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種潛心研究航空史的“老炮兒”準備的。我之前也看過不少關於二戰飛機的書籍,但大多側重於戰鬥機或者戰術層麵,《曆代主力戰機完全檔案:英國戰略轟炸機傳奇》則真正填補瞭我對英國戰略轟炸機這個重要領域深度瞭解的空白。書中對於“戰略轟炸”這一概念的闡述,以及英國在這一戰略思想上的探索和實踐,都有著非常清晰且深入的論述。我被深深吸引的是,作者不僅僅羅列瞭飛機型號,更將它們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下進行審視。比如,書中對“區域轟炸”和“精確轟炸”的爭論,以及不同時期英國政府和軍方在轟炸戰略上的搖擺和調整,都進行瞭詳實的考證。而每一款飛機的齣現,都伴隨著它在這一戰略中的具體作用和影響。從早期對德國工業和士氣的打擊,到後期大規模的戰略轟炸,這本書如同一個精密的齒輪,將戰機、戰術、戰略和曆史緊密地咬閤在一起,展現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戰爭畫捲。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處理數據和事實時的嚴謹性,引用瞭大量原始資料和官方報告,使得書中內容的可靠性毋庸置疑。讀完之後,我對英國在戰略轟炸方麵的貢獻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戰爭的殘酷性和復雜性有瞭更深的感悟。
評分作為一名模型愛好者,我一直試圖在我的作品中追求極緻的還原度,而《曆代主力戰機完全檔案:英國戰略轟炸機傳奇》為我提供瞭無與倫比的參考資料。這本書的細節程度簡直令人發指,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對於每一架戰機,書中都提供瞭非常詳盡的俯視、側視、頂視以及其他各種角度的綫圖,而且這些綫圖的比例非常準確,甚至標注瞭關鍵尺寸。更重要的是,書中還包含瞭大量不同塗裝和標記的實機照片,這對於模型製作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能夠清楚地看到飛機的金屬濛皮的細節、鉚釘的分布、發動機艙的構造、機槍炮塔的細節等等。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飛機內部結構的剖視圖,能夠直觀地瞭解駕駛艙、炸彈艙、後機艙等內部布局,這對於製作打開艙門的模型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不同型號飛機在細節上的演變也進行瞭詳細的說明,比如翼尖形狀的改變、發動機型號的更換、機載設備的升級等等,這些微小的差異往往是區分模型準確性的關鍵。這本書讓我對英國戰略轟炸機的每一個螺絲釘都瞭如指掌,也極大地提升瞭我製作模型的水準。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二戰時期英國空軍轟炸機的全新認知!我一直對那些龐大的飛行巨獸充滿好奇,但總覺得資料零散,難以窺得全貌。直到拿到這本《曆代主力戰機完全檔案:英國戰略轟炸機傳奇》,那種感覺就像是發現瞭一座寶藏。從蘭開斯特的四引擎轟鳴,到哈利法的雷霆萬鈞,再到威靈頓的堅韌不拔,書中對每一款戰略轟炸機的介紹都細緻入微。它不僅僅是列齣參數和照片,更是深入挖掘瞭這些飛機在戰爭中的角色、它們的設計理念、麵臨的技術挑戰,以及飛行員們在駕駛它們執行任務時所經曆的生死考驗。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轟炸機編隊戰術的分析,以及不同時期飛機性能的演變如何影響瞭戰爭的進程。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引擎的轟鳴聲,感受到戰火的硝煙,甚至能體會到那些勇敢的飛行員們麵對敵軍防空火力時的決心。書中的插圖和配圖也非常精良,無論是曆史照片還是精心繪製的剖視圖,都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對於任何對二戰空戰史、航空技術發展或者英國空軍曆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讓我明白瞭,這些鋼鐵巨獸不僅僅是戰爭機器,更是那個時代技術、勇氣和犧牲精神的象徵。
評分我通常不太容易對一本關於軍事裝備的書産生太大的情感共鳴,但《曆代主力戰機完全檔案:英國戰略轟炸機傳奇》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書名雖然聽起來很“檔案”,但實際內容卻充滿瞭故事性和人文關懷。作者並沒有將自己局限於冰冷的技術參數和戰役數據,而是將筆觸深入到瞭駕駛這些龐然大物的飛行員們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書中穿插瞭許多飛行員的口述曆史、日記片段,以及他們執行任務前後的心理活動。我被那些年輕的生命在麵對死亡威脅時的勇敢、在執行任務後的疲憊和思鄉之情所深深打動。特彆是關於那些未能完成任務、犧牲在戰場上的飛行員的描寫,讓人讀來不禁潸然淚下。我仿佛能看到他們年輕的麵龐,聽到他們齣發前的互相鼓勵,感受到他們在生死邊緣的掙紮。這本書讓我明白,每一架轟炸機背後,都承載著一群鮮活的生命,他們是戰爭的參與者,也是犧牲者。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飛機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性的書,關於勇氣、犧牲和責任的書。我非常感謝作者能以如此深情的方式,為我們呈現這段沉重的曆史。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購買,純粹是因為其“完全檔案”的字眼所吸引,而最終獲得的體驗,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並非按照時間順序簡單羅列,而是以一種更具邏輯性和體係化的方式展開。比如,書中會專門開闢章節來講述“轟炸機發動機技術的發展”、“防禦武器係統的演進”、“夜間轟炸的挑戰與對策”等專題,然後將這些專題與具體的飛機型號相結閤進行闡述。這種“專題+實例”的模式,使得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每一項技術進步或者戰術調整背後的原理和意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具體飛機的認知上。我能夠清楚地看到,某項發動機技術的突破如何催生瞭更大型的轟炸機,或者某種新型的雷達和防禦武器如何改變瞭飛機的設計理念。書中對於這些技術和戰術的解釋,即使對於沒有太多軍事背景的讀者來說,也能夠清晰易懂。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理論與實踐”之間差距的探討,它揭示瞭設計圖紙上的完美與真實戰場上的殘酷之間的巨大鴻溝。這本書讓我以一種更學術、更係統的方式,去理解英國戰略轟炸機在二戰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推動瞭航空技術和軍事理論的發展。
評分3V轟炸機包括“勇士”(Valiant),火神(VULCAN),勝利者(VICTOR),由於這三種飛機的第一個英文字母都是“V”字打頭,稱為3V轟炸機。
評分如果看過類似的資料,可以買來比較,如果沒有,就不必浪費錢瞭。
評分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
評分書籍內容很不錯,研發曆史佷詳實,內容很豐富,對於航空愛好者值得推薦,英國戰後飛機發展非常值得一提的一筆曆史。遺憾之處是整部書缺少綫圖。京東的售後非常不錯,本來的一點小瑕疵解決得令人滿意。
評分如果看過類似的資料,可以買來比較,如果沒有,就不必浪費錢瞭。
評分書籍內容很不錯,研發曆史佷詳實,內容很豐富,對於航空愛好者值得推薦,英國戰後飛機發展非常值得一提的一筆曆史。遺憾之處是整部書缺少綫圖。京東的售後非常不錯,本來的一點小瑕疵解決得令人滿意。 3V轟炸機包括“勇士”(Valiant),火神(VULCAN),勝利者(VICTOR),由於這三種飛機的第一個英文字母都是“V”字打頭,稱為3V轟炸機。 “火神”是英國原霍剋?西德利公司(現並入英國航宇公司)研製的中程戰略轟炸機,“火神”轟炸機從1947年開始研製,1952年8月原型機試飛,到1956年夏生産型纔投入使用。該機采用無尾三角翼方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三角翼轟炸機,開始用作執行中程戰略轟炸任務,後改為執行常規轟炸任務。“火神”有兩種生産型:“火神”B.1裝4颱“奧林帕斯”101、102或104型發動機,1956年7月裝備部隊,共生産瞭45架;“火神”B.2,先裝4颱“奧林帕斯”201型發動機,後裝“奧林帕斯”301型發動機,飛機的形狀尺寸作瞭一些修改,並加裝瞭空中加油受油管,1960年裝備部隊,共生産瞭64架。“火神”轟炸機於1964年全部停産,1983年底全部退役。 “勝利者”(Victor)是英國的中程戰略轟炸機,1947年由漢德利?佩季公司(HANDLEY PAGE)根據英國皇傢空軍的要求進行研製,1957年11月生産型交付使用,曆時十年。隨後又研製瞭攜載空對地導彈的改型,於1962年交付使用。“勝利者”於1947年開始設計,1949年簽定原型機閤同,共製造兩架。最初項目名稱為H.P.80。第一架原型機於1952年12月24日開始試飛,1954年7月在著陸時失事。第二架原型機於1954年9月11日試飛。兩者均裝4颱推力3,600韆剋的“薩菲爾”100係發動機。“勝利者”各型共生産74架,1964年停産。“勝利者”有下述型號:B.1和B.1A 第一種生産型,與原型機的差彆在於換裝瞭推力4,900韆剋的“薩菲爾”202渦輪噴氣發動機,機身加長約1米。B.1A在設備上有改進,包括在機身內裝瞭電子對抗雷達。第一架生産型於1956年2月1日試飛,1957年11月正式服役。共生産46架,1958年停産。 BK.1和BK.1A B.1和B.1A停止使用後改裝的空中加油機,但仍具備轟炸能力。1964年原型機改裝完畢,1965年8月開始裝備部隊。1967年用三條加油管設備代替瞭原來的兩條加油管的老設備。B.2 第二種生産型。改裝4颱推力9,300韆剋的“康維”201渦輪風扇發動機,翼展加長3.1米,進氣口加大,可攜帶“藍劍”遠程空對地導彈。B.2除執行空中轟炸任務外,也用於完成低空攻擊任務。第一架於1959年2月20日試飛,1962年2月正式進入服役,組成第一個“勝利者”B.2中隊。此型共生産28架,1964年停産。1968年下半年按計劃逐步退齣現役。 “勇士”是3V轟炸機最早的型號。“勇士”於1951年5月試飛成功,是英國的第一種核轟炸機,第一個裝備“勇士”的作戰中隊是第138中隊,此後,“勇士”又先後裝備瞭皇傢空軍第543、214、207、49、148和7中隊。1956年10月11日,第49中隊的一架“勇士”B Mk.1(機號WZ366)在澳大利亞馬拉林加靶場上空投下瞭一枚3,000噸當量的“藍色多瑙河”核彈,核彈在約230米高度成功起爆,英國核武器的第一次空投試驗宣告成功,“勇士”也因此被載入史冊。“勇士”是“3V轟炸機”中最早參加實戰的,雖然投下的隻是常規炸彈。1956年10月底,第138、148、207和214中隊從馬耳他島上的盧卡空軍基地齣發,參加瞭英、法、以聯閤入侵埃及的“火槍手行動”(即蘇伊士運河戰爭),但“勇士”的錶現卻令人失望。在沒有遭遇空中抵抗的情況下,它們一共投下瞭942噸炸彈,對埃及的七個機場進行瞭轟炸,結果卻隻對其中三個造成瞭嚴重破壞。這或許跟飛行員們缺乏經驗有關,但“勇士”再也沒機會在實戰中證明自己,——蘇伊士運河戰爭後,“3V轟炸機”再度披掛上陣要等到1982年馬島戰爭,而那時“勇士”早已不在現役瞭。1962年以後,隨著蘇聯防空體係的改進以及“火神”和“勝利者”的相繼服役,“勇士”逐漸退齣戰略轟炸領域,除瞭繼續充當戰略偵察機和空中加油機外,開始更多地承擔起低空戰術轟炸任務。1964年12月,“勇士”被全部停飛,各部隊很快被相繼解散。到1957年8月停産為止,“勇士”共生産瞭107架。
評分內容很翔實,可以和兵器雜誌對照著看
評分“火神”是英國原霍剋?西德利公司(現並入英國航宇公司)研製的中程戰略轟炸機,“火神”轟炸機從1947年開始研製,1952年8月原型機試飛,到1956年夏生産型纔投入使用。該機采用無尾三角翼方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三角翼轟炸機,開始用作執行中程戰略轟炸任務,後改為執行常規轟炸任務。“火神”有兩種生産型:“火神”B.1裝4颱“奧林帕斯”101、102或104型發動機,1956年7月裝備部隊,共生産瞭45架;“火神”B.2,先裝4颱“奧林帕斯”201型發動機,後裝“奧林帕斯”301型發動機,飛機的形狀尺寸作瞭一些修改,並加裝瞭空中加油受油管,1960年裝備部隊,共生産瞭64架。“火神”轟炸機於1964年全部停産,1983年底全部退役。
評分感覺就是拿crowood的原文用翻譯機器人翻譯一下就拿齣來齣版瞭,很多地方完全看不懂,得去看原文,問題是去看原文還要買中文的乾什麼?以前兵器雜誌上有3V的專題,比這寫的好多瞭。內容還不錯,就是翻譯水平太一般,章節邏輯性不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