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文学特点
评分总之,武梁祠的安排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人,他是一个儒士,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标准,对家人和后代也提出了期望。这样的个人表现,在美术史里是第一次。
评分第二个系列是关于孝子。汉代人讲孝,一般指父子关系,可是武梁祠里表现的主要是母子关系,而且图像中好几个都是寡母。设计者甚至为此改变原来的故事情节,比如《孝子传》中记录了一个叫丁兰的孝子,刻了亡母的雕像,继续向雕像行孝。可是在武梁祠上,“刻木为母”变成了“刻木为父”。孝子系列可以看作是父亲去世后对儿子的一种期望。
评分武氏祠石刻是汉代画像艺术中的名作,也是整个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从宋朝开始就不断地被反复研究探讨。蒋英炬、吴文祺于20世纪80年代写作、1995年出版的《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是这个学术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者不但对武氏祠画像的内容、形制及学术源流进行了最为详尽的综述,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考察画像原石的基础上,对武氏祠堂建筑原状和画像配置作出了最为精确的重构,为以后所有对这些画像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基础。时至今日,这本书仍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汉匦艺术的必读著作。
评分活动后很便宜,值得购入
评分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评分这本书就偏重考古一些了。本来立意不再读考古类书籍了。因为赖瑞和那本《杜甫的五城》而对武梁祠发生兴趣,本来就该只买巫鸿的《武梁祠》,了解一下武梁祠的美术考量和反映的思想文化观念。但考虑到巫鸿仅是探讨武梁祠,而对嘉祥当地其他的武氏石刻并无多少介绍和涉及,于是还是决定趁活动入手这一本比较全面讲解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的过于“专业性”的书籍。两位作者本身也是名家,研究武梁祠方面很有心得。这是这一单里面唯一一本16开本的书,整体印刷还是不错的,但保存状况不太令人满意,没有打塑封就罢了,问题是封面确实有些擦痕和脏污,幸好还能蘸水擦一擦
评分好评!
评分《人民美术名家学术文丛: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修订本)》对山东嘉祥县武宅山遗存的汉代武氏祠汉画像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将现存零散的各个祠堂画像石做了详细的建筑配置分析,使各个祠堂得到了基本的建筑复原,并对其建筑和艺术、文化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为人们研究汉代建筑及艺术文化增添了新的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