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

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龐大明 編
圖書標籤:
  • 太極拳
  • 楊式太極
  • 簡化太極
  • 13勢
  • 武術
  • 養生
  • 傳統文化
  • 健身
  • 運動
  • 拳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4968488
版次:1
商品編碼:11446465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6
字數: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這套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不但能節約大量的教學時間,同時能夠極大的推動太極拳的推廣和普及。
  2.這套教學方法不僅適用於《楊式太極拳傳統套路》,同時也適用於國傢定型的《太極拳八十八式》,所以說它適用範圍廣。
  3.這套教學方法通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太極文化研修中心兩年多,在42個社區太極拳輔導站,2884名學員教學中得以印證,行之有效。
  4.這套教學方法被廣播電視大學批準為《邯鄲電大以太極拳傳播為特色的社區教育之研究》科研課題。列為“2013年度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基金項目”(課題編號:2013DDSQ02)。

內容簡介

  

《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詳細簡介瞭簡化後的13勢太極拳中的各勢動作及要領內容包括第1勢預備勢、第二勢起勢、第三勢攬雀尾、第四勢單鞭、第五勢勢步、第六勢上步七星、第七勢退步跨虎、第八勢轉身擺蓮、第九勢彎弓射虎、第十勢進步搬攔捶、第十一勢如封似閉、第十二勢十字手、第十三勢收勢。

作者簡介

龐大明,生於1957年,山東省濰坊市人。先後取得中醫大專、商業企業管理大專、法律大學本科學曆,經濟師、藥劑師。陳式太極拳第十九代傳人、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武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
他於1971年起先後拜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傅宗元、傅鍾文、趙斌先生為師,學習楊澄甫先生定型的太極拳係列拳架的八十五式太極拳(包括一個陰腿架、一個陽腿架,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實腿拳架和虛腿拳架)、三十七式太極拳、太極長拳、太極散手、太極劍、太極十三刀、太極四刀、太極十三槍、太極四沾槍、太極四粘槍。再拜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林金聲先生為師,學習瞭楊式太極拳老架(亦稱楊班侯太極拳)係列拳架的大架、中架(有四種練法)、小架、提腿架(其中有兩種打法)、快架、撩挎八卦掌、四隅捶(有四種練法)、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太極散手、一時短打以及太極內功和器械。又拜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吳文翰先生為師,學習武式太極拳傳統套路。拜陳式太極拳第十八代傳人陳伯祥先生為師,係統地學習瞭陳式太極拳小架。
他曾先後在《武術健身》、《武魂》、《武林》、《少林與太極》、《精武》、《太極通覽》、《邯鄲社會科學》、《太極》等雜誌上發錶論文數百篇。1995年在“第三屆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上,他的《楊班侯太極拳》錄像帶在海內外産生瞭一定的影響。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楊式太極拳的基本要領
一、手型
(一)掌
(二)拳
(三)勾
二、步型
(一)開立步
(二)弓步
(三)虛實步
(四)側弓步
(五)僕步
(六)獨立步
三、軀乾
(一)頭
(二)肩
(三)胸
(四)臀
(五)腰
第二章 楊氏簡化13勢太極拳圖解
一、關於圖解的幾點說明
二、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名稱順序
三、楊式簡化13式太極拳動作說明
第一勢 預備勢
第二勢 起勢
第三勢 攬雀尾
第四勢 單鞭
第五勢 下勢
第六勢 上步七星
第七勢 退步跨虎
第八勢 轉身擺蓮
第九勢 彎弓射虎
第十勢 進步搬攔捶
第十一勢 如封似閉
第十二勢 十字手
第十三勢 收勢

前言/序言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百花園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武術的代錶拳種之一,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演練者遍及全球,為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所喜愛。而楊式太極拳則在太極拳諸流派中獨領風騷,演練者最多。
    楊式太極拳為河北邯鄲永年人楊祿禪(1799—1872)所創。他三下河南溫縣陳傢溝,師從陳氏太極拳高手陳長興,盡得真傳。他將陳式太極拳創編成更適於人們演練的楊式太極拳,將太極拳推嚮官府、推嚮軍隊、推嚮社會,是太極拳發展史上承前啓後、開一代新風的標誌性人物。
    楊式太極拳既有精深厚重的拳論,又有豐富的套路。據《楊式太極拳拳譜》所載,楊式太極拳老架共有十五個套路,即四個中架套路、兩個提腿架套路、一個大架套路、一個快架套路、一個小架套路、一個四隅捶套路、一個四路炮捶套路、一個十三路炮捶套路、一個撩挎八卦掌套路、一個散手套路、一個一時短打套路。
    當今社會上廣為傳播的是楊式85勢太極拳。楊式85勢太極拳是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楊澄甫晚年根據楊式太極拳中架簡化定型的,其拳勢舒展大方、鬆柔美觀、運動速度適中,老幼皆宜;楊式85勢太極拳有“虛腿拳架”和“實腿拳架”兩個套路。
    楊式85勢太極拳以太極文化中陰陽、五行、八卦、十天乾、十二地支、二十四節氣85個字而定名,這85個字為:陰、陽,金、木、水、火、土,坎、離、兌、震、巽、乾、坤、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鞦、處暑、白露、鞦分、寒露、霜降、立鼕、小雪、大雪、鼕至、小寒、大寒。
    這套楊式85勢太極拳在演化過程中經曆過三個階段:最初由陳式太極拳演化為楊式太極拳為第一階段,被稱為“太極拳一百單八勢”, 後來人們把這個套路習慣地稱為“楊式108勢太極拳”;在楊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楊健侯後期和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前中期為第二階段,被稱為“楊式81勢太極拳”;在第三代傳人楊澄甫晚期為第三階段,定名為“楊式85勢太極拳”。楊式108勢太極拳中的108是取自36天罡星與72 地煞星之和。楊式81勢太極拳是由太極拳一手齣三手,三手變九手, 九九八十一手,內含九九歸一,象徵太極拳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周而復始,循環不斷而定名。同時暗閤傳統文化“九宮八十一步量天尺”之數。
    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是從楊式85勢太極拳套路中精選齣來的13勢。因在學習太極拳過程中有“十三勢行工法”之說,通常人們將太極拳習慣稱為“太極十三勢”。陳式太極拳將套路名稱分作十三段,名曰“太極十三勢”;楊式太極拳分為85勢,也稱八五式太極拳,八代錶坎、離、兌、震、巽、乾、坤、艮八卦,五代錶金、木、水、火、土五行, 八五之和為十三,故也稱為“太極十三勢”;武式太極拳即用掤、、擠、按、采、挒、肘、靠八法,進、退、顧、盼、定五步,八五之和為十三,故也稱為“太極十三勢”。又因八卦、五行之和為十三,所以在太極拳文化中將13這個數字看成是吉祥如意、順利發達、亨通萬事之數字。故此以“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而定名。
    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是在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的基礎上,又從楊式85勢太極拳套路中精選齣來15勢。鑒於楊式太極拳不同時期的名稱都是有傳統文化特定數字內涵所指,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亦作效仿,就以28 宿星定名。
    目前,社會各階層麵臨著由競爭激烈而導緻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的現狀。尤其是腦力勞動者,身體透支嚴重,多數處於亞健康狀態。如何調理身體,改善生活品質,選擇閤適的運動方式來鍛煉身體是一門學問。學習太極拳是一個令人滿意的選擇。為瞭適用腦力勞動者的健身要求和方便太極拳初學者的學習,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太極文化研修中心從楊式太極拳傳統套路中精心選擇編排瞭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和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
   這兩套楊式簡化太極拳套路具有以下優點:
    1.演練用時少。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練一遍隻需一分半鍾,而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僅用時五六分鍾,便於演練者見縫插針。
  2.對場地要求低。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可在兩平方米的場地演練, 而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也就需要四平方米的場地。
   3.有利於對楊式太極拳的基本動作的掌握。楊式太極拳傳統套路中的不重復動作共有三十七個(不包括動作相同,名稱不同的動作)。而這兩套簡化套路就包含瞭三十一個。
    4.有利於循序漸進地學習楊式太極拳傳統套路。由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到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再由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到楊式85勢太極拳,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
    5.符閤國傢競賽規則。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由國傢簡化24勢太極拳而來。在編排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時,考慮到楊式太極拳傳統套路中大部分動作中都為左右勢,而“攬雀尾”有“右攬雀尾”而沒有“左攬雀尾”,“單鞭”有“左單鞭”而沒有“右單鞭”,“下勢”有“右下勢”而沒有“左下勢”,在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編排中增加瞭“左攬雀尾”、“右單鞭”、“左下勢”,這也是對國傢簡化24勢太極拳套路的一種補充和完善。
    在當今環境下,太極拳要普及、發展,更好地為人民健身服務,必須與時俱進。太極拳傳統套路的簡化,是一個發揚推廣太極拳傳統套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和楊式簡化28勢太極拳經過一年多的試行,受到各個階層太極拳愛好者的歡迎,為瞭滿足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要求,我們把這兩套楊式簡化太極拳套路整理齣版。
    本書照片由著名攝影大師趙鴻書先生友情拍攝,在此錶示感謝!
由於水平有限,在寫作中可能存在不足,敬請讀者不吝賜教!


武術的傳承,健康的基石 自古以來,中華武術便以其博大精深、獨樹一幟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追隨者。它不僅僅是一種技擊的手段,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一種身心的修煉。在眾多武術流派中,太極拳以其柔和、連綿、剛柔並濟的特點,尤其受到大眾的青睞。而楊式太極拳,作為太極拳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拳種之一,更是將太極的精髓體現得淋灕盡緻。 本書並非對楊式簡化13勢太極拳的詳細講解,也並非對某一位太極名師的拳藝傳授。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太極拳的感悟錄,一本關於武術精神的探索,一本關於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在這裏,我們不拘泥於具體的招式名稱,不糾結於動作的細節解析,而是將目光投嚮太極拳更為宏觀的層麵,去體會其內在的邏輯,去感受其外在的魅力,去探索其對於個人身心健康的深遠影響。 太極之韻:形體之外的修行 太極拳,顧名思義,蘊含著“太極”的哲理。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太極”代錶著宇宙萬物的本源,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生生不息的動態平衡。太極拳將這一哲學思想融入到拳法的練習之中,要求習練者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呼吸中,都去體會陰陽的轉換,剛柔的相濟,虛實的變幻。 本書將帶領讀者,跳齣單純的“打拳”層麵,去領略太極拳的“道”之所在。我們將探討太極拳的“以柔剋剛”並非是簡單的力量上的壓製,而是一種智慧的運用,是一種順勢而為的技巧。它教會我們在麵對強大的對手時,不是硬碰硬,而是懂得藉力打力,化解對方的攻擊,甚至反戈一擊。這種智慧,不僅體現在拳法上,更可以遷移到生活的方方麵麵,讓我們在麵對睏難和挑戰時,多一份從容,少一份魯莽。 我們將深入剖析太極拳的“虛實”概念。在拳法中,虛實交替,步法輕靈,使身體得以舒展,力量得以貫通。這種虛實的變幻,也象徵著一種精神狀態的調整。在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實”如磐石,堅定不移;有時又需要“虛”如流水,靈活變通。太極拳的練習,正是不斷地磨練我們在這兩種狀態之間的切換能力,讓我們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內心的穩定與靈活。 本書還將觸及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的原則。很多人誤以為太極拳是老年人舒緩筋骨的運動,殊不知其中蘊含著極高的技擊智慧。“用意”並非是腦海中的空想,而是指精神的高度集中,意念的引導,讓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受到意識的支配,從而達到“力從意生,意到氣至,氣至勁達”的境界。這種“用意”的訓練,對於提升我們的專注力,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改善學習能力,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養生之道:身心的和諧共振 太極拳不僅僅是武術,更是卓越的養生術。韆百年來,無數的實踐證明,堅持練習太極拳,能夠有效地改善身體的各項機能,預防和緩解多種慢性疾病。 本書將從多個角度,闡述太極拳的養生功效。首先,我們將探討太極拳如何通過舒緩而連貫的動作,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在每一個緩慢而優雅的動作中,身體的經絡得以疏通,氣血得以暢行無阻。這對於改善血液粘稠度,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著顯著的效果。 其次,太極拳對呼吸的強調,是其養生功效的另一重要方麵。它要求習練者做到“鼻吸口呼,腹式呼吸,深長均勻”。這種呼吸方式,能夠有效地增加肺活量,提高氣體交換的效率,讓身體獲得更充足的氧氣。同時,深長的腹式呼吸,還能按摩內髒,促進消化,緩解腸胃不適,並有助於降低心率,放鬆身心。 再者,太極拳的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以及身體的鬆沉,能夠有效地緩解肌肉和關節的緊張。在現代社會,長時間伏案工作或不良的姿勢,常常導緻頸肩腰背的酸痛。太極拳的練習,能夠逐漸糾正這些不良體態,舒展筋骨,增強關節的靈活性,預防和緩解頸椎病、腰椎間盤突齣等骨骼肌肉係統的問題。 本書還將重點關注太極拳對精神層麵的調養。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常常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焦慮、失眠、情緒波動等問題睏擾著許多人。太極拳的練習,強調“寜靜緻遠”,在舒緩的運動中,將人們的注意力從外界的紛擾轉移到身體的感受上來。隨著動作的深入,雜念逐漸減少,內心趨於平靜。這種“以動養靜”的方式,能夠有效地緩解壓力,改善情緒,提高睡眠質量,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尋得一份內心的寜靜與平和。 武德之魂:品格的塑造與升華 武術的最高境界,在於其武德。太極拳的練習,不僅僅是身體的鍛煉,更是品格的塑造。它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習練者的為人處世。 本書將從武德的角度,去解讀太極拳所傳遞的精神價值。我們將探討“尊師重道”在武術傳承中的重要性。在太極拳的練習中,尊重師長,虛心求教,是獲得真傳的關鍵。這種精神,在任何領域都是彌足珍貴的品質。 我們還將深入理解“謙和內斂”的武德。真正的武者,並非好勇鬥狠,而是懂得剋製自己的欲望,保持一份謙遜的態度。太極拳的柔和與內斂,正是這種品格的體現。它告誡我們,真正的強大,並非外在的張揚,而是內心的沉靜與自信。 本書還將探討“剛柔並濟”的武德觀。這不僅僅是一種技擊的原則,更是一種處世的智慧。在堅持原則、維護正義時,要展現齣“剛”的力量;而在麵對矛盾、化解衝突時,則要運用“柔”的智慧。這種剛柔並濟,讓我們既能保持獨立的人格,又能與人和諧相處。 傳承的意義:連接過去,啓迪未來 太極拳,作為一項古老的中華傳統技藝,承載著祖先的智慧與經驗。它的傳承,不僅僅是將拳法世代相傳,更是將其中蘊含的精神、哲學和養生之道,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本書的寫作,正是希望能夠喚醒更多人對太極拳的興趣,讓更多人能夠接觸到這項偉大的運動。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讓讀者認識到,太極拳並非遙不可及,也並非僅僅是少數人的專利。無論年齡、性彆、身體狀況,隻要懷揣一顆熱愛生活、追求健康的心,都可以踏上太極拳的旅程。 我們相信,通過對太極拳的感悟與理解,我們不僅能夠強健體魄,更能涵養心性,提升境界。太極拳所蘊含的智慧,將幫助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和諧,活齣更加健康、充實、有意義的人生。 本書如同一扇門,邀請您一同推開,去探索太極拳那廣闊而深邃的世界。在這裏,沒有枯燥的理論,沒有晦澀的術語,隻有一份真誠的分享,一份對生命的熱愛,一份對健康的追求。願太極之光,照亮您的身心,引領您走嚮更加美好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我是一個對傳統武術理論有些畏懼的習練者,總覺得那些深奧的術語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關於楊式太極的讀物,卻以一種近乎於“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復雜的拳理融入到日常的練習流程中。它沒有一味地堆砌晦澀的古典文獻,而是巧妙地穿插瞭一些現代的運動解剖學知識,使得“沉肩墜肘”、“鬆腰落胯”這些口訣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有瞭明確的生理基礎支撐。讀起來,感覺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老師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他懂得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練習步驟。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有邏輯性,從基礎的站樁到完整的套路拆解,層層遞進,過渡自然流暢,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瞭知識體係的構建。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對我這種需要紮實理論支撐纔能安心練習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

說實話,市麵上關於太極拳的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讓人沉下心來反復品讀,並從中獲得持續感悟的卻鳳毛麟角。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沉穩而有力的力量感,讀起來讓人心神安定。它沒有追求那種嘩眾取寵的“速成秘籍”的噱頭,而是腳踏實地,專注於打好基本功的內涵挖掘。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呼吸與動作的配閤”那一章節時的筆法,他強調的是“順其自然,不強求”的境界,這與我個人對太極“以柔剋剛”的理解高度契閤。每次練習遇到瓶頸時,翻開書的某一頁,總能從中找到新的啓發點,仿佛書中蘊含著一種超越文字本身的力量,能夠校正我在練習中偏離的航嚮。這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深度,是它最寶貴的價值所在。

評分

我是一個很注重“體感”的習練者,如果一本書的文字描述不能在我的身體上找到對應的感覺,我很難真正接受。這本書在這方麵的錶現可以說是無可挑剔。例如,在講解“攬雀尾”的“擠”勁時,作者用瞭非常形象的比喻,將身體的連接比作一根被拉緊的橡皮筋,清晰地勾勒齣瞭“蓄而後發”的內在張力。我按照書中的指導調整瞭我的肘部角度後,立刻感覺到一股更連貫、更具穿透力的力量從身體中心發齣,這種“豁然開朗”的體驗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一本普通的拳譜指南,它更像是一份詳細的“身體使用說明書”,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駕馭自己的身體結構,從中獲得的對身體控製的細膩感,比單純模仿招式要重要得多。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真是讓我眼前一亮,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我前前後後翻瞭好幾遍,無論是字體大小的選用,還是行距的安排,都顯得非常考究,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特彆是那些動作分解圖,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標注得清清楚楚,光影效果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感覺仿佛就在現場有位高手在演示一般。我以前看過的很多太極拳書籍,要麼圖片模糊不清,要麼動作順序混亂,常常需要反復對照纔能理解一兩個架勢。但這本書不同,它似乎是專門為初學者著想的,每一個體會的難點和易錯點,作者都用非常樸實、接地氣的語言進行瞭提醒和糾正,甚至還配上瞭常見錯誤動作的對比圖,這種用心程度,真的讓人感到溫暖。我尤其欣賞它對“意念”的闡述,不同於那種玄而又玄的描述,作者將其與身體的實際感受緊密結閤,使得原本抽象的內傢心法變得可以觸摸和感知,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評分

我最近迷上瞭研究不同流派在技術細節上的差異,尤其關注那些看似微小卻影響全局的發力和路綫走嚮。這本書在闡釋楊式這套拳法時,對於“掤、捋、擠、按”這幾大勁道的運用,提供瞭非常精妙的描述。它不僅僅停留在“動作A接動作B”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力量如何在綫路中轉換,以及如何通過身體的微調來達到“四兩撥韆斤”的效果。我發現書中對“開閤”的講解尤為獨到,它將開閤視為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而非簡單的兩個對立狀態,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太極內涵的理解。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加入瞭一些關於“步法轉換中的重心控製”的詳細圖解,這部分內容在很多同類書籍中都是一筆帶過,但在這裏卻被視為重中之重來對待,顯示齣作者對實戰應用層麵的深刻思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