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中国从教育角度系统解读《西游记》一人、应用心理学博士李奇集10多年研究及实践经验撰写而成的“中国家庭子女成长圣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会长丁振海、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西游记》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李安纲、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秦启庚鼎力推荐。
3.中国关工委教发中心全国支学助教工程重点推荐读物。
内容简介
应用心理学博士李奇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现《西游记》里蕴含着深刻的教育道理和实用的教育方法,整《和孩子一起成长:<西游记>中的家教智慧》就是在讲述如何把孩子从出生培养到成才的,《西游记》就是一部“中国家庭子女成长圣经”。《和孩子一起成长:<西游记>中的家教智慧》就是讲述《西游记》中的教育道理和方法的。
作者简介
李奇,应用心理学博士。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西游记》中所蕴含的教育道理、方法的研究、宣讲、培训工作,被誉为“中国从教育角度系统解读《西游记》第一人”。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本书是李奇十几年来的研究心得,通过赏读其书稿,我发现《西游记》中确实还蕴含着深刻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哲理与做人道理,其文笔简练清新、通俗易懂、风趣幽默,非常适合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阅读,深为他的分析而高兴,也为《西游记》的研究开辟一片新田而兴奋。
——丁振海,全国政协委员,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会长,《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全书与原著紧密结合,精彩的论述为我们揭示了故事背后的教育真谛,而且也为我们教育孩子开了一剂良方,我觉得非常值得大家一读!
——李安纲,著名国学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兼职教授,山西运城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西游记》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世界宗教经济文化促进会《西游记》文化中心主任。
本书通俗易懂,是一部非常适合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阅读的佳作,深为李奇的精彩分析而高兴,深为读者可以读到这样好的作品而庆幸。
——秦启庚,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上海市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长期规划小组执行组长,上海市普教系统心理实验室专家。
目录
第1讲 读名著西游,做教育达人
一、为什么《西游记》开篇先讲 孙悟空?
二、为何唐僧取经实际17年,故事里却是14年?
三、佛祖、各路神仙西行路上步步设难真是无聊吗?
四、悟空的72变、筋斗云其实是什么?
五、取经路就是求学路。
六、为什么唐僧师徒会成为最佳取经人选?
第2讲 唐僧成功教育启示录
一、唐僧真的很无能吗?
二、唐僧一路心忧、害怕的原因。
三、培养孩子就像放风筝,该松则松,该紧则紧。
四、唐僧不是完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第3讲 悟空成功教育启示录
一、兴趣是学习的根本。
二、好孩子的悟性怎么培养?
三、悟空闹天宫的奥秘。
四、处理好自信“兄弟”的关系。
五、坚持就会成功。
第4讲 八戒成功教育启示录
一、大家心目中的八戒是什么样子的?
二、八戒教你学做“真人”。
三、八戒也是学习高手。
第5讲 沙僧成功教育启示录
第6讲 白龙马成功教育启示录
第7讲 《西游记》其他人物对号入座
一、玉皇大帝。
二、太白金星。
三、唐太宗。
四、如来佛。
五、观音菩萨及众神仙。
六、一路妖怪。
第8讲 《西游记》轻松破解育子难题之一:与孩子谈学习
一、打牢学习基本功——人参果的意义。
二、活用火眼金睛——三打白骨精。
三、学习方法趣谈——平顶山夺宝。
四、学习心态大挪移——金兜洞遇怪。
第9讲 《西游记》轻松破解育子难题之二:与孩子谈沟通
一、三打白骨精——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二、宝象国降妖——多和孩子谈心。
三、红孩儿拜师——换位思考。
四、金兜洞遇怪——互信才是根本。
五、真假美猴王——一心才能无敌。
第10讲 《西游记》轻松破解育子难题之三:与孩子谈情感
一、进入青春期——八戒早恋。
二、喝子母河的水——早恋的危害。
三、女儿国招亲——学会拒绝。
四、无底洞招亲——大学生的情感。
五、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乌鸡国降妖。
六、父母育子——榜样第一。
七、成功路上——多交益友,远离损友。
第11讲 《西游记》结局教育内涵大揭密
……
精彩书摘
三、八戒也是学习高手
如果我们说猪八戒是学习高手,估计会有很多人觉得很可笑,但是大家先别笑,等咱们分析完之后,大家就会一目了然了,甚至还会佩服猪八戒的。
1.善于用己所长。
在刚踏上取经路的时候,一开始猪八戒确实也是不服输的,喜欢表现自己,然而每每都是悟空解决问题,出于嫉妒,他挑拨悟空和师父之间的关系,甚至让师父把悟空赶走。随着对自己水平的认清、对悟空的不断了解,他慢慢领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用自己的所长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会立功。在荆棘岭,他钉耙开路,立下头功;在七绝山稀柿沟,他拱稀柿、净污道,立下头功。这些都是猪八戒擅长的,自然就会把这些事情做得很漂亮,得到师父、师兄、师弟的夸奖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2.为达目的,巧妙设计。
自从他认清了自己的实力之后,虽然偶尔有嫉妒悟空的情况出现,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学会了”为达目的,巧妙设计”。每次遇到难题,每次遇到厉害的妖怪,猪八戒的嘴巴就开始变甜了,不住地喊大师兄、猴哥,要是这招不灵,他还会使一招”激将法”。每每他都能达到目的。例如,在宝象国,师父被黄袍怪变成了老虎,大师兄被逐,沙僧被捉,白龙马受伤,猪八戒又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与黄袍怪相差太远,就又说了分行李散伙的话。”要想救出师父必须去请大师兄”,在白龙马的建议、催促下,猪八戒不情愿地去了花果山。自己煽风点火把大师兄赶走了,这回又来请大师兄,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行呢?下面咱们就看看猪八戒是怎样请悟空出山救师父的。第一招,套近乎,先让悟空认得自己。猪八戒来到花果山,先是挤在一千二三百猴子中间,一起磕头朝拜悟空。悟空端坐在上,看得他明白,命一群小猴将他推上来,按倒在地,一番戏耍式问答之后,悟空忍不住笑道:”猪八戒。”猪八戒听见这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的第一招奏效了:认得就好说话了。第二招,说好话,借”师父想你”之名一个劲地夸悟空的好,希望通过这招能请出悟空出山救师父。但是,悟空并没有吃他这一套,陪他游玩花果山后让他
下山去。虽然这一招失败了,但是却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关系。第三招,见说好话请悟空出山这招不灵,猪八戒就使出了杀手锏——激将法。猪八戒思量好”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后,就说了一番黄袍怪骂悟空的话:”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鲊着油烹!”悟空闻言,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猪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孙悟空说:”贤弟,你起来。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至此,猪八戒请悟空出山救师父的目的达到了。讲述到此,大家是不是觉得猪八戒很聪明呢?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当需要向别人求教的时候,何不学习一下猪八戒”为达目的,巧妙设计”的神功,这样会很容易获得成功的。
3.善于学以致用。
知识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猪八戒就是学以致用的典范。
在万寿山五庄观,福禄寿三星前来替悟空向镇元子及唐僧讨个医树时日的宽限。猪八戒见到寿星,上前扯住,笑着说:”你这肉头老儿,许久不见,还是这般脱洒,帽儿也不带个来。”遂把自家的一个僧帽,一下子就套在了寿星的头上,扑着手呵呵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加冠进禄’也!”寿星将帽子掼了,骂道:”你这个夯货,老大不知高低!”猪八戒说:”我不是夯货,你等真是奴才!”福星说:”你倒是个夯货,反敢骂人是奴才!”八戒又笑道:”既不是人家奴才,好道叫做’添寿’、’添福’、’添禄’?”唐僧见猪八戒没礼貌,就喝退了他。众人坐定,叙谈起来。正说着,猪八戒又跑进来了,扯住福星,要讨果子吃。他去袖里乱摸,腰里乱吞,不住的揭他衣服搜检。唐僧说:”那八戒是甚么规矩!”猪八戒道:”不是没规矩,此叫做’番番是福’。”唐僧又叱令猪八戒出去。猪八戒极不情愿地挪蹭出门,瞅着福星,眼不转睛的发狠。福星道:”夯货!我那里恼了你来,你这等恨我?”猪八戒道:”不是恨你,这叫’回头望福’。”猪八戒出得门来,看见一个小童子拿了四把茶匙正要去寻锺取果看茶,被他一把夺过,跑上殿,拿着小磬儿,用手乱敲乱打,两头玩耍。镇元子说:”这个和尚,越发不尊重了!”猪八戒笑道:”不是
不尊重,这叫做’四时吉庆’。””加冠进禄”、”添寿”、”添福”、”添禄”、”番番是福”、”回头望福”、”四时吉庆”,如果猪八戒对生活不了解,对知识不能活学活用,他怎么会说出这样的吉祥话来呢?
在通天河,猪八戒说要试试河水的深浅,唐僧却说:”悟能,你休乱谈。水之浅深,如何试得?”猪八戒说:”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通天河被妖怪冻住之后,唐僧执意要过河。猪八戒要试冰层的厚薄。悟空说:”呆子,前夜试水,能去抛石;如今冰冻重漫,怎生试得?”猪八戒说:”师兄不知。等我举钉钯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动,便是冰厚,如何不行?”猪八戒走到冰河上,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手也振得生疼。猪八戒说:”去得!去得!连底都锢住了。”唐僧闻言,十分欢喜,虽拜别陈家,骑马径至通天河上。在冰面上马蹄滑了一下,险些把唐僧跌下马来。猪八戒说道:”且住!问陈老官讨个稻草来我用。”悟空说道:”要稻草何用?”猪八戒答道:”你那里得知?要稻草包着马蹄方才不滑,免教跌下师父来也。”在冰面上行有三四里远近,猪八戒把九环锡杖递与唐僧道:”师父,你横此在马上。”悟空说道:”这呆子奸诈!锡杖原是你挑的,如何又叫师父拿着?”猪八戒说:”你不曾走过冰凌,不晓得;凡是冰冻之上,必有凌眼;倘或躧着凌眼,脱将下去,若没横担之物,骨都的落水,就如一个大锅盖盖住,如何钻
得上来!须是如此架住方可。”试河水的深浅、试冰层的厚薄、过冰河需要注意的事项,猪八戒说的条条有理,这难道不是来源于生活的经验积累吗?这难道不是学以致用的表现吗?
在凤仙郡,悟空见到招贤榜上写着”郡侯上官”,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咱们看看猪八戒是怎么说的:”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由此看来猪八戒还是学了一些蒙学的,而且知道学以致用。
上述都是猪八戒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并且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了实际生活当中。我们的学习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说不定在这个过程当中还会有新的发现,同时也会增强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讲述完上述三点,大家还能说猪八戒不是学习高手吗?是不是家长朋友们也从猪八戒身上学到了一些学习方法、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呢?是不是也该将这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目的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呢?我想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都应该是肯定的吧。
孩子在学生时代,有两件最重要的事情需要做,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学习。父母要帮助孩子做好这两件事情才算是功德圆满。猪八戒是常人,身上有很多的缺点,但是在做人方面,他却做到了”真人”,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人,更对得起自己;在学习方面,他有对学习目的的清楚认识,更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正因为他做好了这两件事情,才加身正果,做了净坛使者。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向猪八戒取一下经呢?
……
前言/序言
自序
《西游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名著,是一部大众都喜爱的名作佳品,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作为中国四大奇书之一,《西游记》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关注,都对这部书作了注脚,然而不外乎是从神怪、修心、悟道、反抗等视角予以剖析。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研究,我发现《西游记》里蕴含着深刻的教育道理和实用的教育方法,整本书就是在讲述如何把孩子从出生培养到成才的。从教育角度系统解读《西游记》,估计有很多人会感觉比较新奇或者存疑了。《西游记》真的有这么神奇吗?那就请大家带着疑问,翻开本书,慢慢读,细细品味《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中的教育奥秘吧。
在成书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丁振海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西游记》文化研究委员会李安纲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秦启庚教授给予了我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并在百忙之中为我作序,在此深表感谢。责任编辑王庆更是为本书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对此书提供过帮助和支持的其他朋友们,他们分别是:徐玉霞、张振华、魏敏、朱琳琳、贺辉、王四新。
全书共分11讲,摒弃了长篇说教,始终以简练清新、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叙述同读者朋友们交流,为大家奉献了一部极具哲理性、启发性、实用性的教育工具书。
若此书能使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从中受益,则是我本人最大的欣慰。
李奇
2013年春于天津
和孩子一起成长:《西游记》中的家教智慧 引言 亲子教育,如同播种与耕耘,需要耐心、智慧与爱。每一位家长都渴望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但在这条充满挑战的旅程中,我们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儿精髓?如何从经典故事中汲取养分,赋能我们的家庭教育? 《和孩子一起成长:《西游记》中的家教智慧》正是这样一本旨在为您提供答案的读物。我们并非将《西游记》原著的内容逐字逐句地梳理,也不是对原著故事进行简单的复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我们深入挖掘了这部传世经典的深层内涵,将其转化为一套切实可行、贴合现代家庭需求的家教理念与方法。我们相信,这部饱含千年智慧的文学巨著,蕴藏着无数关于成长、磨砺、亲情、责任的宝贵启示,足以帮助家长们在育儿的道路上拨开迷雾,找到方向。 第一章:成长的阶梯——从《西游记》看孩子的“取经之路” 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一场充满荆棘的“取经之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成长史。 目标的确立与坚持: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猪八戒的憨厚执着,沙僧的任劳任怨,白龙马的默默奉献,他们各有特点,但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取得真经。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明确的目标,无论是学业、品德还是兴趣,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设立切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如何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他们不放弃,像悟空一样,即使被压五行山下,也从未忘记心中的信念?这本书将通过《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探讨目标设定的艺术,以及如何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困难与挑战的应对: 妖怪的层出不穷,是取经路上最大的考验。每一个妖怪都代表着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学习上的瓶颈、人际关系的摩擦、情绪的失控、诱惑的干扰等等。《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面对不同的妖怪,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有时是悟空的武力降妖,有时是唐僧的智慧化解,有时是猪八戒的“意外”助攻,有时甚至是观音菩萨的慈悲救助。这启发我们,在孩子面对困难时,家长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我们是那个能够“降妖除魔”的守护者,也是那个能够传授“降妖之法”的引路人。这本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妖怪”,以及我们该如何运用《西游记》中的智慧,教会孩子应对策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挫力。 团队合作与伙伴关系: 如果没有师徒四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取经之路必将中断。孙悟空的勇猛,猪八戒的机智(尽管有时是小聪明),沙僧的勤恳,白龙马的忠诚,他们各自发挥所长,互补不足。孩子的成长同样需要学会合作,无论是家庭内部还是学校、社会。这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西游记》的故事,引导孩子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学会倾听、沟通、包容,以及如何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共同的目标贡献力量。 第二章:品格的雕琢——从《西游记》看孩子道德观的塑造 道德是孩子人生的基石,而《西游记》是一部充满了道德启示的寓言。 诚实与信任: 唐僧对悟空的误解,有时会带来严峻的后果。而当真相大白时,信任的修复过程也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中,诚实是建立亲子信任的基石。我们如何用《西游记》中的例子,教育孩子诚实的重要性,以及撒谎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如何正确处理孩子偶尔的失信行为,帮助他们重拾信任? 责任与担当: 孙悟空虽然顽劣,但一旦肩负起保护唐僧的使命,便义无反顾。猪八戒虽有缺点,但在关键时刻也能挺身而出。白龙马更是默默承担着驮负唐僧的重任。这些都体现了责任与担当。《西游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帮助我们引导孩子理解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无论是对自己、对家人、对学业还是对社会,我们如何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承担责任的意义,并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善良与慈悲: 观音菩萨的慈悲,是贯穿《西游记》的另一重要主题。即使是妖,有时也有其悲苦之处。这种慈悲之心,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品质。我们如何通过《西游记》中的情节,教育孩子理解同情、关爱他人,以及培养一颗善良的心?如何在孩子心中播撒慈悲的种子,让他们学会以更宽容、更温暖的态度对待世界? 辨别善恶的能力: 取经路上,师徒们需要时刻警惕妖魔的伪装和欺骗。这正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辨别善恶,不被表象所迷惑。《西游记》中的诸多妖怪,都善于伪装,这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教学素材。我们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通过故事,学习分析事物的本质,不轻易相信表面的说辞,培养批判性思维,从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护自己。 第三章:智慧的启迪——从《西游记》看孩子思维方式的培养 《西游记》不仅仅是关于打怪升级,更蕴含着深刻的处事智慧。 灵活变通的思维: 孙悟空的变化多端,是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法宝。在现代社会,僵化的思维模式往往难以适应快速的变化。我们如何通过《西游记》的故事,教会孩子拥抱灵活性,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灵活调整策略?如何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鼓励他们跳出思维定势,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逻辑推理与分析: 面对复杂的妖魔,孙悟空需要分析对方的弱点,制定作战计划。这种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是孩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础。《西游记》中许多情节,都展现了人物的分析和推理过程。我们将深入挖掘这些细节,探讨如何通过引导孩子复述故事、分析人物行为,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幽默与乐观的态度: 尽管取经之路艰险,但师徒四人之间偶尔的斗嘴、猪八戒的插科打诨,也为旅途增添了许多乐趣。乐观的态度是战胜困难的强大武器。我们如何通过《西游记》中的幽默元素,以及人物的乐观精神,教会孩子在逆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用幽默化解压力,以乐观面对挑战? 反思与总结的习惯: 每次经历磨难后,师徒们都会从中学到东西,并更好地为下一次的挑战做准备。反思和总结是成长的加速器。《西游记》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反思与升华。我们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让他们学会从每一次成功或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 第四章:亲子关系的润滑剂——《西游记》的陪伴式阅读与互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西游记》的智慧,需要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陪伴才能真正内化。 共读的魅力: 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西游记》,是建立亲子连接的绝佳方式。我们如何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版本?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引导他们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何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让经典故事“活”起来? 互动游戏的乐趣: 将《西游记》中的故事元素融入亲子游戏。例如,角色扮演、编故事接龙、制作故事手偶、寻找“妖怪”游戏等。这些互动不仅能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更能增强亲子间的默契和乐趣。 讨论与引导: 阅读后,与孩子就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道理进行深入讨论。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将故事中的智慧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当孩子遇到和小伙伴的矛盾时,可以引导他们想想悟空和八戒如何处理争执;当孩子考试失利时,可以引导他们想想唐僧如何面对挫折。 家长的自我成长: 在陪伴孩子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家长本身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机会。我们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育儿方式,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耐心的家长。 结语 《西游记》的魅力,在于其跨越时空的普适性。它不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成长、关于智慧的百科全书。本书《和孩子一起成长:《西游记》中的家教智慧》,旨在为您提供一把钥匙,开启这部经典宝库的大门,从中汲取滋养,将古老的智慧转化为现代家庭教育的实践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您能看到《西游记》中蕴含的丰富育儿素材,能够从中获得启发,找到与孩子一同成长的独特路径。让《西游记》的经典智慧,成为您家庭教育中最温暖、最坚实的力量,陪伴您的孩子,如同孙悟空师徒一般,勇敢、智慧、坚定地走向属于他们的“西天”。 这本书献给所有渴望与孩子共同成长,并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育儿智慧的家长们。愿您和您的孩子,在《西游记》的陪伴下,收获一段充满爱、智慧与成长的美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