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初到中國,在語言一竅不通的情況下,在華衣食住行如何應對?如何應對全然不同的東方文化?本書通過一個個詼諧幽默的小故事,為您解讀。
《老外之中國遊記》柯蘭是一位澳大利亞籍英語教師,不願淪為無事可做的空巢老人,決定徹頭徹尾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於是和丈夫彼得來到中國教書。一句中文都不懂的夫妻倆,初到中國,意外頻頻,遭遇瞭瘋狂的的士司機、技藝高超的扒手、不懂英語的酒店員工,還進公安局按過指印,在酒店硬邦邦的床上輾轉難眠,不過真正不如意之事還在後頭。
展開書捲,你可以讀到夫妻倆在中國生活的喜與悲,那些各具纔華的學生、那個成為他們“第二傢園”的小城以及種種冒險和挑戰。書中的人與事,定讓你心潮難平。
柯蘭,柯蘭自幼生長於新西蘭一小鎮,後在蒂阿瓦穆圖大學讀書。與彼得結婚後育有五子。兒女長大成人後,作者與丈夫遷居澳大利亞,後至中國任教數年。曾任教於中國的多所學校,包括廈門大學、蘇州的悉尼大學附屬酒店管理學院和其他幾所公辦或民辦大學。柯蘭發行,教書乃其生來所愛之事,因此中國之行為她的人生帶來重大改變。
除卻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柯蘭在華生活的經曆,令她學會瞭如何在一個語言不通的陌生國度生活,獲得眾多與中國人交往的經驗。
柯蘭是個素質優秀的教師,擁有TESOL資格證書和編輯校對證書,獲得昆士蘭格裏菲斯大學英語文學和創作文學學士學位和墨爾本斯威本大學創作文學碩士學位。
INTRODUCTION / 4
引言 / 5
TAKING A TAXI IN XIAMEN AIRPORT / 12
廈門機場打的記 / 13
AN EVENTFUL FIRST DAY / 22
波摺的第一天/ 23
PERSONAL SAFETY IN CHINA / 32
在華人身安全 / 33
CHINESE MONEY / 36
中國貨幣 / 37
BEING A FIRST TIME TEACHER / 40
初為人師/ 41
THE CHINESE LANGUAGE / 50
感悟中文/ 51
ARE THERE TABOO SUBJECTS TEACHERS DON’T TALK ABOUT IN THE CLASSROOM? / 54
有教師不能在課堂上談及的禁忌話題嗎? / 55
BOWELS / 58
如廁/ 59
THE REALITY / 64
遭遇現實/ 65
DENEICE AND EMERSON / 80
戴妮絲和愛默生/ 81
THE STUDENTS / 98
中國學生 / 99
TWILIGHT / 110
特萊特 / 111
SUNNY AND MICKEY / 116
米奇和姍妮 / 117
SHARK / 122
沙剋/ 123
HOLIDAYS AND TYPHOONS / 126
假日與颱風/ 127
CHINESE CUISINE, CANTEEN-ESE STYLE / 140
食堂就餐記 / 141
A BOIL UP TO END ALL BOIL-UPS / 148
吃火鍋 / 149
CURL UP AND DYE IN CHINA / 154
美發記 / 155
CHEAP TAIWANESE JUNK / 162
便宜貨/ 163
WHEN THE CHIPS ARE DOWN / 168
兼職記/ 169
A STITCH IN TIME / 176
做衣服/ 177
EVER BEEN FRAMED? / 182
買相框 / 183
OUR FIRST WEEK IN CHINA / 188
在華第一周的日子/ 189
THE CITY OF LONGYAN / 194
小城龍岩/ 195
LONGYAN?---NO LONG RAIN! / 200
多雨的龍岩/ 201
WHO’S BEEN MUCHING ABOUT WITH THE SUN? / 208
是誰對太陽暗動瞭手腳/ 209
POLLY WANNA CRACKER? / 214
放鞭炮/ 215
WALKING ON WATER / 218
購票奇事/ 219
MY DAILY BUS RIDE HOME FROM SCHOOL / 226
下班乘車記 / 227
BOOKING TRAIN TICKETS IN ADVANCE / 230
購票記/ 231
GUT WRENCHING GOODBYES / 242
傷離彆 / 243
LONGYAN REVISITED / 248
重訪龍岩/ 249
MY TOP TEN TIPS FOR LIVING IN CHINA / 256
居華十條建議 / 257
THINGS WE LEARNED ABOUT LIVING ACCOMMODATION ON OR OFF CAMPUS / 258
校內、校外住宿須知 / 259
DRIVING YOURSELF IN CHINA / 272
在華自駕/ 273
SHOPPING / 274
在華購物/ 275
TRAVELLING—BUSES, TRAINS AND HOTELS IN CHINA / 280
在華旅遊——巴士、火車和酒店/ 281
STAYING IN HOTEL IN CHINA / 294
入住酒店須知/ 295
HEALTH CARE, DOCTORS AND HOSPITALS / 300
中國醫保、醫生和醫院 / 301
ABOUT THE AUTHOR / 312
作者小傳/ 313
APPENDIX: TRAINING AND CONTRACTS / 314
附錄:培訓與簽約/ 315
中國是個融閤古今、特色鮮明的國度,在這裏,古老滄桑的鬍同和宏偉高大的摩天大樓比肩而立。中國,顧名思義,乃“中央王國”之意,她坐擁世界第三大麵積的國土,養育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國,雖曆史悠久,卻能在現代化進程中銳意進取,她蓬勃發展的經濟助推著整個世界經濟前進的腳步。中國是個神秘的國度。這裏,青山連綿,群山起伏;這裏,古時的長須老者曾執竹竿、溪邊垂釣,他們的見識雋永智慧,曆久彌新。
您可曾到過中國,又可曾想去中國看看?也許,很多人因為對她瞭解不夠,心存誤解,打瞭退堂鼓。是不是生長在西方,讓您對這個國度有瞭偏見?
或許是因為她一度閉關鎖國,使不少人看不到她的真麵目。但是,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她的發展速度著實令世界震撼:她從過去的封建製度進步為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並立足將自己打造為一個被世界高度認可的現代國傢,與西方貿易往來密切頻繁。中國,憑藉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將來一定能在國際事務中大展拳腳。
如今的中國一方麵正竭力保留自己曆史悠久的文化遺産,但另一方麵又深受近鄰俄羅斯、日本和韓國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她正盡其所能在傳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與西方國傢強勁文化滲透之間,找到平衡。
毋庸置疑,中國是一個令人贊嘆的國傢。這裏,世界一流的建築水平,令百層玻璃幕牆摩天大樓矗立雲間;這裏,萬裏長城盤踞於綿延群山之間,提醒我們,古時候的中國人民便已這般具有遠見。中國,是如此豐富多彩,這裏的每一天都令人振奮;這裏,便是我心中的第二故鄉。
我叫柯蘭,澳大利亞人,和丈夫彼得兩個老頑童,在年近六十的時候,不甘寂寞,決定再年輕一迴,走齣枯燥的生活,換一種全新的活法。我們來到中國教授英語。此行成瞭美國名嘴菲爾醫生所說的“改變人生的經曆”。
我寫此書有兩個目的:一是為愉悅讀者。本書既記錄瞭我們夫妻倆來華第一年的遭遇,又有我們在華生活期間發生的趣聞囧事,還有我們的旅遊見聞和教學故事;同時也為消除人們對中國的偏見,因為直至今日,仍有人誤以為中國百姓大都生活在窮鄉僻壤之所,把她看成一個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落後國傢。
目的之二是為有意去中國工作的老外提供生活指南,告訴他們如何在語言不通且人生地不熟的中國求職安傢、齣行旅遊以及求醫問診。
中國之行絕對是一大挑戰,但你的人生也將因此而彆樣精彩。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我倆想到離開溫暖的傢園,告彆親朋好友,漂洋過海到陌生的中國?
那就要追溯到我倆參加的一場TESOL(對外英語教學)介紹會瞭。那天的主講人叫萊絲麗,是一傢有資格認證的正規機構的主管,她將負責培訓我們。隻要我們取得TESOL資格證,就可以申請國外教職。
萊絲麗是個很有趣的女士,大約六十來歲,長得小巧玲瓏,一頭紅色捲發,身穿一套時尚的粗棉套裝,服裝上的水晶石圖案格外引人注目。她是個心理學傢,曾在亞洲工作過,因當地員工的英語水平太差而走上英語教學之路。她在教學圈內漸漸有瞭名氣,如今負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二國的培訓工作。萊絲麗坐在桌角一側,雙腿不停晃動,聲音低沉沙啞,興緻勃勃地給我倆講述在國外教書的趣事。
“小事一樁,”她說,“隻要你會講英語,就教得來。就是現在不會,等學完我們的課程也就會瞭。工作機會多得要命。你們呢,既可以賺點錢,又可以大開眼界。”
彼得跟著我過來,就是想弄清楚介紹會是不是騙人的。他對我說:“那些人不就是想騙你的口袋裏的錢嗎,可彆錢沒掙到,反而賠瞭本。咱們去摸摸底,我總覺得這事兒有點玄乎。”
我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要是介紹會真管用,我倆不是都可以試試嘛,所以我拉上彼得,讓他自己瞧瞧究竟。
似乎是正規組織,聽介紹很讓人興奮。我呢,可以藉此機會逃離一成不變的生活。管它前麵是刀山還是火海,我都決定義無反顧瞭。
要是你和我年紀相仿,已經過瞭中年,可能經曆與我大抵相同。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我跟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小孩差不多。第二個二十年,又忙著結婚,拉扯五個孩子,為他們忙前忙後,還要做兼職掙錢。第三個二十年乏善可陳,日子過得無聊而沉悶。等我到瞭五十多歲的時候,孩子們已經長大瞭,我們老兩口總算可以不管他們,離開新西蘭去澳大利亞過不一樣的生活。沒想到,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地尾隨而來。這倒也不算什麼壞事,因為一傢人又團聚瞭。緊接著,又輪到我那年邁的母親需要我照顧,所以一直無緣過上那種令人激動的“不一樣的生活”。
我在新西蘭時,在一個政府大機關工作,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官員的私人助理,我很喜歡這份工作,管理整個辦公室得心應手,事事順利。後來在澳大利亞,我也是在一個政府部門工作,但情況卻大不一樣。比方說吧,我工作的部門是一颱上好油的機器,我就是機器上最末尾的輪齒。這個職位壓力真的超大,每天要和一長排一長排的客戶打交道。所有事情都有嚴格的時間規定。休息十分鍾就十分鍾。我們部門的姑娘們倒是很不錯,可我總覺得心裏不舒服。在那裏我壓根兒沒有說話的份兒,而我以前大小是個官兒,沒當過最底層受人指揮的小角色。
所以,我換瞭份工作,不過是纔齣虎口又進瞭狼窩。新老闆的脾氣倒還湊閤,不算太壞,麻煩的是他老婆也在裏麵工作。這個愚蠢的金發女郎,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忙傢務,就是上美容院去瞭,剩下的時間纔會坐在辦公桌前記記賬,就這麼點小事每天都要齣狀況,偶爾也會跑跑市場。
還有,她花瞭好多時間招聘員工。要麼是員工受不瞭這個地方,沒來幾天就走人,要麼就是他們跟不上她朝令夕改的標準,被她炒瞭魷魚。可是,即使公司被老婆大人整得亂七八糟,可做老闆的要想炒老婆的魷魚,肯定相當難辦。倘若這個女人死賴著不走,情況還會更加棘手!
這位夫人發現我正在應聘中國的教職,滿心不悅。一天早上乘老闆不在解聘瞭我。我把他倆告上瞭法庭,我打贏瞭官司,獲得瞭幾韆澳元的賠償。如今機會來瞭,中國在呼喚我們。要是去中國教書都算不得人生的一個大變化,那麼敢問世間,何事可為?!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太引人注目瞭!采用瞭鮮艷的色彩和充滿異域風情的插畫,立刻就勾起瞭我對未知旅程的強烈好奇心。光是看著封麵,就能想象到作者筆下的中國,一定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既神秘又充滿活力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書頁,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探索那些可能隱藏在街頭巷尾、山川河流中的奇聞異事。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捕捉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以及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書名“老外之中國遊記”也暗示瞭作者的視角將是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齣發,這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通常,一個“局外人”的眼睛往往能看到我們這些“局內人”容易忽略的細節,那些最真實、最鮮活的當地風貌。我非常期待在字裏行間,能感受到那種文化碰撞下的驚喜與感悟,看到一個與我印象中可能有所不同,又或者更加深邃的中國。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旅行記錄,更可能是一次跨越文化的深度對話。
評分坦白說,我對於“老外”這個詞的運用,一嚮抱有復雜的情感。但結閤“中國遊記”這個書名,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種開放和探索的態度。這本書,或許就像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老外”眼中,那個既熟悉又可能陌生的中國。我期待作者能夠捕捉到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他是否會驚嘆於我們高鐵的速度,感嘆於我們移動支付的便捷,或者對我們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感到震撼?我希望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對傳統文化的描繪,更能展現當代中國發展的活力和多元性。或許,作者會在某個夜晚,在某個城市的街頭,看到那些忙碌卻充滿希望的身影,感受到中國人民身上那種勤勞、堅韌和樂觀的精神。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展現中國當下真實麵貌的書,一本能夠讓世界更瞭解中國的書,同時,也讓我們自己更加瞭解自己的書。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雖然簡潔,卻透露齣一種樸實無華的真誠。我猜想,作者一定是用一種非常直率、不加修飾的語言來講述他的中國經曆。這讓我想起很多年前讀過的一本關於某個非洲部落的遊記,同樣是第一人稱的視角,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充滿瞭作者親身經曆的溫度和對當地文化的敬意。我期望在這本“老外之中國遊記”中,也能看到類似這樣的錶達。比如,他會如何描述第一次品嘗中國菜時的味蕾衝擊?第一次乘坐中國特有的交通工具時的那種新奇感?或者是在陌生的城市裏,如何剋服語言障礙,與當地人進行一次充滿肢體語言的交流?這些生活化的細節,往往比宏大的曆史敘述更能打動人心,也更能展現一個地方的真實生活氣息。我甚至可以想象到,作者在寫作時,也許會時不時地停下來,迴想起旅途中某個讓他忍俊不禁的瞬間,或者某個讓他深受感動的場景。這種充滿情感的記錄,會讓讀者在閱讀時,仿佛也一同置身於那個場景之中,一同體驗作者的喜怒哀樂。
評分從書名來看,這應該是一本充滿故事的書。我個人非常喜歡那些能夠引發讀者無限想象的故事。我猜想,作者的中國之行,一定充滿瞭各種意想不到的經曆。也許他會在某個古老的寺廟裏,邂逅一位智者,聽他講古老的傳說;也許他會在某個熱鬧的市集上,偶遇一位纔華橫溢的街頭藝人,被他的技藝深深吸引;又或者,他會在一次偶然的搭乘中,與一位淳樸的村民結下深厚的友誼,並在他的帶領下,發現鮮為人知的絕美風景。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生動的筆觸,將這些經曆描繪得如同電影畫麵一般,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不僅僅是那些令人驚嘆的景點,更重要的是那些在旅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們身上所摺射齣的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麵。我希望書中能有那些充滿溫情的故事,也有那些發人深省的片段,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旅行的樂趣,也能獲得一些關於人生和社會的感悟。
評分我一直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如何看待世界充滿興趣,而“老外之中國遊記”這個書名,恰好滿足瞭我的這種好奇心。我非常想知道,一個來自西方(或者其他地域)的“老外”,他的文化濾鏡下,會如何解讀我們中國的某些習俗、觀念,甚至是社會現象。例如,他對“人情往來”的理解會是怎樣的?他對我們傳統節日的情感投入又會呈現齣何種麵貌?是否會因為某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感到不可思議,或者對某些我們不以為意的細節産生深刻的思考?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反差萌”的描寫,就是作者因為文化差異而産生的誤解,以及最終如何通過溝通和理解,逐漸消弭這些隔閡。這不僅能夠讓我們看到一個更立體、更多元的中國,也能促使我們反思自身的文化,用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麵對外部世界。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絕佳的“他者視角”,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我們自己,從而獲得更深刻的認知。
評分不錯
評分可以
評分不錯
評分不錯
評分可以
評分可以
評分不錯
評分可以
評分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