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近年來,日本政商界各類醜聞頻發,批評日本社會道德水準下降的聲音不絕於耳。但解構容易,建構難。一旦談到應該如何重建道德時,卻又有很多人擔心會産生意識形態的對立,造成無法收場的殘局,直到2005年,由日本“經營之聖”、京瓷名譽會長稻盛和夫先生和日本文化大師、著名哲學傢梅原猛先生兩人對談構成的《話說新哲學》的問世,纔使人對如何重建道德的路徑方法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對話稻盛和夫:話說新哲學》於2005年在日本齣版,到目前雖已將近10年,但卻日久彌新,其所傳遞的理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反倒顯得愈加重要。《對話稻盛和夫:話說新哲學》貫穿瞭從國傢、社會、企業以及個人的普遍適用的哲學觀。當下的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與輝煌的經濟成就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的情形,與兩位哲人談到日本二戰後的情形極其相似。重建社會道德體係,是為瞭讓我們更好地反思,“是不是我們已經走得太遠,忘記瞭當初為什麼齣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本書對於當今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藉鑒意義。
內容簡介
目前日本已淪為道德淪喪和倫理缺失的社會。兩位哲人以政商界為首,對社會各個階層都進行瞭嚴厲批判。在政界,官員們隻追求“自利”,為瞭自身利益,就像“牆頭草”一樣見風使舵,沒有那種勇於犧牲自我,為信念殉道的堅定哲學理念;在商界,日本的經營者鼓勵彆人利他,自己卻口是心非,不願身體力行;在學校,老師並沒有盡到傳授給學生做人最低原則的義務,從而導緻少年犯罪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而且,把眼界放寬到全球範圍,類似問題也不勝枚舉。美國的恐怖事件頻發,以牙還牙的戰爭永無休止,人類無法斬斷仇恨的鎖鏈,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淖。
針對這些問題,兩位哲人不僅僅停留在憂國和哀嘆的層麵,而是指齣瞭癥結所在以及提齣瞭對國傢的寄語。兩位哲人一緻認為,當前日本的“病根”是戰後的日本人從不考慮“人為什麼活著?”這一本質性問題,內心缺乏篤定如一的哲學。因此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以哲學為基礎的”社會。稻盛和夫提倡“人之道”,即重視以信仰和倫理為基礎的“良心”。梅原猛則提齣應該創建新道德,即基於曾經在曆史長河中塑造瞭日本民族靈魂的優秀宗教的佛教、儒教和神道,再藉鑒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智慧而創建的道德。兩個人的角度雖然不同,但在本質上是殊途同歸。他們呼籲,應該及早構建一個以經曆漫長曆史而形成的“慈悲”、“愛”、“仁”、“自利利他”為精神基礎的社會。
具體到如何形成宗教所提倡的“慈悲”“愛”、“仁”、“自利利他”的精神,兩位哲人結閤兒時的體驗、自身生活工作的經曆,從文學和宗教等層麵,圍繞勞動的意義、導緻美國恐怖事件頻發的世界宗教的本質以及鼓勵創造性的社會條件展開瞭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梅原猛認為“利他”就存在於勞動之中。稻盛和夫則認為勞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為瞭社會和他人”。而這種“為瞭社會和他人”和梅原猛先生所說的宗教的基本精神完全一緻。對於經營企業這種創造性勞動,稻盛和夫認為企業能否成功都取決於不懈的努力和靈感,而現在的日本社會卻是對創新缺乏足夠包容的社會,因此作者認為應該樹立牢固的“利他”理念,並以此高尚的哲學觀來重構日本社會的道德體係。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1932年生於日本鹿兒島縣。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曆任總裁,董事長,1997年起任京瓷名譽會長。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2001年起就任最高顧問。2010年2月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請,齣任處於破産重建中的日本航空(JAL)公司的會長。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此外,1985年,稻盛和夫在設立稻盛財團的同時,創設“京都奬”。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哲學缺失是現代社會的悲哀
小泉“構造改革”的虛幻
我們必須直麵“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
《稻盛和夫的哲學》是汲取瞭心學理念的實踐哲學
哲學能夠滲透到心靈的哪一個層麵纔是問題的關鍵
日本左翼人士沒有一人為東歐社會主義國傢的解體自殺殉道
被認為說謊成性的政界
政府委員會結論先行的欺騙行為
一個難以堅守自身哲學的社會
日本純文學缺少對人性“善”與“莊嚴”的描寫
對人鼓吹利他,自己卻不願身體力行的日本經營者
隻為“自私自利”所驅動的政治傢們
領導者們公然嚮世人示範著錯誤的人生態度
精英階層失去自律纔是導緻牛肉産地作僞事件發生的罪魁禍首
機要費醜聞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道德淪喪的日本領導者們
第二章 道德復興是當務之急
較之法律,道德更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知識
宗教缺失是道德淪喪的根源
《教育敕語》根本無法與宗教的道德觀相提並論
與其推動教育改革不如先製定道德教科書
孩子連做人的最基本準則都一無所知
重視《十七條憲法》精神
不傳授道德的教師,其自身也會喪失道德觀
樹立與日本憲法相匹配的道德觀的必要性
承認自身弱點,無礙光明磊落地宣揚道德
通過道德說教獲取信徒錢財的新興宗教組織問題多多
那些沒良心的政治傢們
道德教育的根本就是無私的慈母之心
寬容一切的神靈無助於捍衛道德
戰前的《教育敕語》具有強製力的理由
“不善鑽營的人生態度”必定能夠贏得支持者
第三章 勞動的意義與“利他”精神
勞動的目的是磨礪心性、提升人格
棒球手鈴木一郎的“精進”與“禪定”
即使在齣人頭地後也不能捨棄“精進”
日本天皇也曾親自躬身種稻和養蠶
“儒教是米店”、“法傢是藥店”、“佛教是百貨店”
“利他行為”就是基督教所倡導的“愛”
“為瞭社會和他人”並非羞恥之事
“利他”就存在於勞動之中
讓我們祈願從“自利”能不斷嚮“利他”延伸
讓“自利”與“利他”共存
第四章 重新審視宗教
稻盛先生在身為企業傢的同時為何又要齣傢為僧
六歲時“隱蔽念佛”的體驗至今記憶猶新
給偷盜我傢財物的小偷當擔保人的養父
孩童時期接觸“偉大存在”的重要性
二戰後衣食足卻不知榮辱的日本人
認為“來世皆無”、“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的現代人
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自利利他”
我們周圍有許多仿佛來自於極樂淨土的人
靈魂能夠在此世與彼世之間無限往來
瀕死體驗也證明瞭靈魂的存在
篤信怨靈曾經是日本人高尚品德的支點
第五章 宗教與人類的未來
一神教的危險性在於人類中心主義
並非僅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
現在的美國是一個沒有上帝的一神教國傢
美國需要迴歸宗教的原點
對立衝突的哲學隻會進一步激化仇恨
以色列也需要“利他”和“忍耐”
人類最早創立的宗教就是“森林宗教”
創設一個以日本為核心的世界宗教會議
如果所有宗教都能接受“對立之統閤”
人類如果不能立刻警醒,地球將變成地獄
為淪為廢墟的世界創立思想
要在領導者喪失瞭領導資格的美國培養真正的領導者
贊成入侵阿富汗就意味著贊成屠殺
日本作為核武器受害國更擁有對美國的話語權
以釋迦牟尼的精神來斬斷仇恨的鎖鏈
全人類都應將恐怖襲擊事件當成反麵教材進行反省
第六章 建立一個以哲學為基礎的社會
將本屬手工業的陶瓷融進現代工業中的創思齣自何處
所謂發明就是抓住從“智慧寶藏”中泄漏齣來的真理
真理就隱藏在我們身邊
一無所有纔能夠觸及到真理
在找到靈感後仍需要為論證付齣努力
現在的日本社會是一個壓製個人靈感的社會
把構想變成現實還需要勇氣
在未知領域裏研發新産品的睏難程度
熱衷察言觀色、立場飄忽不定的日本人
創建第二電電時體驗到政府官員的僵硬思維
被京都大學攆齣來的諾貝爾奬得主們
創業失敗者與成功者之間的區彆
超級歌舞伎《日本武尊》大獲成功的理由
人類擁有“神力”後的正確態度
經營小公司容易讓人獲得自信
日本應成為一個“德治”和“法治”的國傢
後記
精彩書摘
較之法律,道德更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知識
當前,道德的淪喪不僅隻限於企業和社會的領導階層,同時已擴及包括青少年在內的社會所有層麵。
說到這又讓我迴想起瞭前陣子乘坐飛機時在周刊雜誌上看到的一篇報道。大約在十年前(1992年)發生瞭一起19歲的年輕人殺害一傢四口的慘案,這個案件的官司一直打到瞭日本最高法院,最終這名年輕人的上訴被駁迴,不得不麵臨死刑的判決。
這個案件的全部過程大概是這樣的:一天傍晚,這名年輕人闖入一名公司高管所住的公寓進行搶劫,他先用電綫勒死瞭傢裏的老太太,之後又用菜刀殺害瞭剛剛到傢的女主人。然後,脅迫這傢的長女給他做瞭頓晚飯,接著又刺殺瞭深夜迴傢的公司高管,第二天早上他又勒死瞭這傢的次女,最後還在這傢長女的背上捅瞭一刀纔逃離現場。
雖然這名年輕人的犯罪行徑令人毛骨悚然,但是當律師與這名年輕人會麵時,他卻是彬彬有禮、滿麵笑容,與其他普通年輕人並無二緻,他的頭腦反應也相當敏捷。雜誌記者在文章中總結道:“這個年輕人在犯罪時,認為自己還隻是未成年人,所以不管做瞭任何事情都不會被判死刑,最多就是進少年管教所而已,也就是說他是明知故犯,是由於對法律的無知而試圖鑽法律漏洞。這個年輕殺人犯在事後也承認,如果他真的知法懂法的話,這個案件根本就不會發生。”但是我卻不能同意記者的這個結論,我認為那個年輕人真正應該懂得的不是法律,而是更基本的道德與倫理觀。
我一直都認為,若一個人擁有利他胸懷,凡事都能夠為他人著想,那麼他就是一名菩薩。反之,若一個人任由各種煩惱左右自己,那麼他就會成為惡魔。造物主為瞭讓人能夠維護自身的肉體而賜予瞭我們“本能”,與此同時,又賜予瞭我們“自由”。自由曾經對人類的進步産生瞭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我們陷入本能所帶來的各種煩惱之中,隨意行使我們的自由,我們必然會成為最邪惡無情的惡魔。
也就是說,人類所擁有的“自由”根據發揮方式的不同,存在著成佛和成魔的兩麵性。簡而言之,若一個人能夠自由發揮與煩惱完全相反的“利他”(寬容和善良)精神,那麼他就能夠成佛。
所以雖然我們為瞭維係自己的肉體需要具備本能,但同時也必須如佛陀所教授的六波羅蜜(佛教所說的菩薩的行為。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譯者注)那樣,通過“持戒”(不做任何不可以做的事情)和“忍辱”(忍耐)來獲取“利他”精神。
我認為本案中的那個年輕人如果在懂得法律知識之前,能夠明白這些道德理念的話,那麼這樣一起慘案根本不會發生。因此,我堅信如果可以讓全社會的年輕人都明白為人處事的基本道德理念,那麼我們現在這個混亂不堪的社會就必然會嚮好的方嚮開始轉變。
梅原猛:
宗教缺失是道德淪喪的根源
近年來,像稻盛先生所說的這類案件頻發。每當我聽聞這類犯罪事件,總會聯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這部小說中,卡拉馬佐夫斯基的次子伊萬認為:“如果不再有上帝的話,那也就不再有善惡之分,如果沒有瞭善惡的話,殺人也不是什麼大不瞭的事情。”在各類殺人案件中,最不可饒恕的就是殺害自己的父母。雖然伊萬相信即使殺害父母也不是什麼大不瞭的事情,不過他本人到底還是沒有付諸實施,可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斯麥爾佳科夫卻受到伊萬思想的影響,殺害瞭自己的親生父親。盡管這隻是一個小說中的故事,卻仿佛是針對我們現代人所作的預言。
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從事惡性犯罪的年輕人中,大多要比普通人更加聰明,即使是在犯下貪汙受賄的成年人裏麵,不少人也是畢業於錄取門檻極高的一流大學。這也正是以精英為首的社會全體階層都齣現瞭道德淪喪的一個證明,而社會之所以會齣現這種現象,究其根源就在於宗教的缺失。
正是齣於對這種社會現象的恐懼,我纔開始嚮初中生們宣講佛教教義。我認為,在今後的教育領域裏,嚮學生傳授在日本人精神世界中經過漫長歲月形成的佛教道德也非常重要。
雖然佛教傳入日本已經有上韆年的曆史,但是現代社會中的日本人早已忘卻瞭佛教的道德理念。例如,在明治時代,日本政府頒布瞭《教育敕語》作為國民道德教育規範,並以其作為“宗教代用品”塑造瞭二戰前日本人的精神理念。但是《教育敕語》所宣揚的道德既不屬於佛教,也不屬於儒教,而完全是基於近代國傢主義之需要,將儒傢與神道的一些理念拼湊而成的道德觀而已,因此在根上就缺少瞭哲學應有的深度。
然而,就連這樣的道德觀在二戰後的日本學校裏也不再進行教授。也就是說,現在日本社會中的大多數成員對道德根本就沒有進行過學習和瞭解。最終結果就直接導緻瞭日本人即便能夠暫時控製住自身的欲望,但這也僅僅隻是為瞭將來更好的齣人頭地。一旦從名校畢業,進入瞭政府機構或者大企業,照樣還會成為自身欲望的俘虜。我認為現在日本社會最可怕的事情就是道德的淪喪。
稻盛和夫:
《教育敕語》根本無法與宗教的道德觀相提並論
正如您說的這樣。由於工作原因,我曾經與日本中央政府一些還不到三十歲的年輕精英官僚們打過交道。在這些年輕官員身上,我感受不到他們這個年紀本該有的純真和謙虛,一個個反而像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一樣,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度。每次看著這些年輕官員們自以為是的樣子,實在是讓我感到莫名的恐懼。他們賴以生存的價值觀就是“隻要腦袋夠聰明就可以為所欲為”,而對是非善惡和道德理念卻完全一無所知。這些人一旦有朝一日身居高位,必然會毫無顧忌地從事貪汙受賄的勾當,而且他們還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將這些醜惡行徑掩蓋下來。不過現在這樣的行為已經越來越難以掩蓋,開始逐漸暴露在瞭公眾的麵前。
梅原先生前麵把《教育敕語》稱之為“宗教代用品”,我認為您的這個說法非常貼切。一部分認為日本教育正麵臨著危機的人士主張“要重新迴歸到《教育敕語》。”可是我本人對於這個主張並不贊同,因為《教育敕語》所代錶的理念根本就無法與儒教、佛教以及基督教等宗教所宣揚的道德觀相提並論。
明治時期推行的廢佛毀釋運動導緻佛教等宗教影響力遭到削弱,黎民百姓的道德規範隨之消亡,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教育敕語》纔作為代用品登場。所以我們又怎麼能將這樣一個隻有一百年曆史的代用品用來規範當今這個社會呢?事實上,正如前麵談到的那樣,這些宗教都是曆經兩韆年的歲月而形成的優秀道德倫理觀,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將這些道德倫理觀加以規整,使之更適用於21世紀的人類社會。
梅原猛:
與其推動教育改革不如先製定道德教科書
江戶時代,武士的道德規範以儒教為主。武士在學校裏首先要認真學習孔孟的教誨,之後纔去學習其他實用的知識。而普通老百姓,首先接受的是佛教教育,然後纔去接受其他的基本教育。當時的日本民眾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自身的道德價值觀,小泉八雲對此深感欽佩,他認為沒有哪個國傢能夠像日本這樣擁有道德素質如此高的國民。
但是,小泉八雲同時又擔心日本會因為近代化進程而逐漸喪失這些優良傳統。事情的發展也確實如他所料,在日本的近代化過程中,齣現瞭廢佛毀釋運動,這對佛教的打擊非常大。
二戰之後,日本社會不再嚮孩子傳授道德理念。之所以這樣,追根溯源就是明治時期的廢佛毀釋運動。廢佛毀釋就是對宗教的否定,錶麵上隻是要廢除佛教而宣揚日本神道,然而事實上通過這場運動,神道同樣也被否定瞭,最終隻剩下天皇這唯一的神靈,其他神靈都被徹底廢除。正是通過否定宗教,抹殺神祇的辦法,日本的近代化進程纔得以完成,但是為此所付齣的代價卻一直留到瞭今天還在償還。
並且,在否定宗教的基礎上製定齣來的《教育敕語》隻是作為明治天皇近臣的元田永孚(1818-1891,日本江戶末期、明治前期教育傢。深得明治天皇信任,參與起草製定《教育敕語》。——譯者注)把儒傢的道德觀篡改為近代國傢主義道德觀而已,也就是那些鼓吹忠君愛國的淺薄思想,因此《教育敕語》中纔會羅列著諸多無法引起共鳴的詞句。
當時的伊藤博文曾想要建立更加符閤現代理念的道德觀,但是製定《教育敕語》的卻是與伊藤有矛盾的山縣有朋(1838-1922,日本明治時代政治傢,曾齣任過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譯者注)內閣。日本第一位文部大臣森有禮(1847-1889,日本明治初期的政治傢、教育傢。——譯者注)是一位開明人士,他先後頒布瞭《小學令》、《中學令》、《帝國大學令》、《師範學校令》,推動瞭學製改革,確立瞭日本的近代學校製度。然而他卻在《教育敕語》頒布的前一年遭到瞭暗殺,這也就使得那些有悖於現代道德理念的內容得以被寫入《教育敕語》中。
我認為《教育敕語》對日本民眾的思想産生瞭嚴重的負麵影響,就連英國哲學傢波特蘭?羅素也曾經指齣:一個絕對不允許批評天皇意旨的社會絕對算不上是一個現代社會。
不管是佛教、儒教,還是日本神道都是經過瞭上韆年曆史沉澱的産物,在思想深度上絕不是《教育敕語》可以相提並論的。《教育敕語》基本上沒有涵蓋到佛教和儒教的思想。比如在江戶時代,日本的儒學是以硃子學為中心,而硃子學主張“格物緻知”,也就是說要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理性知識。而將重視理性知識的硃子學,解讀為盡忠的思想實在是大錯特錯,這既非儒教思想,也非神道教義。日本神道將一草一木都視為神靈,而《教育敕語》隻承認天皇的神靈地位,這與基督教的道德觀也是大相徑庭的。因此我贊成稻盛先生的意見。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不是重拾《教育敕語》,而是應把現有傳統宗教中的精華整理到一起,構建一套符閤民主主義理念的全新道德觀。
稻盛和夫:
孩子連做人的最基本準則都一無所知
我想特彆指齣的是,正是作為道德代用品的《教育敕語》遭到瞭民族主義的濫用,因此在二戰之後的日本社會裏,一提到道德論,普通民眾就會誤以為是要控製人的思想,所以纔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道德和宗教持有強烈的排斥情緒。大傢都認為思想需要自由而不應該受到強迫,這也是民眾對二戰前思想控製的一種自然反應。
然而,在教育機構裏,必須要嚮孩子傳授做人所應該遵守的最基本準則,以及立身處世的正確態度。如果孩子在懂得準則後,依舊破壞這種準則,就是他的自由,可是現在日本的學校裏,孩子對此卻是一無所知,並且根本就沒有人來傳授這些內容,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沒有人來傳授做人的最基本準則,那麼這個社會必然會畸形。近年以來,甚至在幼兒園裏都開始以培養個性和自主性為藉口,過度強調個人自由,導緻孩子不明事理,進而培養齣瞭大批連為人處事的最低準則都不知道的人。
……
前言/序言
20世紀,人類在經曆瞭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在內的諸多戰亂紛爭之後,每個人都期盼著21世紀將會是一個沒有戰爭,充滿和平和幸福的新時代。
然而,21世紀卻以9·11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拉開瞭帷幕,世界各地的戰爭和恐怖襲擊事件不斷上演,生靈塗炭,許多人至今依然生活在不安和恐懼當中。
在經濟領域,企業界各類醜聞頻發。例如美國的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事件,日本的雪印乳業、日本火腿、三井物産、東京電力等事件最終使得大眾對經濟社會的信賴大幅跌落,使本來就低迷不振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
此外,在日本政界,接二連三地發生瞭國會議員受賄、外交官員私吞機要費用等醜聞。不僅如此,日本社會的惡性犯罪率也齣現飆升,讓原本以安全聞名於世的日本社會變得有名無實。
放眼當今世界,全球的和平與繁榮正受到威脅,人們對經濟社會失去瞭信賴,甚至連日常生活也開始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危險。總而言之,整個社會的各個階層都深陷混亂迷失之中。盡管我們曾滿懷夢想與希望迎來瞭新世紀,可現在卻在對未來的不安中度過瞭每一天。
為什麼一切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或許,所有這一切都源自於我們失去瞭“良心”,這是任何人本來都應具備的,但現在卻開始一門心思追求各自國傢、組織以及個人的利益。在我看來,前麵所提到的戰爭、恐怖襲擊以及政商各界的種種醜聞全都是源於“良心”的喪失,使得自私自利者為瞭各自利益産生激烈的衝突。
“良心”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品德,是人類最基本的精神規範。正是有瞭“良心”,纔讓我們在被欲望所驅之時受到“良心”的譴責。所謂“良心”,就是控製一己私心,堅持人間正道的保障。
人類原本是通過宗教和道德讓“良心”得以在人心中生根發芽。然而自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急速進步,在建立起一個科學文明高度發達,物質文明極其豐富的社會的同時,人類卻開始忽視原本一直尊崇的宗教和道德。這就導緻瞭“良心”以及信仰與道德都與我們漸行漸遠;導緻瞭不管是國傢和企業,還是我們個人,都成為瞭自身欲望的奴隸,在所有層麵上為瞭自身利益而相互傾軋衝突,從而製造齣瞭當前這種混亂的社會景象。
對於我們這些現代人而言,當前迫在眉睫的就是要喚醒我們內心深處潛藏著的“良心
對話稻盛和夫:話說新哲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對話稻盛和夫:話說新哲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