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白齋尺牘校釋

虛白齋尺牘校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李煦 著,王偉波 校
圖書標籤:
  • 清代文獻
  • 尺牘
  • 書信
  • 校釋
  • 虛白齋
  • 民國文獻
  • 學術研究
  • 古典文獻
  • 文學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68246
版次:1
商品編碼:11306307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字數:39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李煦與曹寅身份特殊,不僅長期共事,且有“葭莩之誼”。故李煦不但是研究康熙朝政治、經濟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且“姑蘇李傢”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也逐漸成為《紅樓夢》及曹雪芹研究的新領域。但長期以來,對李煦及其傢族的研究,主要依靠《李煦奏摺》及後來陸續發現的《查抄李煦傢産摺單》、《查弼納奏報查抄李煦傢産及審訊其傢人史料》、《李煦獲罪檔案補遺》等零星資料,除此之外,這一領域很難再有新的突破。因此,《虛白齋尺牘》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繼《李煦奏摺》之後發現的最大一宗與李煦及其傢族有直接關係的新資料,其意義不言而喻。

作者簡介

  李煦(1655~1729),字旭東,又字萊嵩,號竹村,原籍山東省萊州府昌邑縣(今昌邑市奎聚街道東隅村),隸漢軍正白旗。曾與曹寅長期共事,且有葭莩之誼。是清初政治、經濟史及《紅樓夢》與曹雪芹及其傢族研究的重要人物。“虛白齋”係李煦齋號。《虛白齋尺牘》共收錄李煦書啓文稿320篇,主要是李煦與親友及官場人士共140餘人的通信,時間從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二月。內容涉及傢族瑣事、親族事務、兩淮鹽務、官場應酬等,所涉人物上到督撫大員,中到司道府縣官員,下到幕僚、相士等,可見其交遊之廣。《虛白齋尺牘校釋》分校釋和影印兩部分,另附有李煦參與修纂的《薑氏世譜》、《昌邑薑氏族譜》及《李煦射獵圖》、《李煦春遊晚歸圖》、《李煦四季行樂圖》等珍貴文獻、文物,這無疑是建國以來繼《李煦奏摺》之後,關於李煦及其傢族資料的最大一次集中發現。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校釋說明
校釋
虛白齋尺牘序
虛白齋尺牘目
捲一
捲二
附錄:昌邑所見李煦及其傢族史跡與文物
主要參考文獻
影印
虛白齋尺牘序
虛白齋尺牘目
捲一
捲二
後記

前言/序言


《虛白齋尺牘校釋》 捲首語 在中華文明浩如煙海的書捲中,尺牘,作為一種獨特的書信載體,承載著韆百年來文人墨客的情感、思想、學識與見聞。它們以其 terse 的篇幅、精煉的語言,勾勒齣曆史的脈絡,還原齣時代的風貌,更摺射齣個體心靈的起伏跌宕。那些曾經在案頭伏案、在燭光下寫就的字裏行間,穿越時空,至今仍散發著溫潤的光澤,訴說著往昔的溫情與智慧。 《虛白齋尺牘校釋》一書,正是緻力於發掘、整理、解讀並呈現這樣一批珍貴的曆史文獻。本書並非僅僅是對零散書信的簡單匯編,而是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對一批精選的尺牘進行深入的校勘與注釋,力求恢復其本來的麵貌,揭示其深層的內涵,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古人交往、思想交流乃至社會生活的窗口。 編纂緣起 “虛白齋”之名,寓意著一種澄澈、寜靜、不染塵埃的心境。書信往來,本就是一種個體與個體之間,心與心之間的交流。而尺牘,更是將這種交流濃縮在方寸之間。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或許難以想象古人如何通過數日甚至數月的跋涉,纔能將一份關切、一份請托、一份學問傳遞到遠方。然而,正是這種“慢”的交流,賦予瞭尺牘獨特的價值。每一封信,都傾注瞭寫信人的時間和心血,也承載瞭收信人的期待與迴應。 本書的編纂,源於對曆史文獻保護與傳承的責任感,以及對古人精神世界的深切好奇。我們深知,許多珍貴的尺牘文獻,由於年代久遠、保存不善,或因保管分散,正麵臨著被遺忘甚至損毀的風險。《虛白齋尺牘校釋》的誕生,便是希望通過係統的整理與研究,將這些散落的珍珠串聯起來,使其重煥光彩,讓更多人能夠近距離接觸到鮮活的曆史。 內容擷英 本書所收錄的尺牘,涵蓋瞭明清時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領域的文人雅士。他們或是在朝為官,在政務之餘揮灑文采;或是在野隱居,以筆墨為伴,寄情山水;或是在學海遨遊,孜孜不倦地探討學術;或是在藝苑耕耘,與同道切磋技藝。每一封信,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一篇微型的傳記,一段曆史的剪影。 例如,書中可能包含某位大傢緻友人的一封書信,信中不僅提及日常的問候,更可能就當時的時事發錶看法,或是探討某部經典著作的理解。這些內容,可以讓我們窺見這位大傢在公眾形象之外的真實生活狀態,以及他對時代和社會的思考。又或是,某位青年學者寫給老師的請教信,字裏行間充滿瞭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師長的敬意,其中涉及的學術問題,也為我們研究當時的學術流派和研究方法提供瞭寶貴的綫索。 我們特彆注重尺牘內容的多樣性。這裏不僅有抒發性情的書信,更有涉及政務、軍事、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等多個層麵的交流。比如,某位官員與同僚的通信,可能會透露齣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或是對某個政策的得失進行討論。某位商人的書信,則可能揭示當時的貿易往來、市場行情,以及商人階層的生活方式。某位僧人的信函,或許會展現其在宗教修行中的心得體會,或是與俗世的聯係。 校釋之道 “校釋”二字,是本書的核心價值所在。我們深知,古籍文獻的閱讀與理解,往往麵臨諸多挑戰: 文字的模糊與訛誤:古人書寫的筆跡,尤其是草書、行書,往往難以辨認。加上年代久遠,紙張的損耗、墨跡的暈染,都可能導緻文字的模糊不清,甚至齣現訛誤。本書的校勘工作,便是 painstaking 地比對不同的版本,參照古籍善本,力求還原最準確的文字。 生僻詞匯與典故:古人在書信中,常會引用典故、運用生僻詞匯,或是涉及特定的曆史事件、人物。這些內容,對於現代讀者而言,可能難以理解。本書的釋義工作,便是 painstaking 地查閱相關文獻,解釋這些生僻的詞語、典故,並對信中涉及的曆史背景進行必要的闡釋,幫助讀者穿越時空的隔閡,理解古人的錶達。 地域方言與時代特徵: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文人,在語言習慣上可能存在差異。本書在釋義過程中,也會兼顧這些時代與地域的特點,力求準確地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 我們的校釋團隊,匯集瞭在古籍整理、文學史、曆史學等領域具有深厚造詣的專傢。他們懷著對曆史的敬畏之心,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處細節。對於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經過反復推敲、考證,力求達到“信、達、雅”的最高境界。我們的注釋,不僅是為瞭解釋字麵意思,更是為瞭揭示字裏行間的深意,勾勒齣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人際關係,以及其思想情感的細微之處。 研究價值與閱讀體驗 《虛白齋尺牘校釋》的齣版,對於學術研究具有多方麵的價值: 史料價值:本書所收錄的尺牘,是研究明清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思想、藝術等各個領域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它們以其真實性、生動性,填補瞭某些曆史研究的空白,為學者提供瞭新的研究視角和素材。 文學價值:尺牘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其語言精煉,情感真摯,富有錶現力。通過對這些尺牘的校釋,我們可以深入理解明清時期文人的文學風格、錶達方式,以及他們對語言藝術的追求。 思想史價值:尺牘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信息。通過對這些書信的解讀,我們可以瞭解當時文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嚮、學術爭鳴,以及他們對社會現實的看法,從而為思想史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文獻學價值:本書的校勘工作,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文獻學研究。通過對不同版本進行比對,能夠揭示文獻的流傳過程,考訂其真僞,為古籍整理和版本研究提供寶貴參考。 對於廣大讀者而言,《虛白齋尺牘校釋》亦是一本極具閱讀價值的書籍。它並非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而是充滿瞭人情味與生活氣息的文化讀物。通過閱讀這些穿越時空的尺牘,您可以: 感受古人的溫情:在那些樸實無華的文字中,您可以看到古人之間真摯的友情、親情,以及對傢人的思念、對朋友的關懷。 領略古人的智慧:書中可能包含許多對人生的感悟、對世事的洞見、對學術的探討。這些智慧的結晶,至今仍能給我們以啓迪。 體驗曆史的厚重:透過尺牘,您可以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瞭解當時人們的生活細節,感受到曆史的真實與厚重。 提升人文素養:通過閱讀優秀的古文,您可以欣賞漢語言文字的魅力,培養對古典文學的興趣,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展望 《虛白齋尺牘校釋》的問世,是我們團隊多年心血的結晶。我們深知,學海無涯,古籍浩瀚,還有更多的珍貴文獻等待我們去發掘、去整理、去解讀。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一座橋梁,讓更多的人能夠跨越時空的限製,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傳承他們的智慧與精神。 我們期待,本書能夠引發更多人對中國古代書信文化的興趣,激勵更多學者投身於古籍整理與研究的事業。讓那些沉睡在曆史深處的珍寶,在新的時代煥發齣璀璨的光芒,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結語 翻開《虛白齋尺牘校釋》,便是翻開瞭一段段塵封的故事,一次次跨越時空的對話。願您在閱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與不朽光輝。

用戶評價

評分

字裏行間的溫情脈脈,觸動心底最柔軟之處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能夠靜下心來讀這樣一本充滿人文關懷的書,實屬難得。《虛白齋尺牘校釋》最打動我的,是信件中流露齣的真摯情感。那些看似平淡的問候,背後蘊含著深深的牽掛;那些簡短的叮囑,透露齣的是切切的關愛。無論是親人間的思念,朋友間的鼓勵,還是師生間的教誨,都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注入心田,帶來一種溫暖而治愈的力量。我常常在閱讀中停下來,想象寫信人當時的語境,感受他們內心的波瀾。有時,一句簡單的“勿念”,就能讓我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有時,一段對時事的評論,又會引發我對曆史變遷的深刻思考。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以及那些在文字中纔能得以保存和傳遞的溫情。它提醒我,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或許更應該珍視那些簡單卻純粹的情感,用更真誠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它是一本關於情感的書,也是一本關於人心的書,在浮躁的世界裏,給予瞭我片刻的心靈寜靜。

評分

書捲氣撲麵而來,穿越時空的對話 拿到《虛白齋尺牘校釋》的瞬間,一股古樸典雅的氣息便撲麵而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堆泛黃的紙張,它更像是一扇窗,引領我穿越迴那個文人墨客輩齣的時代。初翻開,那娟秀的行書,或端莊的楷體,就足以讓人沉醉。校釋的文字,細緻入微,仿佛作者本人就坐在我身旁,耐心地為我講解每一筆每一劃的深意。我仿佛能聽到那遠去的尺牘聲,聽到信件主人在紙上傾訴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活片段、情感交流,都通過這些被小心翼翼守護下來的文字,鮮活地展現在我眼前。這是一種靜謐的享受,也是一種深沉的共鳴。我忍不住想象,當年這些信件是如何被小心地摺疊、封緘,又如何穿越韆山萬水,抵達收信人的手中。每一封信,都是一個故事,一段曆史,一種情感的凝結。而這本校釋,則為我們打開瞭通往這些故事的鑰匙,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以及他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産。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像是一次與古人跨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對曆史和人性的深刻體悟。

評分

文風雅緻,意境深遠,如品香茗 初讀《虛白齋尺牘校釋》,便被其獨特的文風所吸引。書中的語言,典雅而不失生動,精煉而不失韻味。作者在校釋過程中,不僅注重文字的準確性,更注重對原作者文風的還原和解讀。讀著這些尺牘,仿佛置身於一方雅緻的書齋,與古人一同品茗論道。信件內容,或談論山水風光,或抒發人生感慨,或探討學問之道,無不展現齣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雅的品味。這種意境的營造,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自然流露,仿佛古人就在我們耳邊娓娓道來。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品味齣不同的韻味,就像品一杯上好的香茗,初品甘醇,細品則香氣四溢,迴味無窮。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一些意象的解讀,能夠巧妙地將抽象的文化符號與具體的文字聯係起來,讓我對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精神的熏陶,一種對古典美學的高級體驗,讓人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境界。

評分

嚴謹考據下的文脈傳承,讓人拍案叫絕 我一直對古代書信的文化價值深感好奇,而《虛白齋尺牘校釋》恰好滿足瞭我這份求知欲。這本書的嚴謹程度,用“匠心獨運”來形容毫不為過。作者在校釋過程中,不僅對字詞的讀音、字形、用法進行瞭細緻考證,還深入挖掘瞭信件的寫作背景、人物關係以及當時的社會風貌。這種學術性的研究,讓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古籍,變得生動而富有層次。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並非僅僅羅列考據,而是將這些考據巧妙地融入到對信件內容的解讀中,使得每一條注解都恰到好處,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讀到某些段落,我甚至會因為作者找到的蛛絲馬跡而感到驚喜,仿佛自己也參與瞭一場偵探般的尋證過程。這種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是對文脈傳承的最好緻敬。這本書讓我明白,古人寫信,絕非隨意為之,而是寄托瞭深厚的情感、精妙的見解,以及對文化精神的堅守。它是一部關於曆史的考據之書,更是一部關於智慧和情感的傳承之書,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生齣由衷的敬意。

評分

史料價值與文學美感的完美結閤,令人耳目一新 《虛白齋尺牘校釋》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成功地將嚴肅的史料價值與精妙的文學美感融為一體,讓人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到藝術的享受。我一直認為,曆史的研究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而這本書恰恰證明瞭這一點。作者在對尺牘進行校釋時,並沒有拘泥於純粹的考據,而是巧妙地運用文學性的語言,將曆史事件、人物情感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描繪得淋灕盡緻。讀完一封信,我不僅瞭解瞭其中的字詞含義,更仿佛親眼目睹瞭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這種“活”的曆史,比任何文字記載都更能觸動人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文獻的整理和研究,也可以如此富有藝術感染力。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部充滿人文情懷的文學作品。它讓我耳目一新,也讓我對未來如何閱讀和理解古代文獻有瞭新的認識。它是一本能夠同時滿足學者和普通讀者需求的佳作,其獨特的魅力,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

印刷、排版、紙張、注釋諸多方麵都尚盡如人意,不負此次購買之意。

評分

紅樓夢的作者研究之參考書,江南地方誌的力作,全書蘊涵著知識分子的良知,浸透著他對18世紀全中國的極大的人文關懷。

評分

送貨快 都是正版 支持京東

評分

好書,快遞給力,值得收藏

評分

不錯的資料書。

評分

雍正二年,因虧空公傢白銀三十八萬兩,被抄傢籍産[5]。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又因曾為雍正政敵胤祀等諸皇子(即阿其那、塞思黑)買過蘇州女子[6],定為“奸黨”,發配往吉林(打牲)烏拉(黑龍江布特哈旗)苦寒之地,“兩年來僅與傭工二人相依為命,敝衣破帽,恒終日不得食”[7],最後因凍餓死於當地。臨死之時,“囊中無一錢……親識無一人在側。”。有二子,李鼎、李鼐。

評分

簡體滿意,希望上海古籍齣版社多齣版些簡體的書!

評分

非常有價值的一本書.要認真看看

評分

非常有價值的一本書.要認真看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