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森照信》將建築類專業雜誌《日經建築》迄今為止所刊載的藤森照信先生的專訪、訪問、標誌性建築物的竣工報告等新聞報道和新作,分門彆類重新編排,集結成書。本書是“NA建築傢係列”的第四冊。
可能很多讀者都有所耳聞,藤森先生既是建築方麵的專傢,同時又是“建築史學”方麵的專傢。但與四十餘年的曆史學傢經驗相比,建築學傢的資曆也僅僅為其一半。在短時間內與眾多建築傢們群雄逐鹿,能夠成為日本的建築傢代錶之一的主要原因,是其為現代建築注入瞭“快樂”的因素。建築是快樂的。
如去參觀藤森先生的建築作品展,便會瞭解藤森建築在建築界為什麼會與眾不同。通常提起建築展覽會的話,多數參觀者會緊皺眉頭,整個會場的空氣中會立刻布滿緊張的氣氛。但是,藤森先生的展覽,卻猶如南國一樣讓人輕鬆愜意,幾乎所有的參觀者都是麵帶笑容。各位讀者當中,也肯定有很多人在看過藤森的建築之後不禁莞爾一笑的吧。
★3.11大地震後為日本帶去“快樂”的建築師“藤森照信”人生曆程全揭秘
★精選齣藤森照信50件心愛的物品,揭示其眾多偉大作品的靈感來源
★不同時期建築作品圖解並搭配百餘幅全彩圖片及精彩跨頁
★所有建築作品均配有翔實的建築項目數據及珍貴的平麵圖、剖麵圖。
★充滿童趣,通過生動的漫畫記錄下藤森照信的少年時期
★揭秘“藤森照信”與同級生小田和正對話內容
《藤森照信》收錄有藤森照信齣道以來的16個建築作品,從1991年的神長官守史史料館到2010年的泥飛星船,無一不是經典之作。《藤森照信》首次公開討論從未發錶過的南方熊楠顯彰館、百年後的古根達姆等建築項目,逐字逐句都是藤森照信的創作經典。
《藤森照信》中收錄藤森照信齣道以來的16個建築作品,其中包括:韭菜之傢、鞦野不矩美術館、彈珠汽水溫泉館、箱根昆蟲館、屋頂之傢等等。
並且首次公開討論從未發錶過的南方熊楠顯彰館、拜年後的古根達姆等建築項目。曝光藤森照信與同級生小田和正的對話內容。
暫且不提那些麵嚮專業人士的逆命題,對於一般人來說,簡單的愉悅性、淺顯易懂,纔是藤森建築的魅力和精髓所在。《藤森照信》的編輯工作進展到近一半的時候,發生瞭東日本大地震。本書在具體的經驗技術方麵,對臨時住宅的設計或是復興計劃,沒有起到任何幫助。但是,在地震之後的幾個月,從受災地區漸漸傳來瞭喜悅這樣充滿瞭復興動機的聲音。就此看來,沒有比藤森建築再恰當不過的教材瞭。可以說在藤森先生的建築中,隱藏著對所有建築的用途加以思考的綫索。
藤森建築的愉悅性,容易被認為是由藤森先生的人品自然而然展現齣來的。但在閱讀瞭本書中收錄的專訪、訪問之後,那種愉悅性是從一個史學傢的批判性眼光中自然而然産生的。例如,與石山修武的訪問中說道:“現代建築的問題之一就是毫無生氣。現代建築雖然是二十世紀建築的宿命,卻都是一些隻有專業人士纔能夠理解的建築。”最近的作品“泥飛行船”及“蔬菜城市”中,藤森先生分析道,“二十世紀的建築界是依靠科學技術來想象未來,現在,終於迎來瞭不用依靠科技而描繪未來的時代。”
日本日經BP社日經建築,日經BP社所提供的信息專業性強、內容廣泛,涉及經營、電腦、數碼傢電、計算機、通信、機械、建築、醫療、健康、環境、娛樂等眾多領域。經專職記者采訪編輯的許多雜誌在其專業領域裏都堪稱是眾所周知、首屈一指。日經BP社直銷雜誌的讀者約有150多萬人,發行量每年達3400多萬冊。
藤森照信是近年備受矚目的日本建築師。受矚目的原因之一,是他從建築史學傢、評論傢轉而成為建築師的曆程。建築學者藤森照信是建築史與生産技術史的專傢,他的作品《日本近代建築史》被日本建築研究者視為必讀著作。後來,原本在各建築競賽擔任評審的藤森教授,45歲時完成一個作品,2006年代錶日本參與第十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自此,藤森建築師的身分,漸漸跨越藤森教授。
受矚目的原因之二,是作品強調運用自然素材、重視連結社區與人,當人們對鋼構建築習以為常,藤森作品散發的溫暖、謙抑,格外觸動現代人對簡單生活的渴望。
藤森總在可能的情況下,邀請建築物所在地居民加入建造過程,例如,請小學生幫忙摺建築外牆使用的銅箔;建造「燒杉之傢」時,則是請社區裏的婆婆媽媽幫忙將杉木錶麵燒炙碳化,人們也纔恍然大悟,原來炭的顔色不隻是黑,它有著含蓄的七彩光澤。
眾人閤力的背後,除瞭凝聚在地情感的用意,更反映藤森「手工藝復興」的建築理念,提醒人們想想建材工業化生産的影響。
充滿設計巧思與機能的茶屋,是藤森受關注的代錶作。無論日本首相細川護熙為接待法國前總統席哈客到訪,委托藤森建造的「一夜亭」、或是他在傢鄉建造的「高過庵」,都成功讓人對茶屋這項「日本很小的建築」産生濃厚興趣。
閱讀01 少年照兒漂流記——漫畫重溫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
閱讀02 曆史學傢藤森照信的足跡與現在——中榖禮仁眼中的簡陋木屋中的文人藤森照信
閱讀03 齣道前的我的視角——朝氣蓬勃的建築史學傢嚮日經建築投稿
寫在建築史學會成立之時
路上觀察學會成立
對後現代的思考
執筆日本近代思想大係
訪談01 發現的喜悅,品味一次便終生難忘——建築偵探鼻祖眼中的建築和建築師的鑒定方法
委托方01 守矢早苗——感覺很溫暖,無論來多少次都讓人懷念
委托方02 藤森美知子——雖然有所不便,但還是很滿足
建築作品01 韭菜之傢
建築作品02 鞦野不矩美術館
建築作品03 熊本縣立農業大學學生宿
閱讀04 綻放的茶花城——來自藤森照信本人的施工進展報告
棱紋牆的決戰
拂曉前的敖包
棱紋牆的攻守戰
山茶花開,草兒發芽
訪談02 即使作為建築傢獲得好評,也不想改掉自己的非專業性——建築史學傢對其鍾情的建築所持的態度
委托方03 赤瀨川原平——第一次有瞭自己的傢的感覺
建築作品04 赤瀨川傢之墓
建築作品05 不東庵工房
建築作品06 高過庵
對話
特彆對話01 與同行的對話──描繪不依靠科技的建築的未來
特彆對話02 與同窗的對話──從那以後好不容易走到這個地方
特彆對話03 與委托方的對話──用心製作的贋品會成為真貨
建築作品07 箱根昆蟲館
委托方04 首藤勝次——“碳酸泉水+藤森建築”獨一無二的觀光地
建築作品08 閤歡木兒童美術館
建築作品09 燒杉之傢
建築作品10 煤炭之傢
委托方05 山本隆夫——現在漸漸覺得傾斜也有魅力
建築作品11 泥飛行船
閱讀05 現場跟蹤報道:探索藤森流的工作方法——創作的根本就是:觀看、感受、思考、行動
閱讀06 藤森照信的靈感來源——人隻能對自己見過的東西進行創作
閱讀07 東京十大名建築——真正懂得的人纔知道的東京建築
閱讀08 追求簡單的細節設計——芹澤介的燈罩和茶花城的帽子
閱讀09 從蒲公英之傢的失敗中汲取經驗——史無前例地完成植物外裝修的奮鬥日記
訪談03 即使隻是空想,也要繼續探究城市的未來——從未完成的提案中浮現齣來的藤森建築的未來走嚮
履曆 藤森照信年譜
後記
執筆者、新聞報道刊號
作品名筆畫順序索引
這本關於藤森照信的畫冊,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剛翻開,我就被那些充滿野趣和奇思妙想的建築深深吸引住瞭。藤森先生的設計哲學,那種將自然元素與建築語言無縫融閤的功力,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你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對材料最原始的敬畏,木頭、泥土、草皮,它們不再是簡單的構成要素,而是獲得瞭新的生命力。特彆是那些在山野間拔地而起的“茶室”,小巧玲瓏,卻又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思考。我特彆喜歡他對於光影的處理,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粗糲的牆麵上,那種氛圍感是任何現代材料都無法比擬的。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仿佛置身於他構築的那個充滿童真與詩意的世界裏。那種將建築拉迴土地、拉迴人性的努力,在當下這個追求極緻效率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很值得稱道,厚實的紙張和清晰的印刷,完美地呈現瞭藤森建築那種粗獷而不失細膩的質感。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理解復雜的設計理念往往需要大量直觀的視覺輔助,而這本畫冊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展示瞭建築的最終形態,還穿插瞭不少施工過程中的細節圖和手繪草圖,這讓我得以一窺其從概念到落地的思維軌跡。藤森先生對“非標準”的執著追求,簡直是建築界的一股清流。他仿佛在用自己的作品嚮我們證明:建築不必總是冰冷、筆直和功能至上。它可以是柔軟的、有機的、甚至帶有一絲幽默感的。每一次翻到那些帶有“光之塔”或“高屋”的頁麵,都忍不住會心一笑,那份純粹的創造力是極具感染力的。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對日本的建築師保持著一種既好奇又敬畏的心態,而藤森照信的作品集,無疑是讓我更深入理解這種獨特美學的一把鑰匙。這不僅僅是一本記錄建築成果的圖集,更像是一部充滿個人敘事色彩的影像日記。他的建築,有著一種打破常規的叛逆感,卻又在不經意間流露齣極高的文化素養。那些大膽的造型,比如那些仿佛從地裏長齣來的“土屋”,初看可能會覺得有些突兀,但當你細品其背後的文化根源和結構邏輯時,便會發現其精妙之處。我尤其欣賞他在運用傳統技藝上的創新,他沒有被傳統束縛,而是用現代的視角去重新詮釋和激活那些被遺忘的建造智慧。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跟隨著一位充滿激情的嚮導,穿梭在傳統與現代的邊界綫上,感受著那種微妙的張力與平衡。
評分我一直認為,衡量一個建築師的水平,不僅要看他建造瞭什麼,更要看他如何與環境對話。藤森照信在這方麵的造詣,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他設計的建築,仿佛從未試圖“徵服”自然,而是謙遜地請求一席之地。他那些與場地緊密結閤的構思,使得建築與周邊的樹木、坡地、水流融為一體,達到瞭一種近乎於共生的狀態。這本書中對不同氣候帶和地域性材料的運用分析,讓我對地域建築的理解提升瞭一個層次。他似乎在用一種非常誠實的方式迴答“我們應該如何居住”這個古老的問題。這種返璞歸真的態度,在如今這個過度工業化的時代,顯得尤其珍貴和發人深省,讓人讀完後不自覺地放慢瞭思考的節奏。
評分坦白說,最初拿到這本介紹藤森照信的畫冊時,我略微有些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或晦澀難懂,畢竟建築設計理論往往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親切,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灌輸,更像是一場與匠人的私密對話。通過那些充滿故事性的照片和間或穿插的文字描述,我仿佛能聽到藤森先生在工地上大聲指揮,與工人探討如何固定那塊奇形怪狀的屋頂的場景。那種充滿熱情的現場感,是閱讀其他枯燥的設計文獻所無法體會的。這本書成功地將一個偉大建築師的個人魅力和他的作品精髓有效地結閤起來,讓我對“創造”這件事本身産生瞭更強烈的嚮往。它激勵著我,無論從事何種領域,都要保持那份初見時的好奇心和對細節的偏執。
評分公司轉賬
評分NA建築傢係列4:藤森照信
評分很好,很值得買
評分分期付款
評分貨到付款
評分東西不錯,很喜歡啦!
評分印刷質量不錯,就是有點小貴
評分太重瞭 銅版紙印刷膠水味明顯 其它都還行
評分NA建築傢係列4:藤森照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