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第2版)/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特色:
內容新穎——涵蓋瞭土地儲備開發、房地産開發、房地産投資、融資、房地産營銷與物業管理各個階段,第2版增加瞭目前剛剛興起的土地儲備開發政策、模式及房地産投資信托等新內容。
緊貼時代——緊跟我國房地産行業發展步伐,理清最新的房地産開發流程,明確房地産開發經營各方主體的責任義務,並引入房地産開發經營的新模式與新理念,包括融資模式、盈利模式、前程物業管理理念和方法等。
實務性強——以我國最新的房地産法律、法規、政策為依據,結閤房地産行業內最新的運作模式,並附有大量實際的案例來說明,更突齣《房地産開發與經營(第2版)/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的實用性。
內容簡介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第2版)/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遵循房地産開發程序和房地産開發核心模塊兩條主綫,介紹房地産開發經營與管理中的基本知識、重要問題和前沿內容。全書共分10章:第1章概述瞭房地産、房地産業、房地産開發與經營、房地産市場及其運行規律等基本知識和理論;第2章重點介紹房地産開發與經營程序;第3-10章分彆介紹土地儲備開發、房地産投資分析、土地使用權獲取、房地産規劃和設計管理、房地産項目管理、房地産營銷、物業服務、房地産融資等各主要模塊。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第2版)/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可作為經濟管理類房地産專業、物業管理專業本科生和高職高專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房地産開發、房地産評估、資産評估、土地與房地産管理部門、物業服務、房地産營銷策劃等從業人員的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房地産概述
1.1.1 房地産的含義
1.1.2 房地産與不動産的關係
1.1.3 房地産的屬性
1.1.4 房地産的分類
1.2 房地産業概述
1.2.1 房地産業的內涵
1.2.2 房地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定位與作用
1.2.3 房地産業與金融業
1.3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概述
1.3.1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的含義
1.3.2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的特點
1.3.3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的參與者
1.4 房地産市場及其運行規律
1.4.1 房地産市場的概念
1.4.2 房地産市場的分類
1.4.3 房地産市場的影響因素
1.4.4 房地産市場的指標
1.4.5 房地産周期
思考與練習
討論
附錄1-1:1996年以來中國房地産市場數據一覽錶
第2章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程序
2.1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程序的演變
2.1.1 新政引起的房地産開發行業變化
2.1.2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原有程序及其問題
2.1.3 房地産開發與經營新程序及其特徵
2.2 土地儲備開發程序概述
2.2.1 土地儲備開發的概念與內涵
2.2.2 土地儲備開發的工作原則
2.2.3 土地儲備開發的基本程序
2.3 房地産二級開發程序概述
2.3.1 投資決策階段
2.3.2 前期工作階段
2.3.3 項目管理階段
2.3.4 經營與物業服務階段
思考與練習
討論
附錄2-1:2002年以來的房地産開發行業主要相關政策一覽錶
第3章 土地儲備開發
3.1 土地儲備開發準備工作
3.1.1 土地儲備開發計劃編製與審查
3.1.2 土地儲備開發實施方案編製與審查
3.1.3 土地儲備開發實施主體的確定
3.1.4 潛在項目實施主體競爭者前期工作
3.2 土地儲備開發行政審批
3.2.1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
3.2.2 項目立項
3.2.3 專業意見徵詢
3.2.4 規劃意見申報
3.2.5 徵地拆遷報批
3.3 土地儲備開發實施與交付
3.3.1 徵地實施程序
3.3.2 徵地補償與安置的原則與方式
3.3.3 拆遷實施程序
3.3.4 拆遷工作原則與方式
3.3.5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3.3.6 土地儲備開發項目驗收
思考與練習
討論
附錄3-1:××縣2009年度土地儲備開發計劃
附錄3-2:土地儲備開發案例
……
第4章 房地産投資分析
第5章 土地使用權獲取
第6章 房地産規劃與設計管理
第7章 房地産項目管理
第8章 房地産營銷
第9章 物業服務
第10章 房地産融資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土地使用權獲取
土地是人們生産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對這種重要且稀缺的資源實行有償使用不僅是實現所有權的重要方式,而且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房地産開發的成功與土地是息息相關的,若是沒有取得土地使用權,再優秀的開發設想也隻能是空中樓閣。尤其是在城市飛速發展、城市空間拓展越來越睏難的今天,怎樣獲得一塊地理位置適閤的地塊,是每一個開發企業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土地使用權的獲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策法規的完善,其獲取的方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目前最主要的三種模式是:①參與土地齣讓競爭;②在建項目收購;③入股項目公司。
2.專業評價與項目核準
在獲取土地使用權後,按照國傢規定,需要編寫項目申請報告,嚮計劃管理部門申請項目立項,核準項目。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的規定,部分房地産二級開發項目在申請立項前必須進行節能評估,具體需要節能評估的項目標準由各地政府規定。比如,《北京市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規定,建築麵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含)的公共建築項目和建築麵積在20萬平方米以上(含)的居住建築項目均須進行節能評估。再如,《上海市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單體建築麵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含)的公共建築項目,建築麵積在20萬平方米以上(含)的居住建築項目必須委托專業的谘詢機構進行節能評估。
為瞭減少投資項目對環境破壞的風險,對於投資項目還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①建設項目概況;②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③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④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⑤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⑥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⑦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部分城市的規模迅速擴大,城市交通係統壓力較大,為瞭防止擬投資項目未來對區域交通産生超負荷壓力,部分大城市要求房地産投資項目必須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在北京,交通影響評價的目的是評價和分析建設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後,新增的交通需求對周圍交通環境産生影響的程度和範圍,從而在滿足一定服務水平的條件下提齣對策,減小項目所帶來的負麵影響,緩解項目産生的交通量對周圍道路交通的壓力。交通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有:①項目的研究範圍;②建設項目背景與現狀交通分析;③建設項目交通量預測;④交通影響評價;⑤交通設施改進和相關措施;⑥結論和建議。
由於部分項目在土地儲備開發階段已經進行瞭環境影響評價、交通影響評價等專業評價,是否需要在房地産二級開發環節再次進行此方麵的專業評價,需要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和在土地儲備開發階段的專業評價報告結論而定。
……
聚焦城市脈絡,洞察價值增長:一本關於城市更新與可持續發展的深度探索 本書並非一本直接闡述房地産開發與經營具體操作流程的指南,而是將目光投嚮更為宏觀的城市發展層麵,深入剖析城市更新、土地利用、空間規劃以及可持續發展等關鍵議題。我們旨在通過對這些核心要素的係統梳理和深度解讀,幫助讀者理解房地産行業在現代城市演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在其發展中注入可持續的價值與社會責任。 第一部分:城市演進的動力學——曆史、趨勢與挑戰 在第一部分,我們將帶領讀者迴顧城市發展的曆史軌跡,探究不同時代背景下城市形態與功能的變化。從工業革命時期的擴張到後工業化時代的轉型,我們將分析驅動城市發展的各種力量,包括經濟結構調整、人口流動、技術革新以及社會變遷。 曆史的烙印:城市形態的變遷與演化。 本章將梳理不同曆史時期城市發展的典型模式,例如規劃城市、工業城市、商業中心以及服務型城市等。我們將探討城市空間結構如何受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技術條件的影響,並分析這些曆史遺産對當下城市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例如,曆史街區的保護與活化、工業遺存的再利用等,都是曆史形態演變在當下的體現。 新時代的脈搏:驅動城市發展的關鍵趨勢。 聚焦當前及未來城市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我們將詳細探討全球化、信息化、人口老齡化、環境意識提升、以及新興經濟模式(如共享經濟、數字經濟)對城市形態、功能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例如,智慧城市的興起,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質;綠色建築的普及,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構建低碳宜居城市;以及新興産業聚集區,如何重塑城市經濟格局。 挑戰的重圍:城市發展麵臨的深層睏境。 城市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本章將深入剖析當前城市發展中存在的普遍性睏境。這包括但不限於:城市病(如交通擁堵、環境汙染、住房緊張)、貧富差距的拉大、社區同質化、文化傳承的斷裂、以及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我們將探討這些挑戰的根源,並初步引齣未來解決方案的思考方嚮。 第二部分:空間重塑的藝術——土地利用、規劃與更新 第二部分將聚焦於城市發展的具體實踐層麵,即如何通過科學的土地利用、前瞻性的規劃以及精細化的城市更新,重塑城市空間,挖掘潛在價值。 土地的價值:多維度的土地利用與評價。 土地是城市發展的基礎載體。本章將從經濟、社會、生態等多個維度探討土地的價值。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土地的特點、功能及其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例如商業用地、住宅用地、工業用地、綠地、公共設施用地等。同時,還將探討土地的估價方法、地租理論、以及土地權益的分配機製,為理解土地的稀缺性與價值創造提供理論基礎。 藍圖的繪製: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 城市規劃是指導城市有序發展的重要手段。本章將介紹城市規劃的理論體係,包括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控製性詳細規劃等。我們將探討規劃編製的流程、關鍵要素以及不同規劃流派的特點。同時,還將分析規劃在引導城市空間結構優化、促進功能復閤、以及保障公共利益等方麵的重要作用。 煥發新生:城市更新的模式與策略。 城市更新是盤活存量、優化增量的關鍵。本章將係統梳理不同類型的城市更新模式,例如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工業遺址再開發、以及曆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活化等。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模式的優劣勢、實施路徑、以及麵臨的挑戰,並探討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等多種手段,實現城市的可持續更新。例如,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綉花功夫”進行微更新,如何通過整體規劃實現片區蝶變。 第三部分:價值增長的邏輯——可持續發展與多元化經營 第三部分將上升到價值創造和可持續發展的層麵,探討如何在復雜的城市發展環境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並拓展房地産領域的多元化經營的可能性。 綠色與共生:可持續發展在城市建設中的體現。 可持續發展是衡量現代城市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尺。本章將重點闡述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城市建設中的具體應用,包括綠色建築、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以及構建韌性城市等。我們將分析這些措施如何減少城市發展對環境的負麵影響,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並為城市的長期繁榮奠定基礎。例如,我們將探討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以及如何通過生態修復提升城市的環境質量。 超越單一:房地産領域的多元化經營與創新。 房地産行業的發展早已超越瞭傳統的開發與銷售模式。本章將探討房地産領域的多元化經營趨勢,包括但不限於:租賃住房、産業地産、商業綜閤體、文旅地産、康養地産、以及房地産金融等。我們將分析不同業務模式的特點、盈利模式、以及麵臨的風險與機遇。同時,還將展望房地産科技(PropTech)的發展,以及如何通過技術創新驅動行業轉型升級。 社會責任的擔當:房地産企業與城市社區的共贏。 房地産企業的發展與城市社區的福祉息息相關。本章將強調房地産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麵的擔當,包括保障住房供給、創造就業機會、參與社區建設、促進文化融閤、以及關注弱勢群體等。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負責任的開發與經營,實現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同步增長,最終達到企業、居民與城市和諧共贏的局麵。 結語:麵嚮未來的城市願景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城市發展與房地産行業關係的全新視角。我們不提供“套路”式的開發技巧,而是倡導一種更具前瞻性、係統性和責任感的思維方式。通過對城市演進動力、空間重塑藝術以及價值增長邏輯的深度探索,我們希望激發讀者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思考,鼓勵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為構建更加宜居、綠色、繁榮的城市貢獻智慧與力量。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建築與資金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城市脈絡、價值增長以及美好未來圖景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