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自传(附:杂记赵家)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的夫人

一个女人的自传(附:杂记赵家)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的夫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步伟 著
图书标签:
  • 自传
  • 回忆录
  • 赵元任
  • 语言学
  • 家庭史
  • 民国史
  • 女性视角
  • 文化名人
  • 历史
  • 杂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南博集天卷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6730
商品编码:11382730206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中国现代史丰富的宝库,海内外史学界公认的“民国史长城”——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珍藏内容大陆首度完整呈现! 
目前已出版《从晚清到民国》《再见大师》《民国三大校长》《我们的朋友胡适之》《从甲午到抗战》《十四年:从1931到1945》《冯玉祥传》等! 
新一辑《一个女人的自传》《《蒋廷黻回忆录》《亦云回忆》再续佳作! 

2.杨步伟是民国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之一,跨越了将近一个世纪,在胡适和丈夫赵元任的鼓励之下,用漂亮的白话文谱写另一个民国。 

3.从追求自由、知识的新时代女性到赵元任妻子,这是只属于那一个时代的大家闺秀风采;杨步伟的一生,赵元任的半生,见证激荡变革中两代知识人的趣闻与风骨。 

4.从这段话,可见杨步伟的阅历与风趣:“ 我不过是一个普通道地的中国女人,自己并无特绩与社会和国家,不过几十年中巧遇了一些世界大事与我都有点边缘的牵涉,并且都是目击一切的实状,所以写出来以供社会人士酒后饭余时来看看消遣。di一是我自己家庭的新旧改革,第二是国家民族的革命及后来内战争夺,第三是在两朝内外来侵略,第四是世界两次大战都在我这大半生中碰巧遇到了,并与我个人都有一点关系。现在就希望不要再看见世界第三次大战来消灭人类吧!”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一个女人的自传》和《杂记赵家》两部。《一个女人的自传》是杨步伟前半生的回忆录,记录了她出生、求学、担任校长、日本留学、自我退婚、回国设立女子医院、结识赵元任等事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新时代的新女性在激荡变革的年代,勇于追求自由、知识、事业的经历。《杂记赵家》记录了杨步伟嫁给赵元任,回归家庭后的故事。这一对夫妇均是名门望族出身,后又留学苦读,回国后接触到的也是当时学术界的大佬们,他们看到的和记录下的,就是一份20世纪学术界的群星谱。

作者简介

杨步伟(1889—1981),出身于南京望族,是中国早的现代新女性之一。1912年,担任崇实女子学校校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医学。回国后,在北京绒线胡同和同学李贯一合办“森仁医院”。1920年,与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相识,次年结婚。1938年,全家赴美,此后一直定居美国。1981年3月去世。著有《一个女人的自传》《杂记赵家》《中国食谱》等书。

目录

一个女人的自传 

目  录 

我写自传的动机 
英译本“书前” 
 讲我自己 

“男孩”时期 
第二章 订婚和出世 
第三章 头一岁的长进 
第四章 在广东抚台衙门 
第五章 小时候出的事和病痛 
第六章 开蒙读书 
第七章 小三少爷 
第八章 小改革家 
第九章 搬家到延龄巷 
第十章 三小姐了 

第二部分 女孩时期 
第十一章 跟大伯在武昌 
第十二章 跟父亲在大冶 
第十三章 进学堂 
第十四章 祸与福 
第十五章 自己写信退婚 
……………… 

杂记赵家 

目录 

自 序 
章 结婚后的忙乱 
第二章 蜜月与蜜蜂 
第三章 剑桥过家 
第四章 次欧洲游记 
第五章 四年的清华园 
第六章 元任和中央研究院的关系 
第七章 在华盛顿的一年半 
第八章 元任又回到中央研究院 
第九章 在南京作的计划 
第十章 安与危 
第十一章 撤退后方 
………………

精彩书摘

 讲我自己 

我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女人。我生长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头。识字读书也都是在家里学的。我很迟才会烧饭做衣服。中国女人差不多早晚总是要嫁的,我也不是个例外。我在小家庭里有我的权,可是大事情还是让我丈夫来决定,不过大事情很少就是了。我有四个孩子——在中国可以算是不多不少的吧。我对孩子们疼是疼,可是不喜欢表面上做出那些关心的样子。我很在乎我的亲戚和朋友们,我对于人对人的忠心,看得非常的重要。 
我也是个地道的女性。多数女人在乎自己的什么样子,我也在乎。我喜欢有点首饰,我喜欢有一大些好衣服。我拿我那些好看的女儿跟我当年的相貌比起来,我自己还是很得意。我请起客来总要跟张家这上头不同,跟李家那上头不同,我有我家的样子。我丈夫的地位用不着跟别家丈夫来比,可是无形中我有时候也会比。我不天天记日记,但是我写自传。 
我是经历过些特别的情形的。我一生下来就有四位父母(这个以后再解释)。在我们那时候订了婚就算是定了,可是人家虽然给我定了,我把婚约给破除了。我还没入大学就做了校长。我加入过革命,也逃过多少次的反。我看过好几百人的病,也接过好几百小孩的生。我结婚的时候,结婚就是结婚,没用任何结婚的仪式(注一)。 
我周游过十二省三洲。我住过六年的日本,十三年的美国(注二)。虽然我讲英文不讲法文,亦很少看英文书报,可是我不但对美国人常常做中国通,对中国人常常做美国通,而且对中国人也做中国通,对美国人也做美国通。我丈夫老喜欢改我说的英文。外国人常说他,“他有本事用八国语言来对人不开口。”我一开口美国人总说,密息斯赵,你说这么好的英文! 
可是要紧的,我就是我,不是别人。我是五尺一,不是五尺四(要是的话我倒随便)。我从前称九十磅愿意有一百二十五磅。后来我一百三十五磅还愿意一百二十五磅。(近来倒是差不多了。)我在中国人当中算是白的,我从来不浓装。我虽然以前穿过几年的西服,并且在中国剪短头发在熟人当中我比谁都早,可是我喜欢简单的装束。我的衣服虽然很多,我多半喜欢直的旗袍,因为这样可以刚刚不胖不瘦。我爱吃什么就吃什么。 
我的声音是女低音的嗓子。我一拿起耳机来说“喂”,人家总是说“赵太太在家吧?”我只好说“我就是赵太太。”我的声音传的远。跟谁辩论起来,要是两边的理不相上下的时候,那就总是我赢。 
我喜欢诗。我现在还能从头到尾的背《长恨歌》、《琵琶行》那些诗。我拿起小说来一目十行的看,越看越好,所以我喜欢旧小说胜过新小说。我喜欢看戏听音乐,可是我不唱。我不注重纯粹科学,我相信科学是为人类用的,并且我还用了好些年我对于语言向来不注意。我从来没有听见过什么叫spoonerism(注三),一直到我三女莱思起头找例子我才觉得。 
我是个生在城市的孩子,可是我喜欢乡下。我爱养鸡养鸭。我一大早就起来浇花。我就喜欢敞开的空气。 
我样样事情喜欢公开。公开的问题公开的讨论。我见到谁偷偷摸摸的说人这个谋人那个,我总是想法子把他们人对人话对话的对出来。我除了当面也能骂人的话,背后从来不骂人。我既然有时候是要说人坏话,所以我就赶快找机会自己告诉他,免得旁人加油加醋的告诉他。 
我喜欢动作。我次碰见我美国留学生丈夫的时候,他还是那种一天到晚坐在那想事情的中国念书人样子,我虽然脚还没踏到美国地方,他一见了我就说我简直像个美国人。我就是为着爱做事而做事。世界上该做的事那么多,你哪来工夫那么闲坐着煞? 
我脾气很躁。我跟人反就反,跟人硬就硬。你要是跟我横来,我比你更横;你讲理我就比你更讲理。我爱替受欺负的人打抱不平。我看见别人有不平的事情,我总爱去多管闲事。 
人家常对我说你不像个女人,也不知道该算是称赞我的话还是骂我的话。这话也许有点道理。无论如何我跟男人和跟女人一样合得来,还许跟男人更合得来一点。

前言/序言

我写自传的动机 

是在二十二年前,胡适之先生在美国剑桥哈佛大学讲学的时候,有一天午饭后,提到元任多年未断的日记为何不写出来?元任回他,他自己的日记不过每日记其大纲,要写成东西和文章来,须得好多工夫和时间才能发表。要说写回忆录的话,倒是韵卿的几十年的经过,再加记忆力之强大,值得写点出来。适之就拍手说,韵卿起头来写!我当时回他,在中国的习惯不是须名人才配写传吗?一个普通人哪能来“传”他自己呢?适之回我,哪有的话?人人都能写的,你写自述么或半生的回忆都可以。我说那些名称也是你们大家常用的,若是要我来写,我还是来“传”他一下吧,不管别人笑我骂我配不配了。所以我就花了三四个月的工夫来写出我自己五十年的经历中应记的和可记的事情来,很少遗漏的,因为写的都是事实,只要当时能想得起来的都可以写得出来。若是人人都要等到做伟人才能写传,那这些传记就得失传了。 
写东西写实容易,自己来描写一个幻境难,所以有人批评我在像写一部小说似的,我自己觉得我若是小说写到各方面这祥完完全全的,我倒变成了一个大文学家了。我对各方面不过以实记实的回忆,只有遗漏的未写而已。所以我写这个自传时候的目的,也不是要给我这样的一个人表扬我自己的不得了的行为,也不是来诌些小说样的故事来给别人看了好玩,我都是写真事情的回忆,也不在乎我的文学够不够就写得了。所以英文本出版的时候,出版人要我来一个奇特惊人的书名,我不肯。我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道地的中国女人,自己并无特绩与社会和国家,不过几十年中巧遇了一些世界大事与我都有点边缘的牵涉,并且都是目击一切的实状,所以写出来以供社会人士酒后饭余时来看看消遣。是我自已家庭的新旧改革,第二是国家民族的革命及后来内战争夺,第三是在两朝内外来的侵略,第四是世界两次大战都在我这大半生中碰巧遇到了,并与我个人都有一点关系。现在就希望不要再看见世界第三次大战来消灭人类吧! 
这个书完成的时候有一个遗憾的事,就是胡适之先生说要我让他写序,要译英文的话须元任来译,并且要中英文同时出版,而我写完了时候他已离开剑桥东奔西跑的没等到他看见,而出版的书局已经来催了好几次要快出了。到书出来以后他看见了非常的赞赏说,韵卿!你真还有这一手呢。 

杨步伟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柏克莱


《一个女人的自传(附:杂记赵家)》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简单地记录某位女性的生平轶事,而是一部跨越时代、地域与文化藩篱的深刻个人叙事,同时辅以对一个特定知识分子家庭——“赵家”——日常点滴的细腻观察与回忆录式的补充。 主体部分:一个女人的自传 这部自传的核心,是一位在历史洪流中保持着独立思考与坚韧生命力的女性的内心景观。她的叙事视角超越了传统自传中常见的功过评述或情感宣泄,而更侧重于个体经验如何与宏大的社会变迁、思想浪潮进行内在的对话与交织。 一、 童年与早期教育的烙印 作者的童年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剧烈转型的前夜。她的家庭背景,无论是物质上的丰裕或精神上的开明,都为她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独特的基调。这部分内容详尽描绘了她所接受的传统与新式教育的碰撞。她如何接触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如何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建立起早期的世界观。叙述中不乏对早期启蒙导师的追忆,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塑造了她对真理、美感及社会责任的初步认知。这段经历为她日后选择的道路埋下了伏笔,展现了一个特定阶层女性在时代裂变中的独特视角。 二、 知识探索与自我定位的艰难跋涉 自传的中间部分,集中于作者的求学与精神探索历程。她不再满足于既定的角色框架,而是积极投身于知识的海洋。这期间,她对哲学、文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涉猎。叙述者坦诚地记录了求知路上的困惑、迷茫与豁然开朗的瞬间。 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自我定位”。在那个女性的社会角色尚未完全清晰的年代,她如何平衡家庭期望、个人抱负与外部世界的标准?她如何通过阅读和思考,逐渐形成自己坚实而不可动摇的价值观体系?自传细致地展现了她在学术与生活领域中,不断试错、修正,直至最终找到与自我相符的节奏与方向的过程。其中穿插了她与同辈知识分子在思想交流中的火花,这些交锋是她思想成熟的重要催化剂。 三、 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交织 自传的后半段,不仅涉及个人情感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更深入探讨了知识女性如何在家庭责任与社会参与之间寻求平衡。作者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挫折与考验,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剖析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个体所能施加影响力的边界与局限。 她对亲密关系的描摹,细腻而克制,着眼于精神层面的契合与理解,而非仅仅是表面的浪漫。同时,她也记录了自己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无论是通过教育、文化传播,还是对特定议题的关注。这部分体现了她“知识分子”身份的自觉性,即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对周遭环境的关怀与贡献。 附录部分:《杂记赵家》 这部分内容是对自传主体生活背景的补充和侧写,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家庭的独特窗口。这里的“赵家”并非一个虚构的符号,而是作者生活经验中那些真实存在、充满智慧与烟火气的人物群像。 《杂记赵家》以散点透视的方式,记录了家庭成员间的日常互动、智力游戏、餐桌上的辩论,以及那些被时间冲刷后依然鲜活的场景。这部分文字充满了生活化的细节和对人性的洞察。例如,对某位长辈在特定历史关头所展现出的风骨的描摹;对家庭成员间特有的幽默感和精神共鸣的捕捉;以及在面对生活变故时,这个知识分子家庭所特有的应对机制——理性、克制与幽默的结合。 与主体自传中较为内省的视角不同,《杂记赵家》更像是一系列生动的“切片”,它们从侧面烘托出主传人身上所浸染的文化氛围。它展示了“家”如何成为知识、传统与现代思想得以传承与对话的微观场域。通过这些琐碎却富含深意的记录,读者得以窥见一个特定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在家庭这一小气候中,维持着对高尚精神生活的追求。 整体价值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双重维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个完整、复杂的女性精神成长史;另一方面,它通过“杂记”的形式,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家庭的日常生活、文化传承模式以及特定精英阶层的精神风貌,提供了宝贵而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全书文笔洗练,情感真挚,展现出一种历经沉淀后的洞察力与和解姿态。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个女人的自传(附:杂记赵家)》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宁静而深邃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非常平和、甚至可以说是温婉的笔触,记录下了她的人生历程。我尤其欣赏她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片段,在她笔下却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例如,她对某个场景的描绘,对某个人物神态的刻画,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仿佛我正置身其中,与她一同经历。她对学术的尊重,对家庭的责任,对人生的态度,都流露出一种内在的坚韧和从容。书中关于“杂记赵家”的部分,更是精彩纷呈,展现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她与赵元任先生的相处,与其说是夫妻,不如说是知己,他们的精神世界高度契合,这种默契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令人动容。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温暖的家庭,感受着那份朴实而深厚的亲情和爱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及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财富。

评分

这本《一个女人的自传(附:杂记赵家)》读来,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温情对话。作为赵元任先生的夫人,作者的视角自有其独特之处,她不仅仅是某位名人的妻子,更是一位独立且充满智慧的个体,用她的文字勾勒出一个时代女性的成长轨迹。书页翻动间,我不禁沉浸在她细腻的情感世界里。从童年的懵懂,到求学时的探索,再到组建家庭、相夫教子的岁月,每一个阶段都被她娓娓道来,既有时代的烙印,更有个人独特的感悟。她笔下的生活片段,无论是琐碎日常还是重大抉择,都饱含着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在“杂记赵家”这部分,她以一种旁观者的清明和参与者的深情,描绘了那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大家庭,以及她与赵元任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那种深厚的感情,不是简单的一句“相敬如宾”可以概括,而是渗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是灵魂的契合与精神的共鸣。我从中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位女性的传记,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缩影,以及一种值得尊敬的相处之道。

评分

拿起《一个女人的自传(附:杂记赵家)》,我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的记忆之门。作者的叙述,没有一丝一毫的浮夸,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她以一种回顾的姿态,梳理了自己的人生足迹,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书中的“杂记赵家”部分,更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她以赵元任先生夫人的身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我看到了赵家人的生活点滴,听到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采。作者与赵元任先生的感情,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宣言,而是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是相互理解,是精神上的契合。她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记录了他们的共同岁月,那些平凡的瞬间,却充满了不平凡的深情。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重量,也感受到了情感的温度。

评分

初读《一个女人的自传(附:杂记赵家)》,我便被其朴实无华却又饱含深情的文字所吸引。作者以一位女性的视角,描绘了自己丰富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她并没有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她的成长、她的选择、她的经历。书中的“杂记赵家”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她以一种近乎写实的笔法,勾勒出赵家那个充满书卷气和人文情怀的家庭图景。我看到了赵元任先生在学术上的严谨与幽默,也看到了作者作为妻子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与付出。这种相守相伴,不是激情澎湃的浪漫,而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深厚情意。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关怀,对文化的传承,都体现在字里行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人格魅力,同时又以温柔的力量,维系着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家。

评分

《一个女人的自传(附:杂记赵家)》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思考。作者的笔触,不像某些自传那样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是显得更加客观和克制,这反而让她笔下的人物和事件显得更加真实。她讲述了自己的生活,也讲述了她与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的结合与相处。我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坚韧。她对于家庭的投入,对于丈夫事业的支持,都展现了她内在的强大。而“杂记赵家”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独特魅力。那种自由而又严谨的学术氛围,那种充满爱与理解的家庭关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读到的是一个女人如何将个人的人生与家庭的责任巧妙地结合,并且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本书没有卖弄,没有矫情,只是平静地讲述,却足以触动人心。

评分

质量不错,书太沉了,要是再轻点就好了

评分

这个书系的品质都不错。

评分

这个书系的品质都不错。

评分

书一直十分满意,快递也蛮快。

评分

京东的货品质量不错,有些东西比超市便宜一些

评分

民国往事,可以一读,个人回忆的历史尽管有时主管,有时站的角度不同会有所扭曲,但往往更真实。

评分

民国往事,可以一读,个人回忆的历史尽管有时主管,有时站的角度不同会有所扭曲,但往往更真实。

评分

京东买书让人放心,便宜活动多。

评分

书一直十分满意,快递也蛮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