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3-21]
内容简介 为了规范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特制定《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公告第588号文批准发布,是一项新的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96-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5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的设计。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系统构成
5 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6 设备选型与设置
7 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8 供电、防雷与接地
9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
10 监控中心
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活地图,对于我这种初次接触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它系统地梳理了从项目立项到最终验收的每一个环节,让原本杂乱无章的流程变得清晰可见。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需求分析的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功能点,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场景下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举个例子,在写项目需求时,我常常会忽略一些细节,比如访客进出高峰期的压力测试,或是不同安防等级区域的权限设置。但这本书里,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图表展示,我才意识到这些细节的重要性。而且,书中对不同类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并给出了选择建议,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最新技术。它的语言风格也很平实易懂,即使是技术背景不强的人也能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流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规范和标准的全面梳理。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工程设计的人员来说,一本能够权威解读国家相关规范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准确地解读了GB 50396-2007中的各项条款,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例如,书中对于不同区域的安全等级划分,以及相应的系统设计要求,都进行了明确的说明。这使得我们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能够有章可循,避免了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合规性问题。此外,书中还对验收标准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为项目最终的交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能够帮助我们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最严格的标准,从而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对于需要进行项目报批或审核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设计思路和前沿技术相结合,展现了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未来趋势。作者在书中不仅强调了基础的设计原则,还大胆地引入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出入口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人脸识别与门禁系统的联动,以及利用大数据进行行为分析和风险预警的探讨感到兴奋。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提升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防护能力。书中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代码实现,但它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系统的框架和方向,激发了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思考。对于希望跟上行业发展步伐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能够帮助他们提前布局,掌握未来技术的主动权。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是对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理念的深入探讨。作者在开篇就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为后续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系统集成和互联互通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子系统(如门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考勤系统等)之间的接口协议和数据交互方式,这对于构建一个高效、协同的安防体系至关重要。书中还对大数据分析在出入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未来系统发展的方向。虽然某些章节涉及的理论性较强,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但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循序渐进,即使是初次接触相关理论的读者也能逐步领悟。这本书让我对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有了更宏观、更深入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技术层面,而是从整体的系统架构和未来发展趋势来考量。
评分这本书的实操性非常强,是那种可以放在手边随时翻阅的工具书。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设备选型和布线设计的章节,里面有大量的图示和表格,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类型门禁、监控、报警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连接方式。以前在做项目的时候,常常会纠结于某个接口的兼容性问题,或者某个设备的功率是否满足需求,但有了这本书,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它不仅列出了国家标准的推荐配置,还结合了实际工程中的常见问题,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对于室外设备防雷接地、电磁干扰的防护措施,以及线缆敷设的规范要求,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难点。而且,它还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详细布线图,让我在设计时能够事半功倍,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更是极佳的入门教材,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核心技术和工程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