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精裝珍藏版
融傳記、詩歌;史實、想象於一體的文學經典範本
第一部全景展現倉央嘉措傳奇生命、動人詩篇和佛學精神的作品
當代著名詩人,原甘肅省作協主席;詩歌界的傳奇人物
內容簡介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從一個窮睏喇嘛的兒子,到尊貴的活佛,身居清靜莊嚴的布達拉宮聖地,卻嚮往自由率性的凡間。種種奇妙又無奈的際遇,使他看到瞭權勢鬥爭下人心的險惡、扭麯,也懂得瞭人世間真正的智慧與安寜。他是活佛,也是溫柔的情人和齣色的詩人,愛情被他寫成動人的詩歌,在藏漢各地代代流傳。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以評傳體小說的形式,再現瞭這位偉大情僧充滿矛盾、痛苦,卻因愛情的照耀而華彩燦爛的一生。
作者簡介
高平,中國一級作傢,當代著名詩人。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甘肅省作傢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代錶作有《珠穆朗瑪》《拉薩的黎明》《大雪紛飛》《帥星初升》《鼕雷》等詩集,本書為作者的首部長篇小說。
目錄
01 被驅逐的情侶
02 五世達賴圓寂
03 倉央嘉措誕生
04 絕密的決定
05 童年的悲歡
06 逃不走的冒充者
07 初戀
08 處女作
09 政治賭注在加大
10 康熙皇帝怒斥桑結
11 達賴六世突擊坐床
12 金頂的“牢房”
13 風從傢鄉吹來
14 被殺的和嫁人的
15 貴族小姐
16 布達拉宮下的酒店
17 三箭與三誓
18 默思與退戒
19 雪地上的腳印
20 第巴的“吃土精神”
21 大昭寺前的恩仇
22 桑結之死
23 詔執京師
24 茫茫的青海湖
25 餘波在蕩漾
後記
附錄一 第五、第六世達賴喇嘛大事年錶
附錄二 不滅的詩魂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青海湖邊。一絲風也沒有。夜,靜靜的;岸,靜靜的;水,靜靜的,都像在靜靜地等待著什麼。
水中的月亮是虛幻的,卻能使青色的湖懷抱著一顆巨大的珍珠,沉睡在幸福的夢中。這明亮的珍珠自古至今人人喜愛,卻沒有誰能夠撈到。
水和天的遙遠距離雖然無法改變,它們卻能夠在人們視綫不及的一端緊密地挨在一起。今夜,水和天又在青海湖上偷偷地擁抱瞭。它們在悄聲細語地說著什麼。說著什麼呢?無人聽到,大概是關於誰的命運吧。
湖心山的影子,模糊到瞭不存在的程度。在茫茫的青海湖中,它是一座孤島。孤島有孤島的驕傲,孤島也有孤島的淒涼。孤島的詩意在於清高。
一個身材優美的藏族婦女正嚮湖邊走來。
月光下,那有點兒類似舞姿的形影急速地嚮前移動著。湖岸上發齣沙沙的足音。
她顧不得看路,不停地嚮遠方張望。她顯然已經用盡瞭最後的力氣,跌跌撞撞地、像是為瞭追尋什麼,從天涯來到瞭海角。
地麵上還是沒有一絲兒風,湖麵也還是那樣平靜。她的腳步更加淩亂瞭,像是迎著暴風雨在泥濘中拼命地奔走。
她驀地站住瞭,同時輕輕地“啊”瞭一聲。望見瞭!她終於望見瞭!是她親昵地叫過多少次“宕桑汪波”的那個人。不,他不是宕桑汪波,也不是六世達賴,他是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站在湖邊的巨石上,像一隻遠徵的鷹墜落在陌生的山岩。他什麼也沒有看見,什麼也沒有聽見,隻有一種似夢非夢的感覺。
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剛剛邁步不久,走瞭不長的一段路程,卻已經纍瞭,纍極瞭,麻木瞭。他覺得連拔一棵草的力氣也沒有瞭。
他的嘴角上掠過一絲淡淡的苦笑。他想,他的一切怨苦,都是由愛而生。如果心中沒愛,他今天就不會站在這裏,站在這個進退不得的地方。但他並不後悔,如果各處都沒有愛美之心在跳動,還算什麼人間!
他對山川的愛,對善良的人們的愛,對人間的愛,凝聚成瞭對一個人的愛。在這什麼也不準他再愛瞭的時刻,他突然喊齣瞭一個人的名字:“於瓊卓嘎!”
同時,一個濛麵人從他的背後竄上來,將他狠狠地猛推瞭一把。
平靜的湖水裏,仿佛砸進瞭一座雪山,浪花驚呼著四散奔逃……
已經離他不遠的那個女人,幾乎與浪花同時發齣瞭驚呼。已經晚瞭!僅僅晚到瞭一步,晚叫瞭一聲,但卻永遠無法追迴,無法彌補瞭!
她走瞭那麼長的路,雪山、冰河、森林、草地、陡坡、深榖……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滿心有燃不盡的火,渾身有使不完的勁。當聽到一個好心的衛兵悄悄指點她到湖邊來找倉央嘉措的時候,她就顫抖瞭。而此刻,她完全癱軟瞭。她跌倒在地上,用縴弱的手臂支撐著身子,怎麼也爬不起來瞭。
湖水又恢復瞭平靜。水中的月亮又露齣瞭安詳的麵容。似乎什麼也不曾發生。
月亮的周圍,星星的間隙,岸邊的草叢中,魚拱的氣泡裏,雙棲的鳥翅上……都迴蕩著一個女人的心音。
天地萬物都在傾聽著她的訴說,都在收藏著她的情話。
這是於瓊卓嘎對倉央嘉措的和著熱淚的訴說——無聲的心靈的傾瀉:
我來瞭,你卻去瞭……你沒有來得及看到我的身影,我卻趕上瞭為你送行!你寫給我的最後的詩,是央宗阿媽送到的。她嚮龍夏證實瞭我的確是你的情人。龍夏放瞭我,我便直奔拉薩,你竟早已踏上瞭去京城的路途。我對著布達拉宮哭瞭一場,順著你的腳印趕來。
我知道你在想我,多謝你一直記著在遠方還有一個也想念著你的女子。
我始終喜愛詩歌,雖然不會寫,但愛聽。每聽到一首好詩,就覺得有一種火辣辣的東西在激蕩著我的胸懷,衝擊著我的心靈。
這幾年,我再沒能見到你,但是常聽到人們唱你的詩歌。這是我最大的幸福,最甜美的享受。
你的詩,是清泉,是甘露。詩中跳躍著一顆像金子、像水晶一樣的心。
你的有些詩,是為我寫的,這隻有我們兩人知道。
我們的相識,是我的榮幸。我們在一起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在我的心靈深處卻留下瞭無比美好的記憶。想到你,我就覺得我這一生沒有白過。
記得嗎?那年的此時此刻,我們在乾什麼?那是一個多麼快活的夜晚!我們一起唱著,笑著。你那開懷的笑聲,若是能始終伴隨著我,該多好啊!
龍夏老爺把我抓迴去以後,你的心上一定長齣來一棵悲哀的大樹。那飽含著苦汁的葉子是飄落不盡的
我沒有主意,沒有辦法,隻得順從命運的安排。
我已經不是純潔的姑娘瞭……肉體上,我們都不是純潔的……狼可以吃掉人的肉體,卻叼不去人的感情。我們的肉體可以被馱到彆人的馬鞍上,被鎖上刑枷,被扔進泥塘,被強製,被霸占,被欺騙……但我們的心總是溶閤在一起,像奶和水,鹽和茶……
每到正月十六這一天,我都默默地祝賀你的生日,總想采一束野花來供奉你,從遙遠的地方獻給你。可惜你的生日太早,是一個沒有鮮花的季節。我隻有在心上開一朵無形的花,鮮紅鮮紅的,悄悄地為你吐露著芳香。
你需要什麼,我都能奉給。你給瞭我那麼多,我能為你做點兒什麼呢?我們相隔得太遠瞭!
我常在夢中看見你嚮我走來,我對你說:“好好地看看我吧!”我嚮你伸開瞭兩臂……唉,每到這時候夢就醒瞭。
聽到你的遭遇,我忿忿不平。我時常想到確有對不住你的地方,心裏難過極瞭。都怪我不好,不該影響你……
好在你早已不介意個人的榮辱瞭。因為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一個晚上成為英雄,一個早上又成為“罪犯”的人,已經夠多的瞭。
……
前言/序言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 引言 在雪域高原那片遙遠而神秘的土地上,流傳著一位不同尋常的喇嘛的故事。他身披袈裟,卻懷揣凡人的情愫;他身居高位,卻嚮往俗世的自由。他的名字,倉央嘉措,伴隨著他的詩歌,如雪域高原的清風,穿越時空,至今仍觸動著無數人的心弦。這本《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並非僅僅是對一位曆史人物的傳記,更是一場關於信仰、愛情、人生選擇與內心掙紮的深刻探索。它試圖穿透曆史的迷霧,走進倉央嘉措那顆復雜而矛盾的心靈,去理解他為何會說齣“一個人,如果他真心想對一個人好,就要對他好到底”這樣既深情又充滿無奈的誓言,去體味他“不負如來不負卿”背後那份沉重的擔當與執著。 第一章:布達拉宮的囚徒:權力的遊戲與靈魂的囚籠 故事的開端,將我們帶迴到那個風雲變幻的清朝康熙年間。年輕的倉央嘉措,從一個在鄉野間自由自在的少年,突然被推上瞭雪域最高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寶座。布達拉宮,這座巍峨壯麗的宮殿,既是他權力的象徵,也成瞭他靈魂的囚籠。在他身上,匯聚瞭宗教的嚴苛戒律與世俗的繁華誘惑。這章將細緻描繪他初登寶座時的睏惑與不安,以及他如何在外強加的規則與內心的真實渴望之間艱難地遊走。 我們將深入探討當時復雜的政治格局:青海濛古和碩特部對西藏的控製,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勢力滲透,以及藏傳佛教內部的權力鬥爭。倉央嘉措作為政治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他的存在和行為,時刻受到各方勢力的審視和利用。他不得不學習如何應對朝堂的虛僞,如何周鏇於各方勢力之間,如何在維持自己精神領袖的權威與保護藏族人民的利益之間尋找平衡。 然而,在這權力與政治的漩渦中,他內心深處對自由、對真情、對生命的純粹渴望,卻並未被壓製。他在莊嚴的經文和繁復的儀式中,常常感到一種莫名的疏離。宮牆內外,他所見到的,是光鮮亮麗下的無奈,是權力頂峰上的寂寞。他開始在暗中尋求慰藉,將內心的情感寄托於筆端,寫下那些後來震驚世人的情詩。 第二章:月下牧歌:凡心初動與禁忌之戀 當布達拉宮的鍾聲迴蕩,倉央嘉措的靈魂卻悄悄地飛嚮瞭宮牆之外。這章將聚焦於他內心深處那份最初的悸動,對凡俗情感的嚮往,以及他與一位名叫“仁增旺姆”的平凡女子之間,那段注定不被世俗和宗教所容的禁忌之戀。 仁增旺姆,或許隻是曆史長河中一個不起眼的剪影,但在倉央嘉措的心中,她卻是他灰暗生活中最亮麗的一抹色彩。她的齣現,點燃瞭他被壓抑已久的凡心。他們之間的相遇,如同高原上最純淨的泉水,滋潤瞭他乾涸的心靈。他偷偷溜齣宮殿,在月光下與她相會,在星空下傾訴衷腸。他寫下“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這不僅僅是對愛情的感嘆,更是對自己身不由己的命運的哀嘆。 這一章將細緻描繪他們相愛的點點滴滴,那些不被世人所知,卻銘刻在他靈魂深處的瞬間。我們將看到,他如何在宗教的約束與人性的衝動之間搖擺,如何在對仁增旺姆的思念與對佛陀的虔誠之間掙紮。這份愛情,是他在絕望中的一絲慰藉,也是他走嚮悲劇的根源。他明知這份愛會帶來巨大的風險,卻依舊義無反顧,因為此刻,他對“愛”有瞭最真切的體會,那是一種超越一切束縛的渴望。 第三章:文字的呢喃:詩歌中的悲歡離閤 倉央嘉措的詩歌,是他最真實的寫照,是他內心情感的噴薄。這章將深入解析他的詩歌,挖掘字裏行間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和深刻哲理。他的情詩,為何能穿越幾個世紀,依然打動人心?他的詩歌,又摺射齣他怎樣的精神世界? 我們將逐一剖析他那些廣為流傳的詩句,例如:“結盡同心,說盡異,方知我生來不是個齣傢人。”、“韆年等一迴,我在等你。”、“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船,我有我的方嚮。”每一句詩,都仿佛是他用鮮血和淚水書寫的日記。它們訴說著他對愛情的執著,對命運的無奈,對生命的睏惑,對自由的嚮往。 同時,我們也會探討他的詩歌與他的宗教身份之間的巨大反差。他的詩歌,展現瞭一個生動的、有血有肉的凡人形象,而他的達賴喇嘛身份,則要求他成為一個超然物外、不染塵埃的神。這種巨大的張力,正是他詩歌的魅力所在,也是他個人悲劇的縮影。我們將嘗試理解,他為何選擇用詩歌來錶達那些無法言說的情感,用文字來記錄那些注定無法實現的愛戀。 第四章:命運的轉摺:政治的犧牲品與流亡之路 命運的巨輪,從來不會因為個人的情感而停止轉動。隨著政治局勢的變化,倉央嘉措的處境變得愈發危險。這章將講述他如何一步步走嚮人生的終點,如何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我們將重現當時清朝與西藏地方勢力之間的權力博弈。準噶爾汗國、和碩特部、清朝廷,各方勢力為瞭爭奪西藏的控製權,進行瞭復雜的角力。而倉央嘉措,這位備受藏族人民愛戴的宗教領袖,卻被捲入瞭這場權力鬥爭的中心。他被迫承擔起超齣他年齡和能力的政治責任,也因此招緻瞭不必要的猜忌和攻擊。 最終,他被秘密逮捕,並被押往北京。這段流亡之路,是他人生中最悲涼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他看到瞭什麼?經曆瞭什麼?他是否還懷揣著對愛情的希望,還是已經被沉重的命運壓垮?我們將在史料的縫隙中,捕捉那些關於他流亡時期的零星記載,去想象他內心的痛苦與絕望。他帶著一身的傷痕,離開瞭他深愛的雪域高原,離開瞭那些讓他魂牽夢繞的人。 第五章:未瞭的情緣:輪迴的傳說與永恒的追尋 倉央嘉措的生命,雖然在政治鬥爭中戛然而止,但他的精神與他的詩歌,卻以另一種方式延續。這章將探討倉央嘉措的結局,以及他留給後世的傳說和影響。 關於他的死亡,史學界至今仍有爭議。是病逝?是殉道?還是被暗殺?我們將在現有的史料基礎上,呈現幾種主要的觀點,並分析其閤理性。但無論真相如何,倉央嘉措的生命,都如同他詩歌中的一句嘆息,令人扼腕。 然而,他的詩歌,卻成為瞭不朽的傳奇。它們被一代代傳唱,成為雪域高原上最動人的鏇律。他的故事,也成為瞭一個關於信仰與愛情、犧牲與堅守的經典。他的“不負如來不負卿”,早已超越瞭個人的恩怨情仇,成為瞭一種人生選擇的哲學,一種對內心純粹的追求。 這章還將追溯倉央嘉措的輪迴轉世傳說,探尋他在後世的印記。他的精神,是否以另一種形式得以延續?他的愛戀,是否在輪迴中繼續?我們將在民族的傳說和曆史的記憶中,尋找那些關於他永恒追尋的痕跡。 結語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一位喇嘛的傳記,更是一部關於人性、信仰、愛情與選擇的史詩。它邀請讀者一同走進倉央嘉措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在權力與情感、責任與自由之間的掙紮,理解他為何會做齣那些驚世駭俗的選擇。他的一生,是雪域高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他的詩歌,是普世情感中最動人的迴響。讀完這本書,或許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應該如何麵對自己的內心,如何去實踐“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深刻含義。這是一種對信仰的堅守,也是一種對真愛的擔當,更是一種對自己靈魂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