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教育項目評估標準——如何評價對教育項目的評估(第二版)
:39.00元
作者:(美)詹姆斯·桑德斯,劉玲,汪瓊 等校
齣版社:暫無
齣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301205549
字數:240000
頁碼:21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詹姆斯·桑德斯編著的《教育項目評估標準--如何評價對教育項目的評估(第2版)》開篇給齣瞭兩個內容目錄。在個目錄中,這些標準是按照上麵提到的四大屬性分類組織的。在第二個目錄中,即本書內容的功能目錄中,各項標準是按照它們對項目評估中主要任務的貢獻情況來組織的。項目評估的主要任務包括:判斷是否需要評估、界定評估問題、設計評估、收集資料、分析資料、撰寫評估報告、做齣評估預算、製定評估協議、管理評估過程和建立評估團隊。對於每一個任務,功能列錶中羅列瞭在完成這個任務時需要采納的多項標準。
目錄
前言
緒論
定義
標準的適用範圍
預期受眾讀者
標準集的組織和實質
編排格式
標準用法
應用案例研究
對標準使用者的建議
標準應用核查錶
實用性標準
U1 乾係人辨識
U2 評估者資質
U3 資料搜集範圍與篩選
U4 價值解釋
U5 報告清晰度
U6 適時報告與分發
U7 評估影響
可行性標準
F1 程序可行性
F2 政治可行性
F3 成本效益
正當性標準
P1 服務導嚮
P2 正式協議
P3 人權
P4 人際互動
P5 完整公平的評價
P6 公開評估結果
P7 利益衝突
P8 財務責任
準確性標準
A1 項目文檔
A2 環境分析
A3 詳細描述目的和過程
A4 有說服力的信息來源
A5 有效信息
A6 可靠信息
A7 係統化的資料
A8 定量信息分析
A9 質性材料分析
A10 充分論證的結論
A11 公正地報告
A12 元評估
譯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過程中,我發覺作者在語言運用上的老練和精準。他很少使用那些故作高深的、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來堆砌篇幅,而是用一種極其清晰、邏輯嚴密的敘述方式來闡釋復雜的概念。比如,在解釋“效度”和“信度”在教育項目中的具體體現時,他會巧妙地引用一些看似日常卻極富代錶性的案例,使得這些原本偏嚮統計學的概念瞬間變得鮮活起來。這種“化繁為簡”的敘事能力,對於那些希望快速掌握核心評估精髓的管理者和教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我個人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議題時的中立立場,他從不急於下定論,而是並列呈現不同的學派觀點,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批判性地接納。這種尊重讀者的寫作態度,使得閱讀體驗成為一種智力上的探索,而不是被動的知識灌輸,這在同類書籍中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沒有采用那種花裏鬍哨的色彩堆砌,而是選擇瞭沉穩的深藍色作為主色調,搭配燙金的書名和作者信息,透露齣一種專業、嚴謹的氣息。這種設計語言似乎在無聲地告訴讀者,這本書的內容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學術結晶。我在書店裏拿起它時,首先被它紮實的紙張質感所吸引,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這通常是高質量齣版物的標誌。內頁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考究,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留白得當,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坦白說,我過去接觸過不少教育領域的專著,但很少有哪一本在“顔值”和“內涵”上能做到如此平衡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案頭精品。這種對細節的打磨,讓我對書中即將呈現的知識體係充滿瞭期待,仿佛已經預見到作者在內容組織和邏輯梳理上付齣瞭巨大的心血。正是這種專業且剋製的視覺呈現,立刻將它與其他市場上的同類書籍區分開來。
評分翻開目錄的那一刻,我幾乎是立刻被其內容的宏大結構所震撼。它並非簡單地羅列評估的指標或流程,而似乎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具有自我迭代能力的知識框架。那種從宏觀的教育哲學基礎,逐步深入到具體的量化指標設計,再到最終的反饋和持續改進機製的過渡,設計得如同精密的瑞士鍾錶。我特彆留意到其中關於“情境化評估模型”那一章節的標題,這立刻引發瞭我的好奇心。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一刀切的評估方式早已被證明是無效的,而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評估,是所有一綫工作者麵臨的巨大挑戰。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洞察到瞭這一痛點,並試圖提供一個具有彈性和適應性的理論工具箱。這種從理論深度到實踐可操作性的完美銜接,讓人感覺作者不僅是理論傢,更是深諳一綫疾苦的實踐者。這種體係化的思維,遠超我預期的“評估指南”範疇,更像是一本關於教育係統優化的總綱領。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啓發,已經遠遠超齣瞭“如何評估一個教育項目”這個基本命題本身。它更像是一麵棱鏡,摺射齣當前教育體係中存在的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當我讀到關於“評估的倫理責任”那一節時,我停下來沉思瞭很久。作者尖銳地指齣瞭評估工具可能被濫用,從而異化為權力或資源分配的工具,而非促進學習和改進的手段。這種對工具背後權力關係的深刻反思,無疑將評估的層次提升到瞭哲學和倫理的高度。它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工作中,是否無意中陷入瞭“為評估而評估”的怪圈。這本書迫使讀者跳齣技術層麵,去思考評估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服務於人的全麵發展。這種帶著深刻人文關懷的批判性視角,是任何一本純粹的技術手冊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閱讀此書的感受,那便是“意猶未盡,茅塞頓開”。它提供的知識密度極高,但消化起來卻並不費力,這歸功於作者構建的清晰路徑。與過去我閱讀的一些“快餐式”的培訓材料不同,這本書的價值是具有長期復利效應的。我已經開始嘗試將書中所倡導的“形成性評估循環”應用到我正在參與的一個培訓計劃中,並發現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改進點,一下子變得具體可測量瞭。它不僅僅是一本指導手冊,更像是為教育評估領域提供瞭一套新的“操作係統”。我期待未來能在更多的專業研討會上看到這本書被引用,因為它所倡導的評估理念,我認為代錶瞭該領域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嚮——更加科學、更加人性、也更具前瞻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解決瞭“怎麼做”的問題,更深刻地迴答瞭“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問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