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術並發癥的早期診斷和處理 [Earl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普外科手術並發癥的早期診斷和處理 [Earl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上林,黃育萬 編
圖書標籤:
  • 普外科
  • 手術並發癥
  • 早期診斷
  • 並發癥處理
  • 外科手術
  • 臨床醫學
  • 醫學教育
  • 外科護理
  • 手術風險
  • 圍術期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00586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24458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臨床外科醫師必讀叢書
外文名稱:Earl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普外科手術並發癥的早期診斷和處理》供參考,以示警戒,防患於未然,造福於患者。這是臨床外科醫師非常需要的一本參考書。特彆對初進醫院的實習醫師和從事外科工作不久的住院醫師,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臨床醫療手冊。

目錄

1 總論
1 外科營養(Surgical Nutrition)
1.1 腸外營養機械性並發癥
1.2 腸外營養感染性並發癥
1.3 腸外營養代謝性並發癥
1.4 腸外營養緻髒器功能障礙
1.5 腸內營養機械性並發癥
1.6 腸內營養感染性並發癥
1.7 腸內營養胃腸性並發癥
1.8 腸內營養代謝性並發癥

2 外科感染和抗生素應用(Surgical Infec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Anitbiotic Therapy)
2.1 概述
2.2 外科抗生素應用的一般原則
2.3 外科術後感染性並發癥應用抗生素防治原則

3 術後監護(Postoperative Intensive Care)
3.1 概述
3.2 體溫監測
3.3 中樞神經功能監測
3.4 循環功能監測
3.5 呼吸功能監測
3.6 腎功能監測
3.7 肝功能監測
3.8 胃腸黏膜內pH監測
3.9 凝血功能監測

4 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監測技術(Water,Electrolyte and Acid-Base Balance Monitoring Techniques)
4.1 概述
4.2 水與電解質的平衡
4.3 水與電解質的紊亂
4.4 酸堿平衡

5 圍術期糖尿病處理(Management of Peri operative INabetics)
5.1 概述
5.2 病因
5.3 臨床錶現
5.4 輔助檢查
5.5 早期發現綫索
5.6 早期診斷
5.7 鑒彆診斷
5.8 治療方案
5.9 最新治療進展
5.10 早期預防

6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閤徵(Multi-organ Disfunction Syndi-omes,MODS)
6.1 概述
6.2 病因
6.3 發病機製
6.4 病情評估
6.5 早期診斷標準
6.6 早期治療方案
6.7 最新治療進展
6.8早期預防方案

7 急性腎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7.1 概述
……
各論

精彩書摘

  《普外科手術並發癥的早期診斷和處理》:
  預防靜脈血栓形成的方法:選擇質地柔軟、組織反應小、具有抗血栓性能的導管;避免股靜脈穿刺或長期置管;應用肝素鈉稀釋液封管。
  【案例】
  男性,45歲,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療需開放深靜脈通路,即行右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穿刺過程中患者煩躁、自行變動體位並伴有劇烈咳嗽。穿刺時患者主訴右側胸痛,伴有右肩部放射痛,穿刺結束後半小時患者齣現通氣睏難。查體發現右側胸廓飽滿、右外側呼吸音消失。X綫胸片:右側外周肺紋理消失,可見壓縮肺的邊緣,肺壓縮50%。遂予以急診放置右側胸腔閉式引流,置管2d後復片顯示肺組織明顯復張。
  1.2腸外營養感染性並發癥
  1.2.1概述腸外營養感染性並發癥主要指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是腸外營養時最常見、最嚴重的並發癥,包括全身或局部感染兩類。局部感染是發生在導管局部皮膚或周圍組織,包括置入部位以外的感染、腔隙感染及隧道感染。全身感染是指導管所緻菌血癥或敗血癥。此外,中心靜脈徑路感染還可迅速引起其他嚴重後果,如心內膜炎、骨髓炎及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等。腸外營養患者胃腸道黏膜缺乏營養和食物刺激,腺體分泌減少,容易發生腸源性感染。
  1.2.2原因穿刺置管時沒有遵循嚴格無菌技術、導管護理不當、營養液配製過程或輸注過程受汙染緻細菌快速繁殖、導管放置時間過長及本身的異物反應作用和患者存在感染病竈等,都是産生導管性敗血癥的條件及因素。
  有關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的發病機製有多種假說:①穿刺位部皮膚寄生菌在穿刺時或以後沿導管錶麵侵入血。②長期置管引起導管軸的腔內汙染。③遠處感染竈引起的血源性裝置汙染。
  ……

前言/序言


精煉內容 一本詳盡的臨床指南,聚焦於普外科手術後可能齣現的各種並發癥,強調早期識彆和有效乾預的重要性。本書匯集瞭臨床實踐經驗和最新研究進展,為外科醫生、住院醫師及其他醫護人員提供一套係統的診療策略。內容涵蓋從術後常見問題到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並附有詳實的臨床鑒彆診斷步驟、影像學解讀要點及循證治療方案,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並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後。 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為普外科臨床醫生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工具,以應對手術治療過程中及術後齣現的各種復雜狀況。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早期診斷,及時處理”,強調隻有快速、準確地識彆並發癥的苗頭,纔能有效避免其發展為危重狀態,從而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第一部分:並發癥的發生機製與識彆基礎 本部分將從解剖學、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的角度,深入剖析普外科常見手術(如胃腸道手術、肝膽胰手術、乳腺手術、甲狀腺手術、疝修補術等)後可能發生的並發癥的內在機製。這包括對正常手術過程的理解,以及不同手術方式可能帶來的特定風險。 感染性並發癥: 詳細闡述切口感染、術腔感染、腹膜炎、膿腫形成等,探討細菌的來源、繁殖機製、炎癥反應通路以及宿主免疫力的影響。 齣血與血栓栓塞性並發癥: 分析術後齣血的原因(如血管損傷、凝血功能障礙、吻閤口漏等)及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如高凝狀態、靜脈血流緩慢、血管內皮損傷等),講解深靜脈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等。 器官功能障礙: 探討術後常見的腎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肝功能異常、心血管係統並發癥(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分析其發生原因與多因素。 吻閤口相關並發癥: 重點關注胃腸道、血管等吻閤口齣現的漏、裂、狹窄等,分析其在解剖結構、血供、張力等方麵的緻病機理。 其他常見並發癥: 如腹脹、麻痹性腸梗阻、體液與電解質紊亂、傷口愈閤不良、疼痛管理等。 在機製解析的基礎上,本部分還將詳細介紹並發癥的早期識彆要點。 體格檢查: 強調精細的生命體徵監測(體溫、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對腹部體徵(壓痛、反跳痛、肌緊張、腸鳴音、包塊)、傷口情況、引流液性狀等的細緻觀察。 實驗室檢查: 詳細列舉與各類型並發癥相關的常用實驗室指標,如血常規、生化全套、凝血功能、炎癥標誌物(CRP、PCT)、乳酸等,並解讀其在早期診斷中的意義。 影像學檢查: 重點介紹在並發癥早期診斷中的作用,包括: X綫平片: 在腸梗阻、氣胸、腹腔積氣等方麵的應用。 超聲檢查: 在評估腹腔積液、膿腫、膽道擴張、靜脈血栓等方麵的價值。 CT掃描: 在識彆腹腔內感染、齣血、腫瘤復發、器官損傷、吻閤口漏等方麵的核心地位,以及不同增強方式的解讀。 MRI: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的應用,如軟組織辨彆、血管成像等。 內鏡檢查: 在消化道術後並發癥中的直接觀察與診斷。 第二部分:各係統並發癥的診斷與處理策略 本部分將聚焦於具體係統的普外科並發癥,提供分步的診療流程。 腹腔感染與膿腫: 早期識彆腹膜炎、局限性膿腫的臨床錶現(發熱、腹痛、腹脹、腹膜刺激徵、血象升高),以及影像學(CT)的典型徵象。處理策略將包括抗生素的選擇與療程、經皮引流(超聲或CT引導)、手術探查與清創的可能性。 消化道齣血: 區分上消化道與下消化道齣血的臨床錶現,評估齣血量與速度。診斷手段將包括內鏡、CT血管造影(CTA)。處理策略將涉及內鏡止血、介入栓塞、輸血支持及必要的手術乾預。 吻閤口漏: 詳細分析各部位(如胃腸吻閤、腸腸吻閤、血管吻閤)吻閤口漏的發生原因、早期跡象(引流液異常、腹膜炎、發熱、腸鳴音減弱)。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CT、口服或灌腸造影)及內鏡。處理原則包括禁食、減壓、抗生素、營養支持,以及根據漏的大小、部位和全身情況選擇保守治療、介入治療或再次手術。 麻痹性腸梗阻: 鑒彆機械性腸梗阻與麻痹性腸梗阻,關注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以及影像學(X綫、CT)上的特點。處理重點在於胃腸減壓、糾正電解質紊亂、早期活動、必要時藥物促動力。 術後齣血與血栓栓塞: 齣血: 詳細闡述術後早期、中期、晚期齣血的不同原因,評估齣血原因(凝血障礙、動靜脈損傷、係膜撕裂等),並給齣相應的處理方案,如輸血、凝血因子補充、介入栓塞、再手術。 DVT與PE: 強調預防的重要性(如早期活動、彈力襪、抗凝藥物),識彆DVT的臨床錶現(肢體腫脹、疼痛、皮溫升高),以及PE的突發胸痛、呼吸睏難、咯血等。診斷手段將包括下肢血管超聲、CT肺動脈造影(CTPA)。處理原則為抗凝治療,必要時溶栓或介入取栓。 腎功能不全: 分析術後急性腎損傷(AKI)的常見原因(如低血容量、感染、腎毒性藥物、泌尿係梗阻),結閤尿量、尿常規、血肌酐、BUN的變化進行診斷。處理重點是病因治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調整藥物劑量。 呼吸係統並發癥: 肺炎、肺不張、急性呼吸窘迫綜閤徵(ARDS)的識彆,關注體溫、咳嗽、咳痰、呼吸睏難、血氧飽和度下降等。診斷依賴胸部影像學(X綫、CT)。處理包括抗生素、氧療、呼吸支持(無創或有創通氣)。 第三部分:並發癥的預防與多學科協作 圍手術期管理: 強調術前評估、優化患者全身狀態,術中精細操作,術後早期康復(ERAS)理念的實踐,以降低並發癥發生率。 感染控製: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閤理使用抗生素,優化引流管管理。 營養支持: 術後早期給予腸內或腸外營養,促進組織修復,提高免疫力。 疼痛管理: 有效的疼痛控製有助於患者早期活動,減少並發癥。 多學科協作(MDT): 強調普外科、麻醉科、重癥監護科、影像科、感染科、營養科等多學科團隊的緊密閤作,對於復雜和危重並發癥的診治至關重要。 患者教育與隨訪: 告知患者可能的並發癥及其早期跡象,提高患者的自我監測意識,並建立完善的隨訪機製,及時發現晚期並發癥。 本書結構清晰,圖文並茂,引用大量真實病例,並提供決策樹或流程圖,幫助讀者快速掌握診斷與處理的要點。每章結尾均附有最新文獻迴顧和未來展望,力求內容的時效性和前瞻性。本書旨在成為普外科臨床醫生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幫助他們在麵對術後並發癥時,能夠沉著應對,作齣最恰當的判斷和治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稱,“普外科手術並發癥的早期診斷和處理”,聽起來就充滿瞭一種“精準打擊”的意味。我是一名資深的普外科護士,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很多時候,患者術後的轉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護理人員是否能夠細緻地觀察、準確地判斷,並且及時地與醫生溝通。我常常覺得,作為護理團隊的一員,我們在“早期的預警”方麵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本書如果能夠詳細闡述各種術後並發癥在早期階段的錶現,不僅僅是生命體徵的變化,還包括一些更細微的體徵,比如皮膚的顔色、溫度,傷口的滲液情況,患者的疼痛感受,甚至是情緒的波動,這些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需要高度關注的細節。我非常渴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護理評估方法,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套標準化的流程,確保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能及時發現異常。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與醫生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比如如何清晰、準確地描述病情,以便醫生能夠快速做齣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決策。這本書,對我來說,就是一本“護理人員的行動指南”,能夠讓我在崗位上更加得心應手,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安全的護理。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有吸引力,我是一名在讀的普外科研究生,日常接觸最多的就是各種手術,而手術的並發癥更是讓我感到棘手和緊張。雖然這本書的名字是“普外科手術並發癥的早期診斷和處理”,但其實它更像是一本“手術教科書的進階指南”,或者說是“醫生必備的定心丸”。我一直覺得,外科手術中最具挑戰性的地方,不在於切開身體的那一刻,而在於術後那些意想不到的狀況。有時候,僅僅是細微的跡象,如果沒能及時捕捉到,就可能演變成危及生命的局麵。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具體、操作性強的指導,比如那些“教科書上不會詳細描述”的早期癥狀,以及一旦齣現這些癥狀,該如何一步步地進行評估和乾預。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更好地建立對術後患者的敏感度,不僅僅是看生命體徵,更能通過一些更細緻的觀察,比如腹部觸診的細微變化,或者患者的主觀感受,來預測潛在的風險。這本書的副標題“Earl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也正是我最看重的部分,我渴望能夠成為一個能夠“防患於未然”的外科醫生,而不是在危機爆發後纔手忙腳亂。我相信,這本書會給我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在麵對復雜病例時,能夠更加從容和自信。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手術風險控製手冊”!我是一名在基層醫院工作的普外科醫生,雖然經驗相對豐富,但麵對一些罕見的或者不典型的並發癥時,還是會感到力不從心。特彆是當我們醫院的設備和技術支持不如大城市,很多時候隻能依靠醫生自身的臨床經驗和判斷。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獲得瞭一把“金鑰匙”,能夠開啓我對術後並發癥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一直認為,很多時候,並發癥的發生並非是完全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在早期就發現那些“蛛絲馬跡”。這本書如果能深入講解一些常見的並發癥,比如腹腔感染、切口裂開、吻閤口漏等等,並詳細闡述它們的發生機製,以及如何通過詳細的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來早期識彆,那將對我工作的幫助是巨大的。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臨床決策樹”或者“鑒彆診斷清單”,幫助我們快速地排除一些可能性,找到最適閤的處理方案。在基層,我們往往需要獨立處理很多問題,這本書提供的實操性建議,能夠極大地提升我們的診療效率和準確性。

評分

當我看到“普外科手術並發癥的早期診斷和處理”這本書名的時候,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無數個夜晚,在值班時,麵對那些術後情況不穩定的病人,那種焦灼和無助。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手術安全網的構建指南”。我不是一名外科醫生,但我是一名對醫學充滿好奇心的健康愛好者,並且身邊有很多從事醫療工作的朋友,我經常聽到他們談論手術後的挑戰。我理解,手術本身就是一種對人體的創傷,術後並發癥的齣現,就像是這場“戰鬥”的後續風險。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齣地解釋一些復雜的醫學概念,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概瞭解,為什麼某些手術後容易齣現某些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在早期會有哪些徵兆。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真實的手術案例,分析其中的得失,或者分享一些醫學界在並發癥防治方麵的新進展,那我一定會非常著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醫學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那些在手術前綫工作的醫護人員,知道他們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們在努力避免的風險。

評分

“普外科手術並發癥的早期診斷和處理”,這本書的名字,仿佛點亮瞭我心中一直以來關於“不確定性”的迷茫。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醫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瞭大量的理論知識,也進行瞭一些臨床實習,但對於術後並發癥的處理,我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理論上,我們知道哪些並發癥可能發生,知道一些處理原則,但當真正麵對一個術後情況復雜、病情瞬息萬變的患者時,我感到非常缺乏經驗。這本書如果能像一本“經驗傳承的寶典”,將那些資深外科醫生在長期實踐中總結齣的“秘訣”分享齣來,那將對我意義非凡。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那些“教科書上不易察覺”的早期癥狀,以及那些“經驗型”的判斷方法。例如,在腹腔鏡手術後,如何通過細微的腹脹程度、腸鳴音的變化來判斷是否存在腸梗阻或者吻閤口漏;在甲狀腺手術後,如何通過評估呼吸道是否通暢來預防喉返神經損傷的發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診斷和處理步驟,甚至是“If-then”邏輯的清晰指引,幫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思路框架,讓我能夠更加自信地走上臨床工作崗位,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減少不必要的風險和痛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