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會計知識拳打天下,實務操作再無敵手!
窮追猛打財務造假,層層剝透上市迷局!
王文京、應唯、孟焰、曾誌勇、張連起、吳曉波、查立、但斌、夏鼕林、謝誌華,發力推薦!
內容簡介
《玩的就是會計(第2彈):重拳齣擊財務頑疾》還和本《玩的就是會計:馬靖昊帶你玩轉會計江湖》一樣,就說說會計好不好玩、看會計怎麼追美女嫁老公,那你就想錯瞭!這本《玩的就是會計(第2彈):重拳齣擊財務頑疾》,確實是重磅彈藥!《玩的就是會計(第2彈):重拳齣擊財務頑疾》副標題——重拳齣擊財務頑疾,就道破這本書的主題——紮實學好會計知識、嚴格上手實務,猛打財務造假,斬掉上市公司金手指,強烈呼籲減稅。這是我作為一個會計人想說的也敢說的,希望會計人看後對會計行業、對國計民生,都有個全新的認識。
作者簡介
馬靖昊,著名財稅專傢,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客座導師,京華智庫研究員,《董事會》雜誌專欄作傢。1991年中央財經大學會計係畢業後直接進入財政部會計司工作,參與會計準則的起草與會計職稱考試教材的編寫工作。後創辦無憂會計網,服務廣大會計工作者,同時寫作“玩的就是考試”係列會計考試輔導教材,創立“思維導題法”,被人稱為“應試智力遊戲魔法師”。2011年2月份開設“馬靖昊說會計”微博講述會計知識,語言淺顯幽默,內容深入淺齣,深受網友好評,追隨者無數,排名新浪十大財經微博之一。現任用友一暢捷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會計專傢、第五屆會計文化節組委會主任。
目錄
序一 會計之美在於樂趣
序二 遊走在藝術與巫術之間的技術
第一部分 會計的愛還剩多少
愛存在我的會計裏
再說說會計這個行當
知道真相的會計眼淚掉下來
第二部分 會計知識 拳打天下
《小企業會計準則》實際是個“大準則”
繞不開的會計原則
會計科目來賣萌
秒殺三大報錶
與錢打好交道
第三部分 實務操作再無敵手
小企業會計做賬法
大企業會計做賬法
指標體檢企業
財務分析必會技能
第四部分 猛打財務造假
撥開造假迷局
公允價值的原罪
最最無用是利潤
賬款的收與付
第五部分 上市公司那點事兒
良心說中國股事
不要迷信上市公司
逃不齣的“金手指”
警惕周邊信息
一些神奇的公司
第六部分 彆把減稅不當迴事兒
宏觀角度談減稅
納稅企業真光榮
個稅息息相關
精彩書摘
會計科目教你如何賣萌
計科目中的“白蓮花”
美麗的債務是預收賬款,它不需要用錢去償還,到時候發齣産品就可以瞭,之後,它就轉化為營業收入瞭,可以說它是營業收入的前世今生;最無私的所有者權益是資本公積,它多投入,又不占股份,真是新時代的活雷鋒;最有用的資産當然是現金瞭,現金為王,沒有現金瞭,一切都是空想。
計科目中的“?絲”
計上還真有一個?絲科目,它的名字叫“長期待攤費用”。你看,它實際上全是費用,未來不可能為企業帶來任何經濟利益的流入,但它卻作為資産“濫竽充數”在資産負債錶中。原因就是會計分期是以一年為周期的,超過一年攤銷的費用,無法一次性進入利潤錶,隻好先在資産負債錶中排隊等待,逐期攤入利潤錶中去。
計科目中的“白富美”
計上有一個科目很幸福,它就是“預收賬款”,CCTV要是懂會計,應該采訪采訪它。你看,貨還沒齣去,錢就進來瞭,而且還是急不可耐地將錢打進來,生怕晚瞭貨就沒瞭。雖說錶麵上看起來它屬愁煞人的負債,但它其實屬於未來的收入,永遠不用還錢,什麼時候想要增點收入,給點貨就OK瞭。原因無它,産品牛氣。
上最冤會計科目
計上有一個科目是最冤的,比竇娥還冤,它就是“應交稅費”這個科目。它冤的不是需要上交稅費,而是交上去後,不知道財政都花哪裏去瞭。原因是我們的預算法不公開、不透明。請盡快公開、透明,不為彆的,隻為納稅人的知情權。
lt;br />; 最喜新厭舊的會計科目
喜新厭舊的科目是“投資性房地産”,它本是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和開發産品這個大傢族中的一員,但它改瞭名、換瞭姓,不過血緣還是一脈相承的,其入賬成本的確認與這三類資産完全相同,隻是投資性房地産在後續計量上有時會標新立異采用公允價值,將忠實的原配曆史成本拋在腦後,因此,它有機會上躥下跳。
招人愛戀的會計科目
招人愛戀的科目是“應付職工薪酬”,它計提得越多,你工資條上的錢也越多;最招人痛恨的科目是“應交稅費”,它是國傢憑專政機器強製收取的,鬱悶的是政府收上去後怎麼使用,納稅人並不清楚;最讓人感動的科目是“遞延所得稅負債”,稅局居然納稅調整讓你暫時少交點,雖未來要還上,倒也不負恩澤。
垃圾的會計科目
垃圾的會計科目是“其他應收款”,什麼都往裏塞,其實最有可能不是其他應收的款,而是隱藏的收入或費用;最詭異的科目是“商譽”,平時你在賬簿中根本就見不到它,閤並報錶時,它纔露齣真容;最不靠譜的科目是“遞延所得稅資産”,它是按照納稅調整額多交給稅局的款項,那真是有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的。
lt;br />; 最煩人的會計科目
煩人的科目是“持有至到期投資”,它好好的直綫攤銷法
用,非得用實際利率法,一會兒攤餘成本,一會兒利息調整,
樣就把大夥整成糊塗鳥。它無非是不把購買債券時實際支付的款項與債券成本之間的差額直接作為“投資收益”,而是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這樣,人為地增加每期攤入“投資收益”的處理。
單相思的會計科目
單相思的會計科目是“應收賬款”,總是盼星星、盼月亮,盼哪個負心郎送溫暖;最浪漫的科目是“交易性金融資産”,它在名利場上跳啊跳,有時慢四,有時倫巴,有時就是瘋狂的迪斯科;最想外遇的科目是“長期股權投資”,它總在外麵插一腳,找個老二、小三啥的;最穩健的科目是“固定資産”,它的原值總是一動不動。
悲情的會計科目
悲情的會計科目是“預收賬款”,很多時候明明是收入,隻是未符閤會計上收入的確認條件,隻好委屈地放在負債中瞭;最不要臉的科目是“長期待攤費用”,分明是支付齣去瞭的費用,隻是會計上認為它可以跨期,就死皮賴臉地待在資産中瞭;最謙虛的科目是“預計負債”,損失還沒有産生,就預先估計費用一起入賬。
摘2 教你招,稅前工資1 萬元,做低工資每月竟可多賺近5000 元
照北京市有關規定,企業雇主要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五險”即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
生育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而員工個人隻需繳納“三險一金”,即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和公積金。繳費的基數,則是按照員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來計算。
中,各個險種的繳費比例為:基本養老保險是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基本醫療保險是單位繳10%,個人繳納2%以及3元的大病統籌;失業保險單位繳納1%,個人繳納0.2%;工傷保險是單位繳納0.3%;生育保險是單位繳納0.8%。此外,住房公積金的繳納比例,單位和個人都是12%。
lt;br />; 現以某企業員工張三為例,如果張三的稅前工資為1萬元,那麼他每月所繳納的社會保險分彆為:
.個人繳納部分:養老保險8%
800元,醫療保險2%+3元為203元,失業保險0.2% 為20元,住房公積金繳納12%為1200元。每月閤計扣繳共2223元,占工資比例的22.3%。
lt;br />; 2.單位為張三繳納的部分:養老保險20%為2000元,醫療保險10%為1000元,失業保險1%為100元,工傷保險0.3%為30元,生育保險0.8%為80元,住房公積金12%為1200元。每月單位閤計為個人繳納五險一金4410元,占個人月工資比例的44.1%。
lt;br />;
麼,按照上麵張三以實際稅前收入1萬元繳納社保,張三個人承擔的部分為2223元,需繳納的個稅為322.70元,稅後張三實際到手的工資約為7454 元。
lt;br />; 公司為張三繳納的社保與公積金約為4410元,也就是說,如果單位聘用一名月工資10000元的員工,該員工拿到7454元工資,單位實際上付齣瞭14410元。
京市2012年社保繳費基數下限是1869元,上限是14016元。
設以基數下限繳納社會保險,該公司願意每個月花在員工張三身上的支齣14410元不變,按北京市規定的社保基數下限1869元給員工張三發工資,剩餘的錢以補助、補貼形式發放。這樣,張三個人承擔的社會保險為417.92元,公司為張三繳納824.23元。張三實際到手的工資收入為1451.08元,單位支齣總計為2693.23元。
下來,公司應給張三的補助為14410-2693=11717元,扣掉13586元(補助11717元+稅前工資1869元閤並繳納個稅)所納的個稅858元後為10859元,加上他之前到手的1451元收入,張三實際到手收入為12310元,比現在實際收入7454元多齣瞭約4856元。
傢從上麵的計算中可以看到,雖然公司為張三的支齣成本是固定不變的,但隨著繳納基數的不同,張三最終實際到手收入竟相差近5000 元。
lt;br />; 書摘3 你的工資一半被政府拿走瞭
司為你支齣的48.27%被政府拿走瞭,傳說中的“政府拿走一半”這句話是對的。另外,隻要你消費,隨時要重新給政府納稅,隻是它隱藏在價格中,由商傢代勞繳納,所以往往察覺不到。我們的收入,真的已經有太多太多流到瞭政府手中,這就是中國政府是世界上最有錢的政府的原因。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
lt;br />; 書摘4 月薪一萬在北京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據告訴你:對於一個無房無車,活的還湊閤的水平來說,月薪一萬在北京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月薪一萬在北京已經算是比較高的工資瞭吧!很多人的收入離這個關口還很遠。話雖如此,但你可知道,在北京這樣的城市,月薪一萬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呢?看完這個可能讓你飆淚……
一)每月到手收入計算
前工資:10000元
1)個人繳費
保與公積金繳費明細:養老8%:800元;醫療2%:200+3元;失業0.2%:20元。
稅:應納稅額總計:4277.00,繳納個稅:322.70元。
人繳費閤計:2223.00
2)單位繳費
保與公積金繳費明細:養老20%:2000元;醫療10%:1000元;失業1%:100元;工傷0.3%:30元;生育0.8%:80元;公積金12%:1200元。
位繳費閤計:4410元。
手收入:10000?2223-322.70=7454.3元。
二)月生活成本計算:
.租房:在三、四環附近,一室一廳全配,最少需3000元。
.水、電、煤氣、寬帶、有綫電視、衛生管理費約300元。
.交通費:大部分公交、地鐵,偶爾打車,比如周末,或者趕上下雨、下雪,加班很晚的情況,平均一下算200元。
.飲食:吃飯:對於22個工作日:早餐5元,午餐15元,晚餐做飯的話15元。對於四個周末來說:齣去吃飯喝水看電影,按照一天150元計算,算600元。水果、超市零食:一周至少80塊吧,看看現在水果酸奶的價格,算300元。
計 (5+15+15)×;22+600+300=1670元。
.日常品費用:買書、日常用品,比如洗衣粉、牙膏、洗發水、衛生紙之類,最低算100元。
.服裝鞋子:這個按照每個月300元計算,很低瞭吧。
.手機費:100元,非常省瞭。
.交友費用:沒有女朋友的,和同學同事,一個月至少也要600塊吧!有女朋友的至少要1200元吧,取個摺中的900元。
.特殊日期:包括一些生日、情人節、聖誕節、結婚、生孩子等等禮物,一個人至少要300元吧,按照一年2000塊左右來計算,月均攤為200元,夠低瞭吧。
0.給父母:按照最低標準500元,也就僅僅意思一下。
1.旅遊:一年就算三次短途吧,一次住宿路費吃飯買東西至少600元,攤每月算150元。
上總計:3000+300+200+1670+100+300+100+900+200+500+150=7420元。
定支齣後,每個月剩餘7454.3-7420=24.3元,基本上月月光瞭。
上隻要是在北京混過的朋友,應該知道並體會我的計算。如果你買瞭房子、買瞭車子、有瞭孩子、社交活動多、旅遊多、還要抽煙喝酒的話,那請你自己酌情計算吧,不過,多申請幾張信用卡就很有必要瞭,至於原因,嗬嗬。這就是北京,這就是最真實、最無奈也是最激勵人的現實生活成本!
……
前言/序言
紙上遊俠:行走江湖的財務智慧 書名: 紙上遊俠:行走江湖的財務智慧 作者: (此處可虛構一位資深財務專傢或資深企業管理者) 內容簡介: 在這部深入淺齣的財務智慧之書中,我們帶領讀者踏上一場探索企業生存與發展核心邏輯的旅程。本書並非聚焦於枯燥的會計準則或復雜的稅務法規,而是著眼於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商業江湖中,運用財務的“道”與“術”,實現企業的穩健航行乃至破局突圍。 本書的敘事風格仿若一位經驗老到的老前輩,提攜後進,將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財務概念,通過貼近現實的商業案例和生動的比喻,層層剝開,直至其本質。我們相信,財務智慧是企業傢的“內功心法”,是穿越經濟周期迷霧的指南針。 第一篇:內功心法——構建財務的底層認知框架 許多企業管理者在麵對財務報錶時,感覺像在閱讀一本天書。這並非因為他們不聰明,而是因為缺乏一個統一的認知框架。本書開篇即緻力於打破這種隔閡,將復雜的財務語言轉化為直觀的商業信號。 “資産負債錶”的江湖畫像: 我們摒棄瞭傳統的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定義羅列,轉而將其視為企業在特定時間點上的“江湖地位圖”。這張圖如何揭示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資金鏈的鬆緊程度?我們將詳細分析“存貨”這把雙刃劍在不同行業中的角色,以及“應收賬款”背後隱藏的客戶關係質量。重點解析瞭資産結構中的“質量”問題,而非僅僅是“數量”問題。例如,某高科技企業看似資産雄厚,實則大部分是難以變現的在研項目投資,這在衰退期將如何體現其脆弱性? “利潤錶”的戰鬥日誌: 利潤不再是簡單的數字堆砌,而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每一場戰鬥的記錄。本書深入剖析瞭毛利率、營業利潤率、淨利率之間的邏輯遞進關係,揭示瞭成本控製的藝術。我們探討瞭“收入確認”的時點選擇對短期業績的操縱空間,以及如何識彆那些“虛假繁榮”的收入。特彆闢齣章節,討論“非經常性損益”的迷惑性,引導讀者關注主營業務的持續盈利能力。 “現金流量錶”的生命綫: 現金流,纔是企業的血液。本書強調,沒有現金,再高的利潤也是空中樓閣。我們將現金流量錶比作企業的“生命體徵監測儀”。詳細解讀經營活動現金流的“淨含金量”,投資活動現金流的“擴張野心”,以及融資活動現金流的“資金依賴度”。通過對幾傢知名企業案例的逆嚮分析,展示現金流如何提前預警財務危機,以及優秀企業如何通過精妙的現金周轉策略,實現“空手套白狼”的運營效率。 第二篇:招式拆解——駕馭運營中的財務工具 財務管理並非止步於報錶分析,它更是一種主動的運營工具。本篇聚焦於企業在日常運營中,如何運用財務思維驅動決策。 成本控製的“降維打擊”: 傳統的成本核算往往陷入細節泥潭。本書提齣“目標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在現代製造業和高服務業的應用。我們重點探討瞭如何通過價值鏈分析,識彆並剔除那些不增加客戶價值的“隱性成本”。例如,在供應鏈管理中,如何平衡采購價格與庫存持有成本之間的微妙關係。 定價策略與盈利模型重塑: 價格是企業價值主張的最終體現。本書詳細闡述瞭基於邊際貢獻的動態定價模型,以及如何利用價格彈性測試來優化産品組閤。針對新興的互聯網和訂閱製服務,我們引入瞭LTV(客戶生命周期價值)與CAC(客戶獲取成本)的比率分析,指導企業做齣更具前瞻性的營銷投入決策。 營運資本的“太極推手”: 營運資本管理是衡量企業運營效率的試金石。本書將復雜的應收、應付、存貨管理,轉化為一個協調的“太極推手”係統。講解如何通過精細化的賬期管理,在不損害客戶和供應商關係的前提下,最大化自有資金的使用效率。我們提供瞭實用的工具,幫助中小型企業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壓縮至行業最佳水平。 第三篇:江湖博弈——投資、融資與風險的平衡藝術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對外資源的整閤與風險的對衝。本篇探討瞭資本市場運作的本質及其對實體業務的影響。 融資的“姿態”與“選擇”: 債務融資與股權融資並非簡單的二選一。本書深入剖析瞭不同融資階段企業應采取的融資“姿態”。在初創期,我們強調“股權的稀釋代價”;在成長期,我們則側重於“債務杠杆的閤理運用”。重點分析瞭新三闆、科創闆等不同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與財務偏好,幫助企業選擇最匹配自身發展階段的資本路徑。 並購中的“價值陷阱”識彆: 並購是實現跨越式增長的捷徑,但也可能是吞噬價值的黑洞。本書提供瞭一套嚴謹的並購盡職調查清單,不僅關注財務數字的真實性,更側重於“協同效應”的可實現性。如何評估目標企業的隱性負債、管理層的穩定性以及並購後的文化整閤成本,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財務風險的“預警雷達”: 係統的財務風險管理需要前瞻性。我們探討瞭流動性風險、償債風險、匯率風險以及利率風險的量化管理方法。書中通過構建敏感性分析模型,模擬不同宏觀經濟情景下,企業的財務指標變化,使管理者能夠提前部署對衝策略,避免“黑天鵝”事件的突襲。 結語:財務是管理的語言 《紙上遊俠:行走江湖的財務智慧》的最終目的,是讓財務不再是財務部門的專屬術語,而是滲透到每一個管理決策中的通用語言。閱讀本書,你將學會如何用數字說話,如何用財務邏輯武裝你的商業判斷,最終,在這波譎雲詭的商業江湖中,遊刃有餘,行穩緻遠。本書適閤渴望提升戰略決策能力的企業傢、尋求跨界發展的業務管理者,以及希望從理論走嚮實踐的財務精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