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教授199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包括一篇导论和七篇论文,并附录了三篇古典诗歌、传奇作品的英译。全书在所探讨的时序上似乎延续了《初唐诗》、《盛唐诗》,其旨趣则大有不同;它的篇幅较之宇文教授的前两部著作要小得多,而涉及的论题之广且大,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各篇的要义,宇文教授在导论中现身说法,已有揭示,此处也就无庸辞费了。
第一篇论文,《独特与独占》,将中唐文学对身份的再现视作对他人或为他人所排斥。在个人身份的层面上,这样的一种特立独行要吧表现为宣称自己优于他人,不过它也可以是一种异化感,而这种异化感造成了他人对自己的排斥。在中唐时代的作品中,特立独行表现为一种独特而易于辨识的风格,它可以为他人所袭用,但它却总是与一个个体作家挂钩。
接下去的一篇论文,《自然景观的解读》,讨论各种不同的再现风景的方式,显示自然的潜在秩序如何在中唐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是文本对于自然的井然有序的表述和品评;这样的风景具有建筑性,这在先前的诗歌是罕见的。另一方面是对于缺乏潜在秩序的风景的再现,是美丽去不连贯的细节的堆砌。
这第二篇论文公限于物理世界秩序的再现问题,然而同样的问题也在人伦世界的事件中生成。《诠释》这第三篇论论文探讨中唐时代的一种倾向,它对现象所给出的推测性解释,要么就是与常识相乘违,要么就对通常认为无需解释的境况做出解释。如此独特的诠释,缺乏任何证据或文本章顺的支撑,常常沾染上一层富于反讽甚或疯狂的意味。
第三篇论文《机智与私人生活》审视对私人空间和闲暇活动的游戏性的夸大诠释,作为抗拒常规价值的一种私人价值观的话语。
第四篇《九世纪初期诗歌与写作之观念》探讨中唐时期对写作,尤其是对诗歌写进行再现时发生的某些根本性的变化。
最后两篇文章探讨八世纪晚期成形的新的浪漫文化。
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文学“四部曲”之三,但去初、盛唐诗的写作已有15年。鉴于中唐文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书并不像前两部一样是完整的专著,是“诗歌史”,而是由七篇论文组成。这些论文具有文学史性质,但本身并不构成一部文学史;而由于中唐文学在风格、主题及处理的范式上远较初、盛唐复杂,且诗歌、传奇及非虚构性的散文享有共通的旨趣,因此更不适宜称为“中唐诗史”。但这些论文却透过不同类型的文本和文体来探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就其性质而言与文化史或社会史等更大的领域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了中唐“文学文化”的一副气质独具的概貌。
简言之,作者认为中唐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现代”的开端。他这样解释:“中唐是中国文学中一个独特的时刻,又是一个新开端。自宋以降所滋生出来的诸多现象,都是在中唐崭露头角的。在许多方面,中唐作家在精神志趣上接近两百年后的宋代大思想家,而不是仅数十年前的盛唐诗人。”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中唐意味着“中世纪的终结”。
宇文所安,为唐诗而生的美国人
宇文所安,美国著名汉学家。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他从小就对诗歌感兴趣,在巴尔的摩市立图书馆,宇文所安第一次接触到中文诗,并迅速与其相恋,至今犹然。
宇文所安认为,文学传统就好像神话里的宝盒:你把其中宝藏给予越多的人,你就会同时拥有更多别人的宝藏。但是,假如你想把这个宝盒锁起来,说“是我一个人的!”那么,它就只是一个空盒。
三联版前言
导论
特性与独占
自然景观的解读
诠释
机智与私人生活
九世纪初期诗歌与写作之观念
浪漫传奇
《莺莺传》:抵牾的诠释
附录
后园居诗(九首之三)
霍小玉传
莺莺传
译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确实很精美,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一窥究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却又蕴含着某种深邃的意味,隐约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仿佛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我之前读过一本关于古代文明的著作,它的装帧风格就与此书有几分相似,那种用心的细节打磨,总能在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也让我对其中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常常觉得,一本好书,从外在的触感和视觉的冲击力开始,就已经在无声地讲述着它自己的故事。特别是精装书,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不仅内容值得珍藏,它的 physicality 本身也承载着作者和出版者的心意。我喜欢将这样的书摆放在书架上,它们不仅丰富了我的阅读世界,也为我的空间增添了一份人文气息。每次看到它,都会回想起我当初在书店里,被它独特的气质所吸引,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回家的场景。这种仪式感,也是阅读体验的一部分,不是吗?
评分从这本书的序言和前言来看,作者似乎对历史的细微之处有着极深的关注,并且善于从宏观的视角中挖掘出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社会生活史,作者就是通过对大量民间文献的梳理,展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如何在历史洪流中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构成了历史最真实的面貌,也最能打动人心。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能够展现出那个被称作“中世纪”的时代,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终结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是思想观念的悄然演进?抑或是某些关键人物的决策?作者的切入点究竟在哪里,这让我充满好奇。我喜欢那些能够提供独特见解,并且有扎实史料支撑的研究,它们能够让我跳出固有的历史认知框架,看到更广阔的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读起来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仿佛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亲历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颇具匠心,既有历史学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使得那些看似遥远的事件和人物,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我记得有一次,我在阅读一本关于文艺复兴的传记时,就曾被作者流畅的叙述所折服,他能够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艺术思潮,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领略到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挣扎。这本书似乎也有着类似的魔力,它没有使用艰涩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感受。我尤其欣赏那些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命运巧妙结合的作者,他们总能让我看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历史背后真实的人性。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用他饱含历史智慧的语言,为我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评分这本书所探讨的主题,让我联想到了一些我之前读过的有关社会转型期的著作。我记得有一本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它详细描述了旧制度的瓦解和新社会的孕育过程,其中充满了冲突、变革与希望。当时我就被这种时代剧变中的复杂性所吸引,历史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充满了各种曲折和反复。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引人深思的意味,它似乎暗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种“终结”与“开始”之间的张力,往往是历史叙事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我喜欢那些能够深入挖掘时代转折点背后深层原因的著作,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当下,也为我们认识未来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视角。每次阅读这类书籍,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将书中的内容与现实世界进行对照,思考着历史的规律是否会在不同时代重演,或者又会以何种全新的方式呈现。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机会。我一直对中国历史的悠长与厚重充满敬畏,也深知其中蕴含着无数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宝藏。尤其是一些被我们固有观念所固化的历史时期,如果能有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来解读,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我曾读过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演变的著作,它颠覆了我对某些学说的传统理解,让我看到了不同思想流派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影响。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也试图挑战某种约定俗成的历史分期,或者是在重新定义某个历史时期的内涵。我期待它能够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观点,或者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梳理那些复杂的历史脉络,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研究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赞赏。
评分最后两篇文章探讨八世纪晚期成形的新的浪漫文化。
评分宇文所安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该系有一位中国来的女诗人、女作家,名叫田晓菲。谈起他们的恋爱故事,田晓菲曾认真地说,“我和宇文所安是严格的师生关系。一直到我毕业离开学校后,才开始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谈论各种话题,尤其是和文学有关的问题。”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历程之后,宇文所安与田晓菲终于结为百年之好。作为宇文所安的现任妻子,田晓菲讲,“我们都觉得自己找到了知音。我们唯一不同的是,他喜欢唐朝,我喜欢南朝,不过都很喜欢诗。”
评分最后两篇文章探讨八世纪晚期成形的新的浪漫文化。
评分宇文所安教授199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包括一篇导论和七篇论文,并附录了三篇古典诗歌、传奇作品的英译。全书在所探讨的时序上似乎延续了《初唐诗》、《盛唐诗》,其旨趣则大有不同;它的篇幅较之宇文教授的前两部著作要小得多,而涉及的论题之广且大,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各篇的要义,宇文教授在导论中现身说法,已有揭示,此处也就无庸辞费了。
评分宇文所安,质量保证
评分血她与男友在一起甜甜蜜蜜如胶似漆她在学校对我设计陷害被反报复后歇斯底里她被男友抛弃往事败露无法立足被学校开除后的绝望悲怆无数个她在脑海里汇集最终融为一体此时脑中剩下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她瘦如材骨精神恍惚的模样而现在他们说张诗诗死了她在凌晨的精神康复中心拿着一根磨平的牙刷结束自己的生命往事像潮水般不断翻涌挤得心口发痛我用力地闭上眼睛在这狭隘的空间轻声喘息夏昕你怎么了李维克突然开口打断我的思绪脸上冰凉的触感慢慢唤回我的意识睁开眼他的脸被隔绝在薄薄的水汽之外看着模糊的后视镜我才发现自己哭了多么可笑恨之入骨的人死了我居然会为她掉眼泪我没事就是想起了以前的事顿了顿我又补充一些很不好的事”李维克点点头将车窗摇下凉风让我清醒一些他微笑道:过去就让它过去吧追忆往昔只会让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他说话时并没看我目光深邃笔直望向前方仿佛自言自语路程还有一半我重新闭上眼睛打算小憩手机又一次响起我看了李维克一眼滑下接听:喂”夏昕你接到班长电话了吗嗯接到了”准备出席吗李维克陪我一起你应该也会过去吧电话那头很嘈杂我听见她轻声应了一句通话结束前我像魔怔一般突然道:周舟要不我们送个花圈过去她怔了一下只说了句好”便挂断电
评分第四篇《九世纪初期诗歌与写作之观念》探讨中唐时期对写作,尤其是对诗歌写进行再现时发生的某些根本性的变化。
评分宇文所安教授199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包括一篇导论和七篇论文,并附录了三篇古典诗歌、传奇作品的英译。全书在所探讨的时序上似乎延续了《初唐诗》、《盛唐诗》,其旨趣则大有不同;它的篇幅较之宇文教授的前两部著作要小得多,而涉及的论题之广且大,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各篇的要义,宇文教授在导论中现身说法,已有揭示,此处也就无庸辞费了。
评分宇文所安的作品没有读过,听说很有意思,装帧和印刷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