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历史:夏商西周

图说中国历史:夏商西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地图出版社 编,李兰芳 编纂
图书标签:
  • 中国历史
  • 夏商周
  • 历史文化
  • 通俗历史
  • 历史普及
  • 古代史
  • 王朝兴衰
  • 图文并茂
  • 文化经典
  • 历史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031772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682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说中国历史
开本: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张大幅面历史地图,一览地图上的夏商西周史。
  15000字的行文解读,为您展现一个全景的夏商西周。
  10幅历史地图,全面剖析夏商西周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0余件精选文物,带您走进遥远的夏商西周时期。
  9张景观图片,在现实中探访夏商西周的遗迹,为您系上古今的历史纽带。
  9大栏目、3类辅文,以不同的专题解读夏商西周史,给您还原真实的奴隶制王朝。

内容简介

  《图说中国历史:夏商西周》以夏商西周的历史进程为主线,突出该时期的疆域版图,图文结合阐述该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大众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正面包括疆域版图、朝代图说、地名择要、城市图说、历史名人、逸闻趣事等专题内容;背面以历史长河的形式串联该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专题内容,还有历史时间轴、西史对照、历史比例尺、参考资料等知识版块。装帧形式为对开单张折叠图。
  具体栏目设置如下:
  疆域版图:展示夏商西周疆域、行政区划和历史地名。
  朝代图说:正说夏商西周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进程。
  地名择要:古今地名对照,诠释夏商西周时期重要地点的过去和现在。
  历史名人:详解夏商西周时期的风云人物,评析夏商西周名人的历史价值。
  逸闻趣事:笑看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趣事,正解夏商西周时期的逸闻传说。
  历史长河:以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专题内容全方位展现夏商西周的历史进程。
  历史时间轴:选取夏商西周的关键历史节点事件,以时间轴的形式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中。
  西史对照:简述与西汉同时期西方的重要历史事件,分析东西方的历史联系和影响。
  历史比例尺:以地图比例尺的图解样式展现夏商西周在中国历史中的时间位置和比例。

作者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汇聚了全国主要的地图编制出版人才,共有中高级技术人员200多位,其中具有副编审及以上职称的有80多位。建社以来,编制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地图、教科书、教辅图书和大众出版物等,包括国家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目录

正面
一、朝代图说
夏商西周
二、城市图说
《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
三、地名择要
1.殷
2.阳城
3.南巢
4.羑里城
5.牧野
6.鸣条
7.帝丘
8.镐京
9.彘
四、历史名人
1.禹
2.桀
3.汤
4.伊尹
5.纣
6.妲己
7.姬发
8.周公
五、逸闻趣事
1.文王被拘羑里城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烽火戏诸侯
4.周穆王西行
5.伯夷、叔齐采薇首阳山
6.金縢之誓
背面
一、政治
1.少康中兴
2.盘庚迁殷
3.周初大分封
4.遥远的燕国
5.西周宗法制
6.国人暴动
7.西周礼制
二、军事
1.人面钺
2.商汤灭夏
3.武王伐纣
4.周公东征
5.南征楚国
6.西周的灭亡
三、文化艺术
1.青铜文化
2.司母戊鼎
3.毛公鼎
4.《诗经》
四、经济与社会生活
1.大禹治水
2.甲骨文
3.“商人”一词的由来
4.井田制
5.玉柄铁剑
五、历史长河时间轴
六、历史比例尺
七、西史对照
八、参考资料

前言/序言


《丝路风云:从汉唐到宋元》 一部跨越千年的贸易、文化与帝国兴衰史 引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下的文明交汇点 本书聚焦于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关键且波澜壮阔的时期——从汉代张骞凿空西域,直至元朝疆域的奠定。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朝代更迭的政治史,更是一部深入描绘“丝绸之路”这条生命线如何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内涵、拓展了世界的认知边界的宏大叙事。我们将摒弃传统的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视角,转而以丝路沿线的绿洲城邦、高原牧民、海洋贸易网络为经纬,审视一个更加动态、多元且相互依存的古代欧亚大陆。 第一篇:汉唐盛世与丝路的开辟与黄金时代(约500字) 第一章:张骞的脚步与帝国的拓边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长期战略需求催生了改变世界格局的壮举——张骞出使西域。我们详细描绘了张骞历经艰险的两次探险,不仅是军事外交的尝试,更是知识与物种交换的开端。从大宛的汗血宝马到西域的奇花异草,每一次接触都深刻影响了汉朝的物质生活与军事力量。 第二章:长安的万国气象 唐代,丝绸之路迎来了无可争议的黄金时代。长安,这座恢弘的国际大都市,成为世界的焦点。本书不再泛泛而谈“繁荣”,而是通过对胡商的记载、粟特语碑刻的解读、以及敦煌壁画中胡服俑的描绘,重现了一个真实的、多元的唐代社会。波斯陶器、阿拉伯香料、印度佛教艺术,如何与儒家文化、道教思想以及新传入的景教、祆教等一同在长安共生共荣。我们深入探讨了唐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安西都护府的设立与运作,以及其在维护商路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章:骆驼与帆船:陆路与海路的交织 丝绸之路并非单一条线。在唐宋之际,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详细对比了陆路贸易的特点(高风险、高附加值、文化交流密集)与海路贸易(大宗货物运输、航海技术依赖、与东南亚及南亚的深度融合)。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城市的兴起,见证了中国航海技术(如指南针的应用、沙盘推演)的进步,以及中国瓷器、丝绸如何通过季风航线,远播至非洲东海岸和红海地区。 第二篇:变局中的张力与融合——宋元时期的挑战与重塑(约600字) 第四章:宋代的商业革命与“海上生命线” 北宋的“重文抑武”国策,虽然在军事上留下了隐患,却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宋朝的商业活动不再仅仅依赖于官方的管控,发达的内河航运和海洋贸易支撑起了庞大的财政收入。我们重点分析了宋朝政府对海贸的监管机构——市舶司的设立与职能变化,以及宋人如何通过发明和应用先进的造船技术(如水密隔舱技术)来巩固其海上贸易霸权。同时,契丹、西夏等周边政权的崛起,对陆路商道的切割与重组,也迫使宋朝更加依赖海路,形成了独特的贸易格局。 第五章:蒙古帝国的“大一统”与丝路的再连接 蒙古帝国的建立,以一种近乎暴力的力量,重新整合了广袤的欧亚大陆。本书将“蒙古治世”(Pax Mongolica)的本质——即在统一的军事与行政框架下,极大地降低了跨区域贸易的摩擦成本——进行细致的剖析。从马可·波罗的游记到伊本·白图泰的记录,我们探究了技术、人员(如色目商人)、疾病(如黑死病)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东西方之间流动。蒙古帝国在不同汗国之间的分裂与权力斗争,如何反过来影响了贸易路线的安全与朝贡体系的稳定性,构成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图景。 第六章:文化与信仰的碰撞与吸收 丝路的核心价值在于交流。本篇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主要领域: 1. 宗教传播: 佛教在唐代的鼎盛与中晚唐的衰落,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在长安和元大都的传播,以及伊斯兰教在沿海城市的扎根。 2. 科技转化: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中国技术的外传,以及源自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数学、天文、医学知识的输入。 3. 艺术风格: 比如元代青花瓷上明显受到伊斯兰艺术影响的纹饰风格,以及戏曲艺术在多民族交融环境下的演化。 第三篇:帝国末期的调整与展望(约400字) 第七章:明初的海禁与朝贡体系的转向 元朝覆灭后,明朝初期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出现了明显的收缩,即“海禁”政策的颁布与推行。我们分析了海禁背后的政治考量(防范沿海叛乱、重塑中原王朝的天下观)及其对民间贸易的压制。然而,这种“禁止”并非完全隔绝,而是转向了官方主导的、高度制度化的“朝贡贸易”体系。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是明朝展示国威、重建东亚贸易秩序的尝试,它与私人商人的贸易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张力。 第八章:世界格局中的东方视角 本书的结尾将目光投向了地理大发现的前夜。明代中后期,随着欧洲探险者的脚步日益临近东亚,中国所主导的传统丝绸之路贸易网络,开始面临来自大西洋的新挑战。我们探讨了白银(特别是来自美洲的“麦哲伦银”)如何通过马尼拉和澳门,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关键媒介,预示着一个以海洋为中心的新时代的到来。 结语:永恒的连接 《丝路风云》试图展现的是,从汉到明,中国始终是欧亚大陆互动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中心之一。丝绸之路,无论是以驼铃声响起,还是以帆船破浪,都承载着不同文明对知识、财富与理解的永恒追求。它不是一条死去的古道,而是我们理解现代全球化的历史基因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叙事视角上的创新。它没有拘泥于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而是巧妙地将视角下沉到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中去。这种“小切口、深挖掘”的方式,让我得以一窥古代社会的烟火气。例如,书中关于祭祀礼仪和日常生活用品的介绍部分,我看得津津有味。通过这些微小的细节,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寄托。这比单纯背诵朝代更有效,因为它真正拉近了古今的距离,让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确实值得称道。它的遣词造句既有古典韵味,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时不时会停下来,回味一下某些句子,那种文字的美感让人赏心悦目。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历史事件中那些微妙的人性光辉与挣扎,使得冰冷的历史事件也变得有血有肉。比如,在描述某次重大的政治博弈时,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对错的判断,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各方的动机和处境,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种留白的引导方式非常高明,非常耐人寻味。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那张水墨晕染的古朴图景,让人一翻开就感觉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我尤其喜欢它在图文排版上的用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拥挤。虽然我对历史了解得不深,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很平易近人,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更像是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把那些遥远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比如,它对当时社会风俗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就让人感觉那些几千年前的人物仿佛就活在眼前。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感,反而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评分

从阅读的体验感来说,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业界良心。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历史阶段采用的色调区分,虽然只是细微的调整,但能帮助读者在心理上建立起清晰的时间区隔。而且,注释和拓展阅读的设置也非常人性化,那些专业名词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完全不用担心查阅其他资料的麻烦。对于想要系统了解这段历史,又害怕被厚重学术著作劝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入门和深入的桥梁,阅读过程非常流畅且舒适,让人愿意一气呵成读完,并且读完后意犹未尽。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历史读物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内容会过于碎片化或者深度不够。但这本书在史料的运用上做得非常扎实,看得出作者下了不少功夫去考证和梳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时间线和事件,更注重的是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因果关系的探讨。比如,它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变迁的分析,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我这个历史小白也能大致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尤其是那些配图,很多都不是常见的那些教科书插图,而是精心挑选的文物照片或者复原图,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和直观感受。

评分

就差西汉和清下了。

评分

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

好!孩子喜欢!希望对她有帮助!物流超快!赞一个!

评分

定价15元,首博买13元,京东更便宜,还送货上门。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评分

好!孩子喜欢!希望对她有帮助!物流超快!赞一个!

评分

上古历史一目了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