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教程/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教程/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卫 编
图书标签:
  • 模拟电子技术
  • 电子技术
  • 实训教程
  • 高等教育
  • 电子信息
  • 综合实训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路
  • 实验指导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898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39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教程/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是根据电子信息、通信和电气自动化类等专业为配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人才的要求而编写的,以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模拟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为主线,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宗旨,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设计和应用模拟集成电路的技能。全书分为3个部分,共7章。第1部分包括第1章,介绍了模拟电路实验的基础知识;第2部分包括第2~4章,涵盖以设计和应用性实验为主的模拟电路硬件实验和模拟可编程实验、综合设计和工程训练内容。此部分是重点内容,在全面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再通过综合设计和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模拟电路与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提高性技能,也是学生将来进行工程项目开发的基础。第3部分包括5~7章,涉及常用电子元器件、常用电子仪器和常用仿真、编程和绘图(电路图和印制板图)软件的使用,这部分也是学生必须要熟悉掌握的内容。本套教材内容全面、丰富、通俗易懂、实践实用性强,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实例。将自上而下层次化设计思想引入电路系统设计中,加强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模拟可编程器件的工程实践应用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
  《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教程/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可作为电子信息、通信、电气自动化、物联网、测控等专业的学生模拟实验和综合训练教材,也可作为机电一体化、机械等专业的学生参考的实践教材;既适合于本科,又适合于专科及高职高专类学生使用,还可以供从事模拟电路和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广大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于卫,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须知
1.2 实验电路的安装调试技术
1.3 实验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技术
1.4 实验误差分析

第2章 基础实验
实验1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实验2 晶体管放大电路
实验3 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4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5 加法与减法运算电路
实验6 积分与微分电路
实验7 对数、指数与乘法、除法运算电路
实验8 放大电路
实验9 信号处理功能电路
实验10 测量运算电路
实验11 信号产生功能电路
实验12 信号转换功能电路
实验13 取样定理
实验14 二阶连续系统的模拟
实验15 仪表放大器及其应用
实验16 模拟开关及其应用
实验17 功率放大功能电路
实验18 直流稳压电源功能电路
实验19 用ispPAC10器件设计整数增益电路
实验20 用ispPAC10器件设计非整数增益电路
实验21 ispPAC10器件混叠器和积分器实验
实验22 ispPAC20精密检波与整流电路设计实验
实验23 ispPAC20压控振荡与波形发生电路设计实验
实验24 ispPAC20过压欠压监控电路设计实验
实验25 二阶及多阶滤波器的实现

第3章 综合设计
3.1 设计一个多波形信号发生器
3.2 心电信号放大系统的设计
3.3 设计多功能有源滤波器电路
3.4 “窗口”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3.5 语音放大电路设计
3.6 程控直流稳压电源
3.7 宽带放大器电路设计
3.8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3.9 用ispPAC20实现的温度监控器
3.10 用ispPAC20实现的AC200V过欠压报警

第4章 工程训练
4.1 焊接技术与电子装配工艺
4.2 整机产品的检测
4.3 实习产品制作

第5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
5.1 电阻器和电位器
5.2 电容器
5.3 晶体二极管
5.4 晶体三极管
5.5 集成电路

第6章 常用电子仪器简介
6.1 GDM8245双显示数字万用表
6.2 XJ1631型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
6.3 XJ4318型双踪示波器
6.4 SX2290A型交流电压表
6.5 YB1718/YB1719型半导体直流稳压电源
6.6 三种常用仪器的使用

第7章 模拟电路设计常用软件
7.1 计算机仿真软件Multisim
7.2 模拟可编程软件PAC Designer
7.3 电路图绘制软件Protel99SE

附录A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理论考核自测题
附录B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践操作考核自测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教程创新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创新的技术能力,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准确地分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全面实施以培养开拓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目标,更是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21世纪社会需求的专业性复合性人才的重要举措。目前实践教学在工科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正愈来愈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实践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没有比较系统的、完整的、强调器件应用基础、体现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的综合实践教材,学生往往按照一本简单的实践讲义或实践指导书规定的实践步骤去做,收效甚微。为了使大学生真正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各高等院校正全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并“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在电子技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逐步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四结合”,即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应用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大型综合设计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校内实践与企业实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完成计划内的实验和设计基础上,积极参加计划外实践,如课外科技兴趣小姐、设计竞赛小姐,通过科研训练和电子作品制作,系统地掌握电子产品设计和研制的整个工艺流程。学校应该积极创造硬件条件,并配备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将在课外研究设计和实践服务中所遇到的难题再带回到实验室内解决。最终使大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竞争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要求,教材从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的角度,以工程师培养为主线,突破理论教学的学时内容限制,总结了重要的模拟集成电路的功能及应用,不仅为大学生计划内的实践和设计提供了基本内容,而且为课外实践、科研训练、设计竞赛、产品制作等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我们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编写这本集综合性、先进性、设计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材,希望该教材有助于全面推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本教材定位我们对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层次化设计,将整个实践教学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实验层、综合设计层、课外科技活动层和电子产品开发层。计划内实践教学定位在前三个层次。本教材适合电子信息、通信、自动、电气、测控、智能等专业的学生层次式实践教学用,可作为独立课程和开放实践教学形式实施。本教材既可作为公办本科实践教材,又可作为民办本科和高职高专教材;既可作为课内实践教学用,又可作为课外实践用;既可供各类大学生使用,又可作为从事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广大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文献。通过该课程的综合实践训练,学生和相关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培养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本教材特点和意图
  (1)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仪器的使用,让学生掌握其基本应用。
  (2)以设计性实践和搭接硬件电路为主,加强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和动手能力。
  (3)将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引入电子线路和技术实践,介绍了Multisim、PAC�睤esinger、Protel99SE三种软件,要求学生学会用其中任一种EDA工具分析和设计电子线路并完成仿真测试。在综合设计应用中,先要用一种EDA软件进行仿真,在做硬件——安装焊接印制电路板前用Protel99SE绘制印制电路板。PAC�睤esinger是本教材要重点使用的编程模拟软件。
  (4)大量介绍模拟集成电路,尤其是运算放大器和仪表放大器的应用。
  (5)大篇幅介绍模拟可编程器件及其应用。
  (6)多一点分析,多一点启发,多一点引导,多一点设计和思想上的提示。
  (7)每个实验都设思考题和故障分析,进一步加强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培养。
  (8)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9)每个实验项目都设置了若干难度要求不同的实验内容,便于分层次培养。
  (10)增加综合设计及应用性实验内容。
  为实现上述意图,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在保留了原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集成运算放大器、仪表放大器和模拟可编程器件及其工程应用内容,充实了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设计训练内容,以及用Protel99SE绘制原理图与印制电路板图内容,同时我们还自主开发了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践系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研究平台。本书共分4部分,第1部分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的基本知识;第2部分为基础实验,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第3部分为大型综合设计;第4部分为工程训练。分3个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同仁的许多帮助:全国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扬州大学胡学龙教授,以及朱蜀梅、周俊、纪晓华、王莉、鲁玲、杜宇人、钮霞、江丽莉、宁进喜等教师给予了关心和指导,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与时间的限制,本书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望广大老师、同学及读者给予批评指正。在此表示谢意。
《模拟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模拟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的学习平台。从基础的模拟电路原理出发,逐步过渡到复杂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覆盖了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子工程中的核心应用。本书内容严谨,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帮助读者掌握扎实的模拟电路理论基础,并具备独立进行电路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模拟电子电路基础理论 本部分将系统地介绍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器件模型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的电路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PN结的形成与特性: 详细阐述PN结的形成原理,包括掺杂、载流子漂移与扩散,以及PN结的单向导电性、电容特性和击穿现象。通过图示和数学模型,深入剖析PN结在正向和反向偏置下的行为。 二极管的类型与应用: 介绍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光电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等常见二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应用电路,如整流、滤波、稳压、信号检测等。 双极型晶体管(BJT) 结构与工作原理: 详细讲解NPN和PNP晶体管的结构、能带图、载流子传输过程,以及在放大区、饱和区和截止区的工作状态。 BJT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描绘并分析BJT的输入特性曲线(Ib-Vbe)和输出特性曲线(Ic-Vce),以及跨导特性曲线(Ic-Vbe)。 BJT的等效电路模型: 介绍混合π模型和T型等效电路模型,解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并说明其在小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BJT的偏置电路设计: 深入探讨固定偏置、发射极自给偏置、集电极反馈偏置、双重偏置等多种偏置电路的原理、设计步骤和稳定性分析,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偏置电路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场效应晶体管(FET) JFET(结型场效应管) 结构与工作原理: 讲解JFET的P沟道和N沟道结构,以及栅源电压(Vgs)对沟道导电性的控制原理。 JFET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分析JFET的输出特性曲线(Id-Vds)和转移特性曲线(Id-Vgs),重点关注夹断电压(Vp)和跨导(gm)。 JFET的等效电路模型: 介绍JFET的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 JFET的偏置电路设计: 讲解JFET的固定偏置、自给偏置、分压偏置等偏置方式,并分析其稳定性。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结构与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增强型和耗尽型MOSFET(N沟道和P沟道)的结构,包括栅极、绝缘层、半导体沟道和源漏区域。阐述栅极电压(Vgs)对沟道电荷累积和导电性的控制机制。 MOSFET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分析MOSFET的输出特性曲线(Id-Vds)和转移特性曲线(Id-Vgs),解释阈值电压(Vt)、导通电压(Vgs(on))和跨导(gm)等关键参数。 MOSFET的等效电路模型: 介绍MOSFET的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 MOSFET的偏置电路设计: 探讨MOSFET的自给偏置、分压偏置、漏极反馈偏置等偏置方法,并分析其稳定性。 MOSFET的开关特性: 重点讲解MOSFET作为开关的应用,包括导通和截止状态的分析,以及开关速度和功耗的考量。 第二章:模拟电路基本放大器 单级BJT放大器 共射放大器: 详细分析共射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包括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电压增益、电流增益以及频率响应。介绍不同偏置方式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共集放大器(射极跟随器): 讲解共集放大器的结构特点,重点分析其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和近似电压增益为1的特性,并阐述其作为缓冲器的应用。 共基放大器: 分析共基放大器的结构特点,包括低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和电压增益大于1的特性,并讨论其在特定频率应用中的优势。 单级FET放大器 共源放大器: 讲解共源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分析其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电压增益和频率响应。 共漏放大器(源极跟随器): 介绍共漏放大器的结构,重点分析其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和电压跟随特性。 共栅放大器: 分析共栅放大器的结构特点,包括低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和电压增益特性。 多级放大器 级联放大器: 讲解直接耦合、RC耦合、变压器耦合和电感耦合等放大器耦合方式,分析多级放大器的总增益、输入输出阻抗和频率响应。 达灵顿放大器: 介绍达灵顿放大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其极高的输入阻抗和电流增益,以及在驱动大负载应用中的优势。 差分放大器 基本差分放大器结构: 详细分析差分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包括共模增益、差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CMRR)。 差分放大器的偏置与性能优化: 讨论如何通过改进偏置电路来提高差分放大器的性能,例如使用恒流源偏置。 第三章:运算放大器(Op-Amp)及其应用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阐述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几个关键特性,如无穷大的开环增益、无穷大的输入阻抗、零输出阻抗、无穷大的带宽以及零输入失调电压。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反馈电路: 反相放大器: 详细分析反相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电压增益、输入输出阻抗,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反馈电阻来控制增益。 同相放大器: 讲解同相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电压增益、输入输出阻抗。 电压跟随器: 分析电压跟随器的特性,即电压增益接近1,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是重要的缓冲电路。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电路: 加法器与减法器: 设计并分析多路信号的加法和减法电路。 积分器与微分器: 讲解利用电容和电阻构成的积分器和微分器电路,分析其工作原理和频率响应,以及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比较器: 介绍比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运算放大器实现迟滞比较器(施密特触发器)。 有源滤波器: 介绍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电路的设计,包括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类型,并分析其频率响应特性。 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电路: 波形发生器: 设计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波形发生器电路,分析其产生原理和参数调整。 峰值检波器与包络检波器: 讲解如何利用运算放大器构建峰值和包络检波电路。 第二部分:模拟电路系统设计与实践 本部分将重点关注实际的模拟电路系统设计,包括滤波、信号调理、振荡、电源和数据转换等关键模块。 第四章:滤波器设计 无源滤波器: RC滤波器: 介绍简单的一阶RC低通和高通滤波器,分析其截止频率和衰减特性。 LC滤波器: 讲解二阶LC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分析其Q值、通带和阻带特性。 有源滤波器: Sallen-Key滤波器: 详细介绍Sallen-Key结构的二阶有源滤波电路,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分析其优点(如只需一个运放)和设计步骤。 多重反馈(MFB)滤波器: 讲解MFB结构滤波器,分析其设计参数和性能特点。 状态变量滤波器: 介绍状态变量滤波器结构,重点分析其同时实现低通、高通和带通滤波器的能力,以及其优越的稳定性和参数独立性。 滤波器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与选型: 讲解通带纹波、阻带衰减、过渡带宽度、相位响应等滤波器设计中的重要指标,以及如何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设计参数。 第五章:信号调理与处理 仪表放大器: 介绍仪表放大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其高共模抑制比、高输入阻抗和可调增益的特性,以及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 信号隔离: 讲解光耦、隔离变压器等隔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实现电路间的电气隔离,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传感器信号接口电路: 温度传感器接口: 如热电偶、RTD、热敏电阻等传感器信号的放大、线性化和冷端补偿电路设计。 压力传感器接口: 如压阻式、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信号的调理电路设计。 光敏传感器接口: 如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信号的放大和处理电路。 交流信号处理: AC-DC转换: 介绍精密整流电路(全波、半波),以及其在测量交流信号幅值时的应用。 AC-AC转换: 介绍倍压电路、分压电路等。 第六章:振荡器与波形发生器 正弦波振荡器: RC正弦波振荡器: 讲解RC相移振荡器、文氏电桥振荡器等,分析其反馈网络和起振条件。 LC正弦波振荡器: 介绍哈特莱振荡器、科勒比特振荡器、克拉普振荡器等,分析其谐振回路和起振条件。 压控振荡器(VCO): 介绍VCO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例如在锁相环(PLL)系统中。 非正弦波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 介绍基于RC网络和晶体管/运放的非正弦波振荡器,如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振荡器。 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发生器: 详细设计并分析基于运算放大器和比较器的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生成电路。 晶体振荡器: 介绍晶体管、场效应管等构成的晶体振荡器,分析其频率稳定性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第七章:电源与稳压电路 线性稳压电源: 串联型稳压电路: 详细分析三端集成稳压器(如LM78XX、LM79XX系列)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外部元件的选择。 可调线性稳压电路: 介绍如何利用TL431等基准电压源和可控硅、三极管等构成可调输出电压的线性稳压电源。 低压差(LDO)稳压器: 讲解LDO的特点和应用。 开关稳压电源(SMPS): Buck(降压)变换器: 详细介绍Buck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功率器件(MOSFET、二极管)的工作模式、电感和电容的选择,以及效率和纹波的分析。 Boost(升压)变换器: 讲解Boost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 Buck-Boost(升降压)变换器: 分析Buck-Boost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模式。 反激式(Flyback)变换器: 介绍反激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其在小功率应用中的优势。 电源保护与滤波: 讲解电源的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以及输出滤波技术,以获得更干净的电源输出。 第八章:数据采集与转换 模数转换器(ADC): ADC的分类与工作原理: 介绍逐次逼近型ADC、双积分型ADC、Σ-Δ型ADC、流水线型ADC等多种ADC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ADC的关键参数: 讲解分辨率、采样率、线性度、失调误差、增益误差等ADC的性能指标。 ADC的应用电路: 演示如何将ADC集成到数据采集系统中,与微控制器协同工作。 数模转换器(DAC): DAC的分类与工作原理: 介绍电阻网络型DAC(权电流型、权电压型)、R-2R梯形DAC等DA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DAC的关键参数: 讲解分辨率、建立时间、线性度、单调性等DAC的性能指标。 DAC的应用电路: 演示如何使用DAC生成模拟信号,如波形发生器、可编程信号源等。 第三部分:高级主题与实践应用 本部分将涉及一些更高级的模拟电路主题,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的设计与验证。 第九章:射频(RF)模拟电路基础 RF电路的基本概念: 介绍RF频段、阻抗匹配、信号传播、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等基础概念。 RF放大器设计: 小信号RF放大器: 讲解使用BJT或FET设计低噪声放大器(LNA)和功率放大器(PA)的基本原则。 阻抗匹配网络: 介绍史密斯圆图的应用,以及如何设计匹配网络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和最小信号反射。 RF振荡器与混频器: 简要介绍RF振荡器和混频器的原理及其在无线通信中的作用。 第十章:模拟电路设计流程与仿真工具 电路设计流程: 讲解从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器件选型、电路仿真、PCB设计到硬件调试的完整电路设计流程。 电路仿真软件: PSPICE/LTspice: 重点介绍PSPICE或LTspice等主流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原理图绘制、器件库管理、仿真设置(直流扫描、瞬态分析、交流扫描)、结果分析(波形查看、参数测量)。 其他仿真工具: 简要提及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HSPICE等更专业的仿真工具。 PCB设计基础: 介绍PCB布局布线的基本原则,包括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接地设计等,以及如何针对模拟电路进行优化。 第十一章:实际项目案例分析与实践 案例一: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从功放IC的选择、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功率输出级的设计,到散热与电源的考量,详细讲解一个完整的音频功率放大器项目。 案例二:无线传感器节点电源管理单元设计: 介绍低功耗电源管理单元(LDO、DC-DC转换器)的设计,以及能量采集(如太阳能)在其中的应用。 案例三: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结合ADC、信号调理电路和微控制器,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模块,并进行实际测试。 案例四:简易示波器或信号发生器设计: 介绍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构建一个基础功能的示波器或信号发生器,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本书通过理论讲解、模型分析、电路设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模拟电子技术学习体验。希望本书能够激发读者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并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训部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我仔细研究了其中关于电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对于我来说非常实用。书中详细讲解了各种类型的稳压电源,包括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在讲解线性稳压电源时,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三端稳压器(如78系列和79系列)搭建一个简单的直流稳压电源,并且给出了详细的电路图、元器件清单以及制作步骤。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通过增加滤波电容、限流电阻等元器件来改善电源的性能,比如降低纹波、提高输出电流能力等。在讲解开关稳压电源时,书中虽然原理相对复杂一些,但它仍然通过简化模型和关键参数的分析,让我能够理解其基本工作模式。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几个完整的电源电路设计案例,包括一个实验室常用的低纹波直流稳压电源和一个高效率的开关稳压电源,并且对每个案例的元器件选择、PCB布局以及调试方法都做了详细的指导。这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不强但又想学好模拟电子技术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这本《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教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综合”二字。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单个电路的讲解,而是非常强调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翻看了其中关于传感器接口电路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但书中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并不难理解。它从各种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开始介绍,比如温度传感器、光敏电阻、霍尔传感器等,然后详细讲解了如何将这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信号调理,使其能够被后续的微控制器或其他电路所识别。书中给出了大量实际的接口电路设计实例,比如如何设计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电路,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光照强度检测系统等。这些实例都非常贴近实际应用,并且书中还提供了详细的元器件选型建议和电路参数计算方法,让我觉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根据书中的指导,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它还对这些接口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和功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于实际的工程应用非常重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模拟电子技术在物联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和内容组织方式,让我感觉作者非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注意到书中关于信号处理与转换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至关重要。书中首先详细介绍了采样定理,并对其背后的数学原理进行了清晰的推导,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需要以两倍于最高频率的速率进行采样。接着,它深入讲解了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的工作原理,包括它们的不同类型(如逐次逼近型、Σ-Δ型等)及其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书中给出了很多具体的ADC和DAC芯片的选型指南和应用电路实例,比如如何使用SPI或I2C接口与ADC/DAC芯片进行通信,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转换分辨率和采样率。此外,它还讲解了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数字滤波器来改善模拟信号的质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时,并没有过于偏重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通过图示和表格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各种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比如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并给出了一些常见的设计工具和方法。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信号的模拟和数字转换过程,是进行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基础。

评分

这次入手这本《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教程》,说实话,一开始是被它“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头衔吸引的,感觉会比较权威,内容应该很扎实。拿到书后,我主要翻阅了前几章,对于数电基础和基本逻辑门的部分,感觉内容讲解得非常细致,从最基础的非门、与门、或门开始,到更复杂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都配有清晰的电路图和详细的原理分析。特别是关于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部分,书中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化简方法,并且每种方法都附带了实际的例子,比如用卡诺图化简、代数法化简等,让我对如何优化逻辑电路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它还专门辟出了章节介绍了一些常用的集成逻辑门芯片,比如74LS系列,详细讲解了它们的引脚功能、电气特性和应用电路,这对于我们实际动手做实验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一个逻辑功能时,都联系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场景,比如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计数器的设计等,这样一来,枯燥的理论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更容易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后面的模拟部分,但单凭前面对数电基础的扎实讲解,就已经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非常适合作为入门学习的教材,能够帮助我打下坚实的数字电路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和实验做好准备。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深度,对于我这种刚刚开始接触模拟电子技术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我之前对模拟电路总是一知半解,感觉各种元器件的参数和特性难以把握,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电阻、电容、电感等无源元件入手,到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有源元件,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在讲解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时,书中给出了很多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分析,并且配上了相应的波形图,让我能直观地看到它们在不同偏置下的电流电压关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讲解,而是非常注重与实际电路的结合。在介绍完单个元器件的特性后,书中立刻就给出了如何利用这些元器件构建基本电路,比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而且,它在讲解每一个电路时,都会从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参数分析到性能指标,一步步深入,让我能够理解电路的“前世今生”。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运算放大器时,不仅仅是介绍了它的基本功能,还详细讲解了同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等多种经典应用电路,并且给出了详细的分析过程和设计思路。这本书真的把理论知识转化成了实践能力,让我觉得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模拟电路的设计思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