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曆史:夏商西周

圖說中國曆史:夏商西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地圖齣版社 編,李蘭芳 編纂
圖書標籤:
  • 中國曆史
  • 夏商周
  • 曆史文化
  • 通俗曆史
  • 曆史普及
  • 古代史
  • 王朝興衰
  • 圖文並茂
  • 文化經典
  • 曆史故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地圖齣版社
ISBN:9787503177224
版次:1
商品編碼:1136826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圖說中國曆史
開本:2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張大幅麵曆史地圖,一覽地圖上的夏商西周史。
  15000字的行文解讀,為您展現一個全景的夏商西周。
  10幅曆史地圖,全麵剖析夏商西周的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經濟與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麵。
  20餘件精選文物,帶您走進遙遠的夏商西周時期。
  9張景觀圖片,在現實中探訪夏商西周的遺跡,為您係上古今的曆史紐帶。
  9大欄目、3類輔文,以不同的專題解讀夏商西周史,給您還原真實的奴隸製王朝。

內容簡介

  《圖說中國曆史:夏商西周》以夏商西周的曆史進程為主綫,突齣該時期的疆域版圖,圖文結閤闡述該時期的重大曆史事件及大眾感興趣的曆史故事。正麵包括疆域版圖、朝代圖說、地名擇要、城市圖說、曆史名人、逸聞趣事等專題內容;背麵以曆史長河的形式串聯該時期的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經濟與社會生活等專題內容,還有曆史時間軸、西史對照、曆史比例尺、參考資料等知識版塊。裝幀形式為對開單張摺疊圖。
  具體欄目設置如下:
  疆域版圖:展示夏商西周疆域、行政區劃和曆史地名。
  朝代圖說:正說夏商西周曆史,還原真實的曆史進程。
  地名擇要:古今地名對照,詮釋夏商西周時期重要地點的過去和現在。
  曆史名人:詳解夏商西周時期的風雲人物,評析夏商西周名人的曆史價值。
  逸聞趣事:笑看夏商西周時期的曆史趣事,正解夏商西周時期的逸聞傳說。
  曆史長河:以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經濟與社會生活等專題內容全方位展現夏商西周的曆史進程。
  曆史時間軸:選取夏商西周的關鍵曆史節點事件,以時間軸的形式貫穿於中國曆史之中。
  西史對照:簡述與西漢同時期西方的重要曆史事件,分析東西方的曆史聯係和影響。
  曆史比例尺:以地圖比例尺的圖解樣式展現夏商西周在中國曆史中的時間位置和比例。

作者簡介

  中國地圖齣版社,成立於1954年,匯聚瞭全國主要的地圖編製齣版人纔,共有中高級技術人員200多位,其中具有副編審及以上職稱的有80多位。建社以來,編製齣版瞭一大批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的地圖、教科書、教輔圖書和大眾齣版物等,包括國傢地圖集、中國曆史地圖集等。

目錄

正麵
一、朝代圖說
夏商西周
二、城市圖說
《三禮圖》中的周王城圖
三、地名擇要
1.殷
2.陽城
3.南巢
4.羑裏城
5.牧野
6.鳴條
7.帝丘
8.鎬京
9.彘
四、曆史名人
1.禹
2.桀
3.湯
4.伊尹
5.紂
6.妲己
7.姬發
8.周公
五、逸聞趣事
1.文王被拘羑裏城
2.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3.烽火戲諸侯
4.周穆王西行
5.伯夷、叔齊采薇首陽山
6.金縢之誓
背麵
一、政治
1.少康中興
2.盤庚遷殷
3.周初大分封
4.遙遠的燕國
5.西周宗法製
6.國人暴動
7.西周禮製
二、軍事
1.人麵鉞
2.商湯滅夏
3.武王伐紂
4.周公東徵
5.南徵楚國
6.西周的滅亡
三、文化藝術
1.青銅文化
2.司母戊鼎
3.毛公鼎
4.《詩經》
四、經濟與社會生活
1.大禹治水
2.甲骨文
3.“商人”一詞的由來
4.井田製
5.玉柄鐵劍
五、曆史長河時間軸
六、曆史比例尺
七、西史對照
八、參考資料

前言/序言


《絲路風雲:從漢唐到宋元》 一部跨越韆年的貿易、文化與帝國興衰史 引言: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下的文明交匯點 本書聚焦於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其關鍵且波瀾壯闊的時期——從漢代張騫鑿空西域,直至元朝疆域的奠定。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朝代更迭的政治史,更是一部深入描繪“絲綢之路”這條生命綫如何塑造瞭中華文明的內涵、拓展瞭世界的認知邊界的宏大敘事。我們將摒棄傳統的以中原王朝為中心的視角,轉而以絲路沿綫的綠洲城邦、高原牧民、海洋貿易網絡為經緯,審視一個更加動態、多元且相互依存的古代歐亞大陸。 第一篇:漢唐盛世與絲路的開闢與黃金時代(約500字) 第一章:張騫的腳步與帝國的拓邊 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長期戰略需求催生瞭改變世界格局的壯舉——張騫齣使西域。我們詳細描繪瞭張騫曆經艱險的兩次探險,不僅是軍事外交的嘗試,更是知識與物種交換的開端。從大宛的汗血寶馬到西域的奇花異草,每一次接觸都深刻影響瞭漢朝的物質生活與軍事力量。 第二章:長安的萬國氣象 唐代,絲綢之路迎來瞭無可爭議的黃金時代。長安,這座恢弘的國際大都市,成為世界的焦點。本書不再泛泛而談“繁榮”,而是通過對鬍商的記載、粟特語碑刻的解讀、以及敦煌壁畫中鬍服俑的描繪,重現瞭一個真實的、多元的唐代社會。波斯陶器、阿拉伯香料、印度佛教藝術,如何與儒傢文化、道教思想以及新傳入的景教、祆教等一同在長安共生共榮。我們深入探討瞭唐朝對西域的有效管轄——安西都護府的設立與運作,以及其在維護商路安全中的關鍵作用。 第三章:駱駝與帆船:陸路與海路的交織 絲綢之路並非單一條綫。在唐宋之際,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們詳細對比瞭陸路貿易的特點(高風險、高附加值、文化交流密集)與海路貿易(大宗貨物運輸、航海技術依賴、與東南亞及南亞的深度融閤)。廣州、泉州、明州等港口城市的興起,見證瞭中國航海技術(如指南針的應用、沙盤推演)的進步,以及中國瓷器、絲綢如何通過季風航綫,遠播至非洲東海岸和紅海地區。 第二篇:變局中的張力與融閤——宋元時期的挑戰與重塑(約600字) 第四章:宋代的商業革命與“海上生命綫” 北宋的“重文抑武”國策,雖然在軍事上留下瞭隱患,卻極大地促進瞭商業的繁榮。宋朝的商業活動不再僅僅依賴於官方的管控,發達的內河航運和海洋貿易支撐起瞭龐大的財政收入。我們重點分析瞭宋朝政府對海貿的監管機構——市舶司的設立與職能變化,以及宋人如何通過發明和應用先進的造船技術(如水密隔艙技術)來鞏固其海上貿易霸權。同時,契丹、西夏等周邊政權的崛起,對陸路商道的切割與重組,也迫使宋朝更加依賴海路,形成瞭獨特的貿易格局。 第五章:濛古帝國的“大一統”與絲路的再連接 濛古帝國的建立,以一種近乎暴力的力量,重新整閤瞭廣袤的歐亞大陸。本書將“濛古治世”(Pax Mongolica)的本質——即在統一的軍事與行政框架下,極大地降低瞭跨區域貿易的摩擦成本——進行細緻的剖析。從馬可·波羅的遊記到伊本·白圖泰的記錄,我們探究瞭技術、人員(如色目商人)、疾病(如黑死病)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東西方之間流動。濛古帝國在不同汗國之間的分裂與權力鬥爭,如何反過來影響瞭貿易路綫的安全與朝貢體係的穩定性,構成瞭復雜的地緣政治圖景。 第六章:文化與信仰的碰撞與吸收 絲路的核心價值在於交流。本篇將深入探討這一時期,中國吸收外來文化的主要領域: 1. 宗教傳播: 佛教在唐代的鼎盛與中晚唐的衰落,基督教聶斯脫裏派在長安和元大都的傳播,以及伊斯蘭教在沿海城市的紮根。 2. 科技轉化: 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中國技術的外傳,以及源自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數學、天文、醫學知識的輸入。 3. 藝術風格: 比如元代青花瓷上明顯受到伊斯蘭藝術影響的紋飾風格,以及戲麯藝術在多民族交融環境下的演化。 第三篇:帝國末期的調整與展望(約400字) 第七章:明初的海禁與朝貢體係的轉嚮 元朝覆滅後,明朝初期在對外貿易政策上齣現瞭明顯的收縮,即“海禁”政策的頒布與推行。我們分析瞭海禁背後的政治考量(防範沿海叛亂、重塑中原王朝的天下觀)及其對民間貿易的壓製。然而,這種“禁止”並非完全隔絕,而是轉嚮瞭官方主導的、高度製度化的“朝貢貿易”體係。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船隊,是明朝展示國威、重建東亞貿易秩序的嘗試,它與私人商人的貿易活動形成瞭鮮明的對比和張力。 第八章:世界格局中的東方視角 本書的結尾將目光投嚮瞭地理大發現的前夜。明代中後期,隨著歐洲探險者的腳步日益臨近東亞,中國所主導的傳統絲綢之路貿易網絡,開始麵臨來自大西洋的新挑戰。我們探討瞭白銀(特彆是來自美洲的“麥哲倫銀”)如何通過馬尼拉和澳門,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關鍵媒介,預示著一個以海洋為中心的新時代的到來。 結語:永恒的連接 《絲路風雲》試圖展現的是,從漢到明,中國始終是歐亞大陸互動網絡中不可或缺的中心之一。絲綢之路,無論是以駝鈴聲響起,還是以帆船破浪,都承載著不同文明對知識、財富與理解的永恒追求。它不是一條死去的古道,而是我們理解現代全球化的曆史基因庫。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曆史讀物是持保留態度的,總擔心內容會過於碎片化或者深度不夠。但這本書在史料的運用上做得非常紮實,看得齣作者下瞭不少功夫去考證和梳理。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時間綫和事件,更注重的是對曆史脈絡的梳理和因果關係的探討。比如,它對不同曆史時期社會結構變遷的分析,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讓我這個曆史小白也能大緻把握住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尤其是那些配圖,很多都不是常見的那些教科書插圖,而是精心挑選的文物照片或者復原圖,極大地增強瞭說服力和直觀感受。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敘事視角上的創新。它沒有拘泥於帝王將相的宏大敘事,而是巧妙地將視角下沉到普通人的生活場景中去。這種“小切口、深挖掘”的方式,讓我得以一窺古代社會的煙火氣。例如,書中關於祭祀禮儀和日常生活用品的介紹部分,我看得津津有味。通過這些微小的細節,我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寄托。這比單純背誦朝代更有效,因為它真正拉近瞭古今的距離,讓曆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

評分

從閱讀的體驗感來說,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業界良心。我特彆欣賞它對不同曆史階段采用的色調區分,雖然隻是細微的調整,但能幫助讀者在心理上建立起清晰的時間區隔。而且,注釋和拓展閱讀的設置也非常人性化,那些專業名詞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釋,完全不用擔心查閱其他資料的麻煩。對於想要係統瞭解這段曆史,又害怕被厚重學術著作勸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入門和深入的橋梁,閱讀過程非常流暢且舒適,讓人願意一氣嗬成讀完,並且讀完後意猶未盡。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確實值得稱道。它的遣詞造句既有古典韻味,又不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時不時會停下來,迴味一下某些句子,那種文字的美感讓人賞心悅目。作者似乎非常擅長捕捉曆史事件中那些微妙的人性光輝與掙紮,使得冰冷的曆史事件也變得有血有肉。比如,在描述某次重大的政治博弈時,它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對錯的判斷,而是細緻地剖析瞭各方的動機和處境,讓讀者自己去思考,這種留白的引導方式非常高明,非常耐人尋味。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麵那張水墨暈染的古樸圖景,讓人一翻開就感覺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我尤其喜歡它在圖文排版上的用心,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擁擠。雖然我對曆史瞭解得不深,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很平易近人,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更像是一位老者在娓娓道來,把那些遙遠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比如,它對當時社會風俗和日常生活的描繪,就讓人感覺那些幾韆年前的人物仿佛就活在眼前。讀起來,完全沒有枯燥感,反而有一種沉浸式的體驗。

評分

商品很不錯的,裏麵圖片很美

評分

一般

評分

沒內容,沒文化,沒意思。

評分

老公要的,希望還好。

評分

質量不錯,長知識瞭,價格稍貴。

評分

沒想到跟地圖一樣薄、不是書啊

評分

年代久遠瞭,地圖不大,不過值得買

評分

用圖解說曆史,比純文字講解的更適閤小朋友學習曆史!

評分

在首博看到要原價賣,京東又便宜又正版,給個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