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他们,是被困住的聪明小孩:
·过动及容易分心,无法安静下来专心做一件事
·专注力及警醒度差,明显心不在焉,丢三落四,做事没效率,总在旁观或游荡
·过度敏感,不敢荡秋千或爬高,对衣服或食物质地极为挑剔,怕被碰触,害怕突然的声响
·对梳洗、刷牙、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动作挑剔,感到麻烦和困难
·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足、过动、坐不住、易分心,寻求强烈的感觉刺激,如持续转圈、由高处跳下,以及对病痛反应不灵敏
·情绪及行为困扰,易怒、紧张、固执,冲动、缺乏自制力,不守规范
·动作协调度差,笨拙,时常跌倒,剪纸、握笔有困难
·语言发展迟缓,口齿不清,常漏听、听错、听不懂,理解慢或无法记得一连串的指示
·自我概念差:自信心低落,害怕尝试新东西
·学习困难:读、算、写有困难,不喜欢上学
内容简介
“明明看起来很聪明啊,怎么就做不好呢?”
这类孩子常常让老师困惑,让父母头疼不已,甚至可能生气,责怪孩子不专心、笨手笨脚、反应太慢……其实,这可能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感觉统合问题惹的祸。
《解放聪明的“笨”小孩》配有200余幅照片,详细介绍了怎样评估幼儿的感觉统合症状,及在家或在校可进行的感觉统合活动与游戏,以帮助发展儿童的感觉能力,改善感统失调症状。书中还剖析了感觉统合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阐释了幼儿各阶段应发展、具备的能力,针对学习困难、生活自理问题、情绪与社会互动不良状况等提出发展策略,另外针对自闭症、注意力缺失过动症等提出实用的对治方案。
作者简介
吴端文,
学历:
台湾大学医学院复健系职能治疗组毕业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特殊教育系硕士
美国南加大职能治疗研究所研习感觉统合(结业于爱尔丝诊所)
现职:
新北市私立全人儿童发展中心主任
吴端文感觉统合疗愈中心负责人
长庚大学医学院职能治疗学系兼任讲师
辅仁大学医学院兼任讲师
台湾职能治疗学会理事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 1 感觉统合因何重要
感觉统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有句话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句话对幼儿来说是非常不适当的,因为“玩”就是幼儿的生活,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逐渐让大脑有能力整合外在环境提供的感觉信息,并且据此作出适当的行为反应,并记录、记忆有意义的信息,建构成熟的个人行为模式与生活特质。
一、感觉统合发展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感觉统合发展是智能发展的基础
三、感觉统合影响的发展项目
四、感觉统合障碍在婴幼儿期表现的问题
五、感觉统合发展影响的学习表现
六、感觉统合发展的过程
七、感觉统合发展的神经历程
八、感觉统合发展的神经基础
九、感觉统合治疗的特性
CHAPTER 2前庭觉
小明平时看起来总是一副疲累懒散、虚弱无力的样子(姿势维持能力),专注力差,容易被外在环境影响;妈妈及老师对他说话时他常常听不懂意思、反应慢(听觉、视觉的处理):自己喜欢原地转圈和荡秋千(情绪调控策略),快跌倒时不会用手支撑身体保护自己免于受伤(维持平衡能力)。从小明的行为症状来看,可能是受到前庭神经系统失调的影响。
一、前庭神经系统的发展及结构
二、前庭神经系统的功能
三、前庭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四、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行为症状
五、促进前庭神经系统发展的游戏及活动
CHAPTER 3 触觉
触觉是最早让人类感受到关怀、被爱及安全感的一种感觉,早期的触摸经验决定触觉敏感度可能发展的程度,对脑发育的全面品质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重要影响。例如:早产儿因为一出生就被送到保温箱,缺少跟母亲身体亲密的接触,因此缺少早期的感觉刺激,在日后行为上可能表现出怕生、胆怯、退缩等现象。
一、婴幼儿触觉的发展
二、婴幼儿触觉发展的重要性
三、婴幼儿触觉发展的功能
四、触觉功能失调的行为症状
五、促进触觉发展的游戏
CHAPTER 4 本体觉
克里斯蒂娜女士患了感觉神经炎,丧失了全部的本体觉,她出现的症状是:除非她看着自己的双脚,否则无法站稳;手握不住东西而且会晃来晃去;她想伸手拿东西送入口中,不是拿不到就是会偏得离谱;另外,她无法自然地讲话,以往她可以流畅自如地控制音量、音调和音色,但是现在这些日常动作对她来说却是如此困难,所发出的声音呕哑嘲哳,非常难听。
一、何谓本体觉
二、本体觉的发展
三、本体觉的功能
四、本体觉的重要性
五、本体觉功能失调的行为症状
六、本体觉相关的游戏与活动
CHAPTER 5 婴幼儿感觉统合发展需求
CHAPTER 6 感觉统合发展障碍
CHAPTER 7 感觉调节功能障碍及治疗策略
CHAPTER 8 感觉区辨功能障碍及治疗策略
CHAPTER 9 运用肢体障碍及治疗策略
CHAPTER 10 婴幼儿调节障碍及睡眠、饮食障碍治疗策略
CHAPTER 11 自闭症幼儿的感觉统合障碍及治疗策略
CHAPTER 12 在学校如何实施感觉统合教学
CHAPTER 13 家校配合实施感觉统合活动设计及个案成效
CHAPTER 14 促进专注力及改善过动冲动的感觉统合策略
前言/序言
2006年当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满怀着热情,进入了一家蒙台梭利幼儿园,成为一名一线教师。
这个选择是那么的当仁不让、义无反顾,因为蒙台梭利的名著《童年的秘密》让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儿童”——热爱秩序、专注自律、落落大方。更加让我激动的是它所展现出来的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要知道三年之前就是因为对传统学校师生关系的害怕,我才坚定地跨专业加入了考研大军。而且,天哪,这种信任和尊重并不只是美好的愿望,它真的存在于现实当中,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激动人心的吗?
接下来的四年,上帝并没有因为我的满腔热忱和学历而优待我,如同每一个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人一样,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不知道如何有效组织孩子活动、对蒙台梭利教学法不能融会贯通……这些也成了我每天头痛的难题。然而,这些都不是最令人感到挫折的部分,因为随着专业学习和经验积累,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慢慢变得不那么可怕——尤其在接受了AMI的专业蒙氏培训之后,很多问题变得清晰起来,只除了一个问题——班级里那些最令人头痛的孩子。
事实上,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有两三个这样的孩子。他们或者是自我控制能力特别差,总控制不住自己去招惹或攻击其他孩子;或者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当中,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总有鸡同鸭讲的感觉;或者组织能力特别差,给他一份教具,他总是弄得乱七八糟,鲜有顺利完成的时候,而且还不时地会去打扰其他孩子;又或者总是漫游在群体之外,早上坐校车入园以后常常看不到他的人影,需要四处寻找才能在校园的角落里把他找回来……对每一个幼儿园老师来说,这些“淘气”“不听话”的孩子恐怕都是“噩梦”,这样孩子并不蠢笨,他们当中甚至有特别聪明的小孩,但状况频出的他们往往会牵扯掉老师一半的精力,把人搞得精疲力竭。
《解放聪明的“笨”小孩》:这是一本关于爱、耐心与看见的书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用世俗的标准去丈量孩子的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孩子,他们不那么“显眼”,不那么“出众”,他们的聪明,似乎被某种“笨拙”的外壳所掩盖。他们可能是反应稍慢的孩子,可能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可能是沟通方式略显特别的孩子,也可能是那些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屡屡碰壁的孩子。 《解放聪明的“笨”小孩》正是一本为这些孩子、为这些孩子的家长、为所有渴望看见并点亮孩子内在光芒的人们而写。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育理论手册,也不是一篇篇冷冰冰的学术论文。相反,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用温暖的文字,细腻的观察,以及饱含深情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些“笨小孩”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世界。 本书的核心,在于“看见”。看见那些被忽视的闪光点,看见那些隐藏在“笨拙”背后的深刻理解,看见那些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孩子们的成长轨迹并非只有一条标准化的道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拥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发展的规律。所谓的“笨”,往往只是因为我们用错了观察的视角,或者用错了教育的尺子。 拨开迷雾,认识“笨”小孩的真实面貌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致力于打破我们对“笨小孩”的刻板印象。她不会一味地赞美或批判,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为我们描绘出这些孩子的群像。 速度并非唯一的衡量标准: 许多被贴上“慢”标签的孩子,并非真的迟钝。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去处理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理解得不深。相反,他们可能是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在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进行更细致的连接。作者会通过分析孩子的提问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揭示他们思考的深度和独特性。也许一个孩子在大家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时,仍在默默地梳理思路,他的答案或许不是第一个,但却可能更具洞察力。 注意力,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们常常感到无奈。然而,作者指出,很多时候,他们的“不集中”并非源于内在的懒惰,而是因为外界的信息干扰过大,或者他们对当前内容不感兴趣。本书会深入探讨导致孩子注意力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从感官处理的差异到学习环境的因素,并提供一些帮助孩子专注于当下、管理注意力的实用策略。也许,一个对历史课昏昏欲睡的孩子,却能在拆解机器时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 沟通的“另类”语言: 并非所有孩子都擅长用清晰、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有些孩子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动作、表情、绘画,甚至沉默来传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些“另类”的沟通方式,常常被误解为“不配合”或“能力不足”。本书会引导我们去学习解读这些非语言信号,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并学会用更包容、更有效的方式与他们建立连接。当一个孩子反复用积木搭建某种形状来表达他的情绪时,我们是否能理解那是在呼唤理解? 情绪的洪流与温柔的引导: “笨小孩”在情绪管理上也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可能更容易感到沮丧、焦虑,或者爆发出强烈的愤怒。本书不会将此归咎于孩子的“脾气差”,而是深入分析情绪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一套温柔而坚定的情绪引导方法。它强调的是如何帮助孩子认识、接纳并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或忽视。当一个孩子因为一件小事而嚎啕大哭时,我们能否看见那份背后隐藏的无助? 解锁潜能,点亮内在的光芒 仅仅认识到“笨小孩”的真实面貌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解放”他们身上隐藏的聪明。本书的第二部分,将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帮助我们搭建一个能够让这些孩子茁壮成长的土壤。 看见并放大优势,而非弥补劣势: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关注孩子的弱项,试图将他们“拉到平均线”。而本书倡导的是一种“优势本位”的教育理念。作者会引导我们去细致观察,找到孩子身上最闪光的特质,无论是创造力、想象力、同理心、毅力,还是对细节的敏锐度。然后,教会我们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将这些优势放大,让它们成为孩子自信和成长的基石。例如,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可能拥有超凡的绘画天赋,通过艺术,他可以尽情表达内心的世界。 耐心,最珍贵的礼物: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耐心显得尤为可贵。对于“笨小孩”而言,耐心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本书会详细阐述培养耐心的重要性,并提供一系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实践的耐心培养策略。这包括给予孩子足够的尝试时间,允许他们犯错,以及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不催促、不评判的支持。它教我们如何从“看他们快点”,转变为“看着他们慢慢来”。 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与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并不适合所有孩子。本书会分享大量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兴趣、适应他们学习节奏的创新教学方法。这可能包括多感官学习,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以及利用技术工具等。作者会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将枯燥的练习变成一场冒险。也许,将数学概念融入到搭建乐高积木的游戏中,就能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建立稳固的情感连接,成为信任的港湾: “笨小孩”尤其需要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无条件接纳和爱。本书会强调情感连接在孩子成长中的核心作用。它会教我们如何通过积极倾听,表达理解,以及给予真诚的肯定,来建立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当孩子知道自己无论“笨”或“不“笨”,都能得到一份稳固的爱时,他们才有勇气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 赋权与独立,让他们自己发光: “解放”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地成长。本书会探讨如何逐步放手,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有机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它会鼓励家长和教育者,从“包办代替”转变为“支持引导”,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最终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 超越标签,拥抱每一个独特的孩子 《解放聪明的“笨”小孩》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哲学。它呼唤我们放下预设的成见,用一颗开放的心去观察,用一份真挚的爱去陪伴,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引导。 这本书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对“聪明”的定义,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它会让你相信,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的成长速度如何,无论他们表现出怎样的“笨拙”,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而我们的责任,就是成为那个能够点亮他们光芒的火种,成为那个帮助他们“解放”潜能的翅膀。 阅读此书,你将收获: 更深的理解: 洞察“笨小孩”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 实用的工具: 掌握与“笨小孩”有效沟通和教育的方法。 重燃的希望: 发现并激发孩子隐藏的聪明与潜能。 温暖的力量: 建立更亲密、更信任的亲子关系。 教育的智慧: 领悟超越分数和标签的、真正有意义的教育。 《解放聪明的“笨”小孩》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教育的革新。它邀请你走进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世界,在那里,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绽放,闪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光芒。这并非关于如何将“笨”的孩子变成“聪明”,而是关于如何看见并培育他们已有的聪明,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自由自在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