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超值光盘内容:
(1)本书典型案例的PLC源程序122个;触摸屏程序1个。
(2)带仿真功能的台达PLC编程软件1个。
(3)台达PLC编程应用技术手册(共582页),包含台达PLC所有300余条指令的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与示例说明。
(4)台达PLC特殊模块技术手册(共267页)包括模拟输入模块、模拟输出模块、模拟输入输出混合模块、温度量测模块、定位控制模块、高速计数模块、数字设定显示器、通讯模块、程序复制卡、DeviceNet从站通信模块、CANopen从站通讯模块等详细的使用说明、应用举例。
(5)台达B系列触摸屏编程软件,安装即可建立文件或打开已有文件进行离线模拟,便于读者对第12章综合实例进行研究和仿真。
(6)台达B系列触摸屏技术手册(共412页),便于读者对第12章综合实例进行研究和仿真时学习触摸屏编程时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推荐台达PLC学习用书。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台达PLC编程技术。首先简单介绍了基本的PLC编程知识,然后用)122个程序设计案例介绍了不同应用领域的编程方法,包括定时器与计数器、抢答器与灯光控制、楼宇自动化、机床控制、送料小车与传送带、工业机械控制等的PLC程序设计案例,在每一个案例中,都有软元件说明表、梯形图、程序说明等条目,详细介绍编程思路和方法,让读者一看便懂。最后还介绍了PLC和触摸屏的联合使用案例。
本书案例丰富,并且经过逐一验证,读者可以拿来就用。
本书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学习PLC编程技术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机电类、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相关专业的教材及学生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PLC编程基础/003
1.1PLC概述004
1.1.1PLC的基本结构004
1.1.2PLC的工作原理005
1.1.3PLC的功能特点005
1.1.4PLC的选型规则006
1.1.5PLC的编程算法008
1.2梯形图基本知识009
1.2.1梯形图逻辑009
1.2.2梯形图组成图形及说明010
1.2.3梯形图常用术语012
1.2.4PLC梯形图的编辑与常见的错误图形013
1.3台达PLC编程软件安装及使用说明014
1.3.1WPLSoft简介、安装方法014
1.3.2WPLSoft使用及仿真功能说明015
1.3.3WPLSoft编程软件仿真功能举例018
第2章基本程序设计案例/021
2.1启动优先程序022
2.2停止优先程序023
2.3互锁联锁控制024
2.4自保持与解除程序025
2.4.1自保持与解除回路实现方案1026
2.4.2自保持与解除回路实现方案2026
2.5单一开关控制启停027
2.6按钮控制圆盘旋转一圈029
2.7三地控制一盏灯030
2.8信号分频简易程序032
2.8.1控制信号的二分频032
2.8.2控制信号的三分频033
2.9停止操作保护和接触器故障处理程序034
2.10停电系统保护程序036
2.11卷帘门控制037
2.12仓库大门控制程序039
2.13水塔水位监测与报警040
2.14一个按钮控制三组灯042
2.15电机正反转自动循环程序044
2.16双储液罐单水位控制046
2.17产品批量包装与产量统计048
2.18家用普通洗衣机050
2.19全自动洗衣机052
第3章程序设计常用指令示例/057
3.1特殊传送指令说明058
3.1.1数据传送指令MOV/DMOV058
3.1.2反转传送指令CML058
3.1.3全部传送指令BMOV059
3.1.4多点传送指令FMOV059
3.2三角函数指令说明060
3.2.1SIN浮点运算指令060
3.2.2COS浮点运算指令061
3.2.3TAN浮点运算指令061
3.3逻辑运算(与或非)指令说明061
3.3.1AND逻辑与指令062
3.3.2OR逻辑或指令062
3.3.3XOR异或指令063
3.3.4NEG求补码指令063
3.4条件启动064
3.5程序跳转065
3.6呼叫子程序066
3.7逾时监视定时器067
3.8区域比较指令068
3.9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使用070
3.10中断程序说明071
3.11水管流量精确计算072
3.12整数与浮点数混合的四则运算在流水线中的应用073
第4章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PLC程序设计案例/077
4.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078
4.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连续控制079
4.3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连续混合控制080
4.3.1一般编程080
4.3.2改进方案1081
4.3.3改进方案2082
4.4两地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连续控制083
4.5两地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连续混合控制084
4.6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085
4.7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动同时停止控制086
4.8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088
4.9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089
4.10三相异步电动机时间原则控制的单向能耗制动091
4.11三相异步电动机时间原则控制的可逆运行能耗制动092
4.12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093
4.13三相双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095
4.14并励电动机电枢串电阻启动调速控制097
第5章定时器与计数器PLC程序设计案例/101
5.1定时器延时开启程序说明102
5.2定时器延时关闭程序说明103
5.3倍数计时103
5.4多个定时器实现长计时104
5.5转盘旋转90°间歇运动控制105
5.6圆盘间歇旋转四圈控制106
5.7污水处理系统108
5.8人行道交通灯按钮控制110
5.9打卡计数112
5.10交替输出程序113
5.10.1计数器实现交替输出功能113
5.10.2用上升沿(正跳变)触发指令实现交替输出功能114
5.11一个数据的保持控制115
5.12读卡器(付费计时)116
5.13液体混合计数117
5.14用定时器编写的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循环控制程序120
第6章抢答器与灯光控制PLC程序设计案例/123
6.1权限不同混合竞赛抢答器124
6.2权限相同普通三组抢答器125
6.3权限相同普通三组带数码管显示的抢答器128
6.4单灯周期交替亮灭130
6.5定时与区域置位指令实现多灯交替闪烁131
6.6用循环移位指令实现多灯控制133
6.7定时器实现跑马灯控制134
6.8广告灯控制135
6.9条码图显示控制137
第7章楼宇自动化PLC程序设计案例/139
7.1楼宇声控灯系统140
7.2火灾报警控制141
7.3多故障报警控制143
7.4恒压供水的PLC控制144
7.5高楼自动消防泵控制系统147
7.6高层建筑排风系统控制149
7.7万年历指令控制系统的启停150
7.8住房防盗系统控制152
第8章机床控制PLC程序设计案例/157
8.1机床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158
8.2车床滑台往复运动、主轴双向控制159
8.3磨床PLC控制161
8.4万能工具铣床PLC控制162
8.5滚齿机PLC控制164
8.6双头钻床PLC的控制166
第9章送料小车与传送带PLC程序设计案例/169
9.1送料小车的PLC控制170
9.2小车五站点呼叫控制171
9.3小车五站点自动循环往返控制173
9.4传送带产品检测与次品分离175
9.5三条传送带控制176
第10 章工业机械控制PLC程序设计案例/179
10.1切割机控制180
10.2流水线运行的编码与译码181
10.3车间换气系统控制182
10.4风机与燃烧机联动控制184
10.5混凝土搅拌机的PLC控制185
10.6硫化机PLC控制186
10.7原料掺混机188
10.8风机的PLC控制190
10.9自动加料控制192
10.10空气压缩机轮换控制194
10.11弯管机的PLC控制196
10.12加热反应炉198
10.13气囊硫化机200
10.14大小球分拣系统202
10.15剪板机的控制205
10.16电动葫芦升降机207
第11 章其他应用PLC程序设计案例/211
11.1旋转圆盘180°正反转控制212
11.2选择开关控制三个阀门顺序开启、逆序关闭213
11.3物流检测控制214
11.4发动机转速测量215
11.5公交简易报站程序216
11.6自动售水机217
11.7循环程序的应用219
11.8模具成型220
11.9冰激凌机221
11.10智能灌溉222
11.11密码锁224
11.12产品配方参数调用226
11.13交通灯228
11.14花样喷泉的PLC控制230
11.15手/自动控制232
第12 章PLC、触摸屏实现的恒温恒湿实验室温湿度监控系统
设计/237
12.1简介238
12.2总体方案与硬件选型238
12.2.1控制系统介绍238
12.2.2基本设计思路238
12.2.3硬件设备选型238
12.3触摸屏界面设计239
12.3.1首页界面设计与说明239
12.3.2主界面设计与说明240
12.3.3恒温恒湿实验室温湿度参数设定界面241
12.4PLC程序设计241
12.4.1PLC流程图设计241
12.4.2PLC程序设计242
12.5PLC、触摸屏综合监控系统应用前景246
索引/247
附录1ES/EX/SS机种装置编号一览表250
附录2SA/SX/SC机种装置编号一览表252
附录3EH/EH2/SV机种常用装置编号一览表254
附录4部分常用特殊辅助继电器一览表256
附录5台达PLC基本指令及步进梯形指令一览表258
附录6台达PLC应用指令一览表260
参考文献/266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不同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避免提及《台达PLC编程技术及应用案例》中的任何内容。 --- 当代社会学前沿:全球化、技术变革与社会结构重塑 作者:[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 字数:约 150,000 字 书籍概述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当代社会复杂动态的重量级著作,聚焦于全球化浪潮、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性转变。作者以跨学科的视野,整合了宏观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理论框架,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精细的理解工具,以剖析我们所处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核心章节与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全球化的新面貌与地方性反应 本部分首先梳理了后冷战时期全球化的演进轨迹,重点分析了“慢全球化”与“再本地化”现象的张力。 全球价值链的重构: 详细考察了近年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策略变化,特别是“近岸外包”(Nearshoring)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兴起,及其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路径的影响。探讨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国家层面如何平衡全球效率与国家安全。 数字鸿沟的全球维度: 分析了数字技术在不同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分配不均,如何固化甚至加剧了现有的社会不平等。本书引入了“数据主权”的概念,讨论了主权国家在数字资本流动面前的治理困境。 移民与身份政治: 聚焦于大规模人口迁移对接收国和输出国社会文化肌理的冲击。内容涵盖了族裔认同的重塑、文化融合的理论模型,以及围绕边境控制和公民权展开的激烈政治辩论。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认知环境的革命 这一部分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社交媒体对人类心智、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生态的颠覆性影响。 算法治理与社会控制: 探讨了平台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分析了推荐系统、信用评分和预测性警务等技术如何从微妙的层面影响个体选择与社会流动。重点讨论了“黑箱决策”的伦理困境与问责机制的缺失。 后真相时代的知识生产: 研究了信息泛滥(Infodemic)如何瓦解了传统权威机构(如主流媒体、学术机构)的公信力。书中构建了“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的动力学模型,用以解释极端观点的快速传播与社会极化现象。 劳动力的未来形态: 考察了自动化对白领和知识工作者的冲击,超越了传统对蓝领替代的讨论。内容涉及零工经济(Gig Economy)下的劳动关系异化、技能需求侧的根本性转变,以及普遍基本收入(UBI)作为潜在社会安全网的辩论。 第三部分:社会不平等的新表征与代际冲突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焦点转向财富、机会和政治参与方面的新型不平等形态及其社会后果。 代际资本积累的悖论: 详细分析了“婴儿潮”一代与“Z世代”在资产积累上的巨大差异。内容包括房地产泡沫、学生债务负担的增加,以及年轻一代对传统向上流动路径的幻灭感,这些如何转化为政治行动主义(如气候抗议、住房权利运动)。 生态正义与环境社会学: 将环境危机置于社会结构分析的核心。探讨了气候变化影响的社会分层性——即贫困社区和边缘群体不成比例地承受环境污染和灾害风险的现象。引入了“生态现代性”批判的视角。 政治极化与民主的韧性: 考察了社会信任度的下降与政治体制的适应性。通过对全球多个案例(如特定西欧国家的民粹主义崛起、北美政治僵局)的比较分析,本书试图量化社会凝聚力衰退的指标,并探讨了重建跨意识形态对话空间的潜在路径。 本书的价值 本书的叙事严谨且富于洞察力,避免了简单的技术决定论或文化相对主义。它不仅诊断了当代社会的病灶,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分析框架,使得读者能够穿透表象,理解驱动我们这个时代的深层社会、经济和技术力量的相互作用。对于政策制定者、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以及所有关心社会未来走向的公民而言,这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智力地图。 --- 文艺复兴晚期至巴洛克早期:艺术风格的转型与赞助人体系研究(1550-1650) 作者:[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虚构学术出版社] 字数:约 180,000 字 书籍概述 本专著是艺术史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它超越了传统上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简单对立划分的模式,而是对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这一关键转型时期的艺术生产、流通与接受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本书的核心在于解析在宗教改革的余波、绝对君主制的兴起以及科学革命曙光初现的背景下,艺术风格如何从古典主义的和谐转向动态的戏剧性。 核心章节与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风格的临界点:从矫饰主义到巴洛克萌芽 本部分着重于界定和分析“矫饰主义”(Mannerism)向早期巴洛克过渡的特征,强调了这一阶段并非简单的衰落或继承,而是主动的风格探索。 拉斐尔传统的中断与重构: 深入分析了罗马画派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逝世后所面临的“完美范式”的压力。内容包括对朱利奥·罗曼诺在曼图亚的建筑实践中对古典语汇的“破坏性”运用,以及对平衡感与自然主义之间张力的早期探索。 光线与情感的先声: 聚焦于卡拉瓦乔(Caravaggio)在罗马的早期职业生涯。本书对其革命性的“明暗对比法”(Tenebrism)进行了本体论层面的解读,探讨了这种光线处理如何服务于宗教题材中强烈的内在精神体验,而非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分析了其作品如何引起了当时教廷保守派与激进改革派的不同反应。 北方(尼德兰)的“小世界”叙事: 考察了早期尼德兰画派在应对西班牙宗教压迫和加尔文教义影响下,艺术主题向世俗化、风俗画(Genre Scene)和静物画(Still Life)的转移。重点分析了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作品中对农民生活和民间信仰的史诗式记录,以及这种记录如何隐含着对社会秩序的反思。 第二部分:赞助人的权力与艺术市场的形成 本部分将艺术创作置于其经济与政治背景之下,探讨了谁在资助艺术,以及这些资助人如何塑造了艺术的最终形态。 红衣主教的权力剧场: 详细分析了像法尔内塞家族、波格赛家族这样的罗马贵族和教皇亲属如何利用艺术品陈设和建筑工程来宣扬其神圣合法性和世俗权威。书中包含了对梵蒂冈宫廷内部委托程序的档案研究,揭示了价格谈判、材料选择以及最终署名的政治博弈。 新兴的王室赞助: 深入研究了法国的亨利四世和英国的詹姆斯一世在艺术品收藏上的偏好。重点分析了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çaise)的建立对艺术教育和风格标准化的早期影响,以及英国宫廷对意大利雕塑和北方现实主义画作的混杂品味。 艺术品流通网络: 描绘了17世纪初欧洲内部的艺术品贸易路线。内容涉及鲁本斯(Rubens)作为外交家和艺术经纪人,在马德里、安特卫普和罗马之间的穿梭,如何促进了南北风格的交流与融合,并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艺术品中介系统。 第三部分:空间、运动与感官的统一 本部分聚焦于早期巴洛克艺术在表达“宏大”(Grandeur)和“激情”(Affect)方面的技术实现,特别是建筑和雕塑的融合。 贝尼尼的戏剧空间学: 核心分析对象为詹·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本书认为,贝尼尼不仅仅是雕塑家,更是“空间导演”。详细分析了其在圣彼得大教堂内外的设计,如何通过光线导入、材料对比(大理石、青铜、彩色玻璃)和动态构图,创造出一种使观众在物理和精神上都被卷入其中的“全景式体验”。 弗莱明巴洛克——运动的巅峰: 重点考察了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对动态构图的掌握。分析了其如何将提香的色彩、米开朗基罗的人体结构以及北方对细节的关注融为一炉,尤其是在表现神话和历史场景时,如何利用对角线和漩涡状的布局来强调瞬间的爆发力。 室内装饰的转向: 探讨了从文艺复兴的静态平衡到巴洛克对装饰的沉迷。研究了早期的壁毯、大型镜子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错觉天顶画(Trompe-l'œil Ceiling Painting)来模糊建筑实体与虚幻空间之间的界限,为后来的盛期巴洛克奠定了感官基础。 本书的价值 本书为艺术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精细的、非线性的视角来理解艺术史的“大转弯”。通过对赞助人、市场、宗教政治与风格本体论的交叉分析,本书成功地证明了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是欧洲社会、经济和信仰体系剧烈震荡下的必然产物,而非单一天才的偶然爆发。其扎实的档案考证和创新的理论整合,使其成为研究早期现代艺术史的必读之作。 --- 高等微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交叉研究:宏基因组学的数据解析与生态建模 作者:[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虚构科学技术出版社] 字数:约 165,000 字 书籍概述 本书是面向生命科学、计算生物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与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教材与参考书。它系统地整合了微生物生态学的前沿理论知识与现代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处理工具,专注于下一代测序技术(NGS)产生的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全书旨在弥合实验微生物学家与生物信息分析师之间的知识鸿沟,提供从样本采集到生态功能推断的完整方法论流程。 核心章节与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宏基因组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验设计 本部分为理解宏基因组学研究的生物学背景和数据生成过程奠定基础。 微生物组的生态学概念: 详细回顾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多样性、物种丰度估计的经典生态学模型(如中性理论、竞争排斥原则)在理解复杂微生物群落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引入了“功能冗余度”的概念,解释了不同物种执行相似生态功能的原因。 测序文库的制备与偏倚分析: 深入剖析了DNA提取方法(如机械裂解、化学裂解)对不同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的选择性影响,及其如何系统性地引入“提取偏倚”。随后,详细介绍了16S rRNA扩增子测序与全基因组 Shotgun 测序在目标信息、成本和信息深度上的权衡,并讨论了双端测序与单端测序在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差异。 质量控制与去噪: 提供了对原始测序数据的严格质量控制标准(Q值过滤、接头序列移除)。本书重点阐述了DADA2和QIIME 2工作流程中对ASV(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的精确推断技术,并对比了传统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聚类方法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高通量数据的计算解析流程 本部分是本书的技术核心,详细指导读者如何使用主流的开源工具箱对海量的序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学分配与参考数据库的挑战: 探讨了基于16S数据的分类学分配方法(如BLAST搜索、基于分类器的Greengenes/SILVA比对)。特别讨论了在分析极端环境或新物种时,参考数据库不完整性带来的“未分类序列”问题,并提供了序列质量过滤和新序列比对的策略。 功能基因注释与代谢通路重建: 针对Shotgun宏基因组数据,详述了MetaPhlAn和Kraken2等工具在物种快速注释中的应用。在功能层面,重点解析了MetaCyc和KEGG数据库的使用,指导读者如何从基因组信息推断出微生物群落的潜在代谢能力,例如氮循环、甲烷生成或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丰度分析。 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的统计推断: 详细介绍了用于衡量群落内部多样性的指标(如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数据稀疏化(rarefaction)的必要性与争议。在群落间比较方面,深度解析了PCoA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和PERMANOVA在检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性中的应用,并强调了距离矩阵的选择(如Jaccard, Bray-Curtis)。 第三部分:生态建模与数据可视化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从数据分析结果向可解释的生态学洞察的转化。 网络分析与互作推断: 介绍了如何使用共现性分析(Co-occurrence Networks)来推断微生物之间的潜在协同或拮抗关系。重点讲解了基于SparCC或ARACNE算法构建的物种网络的可视化与拓扑结构分析(如中心性度量),以及如何识别关键的“枢纽菌种”(Hub Species)。 功能预测模型的构建: 讨论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如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来预测特定环境因子(如pH值、污染物浓度)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书中包含具体的Python/R代码示例,演示如何训练模型并评估其预测的稳健性。 数据可视化标准与报告规范: 提供了高质量科学图表的制作指南,涵盖了桑基图(Sankey Diagrams)表示代谢物流、热力图(Heatmaps)展示物种差异表达,以及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工具(如Plotly)的应用,确保研究结果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给同行。 本书的价值 本书以其严谨的计算流程和深入的生物学解读,成为了连接前沿测序技术与复杂生态系统理解的桥梁。它不仅仅是一本“如何操作”的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思考”宏基因组数据的深度学术论著,对于推动环境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组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