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清代一部以研究热性病为主的专著,由清代医家沈月光、龚藩臣传,车质中、胡骏宁补辑。
本书,作者之所以敢称“伤寒一书”,其在“伤寒凡例十六条”中有十二个方面超于前人:
一,批评后人不知各州分野的由来,并将“治扬州分野之法,通之于各州分野”,“故曰伤寒一书”;
二、“但一见舌胎,认明系何经颜色,在何经部位,即知系何经证,应用何经要药,盖不待问证察脉,而胸中已了了明彻矣。”……“故曰伤寒一书”;
三、通过看舌苔,认证简明,故作者曰“即素不知医者,但使读过一遍,会看舌胎寻得方药,即能见病知源,依经施治,故曰伤寒一书”;
四、“此书但看舌苔,分別阴阳……无不奏效,故曰伤寒一书”;
五,相对治愈率高,“如以此书方论治之,善治者,百人中犹可活六七十人,即不善治者,百人中亦可活三四十人,故曰伤寒一书”;
六,“伤寒舌胎纯黑者,乃足太阴经正病,诸书谬谓‘水克火’,百无一活……独此书治黑舌胎,善治者,百人中犹可活六七十人,即不善治者,百人中亦可活二三十人,故曰伤寒方论,是一书”;
七、透发兼治斑,“其治扬州分野伤寒,无不兼治发斑,较之诸书治法,亦为全备确当,故曰一书”;
八、以独特视角认识《内经》,故“书中所论五运六气,藏府经络,诊脉察证,立方用药,悉发他人所为发,而与诸书全不相同……另立风伤于卫之法,以成一家之言……故曰一书”;
九、除遵《内经》邪“在三阳经则皆可汗”外,又“独此书方论,意或奇而辞或拙,方药亦多忤俗,然使医者……则无言不是金针,无方不是仙丹……故曰伤寒一书”;
十,作者警示“伤寒之死,非结则蓄,如热证而变成寒证,及误治而致成坏证者,尤当于结、蓄中求之,方能起死,”不但将结证分为十结,还将蓄血“分晰阴阳,论定攻补,”故其傲曰:“谁能道其字?故曰伤寒一书;”
十一、藏府配八卦干支图,总以脾胃为各经之主,而阴阳五行,各有生克,运用相冲、相克来确定病情,对冲者合之,克者化之,对盛者抑之,衰者扶之,一切补偏救弊,俱归脾胃为之调剂,即此一图,已洞彻医道根源,故曰伤寒一书;
十二、对不同地域之伤寒,区别施治,对“扬州分野,地土卑湿,民禀柔弱,较之别省伤寒尤为难治,”指出“攻补咸宜”的治则,对别省之伤寒,诚能一隅三反,破诸家之疑团,故曰伤寒一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代一部以研究热性病为主的专著,由清代医家沈月光、龚藩臣传,车质中、胡骏宁补辑。本书以河图洛书为根本,以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为主线,同时将五行、天干地支融为一体,以推五运六气。
本书作者以五运六气之反映自然界正常规律与异常规律变化,揭示天体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气候变化与脏腑的内在联系、五运六气异常变化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内在联系,以说明运气都要合之于脏腑,才能推测民病,从而进一步阐发《伤寒论》的旨趣,以推行张仲景六经辩证学说。
本书分别用文字和图表对五运六气等理论加以说明,并分别编成主运、客运、司天等歌诀。可供临床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叙
卷之一 元集
伤寒凡例十六条
五运歌
五运阴阳老少歌
五运客主配五音歌
五运主运歌
五运客运歌
天地六气歌
司天歌
左右间气歌
逐年主气歌
逐年客气歌
六气交节令歌
十二经配天干歌
十二支配藏府歌
主运图
客运图
藏府配八卦干支以应天地六气图
主气图
客气图
客气客运加于主气主运以推民病图
五运六气说
伤寒六经正病论
左右手持脉法
左右手脉法部位图
七表脉
八里脉
九道脉
浮脉
洪脉
弦脉
迟脉
沉脉
滑脉
伤寒传经脉诀
舌上分各经部位图
舌上现色分经图
舌上兼经互现颜色图
舌上三图总论
舌胎辨证法
……
卷之二 亨集
卷之三 利集
卷之四 贞集
附余
方剂索引
精彩书摘
阳明病不退,邪热传人少阳经,少阳,三阳经尽之处,为厥阴之腑,与肝相为表里。胆本无窍,郁甚则怒发,肝主藏血,血热而贯注于心,所以神气昏乱。肺为华盖,清气主之,肝为笨藏①,浊血主之,血热则流于太阴。脾为统血之官,热无定位,故手足扬动,唇燥焦渴,此太阴经脾病也。脾开窍于口,热邪上乘,胃毒愈甚。胃主肌,脾主肉,毒虽人里,尚在半表,少阳之证不除,阳明之病已去②,非去也,陷下也.脾之热在肉,故腹大热,白珠黄,黑珠赤,眼皮了了,不欲见人,口中喃呐,似无语句。此邪传人脾,热客包络,欲歌欲语之象,或日哺热者,病邪更重也。肺为子,脾为母,母病则传之于子,肺凝塞欲哭,是肺主哭也。目直视见人,乙木在脾,肝气怒,所以目直视也。手足不欲盖暖,脾主四肢,所以不欲覆盖也。舌胎黄甚,无焦刺者,是因胁热下利也。有芒刺者,是因大便不通也。小便混浊,脾热则九藏热,所以小便混浊也.以上所论,皆太阴之正病也。
阳明之邪俱人于胆,胆之邪又人于脾,是胆之正怒已①息。然脾,空藏也,其毒在中焦,不得发越,中焦大热.幽门热连小肠,小肠,心之府也,灵明之府一热,主不识人,肺门闭,包络热,肺之上窍不通,传濡之液,流人少阴,邪从此而人肾,齿枯,舌红有黑点。舌黑有红点,此皆太阴热邪传于少阴,午后则热,目必戴阳,此神不安舍,非虚也,热极之故。或郑声作笑,小便不滋润,颈项强,时作鼾睡声,虽醒一如睡者,虽渴不知消水,形皆死证,实非死也。舌不卷,囊不缩,面不青,不鱼目,不鸦口,喉颡不直,鼻不扇,耳不焦,此皆少阴肾经本病。
太阴之邪不已,既由肺而人肾,心包络热极。包络既热,无由发泄,邪毒从此而传于肝,肝受病,则经尽矣。此时内风甚盛,九窍热极将闭,面青目赤,面黄目青,面白目紫,舌白唇焦,筋蹶,直视,反张,舌焦,皆是厥阴肝经形色。舌卷囊缩,鸦口,不知人,醒作困睡声,跷足,喉直,撮空,见人怒视,跃跃欲起,嘬嘴,脉硬如张弓弦,此皆厥阴肝经死证。
……
前言/序言
师徒四人递相传各有千秋功非凡
《秘本伤寒第一书》,初称《伤寒第一书》,其作者是何许人也?根据胡玉海在乾隆四十五年《伤寒第一书.叙》中云:“雍正初年间,有德清沈月光先生修身养性,学道深山,独得仲景真传而有九州之全书,授之昆山龚潘臣……迨后以此书传之车子质中,亦什袭藏之,钦如宝篆,从不轻以示人,亦莫知其有仲景真传也。予幸得伤寒秘笈,”胡玉海在哪里得到此书的呢?据《伤寒第一书。叙》中言:“壬辰孟夏遇车子质中于丹阳官署,聚首言欢,……因叩其所传而得是书”,由此推断,《伤寒第一书》始于沈月光,再传龚藩臣,三传于车质中,四传于胡玉海。
师徒四人递相传承的过程中,各自发挥聪明才智,逐步完善,据《伤寒第一书.附余.叙》云:“《伤寒第一书》原本二卷,得胡玉海增补则例七十六精义……爰取历次发明伤寒诸条,及医经杂说,择其可为定论而有裨医学者,分为二卷併刊于后,名曰附余。”《伤寒第一书。叙》中表明,胡玉海“增补八卦图说一篇,伤寒凡例则例七十六条”;《伤寒施治则例增补六十条》记载:“书中<藏府配八卦干支以应天地六气图>、五运六气客主图,舌胎三图、<舌上三图总论>、<舌胎辨证法>、及二十八道一切脉法、<伤寒传经脉诀>、并伤寒暑证一切方药方论,皆龚藩臣先生,得之沈月光先生,而传于车子质中之原书也;<伤寒施治则例五十条>,皆龚先生口授之法,而车子所述者也;五运六气天干地支各歌诀、五运六气说、<伤寒六经正病论>、(伤寒总论>,皆车子所补述者也;<伤寒凡例一十六条>、<伤寒施治则例增补六十条>、及<中风治法),皆胡骏宁所述者也;<手厥阴经心包络辨>、{藏府配八卦干支以应天地六气图>、说,胡骏宁所附辑者也”;“车子所述施治则例,一切论脉察证用药,显有与上文互异者,盖上文均系原书,则例内间有龚先生择取各州治法,补其未备,或少为变通者。”“车子于五运六气说内,虽曾微示其端,而金针未度,予故论而申之.”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秘本伤寒第一书》,非一人一时之作,是师徒四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当介绍师徒四人生平,但由于其不见经传,又无其他墓碑、墓志等文献,因此无从考证,故从略。
中医古籍校注释译丛书:秘本伤寒第一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医古籍校注释译丛书:秘本伤寒第一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