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术字
原价:9.50元
作者:余秉楠 绘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9-01
ISBN:9787102000251
字数:
页码:2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一、美术字的意义
二、美术字的原则
(一)思想性
(二)可读性
(三)艺术性
三、中文美术字
(一)汉字简史
(二)分类及特征
1.宋体美术字
2.黑体美术字
(三)一般规律
1.上紧下松
2.横轻直重
3.主副笔划
4.穿插呼应
5.匀称稳定
(四)绘写的方法
1.绘写步骤
2.参考字体
3.笔形塑造
4.偏旁规范
(五)变体美术字
1.变体的特征
2.变化的准则
3.变化的范围
4.变化的类型
(六)美术字资料
1.印刷活字
2.书籍装帧美术字
3.环境布置美术字
4.黑板报墙报美术字
5.商业美术美术字
6.商店美术字
7.商标美术字
四、外文美术字
(一)拉丁字母简史
(二)分类及特征
(三)一般规律
(四)绘写的方法
(五)变体美术字
(六)拉丁字母美术字资料
五、美术字的配合
六、美术字的应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视觉盛宴,我拿到手就爱不释手。装帧设计本身就充满了艺术气息,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觉到作者在每一个细节上倾注的心血。内页的纸张质感极其出色,那种微微泛着哑光的触感,让印刷出来的色彩显得格外醇厚、有层次感。我特别喜欢它对字体排版的处理,那种对空间留白的精妙把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纯粹由线条和形状构筑的世界,那些经典的字体设计案例,不仅仅是展示,更像是在娓娓道来它们诞生的历史和背后的设计哲学。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虽然主题专业,但讲解起来却深入浅出,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的朋友也能很快领会其中的精髓。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字体的演变过程的梳理,通过不同时期的摹本对比,清晰地展现了审美风尚是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悄然转化的,这种细致入微的考据工作,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整本书读下来,我的设计灵感被极大地激发了,很多过去模糊的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能够提升审美境界的心灵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相当独特,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使用某个软件的“操作手册”,而更像是一本关于“符号学”和“文化基因”的探讨集。作者似乎对人类视觉习惯的历史脉络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书中引用的案例横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从古老的碑刻到现代的数字界面,所有元素都被放在一个更大的符号系统里进行审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可读性”与“识别性”之间微妙关系的讨论。它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观点: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我们如何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不被打折扣?书中对一些被广泛接受的视觉规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追溯,这种追溯不是简单的罗列事实,而是探讨了社会需求和技术限制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的视觉语言。阅读体验是那种层层递进的震撼感,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引发我对自己日常工作中一些习以为常的设计选择产生新的审视。这对于任何一个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思维训练,它迫使你跳出固有的舒适区,去思考设计背后的深层意义。
评分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买了这本书,一开始还有点忐忑,毕竟现在市面上讲设计类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流于表面,卖弄概念,缺乏干货。但这本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宏大叙事或者空泛的理论,而是非常务实地聚焦于“形”与“意”的结合。其中关于笔画结构的书写逻辑分析,简直是为我这种动手能力稍弱的设计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者很细致地剖析了每一个基本笔画在不同字体风格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微小的角度变化来实现整体气韵的统一。我特别花时间研究了其中关于动态平衡的部分,书中配有的那些剖析图,简直是把抽象的视觉力学具象化了。我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导去临摹和拆解了一些我一直很欣赏的字体,发现以前只是停留在“觉得好看”的层面,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好看”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像一个优秀的工匠一样去打磨每一个细节,而不是仅仅做个浮躁的追随者。对于想要在视觉传达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买这本书是冲着它的“艺术性”去的,期待里面能有大量精美的、令人惊叹的字体作品展示。确实,这本书在视觉美感上做到了极致,那些高分辨率的印刷品展示,即便是通过平面的纸张,也依然能感受到字体的力度和韵味。但真正让我留恋的,是书中对“情感表达”的细腻捕捉。作者似乎拥有将无生命的书写符号注入灵魂的能力。比如,书中对几种不同情绪(如庄重、活泼、冷峻)对应的笔画粗细、转折圆润度的关联分析,非常具有启发性。我发现,原来我们对字体的直观感受,背后是有着一套可以被逻辑分析的机制支撑的。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让你从一个纯粹的欣赏者,转变为一个能主动解码和构建符号语言的设计实践者。它不像那种堆砌华丽图片的画册,而是更侧重于“方法论”的建立,即如何系统地训练自己去观察、去感受、去构建具有特定情感指向的视觉表达。这本书放在我的书架上,经常被我随机翻开,每次都能找到新的可供思考的点,内容深度足够支撑长期的学习和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堪称一绝,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线性、枯燥,反而更像是一部层层递进的“探索日志”。作者非常巧妙地设置了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实际应用的完整逻辑链条。开篇的理论铺垫扎实却不冗长,迅速将读者带入了字体设计的核心议题。随后,它并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成品,而是花了大篇幅来解析基础单元——那个最小的“点”与“线”是如何被赋予生命和意义的。我非常欣赏作者的这种“返璞归真”的教学态度。书中大量的图例对比,不仅展示了成功的设计案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失败”或“有待改进”的案例分析,通过红线圈出问题所在,并提供合理的优化方向,这种坦诚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代入感和真实性。对于正在摸索阶段的设计师而言,这本书提供了清晰的“避坑指南”,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它不仅提升了我们对现有字体的鉴赏力,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套稳固的、可迁移的设计思维框架,使得无论未来出现何种新的媒介和技术,我们都能找到驾驭它的底层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