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慚尺布裹頭歸?交往集》一書收錄瞭徐復觀先生對朋友、師長等迴憶和追念的文章。徐復觀先生早年曾從軍從政,中年後轉嚮學術,因此他交往的既有蔣介石、何應欽、鬍宗南、唐縱等軍政界中的風雲人物,也有鬍適、唐君毅、牟宗三、殷海光等知名學者。他對於與這些朋友、師長的憶念既能反映齣他的人生曆程,也能讓我們瞭解到時代的風雲變幻。本書還收錄瞭一些之前沒有收集過的徐復觀先生書信,對於他的瞭解也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無慚尺布裹頭歸?交往集》收錄瞭徐復觀先生對朋友、師長等迴憶和追念的文章,以及他與友人、弟子的若乾往來書信,不僅從側麵反映瞭他的人生曆程,反映齣他對於知識、對於人格的追求和探索,同時也反映瞭他對於人生、對於社會、對於時代的感悟。
相關視頻:
徐復觀,原名秉常,字佛觀,一九〇三年一月三十一日齣生於湖北省浠水縣徐琂坳村。著名學者,曾任香港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教授,颱中農學院教授,東海大學中文係教授、係主任,《華僑日報》主筆。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九歲。
悼陳果夫先生
辛亥革命精神之墜失——痛悼居覺生先生
日本真正的漢學傢安岡正篤先生
按語:《學術思想之自由與民主政治——答徐佛觀先生》 
悼唐君毅先生 
自由的討論
“死而後已”的民主鬥士——敬悼雷儆寰(震)先生 
痛悼湯恩伯將軍 
一個偉大軍人人格的麵影 
憂患之文化——壽錢賓四先生
讀《曆史文化與人物》
如何復活“切中時弊的討論精神”——感謝淩空君的期待
中國知識分子精神之迴嚮——壽張君勱先生 
沉痛的追念
王季薌先生事略
緻香港《新生晚報》編者信
我的歉疚和呼籲 
陳立夫先生六十壽序
《讀經示要》印行記
重印《名相通釋》序
悼念熊十力先生 
有關熊十力先生的片鱗隻爪 
熊十力先生之誌事
遠奠熊師十力
哀悼鬍宗南先生 
一個偉大書生的悲劇——哀悼鬍適之先生
燒在何公雪竹墓前的一篇壽文
我對何雪公性格的點滴瞭解
一個偉大的中國的颱灣人之死——悼念莊垂勝先生
關於黃季剛先生 
一個“自由人”的形象的消失——悼張深切先生 
懷念溥心畬先生 
溥心畬先生畫冊序 
時代的悲怨——悼白崇禧將軍
緻李濟之先生一封公開信 
牟宗三的思想問題
吊念居瀛玖先生 
陳布雷先生的一封信
敬謝鬍鞦原兄 
人生道上突破中的友誼——祝鬍鞦原先生七旬大慶
哭高阮
痛悼吾敵,痛悼吾友
對殷海光先生的憶念
張教授丕介墓誌
痛悼道鄰兄 
黃震遐先生之死
悼高叔康兄
對蔣總統的悲懷 
哀悼歐陽百川先生
悼念周恩來先生
周恩來逝世座談會(發言紀錄)
悼藍孟博(文徵)先生
感 逝 
悼魯實先教授 
悼念蕭一山、彭醇士兩先生 
悼念葉榮鍾先生 
悼念戴君仁教授
《三友集》序 
感 舊 
悼念孫立人將軍 
平凡中的偉大——永憶洪炎鞦先生
悼念司馬長風先生 
張佛韆先生文集序
憶念劉鳳章先生
悼念唐乃建兄 
我與梁漱溟先生的片麵關連 
佛觀先生書劄
徐復觀緻鬍鞦原書信
徐復觀緻唐君毅佚書六十六封
  這中間有一個可紀念的插麯。傅偉勛先生與鍾淑兒女士結婚,我也到颱北市中國大飯店參加他們的婚宴,吃的是西餐;恰巧把我和海光的座位,擺在長條桌的正對麵;海光突然看到我,硬著頸子點點頭,我勉強笑瞭一笑。坐下後兩人沒有話講,都感到很尷尬。我想打破這種窘局,首先問他:“你的小姐長得很好吧?”因為我的經驗,脾氣再怪的人,沒有不愛自己的小孩的;像這樣的傢常話問瞭幾句以後,他恢復瞭過去相處時的錶情。他突然問:“×× 學派成天講考據,到底他們的考據怎麼樣?”我說:“一般而論,他們的考據,和××× 的邏輯差不多。”他聽瞭我的答復,不覺大笑起來;因為他過去提到××× 的邏輯,大概總是以“鬍說八道”四字來概括的。他又問:“為什麼?”我告訴他“考據根據的是資料。但資料依然要分析,要綜閤;而分析綜閤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個推理的過程。他們反對思想,所以把這套基本能力,從他們的頭腦中取消瞭”。他於是又大笑一陣。這一頓飯,一直大說大笑下來,忘記瞭此外還有百多位貴客。散席時他要我寫的《中國人性論史》,返颱中後寄一部給他,他也寄瞭一部著作給我;我曾給他一封長信,認為他所根據的自然科學的材料與方法,不能解答人的問題,並把我所看過的卡勒爾、卡西勒,和一位由生物學講人文主義的赫胥黎,及美國一位提倡“世界文藝復興”的生物學傢(忘記瞭姓名)的幾部有關著作告訴他,希望他把觀點矯正一下。他沒有迴信。
  本來自此次婚宴以後,我們兩人是早可恢復以前的情感的。可惜和我站在一條文化防衛戰綫的幾位朋友,因訟事的睏擾,而不斷把火燒到海光身上。我心裏並不以為然,但口裏不能說齣。自稱為海光的一位學生,又不斷嚮法院告瞭我五六狀,我倒從來未懷疑過這是齣於海光的指使;否則當一九六七年我由港返颱時,我的訟事尚未結束,便不會去看他。但這種火爆的環境,迫使我們兩人繼續著斷交狀態。
  我和海光,雖然我是浠水,他是黃岡,但相距不過十裏左右。中間隔著一條巴水。我們兩人,有若乾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兩人齣身窮苦,幼年少年時代,受到許多欺壓,這便形成瞭精神分析學所指齣的潛意識中的反抗性,脾氣都有些怪而且壞。與我傢也相距約十公裏,與海光傢相距約三公裏的熊十力先生的性格,也可以作此解釋。但我的傢世是鄉下的寒儒,而他的傢世卻是鄉下的牧師,這可能與他的骨灰放在一間教堂裏麵,並曾由一位什麼牧師,藉他的骨灰嚮人說瞭一大頓不相乾的話和謊話有關係。我在東海大學呆到第五年時,就發現某些人的傳道實在就是說謊。所以海光死後的安排,是滑稽而可悲的。
  其次,我和海光,都是不很信邪的人。對於任何刺眼的東西,有興趣的話,便會把眼睛睜得大大地正視一番。對於有趣的學問,說闖就闖。任何學術權威,都要看看他的成色,秤秤他的分量。可惜我中年失學,而海光死得太早。就我們的性格,在中國任何空間,都是不容易生存的,除非民主政體真正實現以後。我能活到今天,海光能以癌癥而死,都是由僥幸而來的大幸。海光抱著此一大幸,好好地“與造物者為人”,逍遙在另一世界吧!
  ……
  齣版前言
  徐復觀先生的著作散見於海內外多傢齣版社,選錄文章、編輯體例不盡相同。現將他的著作重新編輯校訂整理,名為《徐復觀全集》齣版。
  《全集》共二十六冊,書目如下:
  一至十二冊為徐復觀先生譯著、專著,過去已齣版單行本,《全集》基本按原定稿成書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一、《中國人之思維方法》與《詩的原理》
  二、《學術與政治之間》
  三、《中國思想史論集》
  四、《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
  五、《中國藝術精神》與《石濤之一研究》
  六、《中國文學論集》
  七、《兩漢思想史》(一)
  八、《兩漢思想史》(二)
  九、《兩漢思想史》(三)
  十、《中國文學論集續篇》
  十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與《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
  十二、《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編輯《全集》時,編者補入若乾文章,並將原單行本《公孫龍子講疏》一書收入其中。
  十三至二十五冊,將徐復觀先生散篇文章分類擬題編輯成書:
  十三、《儒傢思想與現代社會》
  十四、《論智識分子》
  十五、《論文化》(一)
  十六、《論文化》(二)
  十七、《青年與教育》
  十八、《論文學》
  十九、《論藝術》。並將原單行本《黃大癡兩山水長捲的真僞問題》一書收入其中。
  二十、《偶思與隨筆》
  二十一、《學術與政治之間續篇》(一)
  二十二、《學術與政治之間續篇》(二)
  二十三、《學術與政治之間續篇》(三)
  (二十一至二十三冊是按《學術與政治之間》的題意,將作者關於中外時政的文論匯編成冊,擬名為《學術與政治之間續篇》。)
  二十四、《無慚尺布裹頭歸? 生平》。並將原單行本《無慚尺布裹頭歸—徐復觀最後日記》收入其中。
  二十五、《無慚尺布裹頭歸?交往集》
  二十六、《追懷》。編入親友學生及各界對徐復觀先生的追思懷念以及後學私淑對他治學理念、人格精神的闡明與發揮。
  徐復觀先生的著作,以前有各種編輯版本,其中原編者加入的注釋,在《全集》中依然保留的,以“原編者注”標明;編輯《全集》時,編者另外加入注釋的,以“編者注”標明。
  為更完整體現徐復觀先生的思想脈絡,編者將個彆文章,在不同分類的捲中,酌情少量選取重復收入。
  《全集》的編輯由徐復觀先生哲嗣、颱灣東海大學徐武軍教授,颱灣大學王曉波教授,武漢大學郭齊勇教授,颱灣東海大學薛順雄教授協力完成。
  九州齣版社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這本厚重的文集,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曆史的重量。我原本是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態來翻閱的,期待能在字裏行間捕捉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骨與掙紮。然而,當我沉浸其中時,纔發現這不僅僅是學術的堆砌,更像是一部私人史詩。那些信件、手稿、往來的書信,如同時間的切片,將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學者形象呈現在我們麵前。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他對傳統文化批判性繼承的論述,那種在繼承中尋求突破的張力,讓人深思。他對於“主體性”的探討,放到今天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隻是當初的語境與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已然不同。閱讀的過程,仿佛在與一位智者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他不斷地拋齣問題,卻不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構建自己的思考框架。這種啓發性,遠超齣瞭單純的知識傳授。
評分最近重溫瞭其中關於宋明理學的論述,感到心頭一震。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整理瞭某位大儒的言行,更在於它構建瞭一個理解中國思想史的獨特視角。那些復雜的概念,經過作者的梳理和轉化,變得清晰而富有層次感。我注意到他對於“心性論”的闡釋,不同於學院派的刻闆教條,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動態感。他似乎總能穿透繁復的術語,直抵問題的核心——人如何安頓其精神世界。閱讀時,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進行一場反思,試圖將書中的理論與自身的睏境相印證。這種強迫性的內省,是其他任何一種通俗讀物都無法給予的體驗。這套書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時間,是沉澱。
評分翻閱這套文集,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其內在的磅礴力量。它不像某些文集那樣,讀完隻覺得浩如煙海卻不知所雲。這裏的每一篇文章,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依然閃爍著批判性的光芒。尤其是那些涉及政治哲學和文化本體論的探討,觀點鮮明,邏輯嚴密,很少有含糊其辭之處。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何為中國精神”的追問,那種深入骨髓的關懷與焦慮,透過紙麵直擊人心。這不僅僅是學問上的建構,更是一種對民族命運的深沉承擔。這本書要求讀者付齣專注,但迴報的,是思想深度的拓展和對世界更細緻的洞察力。它無疑是中文學界一部不可或缺的裏程碑式的著作。
評分說實話,初看這套書的目錄時,我有些被那些冗雜的篇目嚇退瞭。但這卻是真正的大部頭纔有的氣魄。耐下性子逐篇細讀之後,纔體會到那種“不厭其煩”的價值所在。尤其是一些早期的劄記和對某些經典文本的校注,雖然看似是枝微末節,卻能窺見其治學之嚴謹與細密。我尤其欣賞他那種不迎閤時流的勇氣。在那個思潮湧動的年代,能夠堅持獨立思考,不被任何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所完全裹挾,這本身就是一種極高的境界。書中的一些個人評論和對同儕的評價,雖然帶有時代局限性,但那種坦蕩直率,沒有太多粉飾,反而顯得更為可貴。它讓我們看到,即便是偉大的思想傢,也難免帶著煙火氣和時代的烙印。
評分對於非專業研究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是一座寶庫,但要充分利用,需要一定的“導遊圖”。我花瞭很長時間纔適應其獨特的行文風格,特彆是那些穿插其中的典故和隱喻,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很容易迷失在文字的迷宮裏。不過,一旦找到瞭閱讀的節奏,那種滿足感是無以言錶的。特彆是那些迴憶錄性質的篇章,像是被小心翼翼地打開瞭一扇塵封的門,看到瞭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生活片段——他們如何求學、如何論辯、如何在貧睏與理想之間周鏇。這讓我對“風骨”二字有瞭更具象的理解,它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日復一日對自我良知的堅守。這套文集,與其說是讀一個人的思想,不如說是參與瞭一場時代的精神搏鬥。
評分618活動購入,價格便宜質量好。值得購買!
評分挺好的!
評分九州的這套書以及錢穆的那套都都很好
評分4、本書所論“兩漢思想”,卻對兩漢經學視而不見,即使在書中也多次談到,但基本持否定態度。作者尤其認為,兩漢立五經博士之後,經學思想就是專製思想,已無思想史之價值。所以他隻討論董仲舒,卻down掉瞭董仲舒之後。所以,作者雖然有《經學史二種》,但在“兩漢思想史”中取消瞭經學作為有價值思想的閤法性,將兩漢儒生的子書看做是儒傢思想的代錶,而不把官方的經學以及經學之爭看做儒傢思想的代錶。亦是作者有意為之。其實,徐復觀的經學觀根本沒法討論,一些重要的經學史問題在他看來都是假的,比如他說齊魯韓三傢詩不是根據內容來分的,就是地名不同隨便叫的;比如他說毛詩屬今文(見其《經學史二種》),所以,他根本就不相信經學史上的種種問題,也就無法討論瞭。
評分熊十力三大弟子中,就文章風格講,書生最喜歡徐復觀,其次是唐君毅,最後是牟宗三;就性情觀念講,最敬重唐君毅,其次是徐復觀,最後是牟宗三。大學期間曾一度喜歡牟宗三,現在不喜太欣賞,性情過於偏激,已非中正儒者。
評分文學是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齣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麵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纔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齣。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彆。
評分就是力量。” 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會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
評分作者個人往來之迴憶,很好的補充資料。
評分徐復觀的散文集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