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手册》以国家住建部最新颁布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年版)》(GB50193—1993)、《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等规范、标准为依据,主要介绍了建筑防火材料,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厂房、仓库和材料堆场防火设计,建筑防火构造与设施,建筑消防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建筑防火与减灾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气体及泡沫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的配置,消防系统供电,建筑消防系统的布线及接地等内容。
1 建筑防火材料
1.1 防火板材
1.1.1 石膏板材
1.1.2 硅酸钙板材
1.1.3 纤维增强水泥板材
1.1.4 岩棉板
1.1.5 膨胀珍珠岩板
1.2 防火涂料
1.2.1 饰面型防火涂料
1.2.2 钢结构防火涂料
1.2.3 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1.3 防火玻璃
1.3.1 防火玻璃的分类
1.3.2 防火玻璃的技术要求
1.4 防火封堵材料
1.4.1 有机防火堵料
1.4.2 无机防火堵料
1.4.3 阻火包
1.4.4 阻火圈
1.4.5 常用的防火封堵方法
2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
2.1 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
2.1.1 民用建筑分类
2.1.2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
2.2 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
2.2.1 总平面布局
2.2.2 平面布置
2.3 防火分区
2.3.1 防火分区的类型
2.3.2 防火分区设计标准
2.4 安全疏散
2.4.1 疏散安全分区
2.4.2 安全疏散时间
2.4.3 安全疏散距离
33 厂房、仓库和材料堆场防火设计
3.1 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及平面布置
3.1.1 厂房、仓库的耐火极限
3.1.2 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平面布置
3.2 防火间距
3.2.1 厂房的防火间距
3.2.2 仓库的防火间距
3.2.3 可燃材料堆场防火间距
3.3 厂房、仓库的防爆和安全疏散
3.3.1 厂房、仓库的防爆
3.3.2 厂房的安全疏散
3.3.3 仓库的安全疏散
4 建筑防火构造与设施
4.1 建筑防火构造
4.1.1 防火墙
4.1.2 建筑构件和管道井
4.1.3 屋顶、闷顶和建筑缝隙
4.1.4 楼梯间、楼梯
4.2 建筑防火设施
4.2.1 消防电梯
4.2.2 防火门
4.2.3 防火卷帘
4.3 特殊部位防火分隔设计
4.3.1 玻璃幕墙的防火分隔
4.3.2 中庭的防火分隔
4.3.3 竖井的防火分隔
4.3.4 自动扶梯的防火分隔
4.3.5 风道、管线、电缆贯通部位的防火分隔
5 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5.1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5.1.1 建筑内部装修的火灾危险性
5.1.2 民用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5.1.3 工业厂房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5.2 建筑采暖、通风系统防火设计
5.2.1 采暖系统防火设计
5.2.2 通风系统防火设计
5.3 工业企业建筑防爆设计
5.3.1 工业建筑防爆平面设计
5.3.2 爆炸危险厂房的构造要求
5.3.3 防爆泄压设计
5.4 钢结构耐火性能化设计
5.4.1 钢材的高温性能
5.4.2 钢结构防火保护措施
5.5 地下建筑消防设计
5.5.1 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及适用范围
5.5.2 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
6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6.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6.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
6.2 火灾探测器
6.2.1 火灾探测器的类型
6.2.2 火灾探测器的型号
6.2.3 感烟火灾探测器
6.2.4 感温火灾探测器
6.2.5 感光火灾探测器
6.2.6 可燃气体探测器
6.2.7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布置
6.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6.3.1 手动报警按钮的分类
6.3.2 手动报警按钮的作用和工作方式
6.3.3 手动报警按钮的布线
6.3.4 手动报警按钮的安装
6.4 火灾报警控制器
6.4.1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分类
6.4.2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6.4.3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接线
6.4.4 智能火灾报警控制器
6.5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6.5.1 消防联动控制模块
6.5.2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
6.6 消防控制室
6.6.1 消防控制室的设备组成
6.6.2 消防控制室的技术要求
6.6.3 消防控制室的位置选择
6.6.4 消防控制室的布置
6.7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安装
6.7.1 火灾探测器的安装
6.7.2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
7 建筑防火与减灾系统
7.1 火灾应急广播与消防专用电话
7.1.1 火灾应急广播
7.1.2 消防专用电话
7.2 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标志
7.2.1 火灾应急照明
7.2.2 疏散指示标志
7.3 建筑防排烟控制系统
7.3.1 建筑防烟系统设计
7.3.2 建筑自然排烟系统设计
7.3.3 建筑机械排烟系统设计
7.3.4 防排烟系统常用设备
7.3.5 防排烟设备的联动控制
7.3.6 防排烟系统安装
8 室内消火栓系统
8.1 消火栓系统的组成与给水方式
8.1.1 消火栓系统的组成
8.1.2 消火栓系统给水方式
8.2 消火栓系统设计
8.2.1 室内消防用水量
8.2.2 消防水枪设计
8.2.3 室内消火栓设计
8.3 消火栓系统安装
8.3.1 消防给水管道和消防水箱布置
8.3.2 消火栓按钮安装
8.3.3 消火栓布置与安装
8.3.4 消火栓系统的配线
8.4 消防水泵的控制
8.4.1 消防水泵的控制方式
8.4.2 消防水泵的电气控制
9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9.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类型
9.1.1 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9.1.2 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9.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选型
9.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装置
9.2.1 喷头
9.2.2 报警阀
9.2.3 报警控制装置
9.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9.3.1 系统水力计算
9.3.2 喷头的布置
9.3.3 管道的布置
9.3.4 供水系统设计
9.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
9.4.1 管网的安装
9.4.2 喷头的安装
9.4.3 报警阀组安装
9.4.4 其他组件安装
9.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控制
9.5.1 一般规定
9.5.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电气控制
10 自动气体和泡沫灭火系统
10.1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0.1.1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类型
10.1.2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
10.1.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主要组件
10.1.4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安装
10.1.5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联动控制
10.2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10.2.1 概述
10.2.2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组成和部件
10.2.3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与计算
10.2.4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安装
10.2.5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操作与控制
10.3 泡沫灭火系统
10.3.1 泡沫灭火系统形式的选择
10.3.2 泡沫液和系统组件的要求
10.3.3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10.3.4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10.3.5 泡沫�菜�喷淋系统与泡沫喷雾系统
11 建筑灭火器的配置
11.1 灭火器的结构及性能
11.1.1 灭火器的类型
11.1.2 灭火器的技术性能
11.1.3 灭火器的结构及性能指标
11.2 灭火器的选择
11.2.1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
11.2.2 灭火器的选择
11.3 灭火器的配置
11.3.1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
11.3.2 灭火器的配置
12 消防系统供电
12.1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12.1.1 消防电源系统组成
12.1.2 消防设备供电系统
12.1.3 消防配电系统要求
12.1.4 主电源与应急电源联接
12.2 消防设备的配线
12.2.1 消防设备电气配线基本措施
12.2.2 消防设备分系统配线方法
13 建筑消防系统的布线及接地
13.1 系统布线要求
13.1.1 系统布线的一般要求
13.1.2 线管及布线要求
13.2 导线的连接和封端
13.2.1 导线的连接
13.2.2 导线的封端
13.3 线槽、线管、电缆的布线
13.3.1 线槽的布线
13.3.2 线管的布线
13.3.3 电缆的布线
13.4 消防系统的接地
13.4.1 接地的种类
13.4.2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
13.4.3 接地系统的安全运行
13.4.4 接地故障火灾的预防措施
13.4.5 消防系统的接地
附录A 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附录B 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
参考文献
这本《建筑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手册》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完全没有那种花哨的装饰,给人一种“干货满满”的期待感。我之前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从设计蓝图到现场施工全流程的工具书,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偏向理论的消防规范解读,要么就是零散的施工技术点集合,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我翻阅这本手册时,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逻辑架构非常清晰,章节安排上似乎是严格遵循了项目从前期策划到最终验收的实际工作流。比如,关于防火分区和疏散设计的部分,文字描述精炼,但配图的示意性极强,对于初级工程师理解复杂的空间布局要求非常有帮助。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特殊建筑(如高层、地下工程)的章节,发现它并没有简单地堆砌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特殊场景下火灾蔓延的风险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的优选方案。坦率地说,仅仅是目录部分就已经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有了信心,它似乎真的致力于成为一本“一线人员的案头必备”,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参考。这本手册的编排风格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手把手带着年轻的团队成员进行项目复盘和技术交底,强调的是可操作性和结果导向,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要快速解决实际工程难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我期待后续深入阅读后,能从中挖掘出更多关于新型材料应用和复杂系统联动调试的深度内容,真正实现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无缝对接。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种略显沉稳的字体排版,没有采用当前流行的那种大开本、轻量化的设计,反而更倾向于传统工具书的厚重感,这可能也暗示了内容的广博和专业性。我个人对消防设计规范的理解一直存在一个瓶颈,就是总觉得规范条文和实际施工现场的复杂多变环境之间,总隔着一层“施工经验”的纱。我希望这本书能有效地弥合这个差距。当我快速浏览关于自动灭火系统这块时,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详细列举了不同保护对象对喷头选型、水压流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系统调试与联动测试的细节流程,这往往是很多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容易忽略的环节。例如,关于消防水泵的并联/串联切换逻辑的描述,就比标准规范里的抽象描述要具体得多,直接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的压力设定建议。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分析似乎也颇为细致,这对于选择正确的防火封堵材料、确定垂直井道的防火性能等级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只是在“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更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会更有效,以及具体该怎么做才能保证效果”。它好像带着一种“教你如何避免返工”的实用主义精神,这种对施工质量和后期运维负责的态度,在目前的行业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令人耳目一新。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手册时,我首先注意到了它在“消防安全评估”和“合规性审查”这方面的潜在深度。现在的消防验收越来越严格,仅仅做到“看起来像合格”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扎实的技术文件和清晰的逻辑链条来支撑设计和施工的每一步。我关注的重点是,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帮助设计人员预见未来可能被审查的难点,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例如,在涉及功能性灭火系统(如气体灭火)的设计时,除了基本的浓度计算外,对人员安全疏散、通风换气、以及系统动作联动顺序的详细流程图,是否足够详尽?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技术论证”的范例,即当实际条件不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时,如何通过科学的计算和模型分析来提出替代方案,并成功通过审批。这类高阶的内容,往往是区分一本“合格手册”和一本“优秀手册”的关键所在。如果它能将理论的严谨性、实践的可操作性以及未来审批的趋势融合在一起,那么它就真正成为了行业内的标杆性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我们从“被动执行规范”向“主动优化安全”的层面迈进。
评分从一个项目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一本优秀的手册必须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快速定位问题并找到权威的解决方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工期延误和质量风险。这本《建筑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手册》在结构上似乎特别注重这一点。我注意到它可能设置了非常详细的索引和交叉引用系统。例如,在讨论某一类防火门在特定防火墙上的安装要求时,我推测它能够迅速链接到相关的材料认证标准以及现场验收的检查点。我更关注它在“施工质量控制”和“常见缺陷与整改”这方面的内容深度。很多手册在施工这一环往往一笔带过,但消防工程的隐蔽性极高,一旦安装不到位,后续检查难以发现,极易留下巨大隐患。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针对性的施工工艺标准,比如管道的支吊架间距、接地处理、设备基础的精度要求等,这些都是决定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细节。如果它真的能做到像“施工技术交底书”那样细致入微,那么它对于项目经理和质检人员的价值将是几何级的提升。此外,我个人对预案和应急疏散的数字化模拟分析部分也抱有很大期望,希望它能涵盖一些现代化的仿真工具的应用范例,而不仅仅是基于传统计算的方法,以适应当前对智慧消防的要求。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传递出一种强烈的“工具性”而非“学术性”。拿在手里感觉分量适中,内页的纸张质量看起来也耐得住频繁翻阅和批注的“折磨”,这在专业手册中非常重要,毕竟它不是用来供人收藏的,而是要被反复使用的。我尤其欣赏那种能够将复杂规范转化为直观图表的处理方式。比如,在讲解排烟系统的风口布置和射流角度限制时,如果能用清晰的剖面图和三维示意图来阐述,那效果远胜于大段文字的晦涩描述。我希望这本书在介绍设备选型时,能够保持客观中立,不偏向任何单一品牌,而是基于性能指标和国家标准来指导选择,这一点对确保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规性至关重要。另外,对于那些跨专业交叉点上的处理,比如消防系统与暖通、电气系统的接口协调,这本书是否有专门的章节进行梳理?在实际项目中,这些接口往往是扯皮和返工的重灾区。如果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接口协调矩阵或协议模板,那将是极大的亮点。总而言之,我期望它是一本能让现场工程师“少跑弯路、不犯低级错误”的实用指南,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新知识,而在于能否将现有知识体系以最有效、最不易出错的方式固化下来。
评分2.3 防火分区
评分简单的入门读物,比较适合初学者。
评分2.4.2 安全疏散时间
评分可以,还可以用。可以,还可以用。
评分1.1.1 石膏板材
评分爸爸要的 没听他说怎么样
评分2.3.1 防火分区的类型
评分《建筑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手册》以国家住建部最新颁布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年版)》(GB50193—1993)、《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等规范、标准为依据,主要介绍了建筑防火材料,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厂房、仓库和材料堆场防火设计,建筑防火构造与设施,建筑消防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建筑防火与减灾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气体及泡沫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的配置,消防系统供电,建筑消防系统的布线及接地等内容。
评分挺不错的学习材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