D)数值模拟软件的选择与应用规范。特别强调了针对输电线路走廊和变电站站址的多场耦合动态预测技术,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 环境敏感目标识别与分级: 系统梳理了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敏感目标,包括:居住区、医疗设施、通信基站、文物保护区以及对电磁波敏感的工业设备。书中提出了针对不同敏感目标的风险分级标准和容许限值参考体系。 噪声与干扰评估: 详述了如何对电晕放电产生的声学噪声(可闻噪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包括噪声级(dBA)的计算、频谱分析以及在不同居住距离下的噪声叠加效应分析。同时,也涵盖了对导航、通信、广播电视等无线电业务的电磁干扰(EMI)的评估方法。 第三部分:工程控制与缓解措施技术手册 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导向可实施的工程控制措施。本书的后半部分提供了大量针对1000kV系统的具体减缓策略。 减小工频电磁场的技术途径: 详细阐述了优化导线排列、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与股数、采用特殊导体设计(如复合导线)等措施对降低磁场强度的工程效益分析。在变电站设计中,重点讨论了构架接地优化、设备布局调整在限制站界电场强度方面的作用。 电晕抑制与噪声控制: 提供了当前最先进的导线表面处理技术、导线表面电荷密度控制等方法,旨在从源头上降低电晕放电的发生概率和强度,从而有效控制噪声污染。 敏感点保护与隔离技术: 针对高风险区域,书中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方案,例如屏障屏蔽技术(如使用导电材料或磁性材料进行空间隔离)、以及在人员密集区采取的“距离优先”原则的具体工程实施指南。 本书的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于电力勘测设计院、环境工程咨询机构、电力工程建设单位以及高等院校电力系统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与研究人员。它不仅是制定地方或行业电磁环境标准的有力技术支撑,更是指导1000kV及以上超高压输变电项目进行科学、可持续环境管理的实用工具书。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准确、全面地评估并有效管理超高压工程对环境带来的复杂电磁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意思,深蓝色的背景,配上烫金的字体,显得非常专业和正式,一看就知道是国家级别的标准文件。光是拿到手里掂量一下,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让我对里面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我猜想,对于任何一个长期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的设计师、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来说,这本书可能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而是如同字典一般的存在,随时需要翻阅查证。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把1000kV这个超高电压等级下的电磁环境问题,从理论基础到实际操作,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对于各种复杂电磁耦合效应的量化模型是如何建立和论述的,毕竟在实际工程中,各种干扰因素交织在一起,想要精准预测和控制,绝对是个技术活。希望它能提供足够细致的计算参数和案例分析,让我们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步步为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毕竟,安全和环境影响是重中之重,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评分

读完(或者说浏览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后,我立刻意识到它绝不是一本面向大众科普的读物,它直指电力工程的核心技术难题。这本书的篇幅和其所涵盖的专业术语深度,暗示着它背后的研究力量和论证过程必然是极其严谨的。我个人对其中关于“瞬态电磁场”的分析部分尤为好奇。毕竟,在雷击或操作过电压发生时,产生的宽频带、高强度的电磁脉冲,其对沿线电气设备和人员的影响,与稳态运行下的工频电磁场是完全不同的考量维度。书中是否清晰地区分了这两种情况下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另外,考虑到1000kV的工程往往跨越广阔地域,不同气候带、不同土壤电导率对地网和电磁波传播的影响也各有侧重,这本书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地域差异化处理建议,以保证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适性和有效性?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才体现了一部国家级标准的真正价值。

评分

从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这本规范扮演着“防火墙”的角色。在项目审批过程中,环评报告的每一个技术结论都必须有明确的条文依据支撑。如果说法律法规规定了“要”环保,那么DL/T 1185-2012就详细解释了“该如何”在1000kV工程中实现环保。我关注它在“不确定性分析”方面的论述。工程预测总是有误差的,合理的标准应该承认并量化这种不确定性。书中是否提供了误差范围的界定,以及当预测值接近或超过限制值时,项目方应采取何种后续的、强制性的复核或补救措施?一个好的标准,不仅要设立红线,还要告诉我们如何安全地靠近红线而不跨越。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们评审环评报告时的“裁判手册”,确保所有人都使用同一套衡量尺度,从而大大简化后期协调和合规性审查的难度,提升整个行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特高压项目的年轻技术人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不对等”带来的焦虑。网上的零散资料多如牛毛,但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很多关键的“为什么”和“怎么办”始终得不到圆满解答。这本DL/T标准,我把它视为我的“救命稻草”。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指导我如何科学、合规地开展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特别关注其在监测技术和设备选型上的推荐,毕竟电磁波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是评价工作能否站得住脚的关键。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针对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典型电磁场分布图谱,那简直是太棒了。我想象着,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从一个“跟着感觉走”的新手,蜕变成一个能够用数据和标准说话的专业人士,真正理解1000kV系统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机制,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了事。

评分

我从事电力工程的咨询服务工作,我们的业务核心就是确保项目在规划、设计和建设阶段满足所有法规要求,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就是硬指标。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规范性”上。标准就是行业的语言,不同的设计院、不同的业主,只有遵循同一套标准,才能保证最终成果的质量和可接受性。我期待书中对电磁场生物效应的评估阈值以及公众关注的敏感点(比如住宅区、医院、学校等)的保护距离设定,能有非常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详细阐述如何将这些电磁环境预测结果有效地反馈到设备布局、走廊选择和屏蔽措施的设计优化中去。如果标准本身只停留在“评价”层面,而没有给出“如何优化”的路径,那么它的实用性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它能成为连接“问题发现”与“工程解决”之间的桥梁,让环境友好型的高压输变电工程真正落地生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