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童日記(珍藏紀念版)

惡童日記(珍藏紀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匈牙利] 雅歌塔·剋裏斯多夫 著,簡伊玲 譯
圖書標籤:
  • 兒童文學
  • 成長
  • 日記
  • 幽默
  • 傢庭
  • 校園
  • 經典
  • 暢銷
  • 珍藏
  • 迴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13411
版次:1
商品編碼:11252522
品牌:世紀文景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8
字數:1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新浪十大好書/CCTV《子午書簡》年度30本好書/歐洲圖書奬/法國圖書文學奬/瑞士剋勒奬/瑞士席勒文學奬/奧地利國傢歐洲文學奬/匈牙利科蘇特奬

◎簡伊玲翻譯20年來首次作序

◎雅歌塔生前一個國內媒體專訪


  

海報:

內容簡介

  

《惡童日記》

  一座被外國軍隊占領的城市,由於糧食短缺,人民生活艱難睏苦,一位年輕婦女隻好帶著雙胞胎兒子們投靠住在鄉間的母親。這位“外婆”不僅不識字、骯髒、吝嗇、凶惡,甚至是一名凶手。兩兄弟在艱睏的環境中成長,為瞭讓自己變得堅強,兩人每日以互相打罵對方、絕食等各種方式鍛煉生存本領。他們將每天發生的事情仔細記載在一本大筆記本中。隨著日記一頁頁被翻開,一場冷酷的夢魘式寓言也逐步呈現。

《二人證據》

  這對雙胞胎分開瞭。其中一個人跨越瞭邊界進入另一個國傢,另一人則留瞭下來。留下來的那個人叫作路卡斯。自此以後,他便獨自一人過活。他緻力於協助周遭不幸的人們。他收留雅絲密娜和他的私生子瑪迪阿斯;他每餐必定會帶食物前往鎮上神父傢;他試圖安慰因丈夫被判通敵罪吊死的剋蘿拉;他傾聽文具店老闆維多長久以來的作傢夢想……然而,在戰爭背景之下,這些事情的背後,卻直指人類最初的原始本性。而孿生兄弟的另一位──剋勞斯,為通篇敘述帶來急轉直下的情節,幾乎推翻瞭原有的架構。

《第三謊言》

  分離五十年後,這對雙胞胎兄弟終於見麵瞭。期盼多年,他們之間的距離卻沒有因為時間的消逝而縮短。在“路卡斯”與“剋勞斯”的敘述中,那段童年時的真相逐漸被揭開,他們在分離的歲月中各自遭遇瞭什麼事情?從《惡童日記》糾纏至《二人證據》,到瞭《第三謊言》,終於真相大白。

作者簡介

  雅歌塔·剋裏斯多夫(Agota Kristof),1935年生於匈牙利的奇剋萬德(Csikvánd)。1956年匈牙利發生暴動,於是隨夫婿避難至瑞士的納沙泰爾市(Neuchâtel)定居。2011年7月27日,雅歌塔在納沙泰爾傢中去世,享年75歲。

  飽受烽火洗劫,嘗盡思鄉之苦的流亡生涯,孕育齣雅歌塔作品中冷酷逼真、發人深省的特質。自1978年以來,她用法語寫作發錶瞭23部作品。1986年其首部小說《惡童日記》在法國齣版隨即震驚文壇,獲得歐洲圖書奬。續集《二人證據》與《第三謊言》於1988年、1991年相繼齣版,成為著名的“惡童三部麯”。“惡童三部麯”確立瞭她在文壇的地位,被評論傢比作擁有托馬斯·伯恩哈德的陽剛之氣,以及杜拉斯的簡潔文風,也有評論認為她作品中的荒誕性可比貝剋特與尤涅斯科。1992年《第三謊言》獲得法國圖書文學奬。

  “惡童三部麯”至今已被翻譯成瞭35種語言。雅歌塔其它重要作品包括長篇小說《昨日》(Hier, 1995),中篇小說《文盲》(L’analphabète, 2004)、《噩夢》(C'est égal, 2005),舞颱劇本《傳染病》(Un rat qui passe)、《怪物》(Le Monstre et autres pièces, 2007)等。曆年得奬記錄包括2001年的瑞士剋勒奬,2005年的瑞士席勒文學奬,2008年奧地利國傢歐洲文學奬。2011年,她以對文學的傑齣貢獻獲得瞭代錶匈牙利最高文化榮譽的科蘇特奬。

  雅歌塔的作品充滿瞭獨創性、諷刺性與人性,是一位極具代錶性的當代作傢。

  簡伊玲,1968年生,中國文化大學法文係畢業。現任職齣版社編輯。譯有“惡童三部麯”(《惡童日記》、《二人證據》、《第三謊言》)及《聽!骨頭在說話》等十餘部英、法語小說。


精彩書評

  

  《惡童日記》首先吸引我的是語言的簡單。化繁為簡也許是很多人的追求,但能簡單到這個地步,簡單到這一地步仍然成立,仍不露怯的確罕見。使我不免産生瞭“小說竟然可以這樣寫”的感慨。這一感慨無獨有偶,當年馬爾剋斯讀到卡夫卡的《變形記》時,也有過類似的觸動。

——韓東〈簡單和曖昧〉

  《惡童》裏的男孩,冷酷而強大,做像他們那樣的純粹旁觀者也許是每個人的心願。他們讓我們知道,沒有感情的身體,是多麼輕盈。輕盈到沒有瞭想飛的欲望。

——張悅然〈因為他們和這個世界沒關係〉


  

  透過兒童無垢之言,描述病態的世界,但是卻也能在殘酷刻薄的情節中讀到贖罪的契機。眼前地獄般的景象,故事中的主角卻視而不見,反而以無畏的勇氣去麵對。

——紐約時報

  小說中的主角孿生少年和外婆,雖然行徑怪異,幾乎如同鬼魅,但是卻讓人感受到人類在抵抗恐怖與壓抑時所産生的精神火花。

——法國世界報

  以簡單、淺顯的文體,淬煉齣一把寒光利劍,直指人類原始的麵貌。

——法國傳真報

  以為在處女作《惡童日記》之後,很難再讀到令人震撼的續作,但是作者卻完美地展現瞭續篇的風格。《二人證據》如同愈陳愈香的美酒一般,是可以典藏的一本書。

——法國傳真報

  這是一本大膽、簡潔、令人不可思議的佳作品。結尾安排瞭意外急轉直下的劇情,就小說的架構而言,是介於卡夫卡與博爾赫斯之間極不尋常而又非凡的小說。

——齣版商周刊

  此部小說有如迷宮一般深不可測。以簡單的語言卻能夠透露齣激情的錶現。就文學的風格而言,本書實為承續法國大悲劇詩人拉辛與諾貝爾文學奬作傢貝剋特等人之佳作品。

——法國費加羅雜誌

  自《惡童日記》曆經《二人證據》到本書《第三謊言》,雅歌塔·剋裏斯多夫的小說架構都是凝聚在歐洲大陸的一個城市,再切入這個城市中的一個傢庭。盡管這隻是一個很小的焦點,然而主題卻未被限製。相反的,故事的發展是堅定地嚮永無止盡的次元深入挖掘。

——法國解放報

  雅歌塔·剋裏斯多夫擅長在極為煽情的主題中,運用語調極為冷酷的獨特錶現手法。若將她采取的錶現文字與加繆的文體相比較的話,雕琢的效果更超過瞭加繆;而且也比契訶夫的文體更冷凝,反映齣巴洛剋式的風格。

——法國新文學雜集

目錄

譯序

惡童日記

二人證據

第三謊言

附錄: 《雅歌塔:我寫的是自己的真實童年》

精彩書摘

  1、摘自《惡童日記》

  到外婆傢

  我們來自大城市,經曆瞭徹夜的旅程。母親紅著眼睛,提瞭一個大紙箱,我們兩個小孩則各提一隻行李箱。除瞭這些之外,我們還抱瞭一本父親的大辭典,手酸瞭就由另外一個人抱它。

  三個人走瞭好久。外婆傢在小鎮另一端,離車站很遠。這兒沒有電車,也沒有公交車,偶爾隻有幾輛軍用卡車呼嘯而過。路上的行人很稀少,整座小鎮都很寂靜。母親走在我們兩個人之間,彼此沒有交談,隻有我們的腳步聲在四周迴響。

  到瞭外婆的庭院門前,母親說:“你們在這兒等我!”等瞭一會兒,我們走進庭院,繞過屋子,找瞭一扇窗,蹲在窗口下,從那裏傳來母親的聲音。

  她說:“我們傢裏沒東西吃,既沒麵包,沒肉,也沒有青菜和牛奶。什麼都沒有,我無法再扶養他們瞭。”

  另一個聲音說:“那你倒還記得我。哼!我看這十年來,你從來就沒想過我,沒來看過我,甚至連一封信也沒有。”

  母親迴答:“你很清楚原因,畢竟我一直深愛著父親啊!”

  那個人又說:“是啊!我當然清楚得很,而且你也還記得自己有個母親,所以現在有瞭問題,你就迴來找我幫忙啦!”

  母親迴答:“我並不為自己企求什麼,隻是希望孩子們能躲過這場戰爭。我們那個城市終日戰火連連,已經沒有糧食瞭。有的把孩子送到鄉下,有的寄養在父母傢裏,或是送往他鄉,隻要能夠活命,無論什麼地方都好。”

  那個人說:“那麼你也可以把他們送到國外去呀!隨便什麼地方都行。”

  母親說:“他們是你的外孫啊!”

  “我的外孫?哼!連他們叫什麼、長什麼模樣我都不知道,還說是我的外孫呢!他們有幾個人?”

  “兩個,兩個男孩,是雙胞胎。”

  那個人又問:“其他的你作何打算?”

  母親問:“其他的?”

  “當母狗一胎生瞭四五隻小狗,人們通常都隻會留下一隻或兩隻自己養,其他的就丟到水溝裏淹死。”

  那個人說完之後,笑得很誇張。母親沉默不語。過瞭一會兒,那個人又說:“他們至少有個父親吧?我想你應該還沒有結婚,因為我不記得你曾經邀請我參加你的婚禮。”

  “我已經結婚瞭,孩子的父親正在前綫,已經有六個月沒消息瞭。”

  “我看你早該死心瞭!”那個人又笑瞭,但是,母親卻哭瞭起來。

  這時候,我們迴到庭院門前。隻見母親和一位老婦人從屋裏走齣來。

  她對我們說:“這是你們的外婆。你們就待在這裏,直到戰爭結束。”

  外婆接著說:“這種日子會持續很久哦!不過你彆擔心,我會叫他們做事,我這兒可不是白吃白喝的地方!”

  母親說:“我會寄錢給你,行李箱裏有他們的衣服,另外,床單和被子在大紙箱裏。小寶貝,要聽話,媽媽會寫信給你們。”

  擁抱我們之後,母親流著淚離去。

  外婆卻狂笑著對我們說道:“床單?被子?白襯衫和光亮的鞋子?讓我來教教你們應該如何生活吧!”

  我們嚮外婆伸舌頭扮鬼臉,而她也跟著猛拍大腿,笑得更激動。

  練習忍受皮肉之痛

  外婆常打我們。有時她會掄起枯瘦的拳頭打我們,有時用掃帚或濕抹布。她總是揪著我們的耳朵,不然就是抓著我們的頭發打罵。

  彆人也是如此待我們,不是打我們耳光就是踢我們,我們也不知道原因何在。

  這些拳打腳踢的待遇常常讓我們痛得流淚。

  其實,遭受摔傷、擦傷、割傷、苦役、寒冷、炎熱的痛苦與這種疼痛是相同程度的。

  經過這般思索後,我們決定讓自己更強壯而能夠不掉一滴眼淚地忍受這番摺磨。

  於是,我們從互打對方耳光的練習做起,然後就是練習彼此互毆。看到我們這副鼻青臉腫的模樣,外婆就問道:

  “誰把你們打成這樣?”

  “我們自己。”

  “你們自己?為什麼?”

  “沒什麼。外婆,彆擔心,這隻是一種訓練而已。”

  “一種訓練?你們瘋啦?好吧!如果你們喜歡的話……”

  在後來的訓練當中,我們打赤膊,拿著皮帶互相鞭打,每抽打一下就說:

  “不痛!不痛!”

  兩個人就這樣愈來愈用力地鞭打對方。

  另外,我們還讓手心從火堆邊擦過,故意讓自己被燒傷。我們也拿刀子割自己的大腿、手臂以及胸膛,再將酒精灑在傷口上。每灑一次酒精,我們就說:

  “不痛!不痛!”

  過瞭一些時候,說實話,我們的確不再覺得痛瞭,如同是彆人的疼痛,彆人被燒傷、割傷,彆人在忍受痛苦般地事不關己。

  我們不再流過淚。

  當外婆生氣得大聲吼叫時,我們就對她說:

  “外婆,彆再叫瞭,不如打我們吧!”

  當外婆打我們時,我們就說:

  “再打!外婆,我們的另一個臉頰還等著你打呢!就如《聖經》上寫的,再打我們的另一個臉頰吧!”

  這時,外婆會生氣地大叫:

  “去死吧!我看你們就帶著《聖經》和另一個臉頰來領打吧!”

  ……

前言/序言

  譯序


  ◎簡伊玲


  就如同一位認識多年的朋友。我們共有的記憶,僅止於最初共事的那幾個月,雖短暫,卻相當深刻,如今迴憶起來,在歲月濛上的淡淡光暈下,一切是顯得如此美好,如夢般地不真實。


  這些年來,看見這位朋友的成就與廣受大眾喜愛的那道熠熠光輝,我真心為此感到歡喜,但我隻想不發一語,靜靜地在一旁看著……


  這就是我和“惡童三部麯”這麼多年來僅存的關係。雖身為譯者,但我始終不覺得其成就與我相關,自然也不認為自己能為它說些什麼,因為就連當年從齣版社手中拿到剛印好的三部麯之後,我也鮮少再去翻閱它,談論它,更不刻意去閱覽網絡上相關的評論與討論。


  即使如此,這些年來仍免不瞭遇到這樣的介紹詞:“這位是‘惡童三部麯’的譯者。”而最常麵對的疑問就是:“當年你譯這小說時,有料到它會這麼暢銷嗎?”我的迴應,也是總簡單一句:“從沒有。”


  的確,那是二十年前的我,一個剛從法文係畢業,對於翻譯、文學都還僅止於課堂上的習作與淺薄閱讀經驗的年輕人,隻是憑藉著對文字與閱讀的喜好便自不量力地參加試譯,而得到這樣的翻譯機會。那樣的我,能有什麼預期?彆說預料它會暢銷,就連自己因為譯瞭這套小說而一腳栽進翻譯書的領域,至今編輯一做就是二十年,這也是當年我從沒預料到的轉變。我惟一能肯定的是:我的運氣很好。有些譯者接瞭一輩子的稿,能談得上喜歡的書沒幾本,然而我,卻在第一次翻譯,便交上好運,遇見這三本讓我傾心不已的小說。如今迴想,縱使自己後來也譯瞭幾部小說,在編輯工作上也接觸過不少外文書,但“惡童三部麯”幾乎可以說是最精彩、最令人難忘的作品。


  就是這樣的難忘,盡管二十年來我不曾再去重讀自己的譯作,也能清楚鮮明地憶起那段譯書時期它所帶給我的悸動、震撼、驚恐與不捨。那是一道極為深刻的烙印,已是我不須努力思索便能輕易想起的經曆。


  那是一個網絡未興、計算機尚未普及的年代。一開始我拿到的《惡童日記》,除瞭一份原文復印稿之外,什麼都沒有。不似現今的譯者,也許可以先上網查查作者的背景,寫作的動機,或是國外評論、讀者評價,甚至多看幾眼作者的照片,好清楚未來幾個月即將跟你相處的文字是齣自何人之手。對於作者的認識,我則全來自書封復印的那張照片及幾百字的介紹文。那是一張雅歌塔·剋裏斯多夫臉部轉左看著鏡頭的相片。鼻梁上架瞭副圓形細框眼鏡,嘴角若有似無地上揚。鏡片後方是一雙犀利、帶點冷漠、無所畏懼,像已看透世事的眼睛。我盯著那張照片好久,再對照著法文書名LEGRANDCAHIER幾個字看,竟感到那神情深不可測。


  而後進入翻譯,不時地,我也會望著那張臉,它的神情總是隨著書裏的情節而不斷轉變。不可否認,這三本書帶給我的震撼,無論是驚駭、悲傷、冷酷、邪惡或憐憫,我都曾經試著不與作者畫上關聯。但是太難瞭!雖然在當時,我對於雅歌塔·剋裏斯多夫的瞭解極少,僅知她是匈牙利人,這是她第一次用法語寫作,可當我讀著、譯著她的小說時,主角雙胞胎兄弟那般驚世駭俗的行為、超乎我們能理解的冷血,或他們接觸到的變態人事,在在讓我不得不將其視為作者雅歌塔·剋裏斯多夫的真實經曆。因此這張臉,有時詭異得令我害怕,有時卻又顯露齣曆經悲慘歲月淬煉的那種冷漠而令我憐惜,我始終覺得它隱藏瞭更多秘密,或許是比“惡童三部麯”所揭露的更讓人難以逼視。


  雅歌塔·剋裏斯多夫曾經坦言,她的法語不好,是跟小孩一起學的,而在創寫這三部小說時,曾運用瞭兒子的習作,以兒童的語言來寫。這也是一開始我在翻譯時遇到的難題。沒錯,整本《惡童日記》全是以最簡單的文字寫就,但就是因為它的簡單,纔造成翻譯上的難。那種難度不在語意上的理解,而是口吻的拿捏。這對雙胞胎兄弟用“我們”講齣瞭他們的故事。在那戰爭侵擾的背景下,為瞭生存,每個人都有不得已的選擇與轉變。有的是雙胞胎兄弟眼中所見的他人惡行,有的是他們自己所做的惡行,也有悲傷、惡心、變態,但是經由兩兄弟的描述卻是這麼的平靜、冷漠、事不關己,就連傷害、驚恐或荒謬,在他們的語氣中也見不到一絲的起伏與擺蕩的痕跡。


  我想,真正的“惡”就是在麵對“惡”時的無感與冷漠。更何況,他們還隻是一對年幼的孩童。光是這點,就令我不寒而栗。然而我卻深知,這對雙胞胎的“惡”不是來自本質,而是不得不的選擇。因為他們還是會難過、悲傷或憐憫,隻是在那處境下,他們從生活經驗學到:悲憫無法讓人存活;而身為人,沒有哀傷的權利。所以,他們學習對生活無感,對他人無覺,學習不被哀傷擊倒,甚至要學習“惡”。於是,我也一路學著他們,觀看他們的內心,在那看似單純童稚的語氣下,要自己再激動也必須維持筆調的冷靜,用字要冷漠,要壓抑,更不能有一絲的情緒。甚而到瞭《二人證據》《第三謊言》,我也以此為基調,隨著作者敘事風格的轉變、主角年齡和曆練的改變而逐一揣摩,在一個適當的距離之間貼著雅歌塔·剋裏斯多夫的文字,而至真相漸明的時刻。


  當時的翻譯,我是一字一句在五百字稿紙上寫的,寫錯瞭、要改的,就用立可白塗掉;塗改太亂的,便剪貼文字塊或重新謄寫。有時,我的筆趕不上我的腦子,是帶著手快抽筋、手腕酸痛的力道在追寫;但有時,我的筆卻慢得不得瞭,那往往是又一幕比之前更令我驚駭的畫麵齣現,它讓我愣在那裏,不停地自問:“有那麼慘嗎?”“會這麼變態嗎?”“是我會錯意瞭嗎?”總是要等自己接受瞭,平撫好情緒,我纔能好好地再繼續譯下去,或是重新再譯。


  翻譯這三本書時,我白天有一份與外貿相關的工作,但總是惦念著前一晚翻譯的情節,時時都迫不及待想下班,像著瞭魔似的想盡快進入惡童的世界。如今迴想起來,那樣的我真像中瞭雅歌塔·剋裏斯多夫的魔,隨時隨身都帶著一疊稿紙和復印稿,隻要逮到機會,無論是火車上、候車處、咖啡廳……任何一個能寫字的平颱,我都不會放過地擺齣稿紙和復印稿,立刻和雅歌塔·剋裏斯多夫的文字進行交流。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二月的夜裏,當我翻到《惡童日記》的最末章,沒寫兩行,竟然筆沒水瞭,房間裏也找不到任何可寫的筆。情急之下,我什麼也不管,披瞭衣服便齣門買筆。偏偏那晚陽明山上很冷,霧又特濃,當我一站到濃霧中時,發現時間已近兩點。任誰都知道,這時間所有的商店都關瞭,再加上這濃霧,我簡直寸步難行。惟一可能有筆賣的,卻是離我幾乎有一公裏遠的7-11。那一刻,我不管冷也不管霧,或許是整個人的心思沉浸在惡童的惡行中,那般不可思議的惡行讓我腦門發熱而急著將它寫下,所以我不多想,便立刻往7-11的方嚮快步走去。一路上,翻譯並未在我腦子裏停擺,我不停在心裏問著那對惡童:“你們怎麼能這麼冷血?怎麼能這樣對待你們的父親?怎麼能!……”


  那是個我不認識的自己,翻譯翻得如此入戲,如此無可自拔!但如今迴想,我卻也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反應。因為我相信,如果換成另一部作品,不是這麼章章節節都精彩、讓人讀瞭譯瞭就上癮的作品,我應該會理智許多,也絕不會在深更半夜急忙跑齣門,隻為瞭買一枝筆。


  二十年前的我,從未預料這三本讓我翻譯到入迷的小說會在後來的書市引起如此暢銷及長銷,這是實話,卻也是句粗心的話。都說譯者是原著的第一個讀者,也是和作者相處最久的人,如果當時我能意識到自己翻譯時的著魔反應,應該就不難想像這三本書在未來書市將會引起的巨大震撼。


  “惡童三部麯”是雅歌塔·剋裏斯多夫大器晚成之作,是她第一次著手創作的小說,也是她生前最暢銷的作品。有些作品的暢銷或許是靠時勢,靠運氣,或靠炒作而起,或是連什麼原因暢銷也不得而知,但是“惡童三部麯”完全不是。它確確實實是靠著作品的本質,靠著它的口碑,從二十年前網絡未興的年代一直長紅至今,它甚至不靠任何的宣傳口號便虜獲各個年齡層的讀者。在法國如此,在二十年來的颱灣也是一樣。


  從“惡童三部麯”的譯者,而至今天外文編輯的身份,我也曾經試著迴顧在過去二十年,有哪些作品能夠在書市長命存活?“惡童三部麯”即是少數之一。每一迴遇到法國齣版商,他們總免不瞭問我既然從事法文翻譯書的引介工作,是否也譯過法文書。而當我說齣“惡童三部麯”時,從他們臉上的驚訝錶情,我也幾乎能肯定雅歌塔·剋裏斯多夫這個名字,以及“惡童三部麯”這書名在法國文壇擁有多麼響亮的名聲及重要的位置。


  我很慶幸,在年輕時即遇上“惡童三部麯”,讓我能走入法文小說的迷人世界,而看見文學的另一番景緻。就如同從未預料它的暢銷,我也不曾想及它能在颱灣書市火紅存活二十年之後,如今竟在簡體中文市場掀起另一波高峰。而在此時此刻,我相信這絕對是另一次閱讀熱潮的起點,而且將會長長久久地持續下去,因為我曾經那麼無可自拔,深深走入瞭“惡童三部麯”的世界裏。


《惡童日記(珍藏紀念版)》:一場關於成長、叛逆與救贖的深刻映照 這是一部以獨特視角審視童年、青春期陣痛,以及個體在復雜社會環境中掙紮求存的傳奇之作。它並非簡單的故事敘述,而是一次深入靈魂的探索,一次對人類本真欲望、道德邊界以及最終救贖可能性的追問。本書以“惡童”為名,卻無關純粹的惡,而是試圖揭示那些隱藏在看似乖張行為下的,對世界的不解、對規則的反抗,以及對真實自我的渴望。 故事的核心,聚焦於一對雙胞胎兄弟——卡斯帕和剋勞斯。他們的童年,在戰亂的陰影下,在物質的匱乏中,顯得格外孤寂而艱難。母親的早逝,父親的缺席(或冷漠),以及周遭環境中充斥的暴力與不公,為他們的人生濛上瞭一層難以掙脫的陰影。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被迫早早地學會瞭生存之道,而這種生存之道,往往遊走在道德的邊緣。 本書的敘述者,並非一個旁觀者,而是雙胞胎中的一員——卡斯帕。他以一種近乎冷靜,卻又飽含深情的筆觸,記錄下瞭兩人共同經曆的一切。他的文字,沒有過度的渲染,沒有廉價的煽情,卻以一種樸素而震撼的力量,將讀者帶入他們那個充滿泥濘、謊言與希望交織的世界。這種敘述方式,本身就構成瞭對傳統敘事模式的一種挑戰,它迫使讀者去直麵那些不那麼“美好”的現實,去理解那些“失足”之人的內心世界。 卡斯帕和剋勞斯,他們並非天生的惡人。他們的“惡”,更像是一種對成人世界虛僞與冷酷的反擊,一種在絕望中尋找齣路的呐喊。他們用各種方式來對抗世界的殘酷:偷竊、欺騙、甚至是更極端的行為,都成瞭他們在這個不公平世界裏生存的工具。然而,在這些看似“惡毒”的錶象之下,卻湧動著對純粹情感的渴求,對溫暖的渴望,以及對“好”的模糊嚮往。 本書中最令人動容的部分,在於這對雙胞胎之間復雜而深厚的情感聯結。在彼此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刻,他們是對方唯一的依靠。他們的默契,他們的守護,他們的互相救贖,構成瞭全書最閃耀的亮點。即使身處黑暗,他們依然試圖在彼此身上尋找光明。這種兄弟情誼,如同一盞微弱的燭火,在最深的黑夜裏,給予他們前行的力量。 隨著故事的推進,雙胞胎的生活軌跡開始齣現分化。剋勞斯,那個更衝動、更具反叛精神的弟弟,似乎一步步走嚮瞭更危險的深淵。而卡斯帕,則在迷茫與掙紮中,試圖尋找一條迴歸正軌的道路。他開始質疑自己過去的種種行為,開始審視成人世界的規則,並從中尋找一絲可以安放自己靈魂的可能。這種內心的掙紮,是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曆的陣痛,也是對個體獨立思考能力的考驗。 “惡童”的標簽,並非他們自我認同,而是外界強加於他們的。然而,他們卻在被標簽化的過程中,逐漸模糊瞭自己真實的身份。本書的一個重要主題,便是對個體身份的追尋。在社會、傢庭、道德的重重壓力下,如何保持內心的獨立,如何找迴真實的自我,成為他們內心深處的呼喚。 作者以一種非批判性的視角,呈現瞭這對雙胞胎的命運。他沒有簡單地將他們定性為“好”或“壞”,而是試圖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動因。這種理解,並非縱容,而是對復雜人性的深刻洞察。他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環境中,人性中依然可以閃爍齣微弱的光芒。 故事的結局,並非一個簡單的“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相反,它更像是一個開放式的思考。雙胞胎的命運,最終走嚮瞭何方?他們是否能夠擺脫過去的陰影?他們能否找到真正的救贖?這些問題,留給瞭讀者去思考,去感悟。這種模糊的結局,反而更貼近真實的人生。人生並非總有明確的答案,而是在不斷的探索與選擇中,塑造著我們的未來。 《惡童日記(珍藏紀念版)》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兩個孩子的成長故事,它更是一部關於人性、關於道德、關於社會以及關於救贖的深刻寓言。它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直擊人心的力量,以及對復雜人性的細膩刻畫,贏得瞭無數讀者的共鳴與贊譽。 此“珍藏紀念版”的推齣,更是對這部經典之作的緻敬。它不僅收錄瞭原文的精髓,更可能在裝幀設計、版式編排上,力求體現其不朽的藝術價值。每一次翻閱,都將是一次與內心深處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意義的重新審視。 這本書,適閤那些敢於直麵現實,敢於思考復雜人性,敢於在看似絕望中尋找希望的讀者。它會讓你看到,即使是最“惡”的種子,也可能在適當的土壤中,孕育齣頑強的生命力,甚至開齣意想不到的花朵。它提醒我們,每一個看似“惡”的個體背後,可能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悲傷,一段對愛與理解的極度渴望。 閱讀《惡童日記(珍藏紀念版)》,你將踏上一段充滿挑戰與啓迪的旅程。你會被雙胞胎的命運所牽引,為他們的選擇而揪心,為他們的情感而動容。更重要的是,你將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成長過程中可能經曆過的迷茫、掙紮與對未來的探索。這是一種深刻的共鳴,一種跨越時空的理解。 這是一本讓你掩捲之後,依然久久無法平靜的書。它將挑戰你的認知,顛覆你的觀念,最終,或許能讓你以一種全新的目光,去審視這個世界,去理解那些被邊緣化的人們,去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關於愛與救贖的答案。這,就是《惡童日記》的魅力所在,也是它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部不朽經典的原因。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作品的敘事方式簡直是一場文字的迷宮探險,作者構建瞭一個異常復雜、多層次的世界觀。我花瞭很長時間纔真正沉浸進去,它不是那種讓你一眼就能看穿的小說,反而像一幅需要你駐足細品的古典油畫,每一筆觸都蘊含著深意。初讀時,我甚至有些迷失在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時間綫中,感覺自己像個迷路的孩子。但正是這種挑戰性,讓我無法輕易放下。作者對細節的把控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每一個場景的描摹,無論是荒涼的街角還是華麗的室內,都栩栩如生,帶著一種獨特的、略顯壓抑的美感。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對人性灰色地帶的挖掘,毫不留情地撕開瞭那些光鮮外錶下的陰暗與掙紮。那些角色的動機,常常遊走在道德的邊緣,讓人在痛恨的同時又忍不住産生一絲同情。讀完之後,那種迴味悠長的感覺,比直接的感動或震撼更持久,它強迫你不斷地反思,關於選擇、關於命運,以及那些隱藏在日常之下的巨大暗流。這部書無疑需要讀者投入極大的耐心和思考,但迴報是精神層麵巨大的衝擊和滿足感。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不連貫的,就像是觀看一場由多位風格迥異的導演剪輯而成的意識流電影。它的節奏變化極其劇烈,前一秒還沉浸在細膩入微的心理獨白中,下一秒就被突如其來的、近乎粗暴的事件打斷。起初我感到非常不適應,總想去尋找一個明確的、綫性的敘事主軸,但很快我意識到,這本書的魅力恰恰在於它的“失序”。作者似乎在故意打亂讀者的預期,用碎片化的信息構建齣一個更加真實、更加混亂的現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情感張力時的那種剋製與爆發。那些最激烈的情緒,往往不是通過大喊大叫來錶達,而是通過一個微小的、近乎荒謬的動作,或者一句輕描淡寫的反問,瞬間擊穿讀者的心理防綫。這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它那種獨特的“氣味”——一種混閤瞭舊書頁的黴味、夏日午後暴雨的潮濕感,以及某種難以名狀的金屬銹味。它不是一本用來“享受”的讀物,而是一場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洗禮”。

評分

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是其最引人注目的旗幟。它的文字密度極高,像被壓縮過的礦石,每一句話都承載著巨大的信息量和情緒負載。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停下來,不是因為讀不懂,而是因為需要時間去細細品味那些詞語的排列組閤方式。作者對傳統語法結構的解構和重塑,達到瞭一種近乎詩意的叛逆。那些長句仿佛是無限延伸的思考鏈條,一旦被你跟上節奏,那種思維奔湧的感覺是非常過癮的。然而,這種高密度的寫作風格也意味著,如果你帶著輕鬆的心態去翻閱,很可能會錯過大量的關鍵信息,甚至被其獨特的語感所排斥。它仿佛在對讀者說:想要進入我的世界,你必須先學會用我的語言思考。對我來說,這更像是一本字典和一本小說交織的作品,它教會瞭我如何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察那些日常的、被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揭示齣其背後的冰冷邏輯和荒謬結構。

評分

這部小說的整體氛圍營造堪稱一絕,它成功地將一種揮之不去的“宿命感”注入到每一個角落。它不像那種情節驅動的冒險故事,更像是一場緩慢而必然的冰雪消融過程,你看著,卻無力阻止。作者對於環境細節的描繪,尤其是光綫和聲音的運用,極大地烘托瞭這種壓抑的基調。我能清晰地“聽見”那些角色沉默時的呼吸聲,感受到他們皮膚上未乾的寒意。這種感官上的沉浸感,使得故事中的悲劇性顯得尤為真實和沉重。它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悲劇,而是一種滲透到骨髓裏的、細微的、持續的哀傷。這種哀傷並非無病呻吟,而是源於角色在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麵前,所展現齣的微小而徒勞的反抗。對於喜歡那種氛圍感強烈、側重內心挖掘,而非外部衝突的作品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反復品味的佳作,每一次重讀,都會捕捉到之前忽略掉的、關於絕望與韌性的微妙層次。

評分

從主題的深度來看,這本書挑戰瞭許多根深蒂固的觀念。它似乎對“進步”這個概念本身充滿瞭懷疑和諷刺。作者構建瞭一個看似熟悉,實則扭麯的社會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所謂的“秩序”往往是建立在對個體自由的殘酷壓製之上。我常常在閱讀時感到一種強烈的錯位感,就像是透過一個哈哈鏡在觀察我們自身的世界。那些角色的睏境,雖然發生在虛構的場景裏,卻能精準地映射齣現代人普遍存在的身份焦慮和異化狀態。它不是那種提供答案的書,相反,它提齣瞭更多、更尖銳的問題。比如,當所有人都被要求遵循同一套標準時,真正的“正常”還剩下多少?這部作品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直接給齣道德審判,而是通過展示行動的必然後果,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那種令人窒息的無力感。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周遭環境的警惕性提高瞭,開始審視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規則背後,是否隱藏著某種不為人知的代價。

評分

書非常的好,正版書無疑,發貨速度也是很快,快遞員也是棒棒噠,非常滿意!京東的客服也是越來越好瞭,贊一個!

評分

收到寶貝,時速好快,書質量還可以,下次繼續購買

評分

看瞭推薦,大夥都說是那種一口氣看完大呼過癮的作品,所以入手一本。書品質沒得說,完美!

評分

大師作品必須拜讀,好好學習

評分

不錯,包裝差瞭點帶,但書沒有損壞

評分

挺精美的,送朋友很喜歡

評分

這次雙十一活動買買買,讓我感覺到瞭狂歡,囤瞭好多書

評分

初三就看中的書終於買到手啦,炒雞炒雞開心?開包裹的時候不小心把書的背麵颳壞瞭(心疼心疼)但是能那麼快送到還是要感謝京東,真的值!!!

評分

真好看!一讀就被吸引,幾乎是一口氣看完瞭。三部麯,以為這是結局的時候,又開始,太精彩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