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印刷约10万册,2004出版的5版重印5次,印数达25000册,2009年出版的6版已印4次,印数已达21000册
本书于1980年出版的第一版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以后的三十余年中,一直受到高校相关专业及科研单位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好评与关注 已成为国内同行公认的名优教材。曾被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深圳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采用为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并被指定为全国相关专业自学硕士生考试的参考书。有的学校虽已自编教材,但仍将此书指定为考研书目和参考书。某些学校的自编教材中,也不乏取材于本书的痕迹。由互联网上的“周炳琨激光原理”条目的不完全统计,使用此书的学校或科研单位多达62家以上。该书还被各校博士生论文及公开发表的论文多次引用。上述情况表明,本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激光原理”教材于1987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特等奖;1988年获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2001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编写“激光原理”教材的周炳琨、高以智于1993年因“光电子系列课程建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于1997年因“《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重点学科建设” 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激光原理(第7版)》主要阐述激光的产生、特性控制与改善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内容包括激光器的光谐振腔理论、速率方程理论;对典型激光器、激光放大器与控制激光器特性的若干技术原理也作了简要介绍。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激光原理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光电子技术工作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绪言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
1.1 相干性的光子描述
1.2 光的受激辐射基本概念
1.3 光的受激辐射放大
1.4 光的自激振荡
1.5 激光的特性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开放式光谐振腔与高斯光束
2.1 光腔理论的一般问题
2.2 共轴球面腔的稳定性条件
2.3 开腔模式的物理概念和衍射理论分析方法
2.4 平行平面腔模的迭代解法
2.5 方形镜共焦腔的自再现模
2.6 方形镜共焦腔的行波场
2.7 圆形镜共焦腔
2.8 一般稳定球面腔的模式特征
2.9 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及q参数
2.1 0高斯光束q参数的变换规律
2.1 1高斯光束的聚焦和准直
2.1 2高斯光束的自再现变换与稳定球面腔
2.1 3光束衍射倍率因子
2.1 4非稳腔的几何自再现波型
2.1 5非稳腔的几何放大率及自再现波型的能量损耗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3.1 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简介
3.2 谱线加宽和线型函数
3.3 典型激光器速率方程
3.4 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3.5 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3.6 综合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激光振荡特性
4.1 激光器的振荡阈值
4.2 激光器的振荡模式
4.3 输出功率与能量
4.4 弛豫振荡
4.5 单模激光器的线宽极限
4.6 激光器的频率牵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激光放大特性
5.1 激光放大器的分类
5.2 均匀激励连续激光放大器的增益特性
5.3 纵向光激励连续激光放大器的增益特性
5.4 脉冲激光放大器的增益特性
5.5 放大的自发辐射(ASE)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激光特性的控制
6.1 调制器和隔离器
6.2 模式选择
6.3 频率稳定
6.4 Q调制
6.5 锁模
6.6 激光的非线性频率变换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典型激光器和激光放大器
7.1 固体激光器
7.2 气体激光器
7.3 染料激光器
7.4 光纤放大器
7.5 光纤激光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半导体激光器和激光放大器
8.1 半导体工作物质中的光增益
8.2 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8.3 对称三层介质平板波导中的本征模
8.4 光强分布与约束因子
8.5 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特性
8.6 几种新型半导体激光器
8.7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主要特性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典型气体激光器基本实验数据
附录二 典型周体激光工作物质参数
附录三 染料、溶剂及激光波长
附录四 常用物理常数
附录五 光放大器的噪声
附录六 均匀加宽激光器主动锁模自洽理论
附录七 主要符号表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扎实的学术底蕴。我是一名在读的研究生,手头上已经有好几本不同版本的教材,但这一版在某些前沿进展的介绍上做得尤为出色。比如,它对超快激光技术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的综述,信息量很大,而且引用了不少近五年的高质量文献,这对于我们进行创新性研究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复杂系统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每一个理论推导都逻辑严密,没有跳跃性的步骤,这保证了读者在跟进推导过程时不会产生任何困惑。不过,对于一些非常基础的读者来说,可能开头部分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去消化,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但对于有一定背景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通往更深层次研究领域的一座坚实桥梁。它的广度和深度兼备,确实配得上“权威参考书”的称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现代,蓝白相间的色调给人一种科技感和专业感。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基础概念的阐述方式,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快地跟上节奏。它不像有些教科书那样堆砌公式和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来帮助理解。特别是关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那几章,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把原本抽象的物理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弄懂一个特定的跃迁机制,我翻阅了好几本参考资料,最后还是回到这本书上找到了最清晰的解释。这本书的排版也相当不错,字体大小适中,注释清晰明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书后的习题设计得非常有针对性,既有基础概念的巩固,也有需要深入思考的综合应用题,这对于检验学习成果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从内容深度到阅读体验都非常优秀的教材,是物理系学生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简直无可挑剔,厚实的书页和高质量的印刷让它摸起来很有分量感,即便是在图书馆频繁借阅的情况下,也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工程应用方面的讲解,特别是关于激光腔的稳定性和模式控制那部分。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详细地分析了不同腔型设计(如共振腔、平凹腔等)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缺点和对应的设计参数。书里附带的那些流程图和参数表格,简直就是工程师的“快速查阅手册”。我曾根据书中的一个设计建议,成功优化了我们实验室一个老旧激光器的输出光束质量,效果立竿见影。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力度,是很多纯理论著作所欠缺的。遗憾的是,如果能增加一些关于特定工业激光器(如用于材料加工的CO2激光器或光纤激光器)的结构解析图,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图表制作水平是顶级的。那些能级图、吸收/受激辐射截面图,以及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光束分布图,都绘制得极为精准和精美。它们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理解物理图像的关键辅助工具。对比我以前看的旧版教材,这一版在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部分的更新非常及时,涵盖了近年来半导体泵浦和稀土离子掺杂光纤的关键进展。对于想从事光通信或光电子集成的读者来说,这些章节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让你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些器件性能会优于其他类型。唯一的“小瑕疵”可能是由于内容过于丰富,导致全书篇幅略显庞大,初次接触时可能会被其厚度吓到,但一旦翻开,就会发现每一页都是价值所在,绝对物有所值。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清晰与系统并重”。它的章节安排非常有条理,从光与物质的基本相互作用到各种类型的激光器,再到非线性光学现象,层层递进,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我最喜欢它的那一章关于激光安全和生物效应的讨论。很多教材往往一带而过,但这本书却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强调安全规范和潜在风险的量化分析,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心。对于教学者而言,这本书的结构也极大地简化了备课的难度,因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学生很容易建立起全局观。此外,书中对历史背景的简要介绍也很有趣,让我们了解了这些伟大发现背后的探索历程,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而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
评分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但愿能过但愿能过,听说有用听说有用,我说话有叠字
评分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但愿能过但愿能过,听说有用听说有用,我说话有叠字
评分经典书籍不错,包装完好
评分正在看,是不错
评分不错,内容符合,最新版…
评分好
评分学习激光原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挺好是正版
评分学习激光必读书目,专业必备,搞活动买的很实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