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育,从打开孩子的心灵开始,巧用心理学,教出好孩子
剖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找准关键点
分享符合青少年心理学与成长心理学的最有效的教养方法
父母越多掌握心理学原理,就能越了解自己的孩子,越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就能越知道什么教育对孩子是正确的,是有用的。另外,虽然我们活在显意识里,但能让我们发生巨变的,能左右我们的人生方向的,却是我们的潜意识。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心理策略的原因,也是本套丛书的写作缘起。
《每天学一点亲子心理学》丛书是一套针对孩子心理的教子图书,共分3册,分别针对学龄前、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孩子的普遍行为及典型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度的解读和分析问题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为家长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法。
《每天学一点亲子心理学》丛书是一套写给父母及教育工作者读的心灵读本,书中没有说教,让父母轻松全面地掌握孩子的心理,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帮助孩子纠正不良心理和行为,成就完美人生。
李彦芳,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曾留美学习和工作10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5年。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妈妈。现居北京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业余创作亲子教育图书。出版过《妈妈应该为上小学孩子做的50件事》《优秀就是这样教出来的》、《教出完美女孩就这么轻松》《教出优秀男孩就这么简单》、《独立的孩子最优秀》、《这样跟孩子沟通最有效》等教育图书20多部。
朱德僡,自由撰稿人。出版过《给爱情下个套》、《做女人不要太单纯,不要太不单纯》等,参与编撰《陪伴孩子走过青春期》、《亲子关系决定教子成败》、《正向教养》等教育图书。
序 有效的教育,从读懂孩子的心开始
第01章 了解学龄前儿童心理——了解是教育的第一步
孩子的心思有迹可循——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
孩子个性变化快——了解孩子的个性心理
总是惹麻烦——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
换个环境就变化——了解外在对心理的影响
第02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
孩子是个淘气包——孩子淘气是为啥
总爱捡东西——孩子在认识世界
家里有个“人来疯”——孩子只是爱表现
孩子喜欢模仿别人——模仿是天性
喜欢玩锅碗瓢盆——给孩子最简单的快乐
孩子总是跑来跑去——爱玩不是多动
孩子爱搞破坏——给孩子探索的机会
看电视没完没了——不要让孩子太孤独
自己动手,拒绝帮忙——独立性萌发
第03章 塑造良好性格——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孩子
孩子动不动就哭——爱哭不是好性格
我不想给她吃——小气的孩子
妈妈,我不敢——孩子胆小怎么办
你替我做决定吧——孩子没主见
我什么都不行——孩子也自卑
我就偏不听你的——倔脾气的孩子
看到他就讨厌——孩子爱嫉妒
万一下雨怎么办——培养乐观的孩子
不是我的错——孩子没有责任感
你能不能快点啊——慢吞吞的孩子不要催
第04章 有朋友童年才完整——教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孩子总爱欺负人——化解孩子的敌意
我的玩具你不准碰——让孩子学会分享
孩子不敢出去玩——克服恐惧心理
我就不想理他——教孩子礼貌待人
你怎么又吵架了——孩子吵架了
孩子总爱咬人——咬人并没有恶意
妈妈,他们不和我玩——面对“被孤立”
和人说话脏话连篇——净化语言环境
第05章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你怎么又尿床了——改掉尿床恶习
把手指拿出来——孩子爱吃手指
小小“夜猫子”——教孩子按时作息
我就不穿衣服——孩子总爱光身子
我不想吃这个——孩子挑食怎么办
孩子一洗脸就哭——培养卫生习惯
把兔子弄丢了——让孩子细心点
想要什么我就抢——孩子太霸道
第06章 关注孩子的怪行为——给孩子最好的行为指导
我只是拿来玩一会儿——孩子成了“小偷”
我在和小民说话——孩子的虚构朋友
妈妈,我就要糖人——恋物的孩子
妈妈,快救救我——孩子总是做噩梦
我一定要赢——指导孩子正确竞争
做事三分钟热度——孩子缺少专注力
妈妈,我也想吃——孩子太贪吃
孩子突然变口吃了——警惕口吃行为
妈妈,我头疼——查明孩子装病的原因
我也要化妆——孩子只是想美丽
第07章 正面面对孩子的性问题——把握性教育的最佳期
为什么不能看?——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我从哪来的——告诉孩子生命之源
男孩女孩不一样——让孩子认识自己
我失恋了——正确看待孩子的恋情
喜欢漂亮女孩——爱美是天性
我就要摸——爱摸“小鸡鸡”
我们来玩过家家——不必刻意压制
爱看大人洗澡——满足好奇心
男孩过分阴柔不好——培养阳刚之气
第08章 经常关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真烦,真烦——孩子的烦心事
一脚踢开房门——突然发怒的孩子
我最厉害——孩子的骄傲心理
我不会,我很笨——化解悲观情绪
做不好怎么办——孩子的焦虑心理
我想哭一场——给孩子哭的权力
孩子心事太重——打开孩子的心扉
孩子喜欢自言自语——多和孩子聊聊
妈妈,我怕输——怕失败怎么办
有效的教育,从读懂孩子的心开始
关于孩子和教育,父母们普遍知道的很少,做错的很多。不是因为父母不努力,而是因为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误解了孩子,甚至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障碍,让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走入歧途。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尼·贝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在街头的一面墙上,分别挂了两个牌子,一个上写“禁止涂鸦”,一个上写“请不要乱涂写”。结果发现,在挂第一个牌子期间,该面墙上涂鸦的现象特别严重。
现在我们也来做个试验,请你用下面几个句式来和孩子说话:“不要做……”、“不许做……”、“不能做……”,你看看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
很显然,这样严肃的禁令式教育,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你的孩子把对抗你作为当下一个获取快乐的目标。
著名的心理学家德·波诺发现,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他们眼里对于美女的概念,只是村里漂亮的姑娘,而不会有更美的形象。波诺说,这是“乡村维纳斯”效应。
现在,我们也来做个试验,我们让孩子回答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你给一个孩子一个固定的答案,而给另一个孩子很多关于自然现象的图书。看看哪一个孩子回答问题更好?
很显然,如果我们只给孩子固定而准确的答案,那么孩子就会变成一个目光短浅、刻板而没有主见的人,而如果我们能多方面、多思维开启孩子的智力,那么孩子就会学会自己探索,不愿意受任何权威的限制。
美国科学家法波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许多条毛毛虫首尾相连放在一个花盆的边沿。在离这个花盆六英尺的地方,就有毛毛虫爱吃的松针。但他发现,这些毛毛虫一直沿着前面毛毛虫的足迹走,直到七天后,它们都被饿死。
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让一个智障者对几个孩子受训,条件是只允许孩子说“yes”,过一段时间后,我们看看孩子们会怎么样?
很显然,优秀的孩子也可能会成为智障。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允许孩子听从父母的话,那么孩子将来只能达到你的一半水平,而永远无法超越。
这些对教育有用的心理学实验,你知道多少?
有一个父亲,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教育可以不用让孩子听话。他说:“如果孩子不听话,那还怎么做教育?
当他进行了上面的三个实验后,马上豁然开朗。之后,在教育孩子时,他喜欢更多地听听孩子的意见。结果,他的孩子变得特别懂事,让他操心的事情更少了。
其实,教育过程,是一个心理互动过程,也是一个潜意识挖掘过程。
父母越多掌握心理学原理,就能越了解自己的孩子,越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就能越知道什么教育对孩子是正确的,是有用的。另外,虽然我们活在显意识里,但能让我们发生巨变的,能左右我们的人生方向的,却是我们的潜意识。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心理策略的原因,也是本套丛书的写作缘起。
《每天学一点亲子心理学》丛书是一套针对孩子心理的教子图书,共分3册,分别针对学龄前、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孩子的普遍行为及典型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度的解读和分析问题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为家长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法。
《每天学一点亲子心理学》丛书是一套写给父母及教育工作者读的心灵读本,书中没有说教,让父母轻松全面地掌握孩子的心理,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帮助孩子纠正不良心理和行为,成就完美人生。
最后,祝所有的父母都读懂自己的心,看懂孩子的心,做最好的教育。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多年经验的专家,这一点从书中的论述中就能明显感受到。我一直对教育心理学很感兴趣,但很多文献都比较晦涩难懂。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以非常平实、亲切的语言呈现出来,并且紧密结合学龄前儿童的实际情况。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玩中学”的解读,它不仅仅是让孩子玩,而是如何通过有目的的游戏,引导孩子在玩耍中学习认知、情感和社交技能,这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有效得多。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机的方法,这对我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我还在书中找到了关于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一些小窍门,比如通过一些简单的亲子互动游戏,就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这本书就像一本育儿宝典,让我觉得自己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并且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地面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评分作为一名对育儿理念有着自己坚持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启发思考、提供深刻洞见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学龄前父母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策略和技巧”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我不太喜欢那些空泛的理论,更看重那些能够触及孩子内心、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的论述。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需求以及社会性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策略。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怎么做”的技巧,而是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从而让我能够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所学。比如说,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超越“放手”和“鼓励”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包括如何为孩子创设一个既安全又能让他们自主探索的环境。对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养成,我也希望能从书中获得更具智慧的引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温暖,淡雅的色彩和温馨的插画立刻吸引了我。我是一个正在经历孩子学前教育阶段的家长,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迷茫和挑战。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仿佛看到了救星。我一直相信,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这关键的六年里。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策略,从而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理论指导,更能分享实际操作的技巧,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立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时,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安抚孩子、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好方法。又或者,在孩子出现叛逆期时,如何用恰当的方式沟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压制。我渴望获得一套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指导,让我能够充满信心地陪伴孩子走过这段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旅程,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非常复杂,既有惊喜,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惊喜在于,书中的确提供了一些非常新颖且实用的教育心理策略,我之前从未从其他地方接触过。例如,作者在分析孩子“不听话”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时,提供了一个我之前从未想过的角度,让我对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书中提供的一些具体技巧,如在孩子进行某个行为前,如何巧妙地引导和设置界限,也让我受益匪浅。这些技巧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但效果却出奇地好。然而,我个人觉得,如果书中能在某些方面再增加一些案例分析,会更加生动。虽然有一些小故事,但如果能够选取更多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孩子,以及他们面临的具体问题,并详细阐述解决方案,会让我觉得更有代入感,也能帮助我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自己孩子可能遇到的类似情况。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尤其适合那些希望在育儿过程中追求更深层次理解和更有效方法的家长。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专业,而且内容看起来很有分量。我作为一个新手家长,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真的是手足无 Rússia。看着孩子每天哭着不想去,我心里也跟着揪着。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很多,但有些内容太学术化,不容易理解,有些又太口语化,缺乏深度。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个空白,既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又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情绪的部分,比如在孩子发脾气、闹别扭的时候,我该如何引导,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教会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还有,关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建立友谊,这也是我非常想从书中找到答案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点迷津,让我少走一些弯路。
评分好好!!!!
评分书是同事介绍的,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好评
评分书挺好。。。。。。。。
评分正在努力中,希望与孩子一起学习
评分书挺好。。。。。。。。
评分书是同事介绍的,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正在努力中,希望与孩子一起学习
评分书是同事介绍的,值得买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