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普遍焦虑,无法好好享受生活,《心之道》正以此为主题,解读现代人焦虑的根本原因;
瓦兹在西方的影响力匹敌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宗教作者,本书为北美“现代哲学”类销量名列前茅的作品,受到包括美国身心灵大师狄巴克·乔布拉及《时代》在内多个名人及媒体推荐;
小开本适合随身携带,更契合灵修作品的阅读定位,书中并配有插图、书签(可与内文互动),具有阅读趣味。
《心之道》是一本西方人写的东方哲学类著作。作者针对现代人面对的危机,即一个人如何生活在一个他永远不能从中获得安全感的世界,从东方禅学思想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答。他指出这个问题本身包含着它的解答——人们恰恰应该接受生活中充满痛苦与不安全感的事实,而不应该拒绝和逃避它们。为了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人们应该拥抱现在,活在当下。
阿伦·瓦兹(1915—1973),美国神学博士,禅宗信徒,对印度与中国的哲学宗教有精深的了解。他的思想受到铃木大拙的影响,同时又不局限于东西方宗教和哲学的某一领域。瓦兹生前出版有二十多部有关宗教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在美国几乎每一部都是畅销书,并被以多种语言在全球翻译出版,其中包括他著名的作品《禅道》。作为一个狂热的演讲者,瓦兹在20世纪60年代定期出现在广播节目中,并主持了热门的系列电视节目《东方智慧与现代生活》。他在美国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在1959年出版的《垮掉禅、方形禅与禅》中,瓦兹为美国“垮掉一代”的禅修实践命了名。他与美国著名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之间也有深厚的友谊,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哲学上的助力。
李沁云,本名李婧,先后于北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取得理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现为纽约大学东亚系讲师。以写作为终身事业,并热爱电影、旅行和素食。
★“任何需要修正生活进程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里获益。”
——狄巴克·乔布拉(迈克尔·杰克逊人生导师/克林顿赞赏的身心灵大师)
★阿伦·瓦兹是“迷幻一代”值得尊敬、深思熟虑的大师。
——美国《时代》周刊
★阅读阿伦·瓦兹对我们是一种挑战,它让我们探索一种思考的全新道路,启发我们去过一种更加充实满足的生活。瓦兹的遗产存在于《心之道》之中。这本书充分展示了他锐利的智慧、敏捷的机智、迷人的优雅。对那些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的永恒问题,它清晰而又智慧的处理方式是无与伦比的——《心之道》是一本重要的书。
——葛瑞格·摩顿森(《三杯茶》作者)
★瓦兹也许是为西方阐释东方行为准则的当代阐释者中重要的一位,他有一种罕见的天赋,能“优雅地书写那些不可书写之物”。
——《洛杉矶时报》
★《心之道》并不是要让我们去逃避,而是让我们能在碰巧身处之地继续——继续生活下去,而不去想象推动世界,乃至下一个时刻运行的负担是我们的。它不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哲学,而是一种基于现状的哲学——我们应该活在当下,应该坦率地认识到,我们存在于一个破碎的波峰处。
——菲利普·韦尔赖特(《艺术与文学》)
★这本书完全逆转了所有关于人类现状的一般思路。这个世界的危机状况迫使我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如何生活在一个,许多人都被剥夺了宗教信仰的安慰,他永远不能从中获得安全感的世界?作者指出这个问题本身包含着它的解答——幸福,精神洞察与确信都只能在这样一种认识中被找到,即无常和不安全感是生活中不可避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简单而明晰的方式写就,这本书是一部及时的作品。
——(伦敦)《书籍交换》
购买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对“心性修养”类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会落入空泛的说教和老生常谈的口号中。然而,《心之道》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巧妙地避开了所有陈词滥调,转而专注于探讨“心”作为一种能量场的运作机制。书中对“专注力”的描述尤其令我耳目一新,作者将其定义为一种“心力场域的集中与稳定”,而非简单的意志力训练。他用一种近乎物理学的视角去解构精神活动,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阅读一本关于人类潜意识的“应用物理学”手册。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心”的理解边界。虽然书中没有明确给出“如何做到”的具体步骤清单,但阅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例如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反应速度和内在的沉稳度——都有了微妙而显著的提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教条式的指南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心之道》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淡雅却又蕴含着某种深沉力量的墨色晕染,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旅程并非坦途,而是需要穿越迷雾才能触及的本质。初翻开第一页,作者行文的节奏便抓住了我,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最复杂晦涩的哲学思辨,用近乎诗歌的语言娓娓道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不懂,而是因为某些句子像锋利的冰锥,精准地刺穿了我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认知壁垒。比如其中关于“瞬间的永恒”的论述,他没有堆砌冗长的理论,而是用一个极其日常却又充满张力的场景来阐释:一个即将熄灭的烛火在风中摇曳的最后一瞬,其内在的能量爆发,比一整夜的平稳燃烧更具“存在感”。这种对事物本质的捕捉能力,让我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洞察力非同一般。整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留白恰到好处,给予了读者足够的空间去消化那些沉重但又必须面对的思想。我敢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书籍范畴,更像是一次与一位智者的私密对谈,虽然内容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的故事线索,但那种思想上的共振却是实实在在、难以磨灭的。
评分对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想用“如饮醇醪,回味悠长”来形容。它的开篇或许略显平淡,甚至有些像是在铺陈背景,但随着深入,你会发现作者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园丁,他没有急于展示盛放的花朵,而是耐心地修剪枝蔓,打理土壤,为最终的绽放积蓄能量。书中对“放下”这个概念的探讨尤其深刻,它超越了简单的放弃,而是一种对“拥有”本质的彻底理解。作者指出,真正的放下,并非是你主动选择放弃某物,而是你内心深处已经清晰地认识到,那件“物”从未真正属于你,它只是一个暂时的显现。这种哲学层面的突破,让我对生活中的许多得失心态进行了重新校准。读完合上书本时,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轻盈感,这种轻盈并非源于无所事事,而是源于卸下了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这是一部值得珍藏,并反复重温的力作,每一次重读,都像是对内心进行一次深层的清洁与校准。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消化”这本书,坦白说,这绝对不是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需要细细研磨的陈年佳酿,每一次开启都会有新的味道散发出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自我局限性”这一主题时的那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他没有提供任何廉价的安慰剂,而是直接将我们习惯性逃避的内在阴影呈现在眼前,让我们直面那些不愿承认的恐惧和惯性思维。有一段描绘“心墙”的文字,那种描述仿佛把我内心深处为自己建造的、用以抵御外界评价的坚固堡垒,描摹得入木三分,连我平日里不自觉用以掩饰脆弱的细微动作,都被精准地捕捉并剖析。读完这一章后,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剥去了厚重外衣的人,赤裸地站在了世界的面前,虽然寒冷,但无比真实。这种直抵灵魂深处的拷问,虽然阅读体验略显压抑,但从长远来看,它为我构建一个更坚韧、更少欺骗的内心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答案,而在于教会我们如何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
评分从文学性角度来看,《心之道》的语言风格极其独特,它糅合了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疏离感,形成了一种既有厚重历史感又充满未来思考的独特语调。我发现书中大量运用了对比和反讽的手法来揭示表象与真实的距离。例如,作者在描述“追求速度的时代”时,并没有直接批评快节奏生活,而是用一种近乎赞叹的口吻去描述那些“跑得足够快,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何出发的人们”,这种反向的褒扬,比直接的批判更具穿透力,让读者在赞同的瞬间,猛然警醒自己是否也身处其中。这种高明的叙事技巧,使得全书的论述逻辑链条异常紧密,毫不拖泥带水。当然,对于习惯了线性叙事的读者来说,初期可能会觉得有些跳跃和晦涩,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发现所有的跳跃都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宏大的心智地图。这本书的句子本身就是艺术品,值得摘抄下来反复揣摩其内在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评分帮朋友买的,送货真快啊!
评分好书,对心态有很多帮助
评分朋友推荐的书,光看标题很容易跟满大街的鸡汤书籍混为一谈,细细读下来才发现思想深度远高于一般通俗读物,适合反复读的书。
评分很受用
评分买了一堆书,不知什么时候能看完
评分对自己挺失望的,看不懂。
评分选择京东就是因为选择京东的物流
评分好评!从心开始的新年阅读开端
评分买书认准京东,送货快,种类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