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自世界著名出版社——韩国教元出版社,由韩国科普教师、科普作家、学校校长等19位专家联手打造。
目前国内第1套集“知识”“小游戏”和“科学小试验”于一体的科普绘本。全系列采用绘本故事+活动的结构,形式新颖独特,从而引发小读者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及时内化所学的知识,使其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得到同步发展,自我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提升。
全书知识讲解部分插画采用精细写实风格,游戏和实验部分插画采用手绘童趣风格,兼具科学的严谨和童书的活泼,使全书张弛有度,节奏感十足。
“和科学一起玩”系列丛书共23本,引进自世界著名出版社——韩国教元出版社,由韩国优秀科普教师、科普作家、学校校长等19位专家联手打造。全系列囊括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山野江河、动物植物植物、四季变化、生活中的奇特现象等各类趣味知识。书中由粉粉鸟、欢欢兔、淘淘虎、青青熊4位科学小向导引导读者推进阅读,阅读的过程犹如一次次美妙的出游。书中将科学知识的介绍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科学趣味小实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全书的知识点编排非常系统、规范,每个知识单元后都配上有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帮助儿童及时内化所学的知识,使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得到同步发展,自我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提升。
金哲寿,植物生态学博士,2003年韩国行政自治部选出的新知识分子。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童趣化表达”。它没有使用任何生僻的、令孩子感到压力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甚至有点拟人化的口吻来讲述复杂的自然现象。例如,书中描述水滴如何缓慢地雕刻岩石,用了“小小水滴,日复一日地和石头玩着一场耐心的拔河游戏”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把一个地质过程变得活泼起来。我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自己也开始尝试用这种“游戏比喻”的方式来解释他看到的东西。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故事线索设计得非常清晰,尽管内容涉及的环境比较复杂(从水面到水下,再到幽深的洞穴内部),但每条线索都像一条清晰的红绳,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孩子不会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这对于建立孩子初级的知识结构体系非常有帮助,他们能清晰地分辨出“这是沼泽里的居民”和“这是洞穴里的居民”的不同生活方式。总而言之,它极大地降低了科学探索的门槛,让“探险”这件事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作为家长,我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感官体验,而这本书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停留在“看”和“听”的层面,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去“触摸”和“感受”。书中对沼泽地带泥土质感的描述,那种松软、吸水又富有弹性的感觉,通过文字和图画的完美结合,几乎能穿透纸面。我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公园的湿地公园玩,他竟然主动蹲下来,用手指去戳地上的泥巴,然后兴奋地告诉我:“妈妈,这跟书里说的一样,软软的,里面好像藏着很多小虫子的家!”这种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的无缝对接,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色彩对比度高,即便是光线稍差的环境下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同时,它对于自然界中那些看似不那么“可爱”的生物(比如一些特定的昆虫或者真菌)的描绘,也充满了尊重和科学的视角,成功地引导孩子去接纳和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而不是仅仅迷恋那些传统的“萌宠”。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过硬。内页纸张厚实,即便是经常被我家那位“破坏王”粗鲁翻阅,也丝毫没有出现折角或撕裂的迹象,这对于高频使用的童书来说至关重要。书本的开本适中,孩子单手拿握起来也比较省力,方便他在阅读时随时进行涂鸦或标记他感兴趣的部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它更像是一个多功能的学习工具包。它激发了我们全家参与到自然探索中的热情。我们甚至根据书中的提示,在家里用透明的塑料箱模拟了一个小型的“湿地生态角”,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科学教育与幼儿玩耍之间的桥梁,让科学不再是遥远的实验室知识,而是触手可及的、充满惊喜的日常体验。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在快乐中构建起最初的生态认知框架,这种投资绝对是值得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那精力旺盛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我们家那个三岁半的“小探险家”,对任何会动的、湿漉漉的东西都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心。我原本以为市面上那些科普绘本要么太过于幼稚,讲的都是些太阳月亮猫狗这种老生常谈,要么就是文字堆砌,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将信将疑,毕竟“沼泽”和“洞穴”听起来对这么小的孩子是不是有点深奥?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料想!插画风格非常抓人眼球,色彩运用大胆又和谐,那种幽暗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牢牢锁住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像很多书那样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而是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发现”和“提问”,引导着孩子自己去观察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比如书中对于不同昆虫在潮湿环境中生存方式的描绘,细腻到我这个大人都觉得学到了不少新东西。读完一个章节,孩子立马就会跑到后院的泥地里,学着书里的样子去寻找“秘密通道”,那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任何枯燥的理论灌输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成功地把自然界的复杂性,用一种孩子能理解的、充满游戏感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让阅读不再是任务,而是一场真正的户外探险的预习。
评分说实话,我给孩子挑选书籍一向是抱着“精挑细选”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很多所谓的“科学启蒙”读物,内容深度和广度都很成问题。这本读物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它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地介绍生物的百科全书式写作,而更像是一部精彩的微型纪录片。每一页的布局都经过了精心设计,视角的切换非常自然流畅,一会儿是从一只小青蛙的视角看水面上的世界,一会儿又拉远聚焦到洞穴顶端滴落的水珠,这种多维度的叙事,极大地拓展了孩子的空间想象力。我发现,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孩子对于“光线”和“阴影”的概念理解都有了质的飞跃。他不再只是说“黑”和“亮”,而是开始用“微弱的光线穿透了厚厚的苔藓”这种更具画面感的词汇来描述。而且,它非常巧妙地融入了简单的逻辑推理,比如“为什么有些植物必须生活在这么潮湿的地方?”这种引导性的问题,让孩子在被故事吸引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生物适应环境的基础原理。对于一个学龄前儿童来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远比死记硬背来得有效得多,它培养的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