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文学特点
评分江舟长逝
评分这本书就偏重考古一些了。本来立意不再读考古类书籍了。因为赖瑞和那本《杜甫的五城》而对武梁祠发生兴趣,本来就该只买巫鸿的《武梁祠》,了解一下武梁祠的美术考量和反映的思想文化观念。但考虑到巫鸿仅是探讨武梁祠,而对嘉祥当地其他的武氏石刻并无多少介绍和涉及,于是还是决定趁活动入手这一本比较全面讲解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的过于“专业性”的书籍。两位作者本身也是名家,研究武梁祠方面很有心得。这是这一单里面唯一一本16开本的书,整体印刷还是不错的,但保存状况不太令人满意,没有打塑封就罢了,问题是封面确实有些擦痕和脏污,幸好还能蘸水擦一擦
评分研究武氏祠的重要论著 多年后能够修订再版 实乃一大幸事
评分武梁祠对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有关键作用。早期美术作品大都是为了墓葬、祭祀、祖庙而制作,有特定的用途和目的,即所谓的礼仪美术。到魏晋时期,才出现了像顾恺之、王羲之这样的艺术家,于是美术作品开始和艺术家个人联系起来。尽管武梁祠是一个墓地里的祠堂,但是它体现了设计者的一些个人观念,体现了从礼仪美术到艺术家的美术中间的发展过程。
评分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评分《人民美术名家学术文丛: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修订本)》对山东嘉祥县武宅山遗存的汉代武氏祠汉画像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将现存零散的各个祠堂画像石做了详细的建筑配置分析,使各个祠堂得到了基本的建筑复原,并对其建筑和艺术、文化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为人们研究汉代建筑及艺术文化增添了新的资料。
评分2 文学特点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